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  第二十五章 三鬼之謀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逆流伐清 | 樣樣稀松   作者:樣樣稀松  書名:逆流伐清  更新時間:2015-07-04
 
盡管朱永興希望元江起事的時間能夠拖延,但并沒有死規定,而是讓那嵩和吳子圣等人相機行事,隨機應變。(www.juyit.com 君子聚义堂小说网)所以,許名臣、高應鳳等人的反正起義雖然突然,但得到通報后,那嵩和吳子圣還是以最快的速度展開了行動。

九月十七,許名臣、高應鳳、龍贊揚等舉旗起義,突襲昆明所派清軍,斬殺知州鄭相,占領石屏。

九月十九日,由總兵黃元才、趙得勝率領的元江援軍趕到石屏,合兵一處后向曲江驛進攻。

九月二十,原明延長伯朱養恩、總兵孫應科于臨安(現建水)舉兵起義,并得到了從元陽出動的明軍援助,攻陷臨安府。稍做休息后,又分兵攻取蒙自。

九月二十二,蒙自土官李日森、李世藩、李世屏豎旗反清,與攻打蒙自的明軍合力奪城。隨后,又向北攻取阿迷州(現開遠)。

按照原定的計劃,元江義軍與元陽馬寶奮力出擊,盡量擴大防御空間,以便達到以空間換時間的目的。占石屏,破臨安,陷蒙自,攻通海,圍彌勒。短短幾天,迤東便是烽火遍地,聲勢驚人。因為準備充分,又有明軍助戰,此次抗清起義遠比歷史上來得更加猛烈,更加震動滇省。

此時便顯出了清軍對云南地方控制并不穩定的弱點,也暴露了全部滿軍和吳三桂的主力都猬集于昆明的弊端。地方的防衛力量不足,以及駐守地方的清軍的戰斗力不夠,使得明軍在各土司的幫助下,勢如破竹,連戰連捷。

“……元江土知府那嵩、那燾父子主盟,勾連各土司歃血鉆刀,真正作叛,若不剿除,則地方震動……著即由平西王與都督卓羅等行兵進剿。勿使滇省動蕩……”

昆明的安遠靖寇大將軍信郡王多尼、平西王吳三桂在九月初已向清廷報告了元江異動,請旨定奪。

九月二十五,昆明清軍終于接到了順治的圣旨,雖然元江已經起義,但吳三桂等人還是認為亂事可平,形勢遠沒到無法挽回的地步。

晨光初照,吳三桂象往常一樣起床。在步出臥室外的明間時輕咳一聲。下人們聞聲知道主子已經起床,很快便送來了洗漱用具和溫湯。不一會兒,一杯熱氣騰騰的香茶就已經送到了吳三桂手中。

吳三桂喜歡在早茶時吃幾塊甜膩的點心,這些年,滿人風味的薩其馬和小酥餅成了他最愛的小食。略進飲食后,吳三桂重入臥室。從床帳內側摘下寶劍,向后花園走去。早起舞劍,也是他平日的習慣。舞劍方畢,下人來報,方光琛來了。

方光琛,原明朝尚書方一藻的公子,年輕時棄學游天下。在遼東與吳三桂結交。吳三桂因其博學多聞,敏銳超凡,對成敗禍福、時事變遷有獨到的見解,便與方光琛締盟為忘形交。方一藻去世后,方光琛遂入吳三桂幕府,參與決策。若論信任程度,劉玄初雖以謀略見長,卻遠在方光琛之下。

見到方光琛。吳三桂怕其要行大禮,趕緊趨前兩步,將他的雙手牽住,拉他在側座坐下,親切地說道:“這些日子,獻廷辛苦了。”

吳三桂叫得親近,方光琛卻不敢怠慢。忙拱手笑道:“王上知我慣于忙中偷閑,豈敢言辛苦二字。”停頓了一下,又鄭重說道:“王上欲親征元江,五日后啟行有些倉促。若再等幾日,糧草物資則更為充沛。”

“王命如火,由不得你我呀!”吳三桂有些無奈地搖了搖頭,說道:“元江那氏有偽宗室撐腰,又勾連各土司,眾已至數萬,若遷延時日,吾恐其坐大難制。”

方光琛沉吟了一下,說道:“迤東叛亂,元江乃為謀主,且最為勢大兵廣,當先剿之。元江既滅,其他土司懼于兵威,或可不戰而降。”

“獻廷之言正合吾意。”吳三桂撫掌笑道:“叛賊四下出擊,不過想分吾兵勢,葺爾小計,焉能得逞。擒賊當擒王,吾當以雷霆之勢先滅元江,震懾宵小。”

“王上,那氏不足慮,卻須要小心那偽宗室。”方光琛猶豫了一下,其實他也說不上要小心什么,要如何小心,只是覺得躲在幕后的才不好對付,“騰沖之敗,雖有水土雨季的關系,卻也有偽宗室蠱惑人心,匯聚偽明殘兵的原因。壓服安南,亦不過旬月。由此可知,偽宗室非是無能懦弱之輩,且頗有謀略膽量。”

