“小可蘇三,攪擾了公公的雅意。。。”
“喔。。蘇三?蘇寧遠?”
“正是!”
秦公公便站了起來,略略地回了一禮道,“聽說,今個你送進來了聘禮?那以后就是自家人了!雜家倒也聽說過蘇公子的才名,那首‘鵲橋仙’,便是出自蘇公子的手筆吧?如今,金陵城里的才子,都被蘇公子的幾首佳作給震住了。。”
他便輕輕一笑道,“不敢當。。”
“你不知道吧,就是皇上,也聽過你的名頭呢!”秦公公神秘地道。。
蘇三心中一動,偽作一驚道,“些許小兒情思,豈敢有瀆圣聽,罪過,罪過。。”
“什么罪過?。。皇上喜歡的很呢!”秦公公呵呵一笑。。
他便往懷里抽出幾張銀票,雙手呈到秦公公面前笑道,“就算皇上有些喜歡,那也是秦公公在一邊贊美所至;若是哪天皇上有些不喜歡了,還煩公公幫忙遮掩一些。。”
秦公公微微一笑,一邊很是欣賞蘇三說話的語氣,一邊卻不認為蘇三會拿出許多銀子。眼睛從銀票上一掃而過,卻被當先一張的票頭給留住了眼神。。。
打頭的便是一張一千兩的銀票,約有五張之多,竟有五千兩。。這手面也算是極大了,關鍵是二人本不相干,一見面就送這些銀子,所為何來呢?難道就只為自己告訴他,皇上喜歡他的詩?
心里想著,這蘇三必是還有其他的心思,因此也不拒,也不收,微笑著說道,“你是才子,雜家讀書少,也評不來,倒真沒有說過些什么。皇上喜歡詩文,喜歡公子的詩也好,不喜歡也罷,只是皇上自個的心意,與雜家不相干的。。”
這意思,便是要蘇三說些其他的。無功不受祿,他縱然愛財,也不好無故收錢。。。
蘇三于人情上,最是精明,只一個眼神便能猜到秦公公心中所想,便笑道,“家兄蘇一在朝為官,平日書信中也常言及公公的厚意。便是蘇三在年后,也要去金陵大考。少不得,還有麻煩秦公公地地方。。。秦公公難得出宮一趟,既然見著了,也算是小子的福緣,這些個小意思,也實在不成敬意,公公不必多心。。。”說完把手仍然往前伸了伸。。
秦公公見蘇三如此說,也就半推半就地收下了。心里高興,二人便又扯了幾句閑天,蘇三不想打攪秦公公用餐,便辭出水榭,往另一頭走進了花園里。。。
秦公公目送蘇三走遠,這才把銀票掏出來看了看,果然都是一千兩一張,見票即付的大票頭,滿心歡喜地塞進了兜里。本以為這趟差事,沒什么油水可撈,倒不曾想,得了這一筆意外之財。。
這蘇三倒還有些意思,說不得皇上前頭,若是有了機會,還得給他添添名頭。。。
秦公公說皇上喜歡蘇三的詩詞,這事倒是不假。。。皇上喜愛書法,喜愛才子,這是舉世皆知的事實。忽一日金陵市面上流傳起了蘇三的那幾首詞作,便有人投其所好,把蘇三的詩詞作一一收集起來,呈送到皇上的面前。。。
皇上一見這詩詞,立刻便喜歡上了,連著幾日里,拿著這詩詞反復的吟詠,竟是越讀越喜歡。。。
皇上并不非常擅長做詩,但于品詩一道卻是大家。雖然蘇三的幾首詩詞于他品來,風格各有不同,但卻更加激起了他對詞作者的好奇。。。
一人之身卻集幾種風格,這也真算得上曠古奇才了。。。
這日皇帝在宮中有些心煩,又把蘇三的詩作翻出來讀了一遍,正品到精采之處,神游千里。。卻聽到總管太監郭德輕輕地道,“太子和二皇子來了,就在殿前候著,這里是他們轉呈上來的折子,是不是現在就傳?”
