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有才心里一驚,完了,索命的到了。
李響停下來,問前面是什么人他可不會懵懵懂懂就往前闖去,沒弄清楚危險不危險就往坑里跳,不是李響的風格。
“看熱鬧的,還有好多記者!”
我呸!別嚇人好不好
有熱鬧看,肯定是要看的,今天這等熱鬧沒人看,那倒是怪事。
“問題是,很多人都是沖著文廟來的,說文廟墻壁里埋了許多的金子。”
李響心里一驚,這么回事
文廟不是不拆嗎怎么傳出流言,今天拆文廟
這是一個陰謀。李響意識到有一個陰謀出現了。趕緊落實一下,是不是拆文廟。
用不著落實,劉有才就答復他了。“文廟本來就是要拆的呀。”
“什么文廟是受保護的呀。”
“改了!早就改了!”
“屁話!誰改的”李響憤怒了,這是文物,已經有一千多年的廟宇了,怎么說拆就拆“誰改的”
“縣委集體改的。”
“我不同意!”
李響吼道,可是不同意能行么,別說縣委集體決策,即便現在不拆,有人故意傳出謠言,說文廟墻壁里埋有金子,墓還有人盜,這文廟的墻就沒人拆所以說,文廟是不拆也得拆了。
不行!文廟堅決不能拆。
李響怔怔地看著前面出神,高恕,你奶奶,老子那天把你家高將軍的墳也挖了,看你作惡。
公安交警把路疏通了,挖掘機繼續往前開進。
李響腦子里飛快地想著主意,一個難題,好大一個難題。這個廟難道真的在我手里煙消云散么一個二圣廟,我李響都保住了,一個文廟,當得一百個二圣廟,能不保住嗎
可是,要保,拿什么保拿命保也保不了!高恕什么人高恕不敬天、不敬地、不怕鬼神、不怕人的家伙,他看中了溧水兩岸的風水寶地,他要在這一帶建一個別墅群,除非是秦始皇的陵墓,一個文廟擋得他的去路
“有才,等會拆房子,別的我都不擔心,唯獨對這個廟宇,不敢下手。可是,組織決定,不拆也不行,你先拆了其他的,我焚香稟告菩薩神仙,磕幾個響頭,懇求菩薩原諒,我們再動手行么”
李響這么一說,劉有才也心驚起來。挖祖墳、打菩薩、拆廟,都屬于大不敬之罪,到陰間都要受挖腦汁、抽骨髓、下油鍋的罪。所以,他連忙說,對對對,先敬了神仙,求菩薩原諒。
到了現場,劉有才手臂一揮,大有英雄氣概之勢,威風凜凜,十二輛挖掘機在他的指揮下,油門一加,沖到房子下,伸出長臂,轟隆隆,戳豆腐一般,一片房子就成了廢墟。
“唰唰唰!”無數的快門閃動,這歷史性的場面進入了攝像機,不到一個半個小時,溧水兩岸,就剩下一座孤零零的文廟了。
幾千雙眼睛聚焦在文廟。快門閃爍,這是文廟在世間的最后一個身影,歷史的見證。
李響走向文廟,手持香火紅燭,畢恭畢敬,神情凝重,虔誠地在菩薩面前跪下,磕了九個響頭,邊上看熱鬧的人都覺得頭皮發麻,李響的頭,磕得震天響,第三下開始,頭上就泊泊地流血了。
李響真的用力磕頭,他用最投入的表演來博得大家的同情,用最做作的姿態請菩薩原諒。
“菩薩,不是我李響膽大妄為,要拆了您的廟宇,是梅州需要發展,沒辦法,請您挪個位子。您已經帶走了邱家老三,馬家老四,張家老大,他們三個人,我知道是您老想帶他們走,你不愿意離開這里,給我們一個警示,可是,菩薩啊,梅州不發展不行啊,我李響代表梅州百姓,向您請罪了。”
李響這通話說得低沉、凝重,擠進廟里的人都聽得清清楚楚。
李響又磕九個頭。
磕暈,磕暈,一定要磕暈。李響心里想著,但腦子里有一個聲音說,磕暈你有寶器。
李響磕九個頭,懺悔一次,他要扎扎實實磕滿三九二十七個頭。
二五、二六、二七。
李響“噗通”撲倒在地。
“縣長!縣長!”
“快,快打120.”
“李縣長不行了,心臟好像沒跳動了!”
“人工呼吸,快!”
李響被救往人民醫院。
“哎,菩薩動不得,報應!”
“說了嘛,這廟里的菩薩很靈的,我家兒子就是從菩薩這里求來的。”
“是嘛,我早就覺得不對,這廟,怎么能拆呢”
“是呀,廟在這里,搞建設也不爭這塊地呀。”
“難怪,這幾個的人,他們是被菩薩收去了。”
“是呀,難怪這些天,到晚上這廟里就有喧鬧的聲音,仔細聽,又沒了,不經意,又是千軍萬馬的聲響。”
李響被救往人民醫院,現場很多的議論,無非就是撲風做影,編造故事,炫耀見識,不到半個小時,新編文廟靈異故事就這樣被民間創造出來了。
故事:原創;原著:佚名;類型:靈異;時間:古往今來。編劇:誰都有貢獻。可誰也沒知識產權,反正,最后連編造的人也認為是真的了。你一句,我一句,一傳十,十傳百。幾個小時之后,關于文廟的傳奇就出來了。
故事的大意是,很多很多年前,有位秀才這里攻讀詩書。他的賢惠妻子每天為他送飯,總是在送到時飯菜都涼了。一天,她提了一罐雞湯送去,揭開一看,還熱乎乎的,原來是湯面一層厚厚的雞油保住了湯的溫度。她由此受到啟發,常用雞湯燙米線給丈夫吃。在妻子的細心照顧和鼓勵下,丈夫懸梁刺骨,發奮攻書,終于考上了狀元。考上狀元后,誰知道被皇上聘為駙馬爺。狀元在京城享受了三年榮華富貴之后,忽然有一天想起妻子,他想了一個主意,說是為皇上考察民情,到外地轉一圈,回來向皇帝匯報。皇帝一聽很高興,說駙馬爺憂國憂民,立即就同意了。狀元爺快馬加鞭,回到梅州,可是,一進梅州城就聽到噩耗,他的妻子相思成病,一年前死了,葬她的地方就是狀元郎讀書的地方。于是,狀元郎祭祀了他的妻子之后,就在墳前結一茅屋,相伴在妻子墳前,不久,他自己也一命嗚呼,隨他妻子歸了陰間。
后來,城里百姓有人上墳時,順便給狀元郎夫婦上一炷香,沒想到,凡是上過香的人家,子女個個會讀書,秀才、舉人,梅州出得特別多。后人于是就在這里建起了一座文廟。
這是文廟的前世,與縣志上的出入很大。有人聽起來有點兒耳熟,有點像是盜版的,故事來由很像是過橋米線加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