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  第一百九十九章 接戰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逆流伐清 | 樣樣稀松   作者:樣樣稀松  書名:逆流伐清  更新時間:2014-08-25
 
防守不意味著怯于進攻,既然判斷出明軍主力在此,清軍的分兵迂回便顯得過于狂妄和輕敵。給力文學網當然,八旗軍以少勝多的戰例數不勝數,且大多是在主動進攻中獲得,即便明軍人多勢眾,也并沒有占據什么優勢。無論是從征戰遼東,還是席卷中原,或是進兵西南,都是如此。

經驗是可以借鑒,但過于相信則又是一種誤導。奇計妙策,說的便是如此。戰陣廝殺,講究的是變化,因時而變,因敵而變,因勢而變。明軍東征接連取勝,本應給清軍敲響了警鐘,但遠來的滿蒙八旗卻依然以我為中心,依舊倚仗著騎射無敵的神話。由此,已經在戰略戰術上失了幾分。

迂回繞襲的部隊還沒有傳來消息,這邊明軍主力盡出,突然反守為攻,擊潰了佯攻的一部清軍后,向清軍大寨逼近。首當其沖的,便是耿藩兵馬的大營。

陽光下,遠處的地面探出了多面的旗幟,隱隱可以看到明軍的紅旗,再看過去,旗幟下,是一個個整齊的方陣。方陣中刀槍耀眼,盔甲閃亮。

清軍的號角不斷響起,軍陣結成,不斷的迎了上來。就在清軍大營外數里,敵我雙方在相距不到一里處,都是相互停了下來。

“賊奴作戰,死兵在前,銳兵在后。死兵披重甲,雖死而不退,后又接輕甲善射之兵。最后為奴賊精騎,人馬皆重鎧。待我銃炮擊發,急突而出。尤擅左右突擊,不見利而不進。或遠或近,或多或少,或聚或散,或出或沒,動靜之間,其勢極詭,最是難防……”

魏君重舉著望遠鏡,在中軍的指揮臺上觀察著清軍的陣勢。(給力文學網最穩定)輕抿嘴角,露出了一絲冷笑。講武堂有對八旗兵將作戰特點的總結和評價,但也對目前的八旗作出過重估,現在看來,還真是如此。

“……兵員少了,士氣低了。賴以開國的久經戰陣、功勛卓著的大將已不復存在,他們的子弟即便承襲爵位。卻少不更事,缺乏戰斗經驗,無法替代父輩馳騁疆場的角色。我軍有裝備之優勢,再以穩定制敵快速,以堅韌制敵強硬,以防御破敵堅銳。則八旗不足畏,騎射不足懼……”

是啊,不動如山,任你狂風暴雨,我自巋然而立。就算是全盛時的八旗,又能奈我何?何況現在的八旗兵將。并不復當年祖輩之勇,披著虎皮的豺狼,又有何懼哉?

魏君重放下望遠鏡,心中愈發自信。對自己的自信,對手下兵將的自信,對武器裝備的自信,對軍心士氣的自信,對陣法對戰的自信……

燧發火槍裝填快速,威力勝于鳥銃,更可以讓火槍兵更緊密地排列,射出更密集的彈雨;加裝刺刀,既可抵擋騎兵沖擊,又可白刃沖鋒;陣前佛朗機射速快,彈雨密,對付集團沖鋒相當有力;空心陣中的火炮可曲射,天威炮打擊遠處,轟天炮就近支援,爆炸彈的威力令人瞠目……

這還只是武器上的優勢,明軍在布陣上也反復商議研究,煞費苦心地布出了中間突出的數個方陣。最突出的方陣便是魏君重所率第一師第一團的精銳,兩側分別是另外兩個師以營團為單位列出的方陣。

清軍如果采取中間突破,則勢必撞上鐵墻,魏君重對這個最早組建、老兵最多、戰力最強的團可是非常自信的。這個團的后面還有二團、三團,除了三團組建較晚外,二團也是不輸一團的精銳。

中間突破受挫,清軍則可能采取左右側翼的突擊。突擊的清軍便會在明軍特意留出的空地上遭到正面和側面火力的交叉打擊,損失慘重是難以避免的。

說白了,明軍便是要倚仗火力的優勢,并想方設法地使其充分發揮。兩側大方陣落后于中間,可以說是一個陷阱,而方陣與方陣之間的空隙,則更是吞噬敵人的死亡地帶。

清軍見明軍戰陣整齊肅然,也沒有馬上進攻,同樣在觀察著明軍的陣形特點。陣前象是武鋼車,這很普通,是阻擋騎兵的常用戰法,但如此的排列密度似乎并不足以完全遏制住騎兵的沖擊;車后是一色的火槍兵,最前排的火槍上裝著明晃晃的刺刀,刀尖沖外,這應該也是為防備騎兵,但如此便可以嗎?

穆里瑪觀察良久,雖然對于明軍敢于進攻感到些吃驚,卻并不認為戰場上己方正處于很大的劣勢之中。明軍的火銃裝備率一向很高,這在遼東征戰時便有體現。可那有什么,一樣被祖輩的勇猛沖殺所擊敗,象群鴨子般被趕得拼命逃竄,被殺得尸橫遍野。

在滿洲八旗眼中,他們很看不上明軍使用的火器,三眼銃不用說,就說鳥銃,那火器雖然射程遠,但是威力小,而且裝填很慢。

而且歷史上明軍火器操作時失誤多,意外多,很多火器臨戰時打不響,又容易炸膛。還有許多明軍沉不住氣,沒等敵人進入射程就忍不住亂開火。這樣的亂射自然沒有什么威力,而且打光了子彈的火槍還有什么用呢?形不成整體和持續的力量,火器在野戰中哪還有威力?這也是清兵累累在野戰中獲勝的原因。

幾個牛錄章京簇擁在穆里瑪的大纛下面,在穆里瑪的身旁,則是留守的一千八旗兵。觀察已畢,穆里瑪下達了進攻的命令,進攻的當然是耿藩的兵馬。

盡管清廷諱莫如深,閉口不言,但穆里瑪卻知道實情,并堅決地貫徹著這一意圖:采取以漢制漢的方針,不到關鍵時間不動用滿洲兵。即使在關鍵戰役中,也大抵是讓綠營兵和漢軍打前陣,滿洲兵將處于二線,這樣既可減少傷亡,又可起到監視漢軍和在最后關頭奪取勝利首功的作用。

隨著清軍戰陣的移動,明軍的鼓號旗幟也變了,立時一片移動的嘩嘩聲響,炮兵在形似武鋼車的旁邊最后一遍調整著佛朗機。陽光暴曬下來,炮兵的臉上一片通紅,不過他們都是緊抿著嘴,只是專心致志地瞄準著。(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