吳三桂沉吟了一下,輕輕點頭道:“獻廷之言有理,吾自當謹慎。滇西那邊,亦不可輕忽,吾已命剿撫前鎮由楚雄前出至姚安。只是,總兵劉文進非是足智多謀之輩——”

“王上,我愿往姚安,參贊軍機。”方光琛聞言知義,毫不猶豫地拱手請命。

能夠放出去獨當一面,這是信任的表現,劉玄初則稍遜了一籌,只能跟在吳三桂身邊。方光琛心里清楚,吳三桂雖然嘴上說謹慎,但心里對剿滅元江是很有自信的。而滇西才是他的擔心所在,所以才會把他安排到姚安。正處在大理與楚雄之間,進可增援大理,退可保昆明西面屏障楚雄。

“又要讓獻廷操勞了。”吳三桂慰勉了一句,長出了一口氣,說道:“如此,吾剿滅元江,可無憂矣!”

“王上英勇識略,區區元江,自可雷霆掃穴,一鼓蕩平。”方光琛恭維了一句,又狡黠地笑道:“還有一件事情,或可使敵軍內亂,助王上一臂之力也。”

哦,吳三桂眼中閃過喜色,催促道:“獻廷,你快快說來。”

順寧(現鳳慶、昌寧一帶),本蒲蠻地,名慶甸,元泰年間始內附。明萬歷十三年,設慶甸土守御所,二十六年置慶甸通判,三十年筑慶甸城,設守御土千戶。

九月二十三,朱永興與李定國率領的明軍已經開至順寧,離永昌不過兩日路程,正在進行短暫的休整,并等待白文選所部的消息。

明清交兵,滇省的很多土司為保全本族,保全自身地位,清軍來則投誠降清,明軍來則報饋輸誠,無可奈何地做墻頭草。

對此,朱永興并不苛責,只要不與我為敵,這種名義上的投降對于夾縫中的土司來說,也是可以理解的。吳三桂尚能對叛而復降的土司不予深究,他豈能沒有更廣闊的胸襟。

景東土知府陶斗、蒙化土知府左星海、順寧土知州猛遠、麗江土知府木懿等土司是在吳三桂追擊永歷及李定國時降清的,算是最早的一批。他們得到的待遇便是能夠繼續保有頭銜,繼續維護土司的統治。這樣的結果對于朱永興來說,也未嘗沒有益處。起碼這些土府土州暫時沒有清軍駐扎,土司不敢與明軍為敵,為了避免降清而帶來的麻煩,請罪報饋乃是應有之意。

與景東土知府陶斗一樣,順寧土知州猛遠也是個識時務的人,眼見明軍勢大,又是宗室留守及名將李定國率領,立刻親自前來請罪,陳說降清的苦衷,說明自己是身在曹營心在漢,苦盼大明王師久矣。

對于這些話,朱永興自然是姑且聽之。夾縫中生存,倒向勝利者的一方,這是人之常情,苛責追究,只能是把這些墻頭草徹底推向清廷,推到吳三桂一邊。雖然猛氏已經衰微,勢力大減,朱永興也是溫言撫慰,并不強索降罪。

順寧猛氏共有十三寨,卻分為三大部落,為猛猛、猛撒、猛緬。猛猛最強,共有萬人,但其地田少菁多,只能以射獵為業。所以,猛猛時常與猛撒和猛緬為難,沖突不斷。

土知州猛遠屬于猛緬部落,占地雖廣,族人卻柔弱。明軍的到來,倒給了他解決內部糾紛的機會。朱永興制定頒布的輸民授地的章程,無疑能使猛猛部田少人多的矛盾從根本上得以解決。

在猛遠的牽線游說下,猛猛部決定遷徙至安南,在拜見朱永興后,也得到了朱永興的首肯。以邊民填安南,穩固基礎,這是朱永興的既定方針。而猛猛部為此愿意助兵一千,也能使明軍的實力得到增長。

九月二十五,在得到白文選所部已經從打黑渡口渡過怒江,正向施甸攻擊前進的消息后,朱永興和李定國率領明軍立刻結束休整,西進永昌。

明軍進入大侯長官司(云縣)的時候,永昌的清軍便得到了消息。此時負責鎮守永昌、順寧的清軍總兵是吳三桂的遼西舊將楊珅,張勇因病被替換,已至昆明休養。其實,這也是吳三桂掌握滇省軍隊的一個手段,或調或換,用親信將領逐步控制駐留滇省的甘陜綠營和湖廣綠營。

作為吳三桂的親信將領,楊珅對于主帥之前所下達的堅守城池的命令,當然要堅決地貫徹實行。盡管他也曾經有過出兵阻截的想法,但在惠仁渡活動的明軍牽制作用明顯。永昌駐軍,再加上周邊縣鎮的軍隊,加在一起也不過萬余,守有余而攻不足,讓楊珅徹底打消了冒險出擊的念頭。(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