皇帝把詩稿放下,輕輕地嘆了一口氣。二個兒子,因為林海錄的事情,在他耳朵邊也不知道打了多少次擂臺了,這次二人聯訣進來,又不知道要說些什么。。心里有煩躁。便接過折子,看了一眼。
只見一封是欽差大臣李道明的參折;別一封是武陵府尹林海錄的辯折。
放下林海錄的辯折,先打開李道明的折子,看了起來,只見上面寫著:
‘欽命武陵府考官欽差大臣、御史臺左僉都御史臣李道明謹奏;為武陵府一府之官治,以正君道,明臣職,求一府俱安事:
臣受國厚恩矣,請執有犯無隱之義,美曰美,不一毫虛美;過曰過,不一毫諱過。不為悅諛,不暇過計,謹披瀝肝膽為陛下言之。
觀武陵府府尹林海錄,實乃國之巨蠹,禍國之惡首。。。’
看到此處,靖元皇帝不由皺了皺眉頭。李道明上來這一句,就把林海錄定成這樣的大罪,難道這林海錄當真是如此的敗壞?
腦子里轉過這個念頭,便往下看去,只見折中把他進了武陵城之后的種種見聞,一一寫在其中。及至林海錄擅闖欽差行轅,行轅中行兇殺人,還有城中風言風語的謠傳,一件一件,一樁一樁地記錄的詳實,更在附錄中附上了街頭流轉的印文。。
靖元帝初時看得心頭火起,繼而看罷那附錄中的印文,不由地又笑了。
輕輕地把折子放在手邊,默默地權衡了一回,嘴里便輕輕地說道,“若真是如此,這林海錄處個腰斬也不為過。。居然勾結軍人,搶劫民財,此舉與強盜已然沒有分別。必是平時蠻橫久了,才有這些作為。否則,斷不至于如此大膽。。。”
心里又盤桓了一回,才拿起林海錄的奏子看了起來,只見奏上寫道:
‘臣武陵府轉運使兼領提刑、安撫司林海錄謹奏:具欽差大人李明道,濫用私權,飛橫跋扈,有違圣命,惡意索賄等十罪事。。。。’
奏折中先是自請了彈訟同僚之罪,繼而把李道明在武陵城,如何借機貪斂;如何濫抓善良;又如何威逼開府大臣的事情,一一明辯了一番。更指出,擅闖欽差行轅,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并在折中請罪。。
靖元皇帝一一讀來,心里便起了狐疑。。。如果李道明真如林海錄所說,那李道明的話,倒是信不得的。這可真是有些為難了,倒底是誰對誰錯呢?。。。
歪著頭想了想,二本折子往外一推,這才對郭德道,“把政事堂里的幾位愛卿叫來,御史中丞徐子敬,也叫遞牌子請見。都先到洪德殿,由二位皇子領著,在那里先議議這折子。跟他們說,滋事體大,要著實地議。。”說罷把奏折一指道,“朕隨后便到。。”
郭德便捧了奏折退出來,先請二位皇子去洪德殿里去候著,這才往禁中叫來了胡相爺、祝相爺、還有幾位平章侍郎。御史臺不在禁中,便著了一個小太監去傳徐大人進來。。
等徐子敬慢慢地進來,洪德殿里早就議了半天了。。
徐子敬做為御史中丞,這件事情,他早就是知道的。林海錄并不是什么好人,他心里清楚的很。但,在朝中做官的,哪有幾個好人?只不過,有些人太過份了一些,有些人掩飾的好一些而已。。
在朝中做官,與是不是好人,關系并不是很大。若是太子爺一力想保,皇上那里又下不來決心,這場事,最終也是要不了了之的。。。
眼睛掃過左相吳臺銘,右相祝天宮,還有政事堂里的幾位權柄極重的侍郎,徐子敬才對太子爺行了君臣的跪禮,又與眾人打了招呼,便立在下首,默不作聲。。。
論官品,他是正三品;便是比起政事院里的幾位侍郎,官品還要小了一級,比起吳臺銘與祝天宮,更是落了二級。這樣的場合,一般情況下,是不需要自己參與的,但這次是御史臺的人,動的本章,也正因為此,所以才找自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