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萼  50、苗劉逼宮劇

類別: 歷史軍事 | 天萼 | 靜好居   作者:靜好居  書名:天萼  更新時間:2015-09-17
 
。康履自恃皇上潛邸都監,又護皇子有功,益發自炫,愈有輕視朝官之心,目中無人,弄得外臣見皇帝不易。從揚州南下,經蘇州時,她親眼所見,康履率一群太監,竟然于吳江,以射鴨為樂。

將至行在,竟然遇“中官供帳,赫然遮道。”即,宦官儀仗,聲勢張揚到遮蔽堵塞道路的地步。

她下馬牽著走近一看,原來康履被前呼后擁,江下觀潮歸來。

錢塘江流域,由于月球和太陽的引潮力作用,使海洋水面發生,周期性漲落的潮汐現象。即便不比中秋前后的“大潮”之觀,平常江潮也很壯觀的。

見康履如此囂張,不禁怒火竄升。然而,她強壓不虞,默然避開,繞道進行宮。

心中暗道:康履啊,你死到臨頭了,還渾然不知。你雖然沒有做什么太惡、太毒的事,然而你恃寵而驕,敗壞陛下聲譽,成為間接導致叛亂的因素之一。我何能顧念你?不如順其自然,以泄民憤吧。

她回來后,第一件事,就是請藍珪,找一張貴妃榻(躺椅),放進陛下臥室外間,要他備好簡單臥具。藍珪也不問緣由,他比康履了解,陛下與吳央之間的特殊情義。深知吳央在陛下心里的份量,任何人也比不上。

二月三十日晚,吳央從晚膳開始,就又做“跟屁蟲”,他走哪跟哪。

晚亥時過半(夜十點),他離開御書房,向臥室走去。見她還跟過來,有點詫異,但也不吭氣。

“唔?怎么多了一張躺榻?”他停步問。

“我的,今晚起,我住這。”

言罷解下佩劍,卸下戎裝,斜靠躺椅,翻看從御書房順來的書,不再言語。

他呆了一會,立而思其所以然。

“如若我聞到危險的味道,就會與你形影不離,包括晚上。”

她在應天府南京(商丘)行在說的話,縈回耳際。寶應縣兵亂之夜,她就是半夜三更,依然跟著的。他當時手上事務太多,一直忙著,也就沒有推敲。

想到這,不禁心中凜然,知道有危機了。

這是她第一次,睡覺也跟著。難怪要她回家,也不去。可見,情況非常嚴重。然而,到底是什么危機呢?難道,又是御營兵馬?對,只有衛兵,才用得著跟那么緊。因為擔負著保衛我之責任,也就最方便直接攻擊到我。在揚州時,她就說過,讓苗傅去前方御敵。后來又說,連個御營統領都不知道可以相信誰。也就是說,她暗示他多次了,苗傅不可信。

再看五軍,韓世忠在鹽城,岳飛在汴京,張俊、楊沂中在吳江,張浚在平江,劉光世在鎮江,呂頤浩在江寧等,各守要害州縣。

同簽書樞密院事、御營都統制王淵,因已擢升朝廷要員,就不再直接統兵,手下不過護衛數百人。御營兵馬萬余,皆在苗傅麾下。如若要起事,正逢合適他們的時機。

——他將各種情況捋了一遍,思維越來越清晰。結論:苗傅可能兵變。

見她捧著書看,什么也不說,知道不能問。應當告訴他的,她自然會說

。然而,他還是忍不住想試探一下。

“你聞到危險的味道了么?如果是,眼下怎么辦才好?”

“五軍在外,靜觀其變。”她放下書,看著他回答。

“你不擔心?”

她搬張椅子,放他后面。等他坐下后,她道:“陛下,不管發生什么,你當臺上演戲,不就輕松了?”

自鎮江后,她再也沒有用她的獨自稱謂“君上”。然而,此時終于聽到多幾個字的話語,也讓他心里,似乎好過些。

“你這么有把握?”

“沒有把握,然也無須擔心。沒有我,也能化險為夷。草莽武夫,也想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既然看的這么輕松,怎么緊張到睡這了?”他多想引她多說幾句話啊,真是久違了。

“戰略上重視敵人,戰場上藐視敵人。千古不變之軍事要領也!”

“你,休息去吧。”她補充說。

“央央,別趕我。雖然感覺有危機,然而換得你住這,也算禍福參半。”

她起身“那我走!”

“別!我去休息,我的小祖宗!”

說完果然起身,向里間走去。吳央放下書本,躺下不久,就呼呼睡去。

三月初一,皇帝一起床,她就要他穿上軟護甲。建議近日免朝,有事到御書房請示。命后宮人員一律不準出后院,院門口派她的衛兵把守。要藍珪吩咐下去,她與陛下三餐飯菜送御書房。御書房外,也是她的衛兵,層層設崗。吩咐不許任何人擅自闖入。她的衛兵有30人,她要每個人,即日起,全部身揣火彈。

在揚州,皇帝要給她百名衛士,她只挑了30個,言之多了更麻煩。并且請皇上不要公開,這是她的人馬,只說是御前帶刀侍衛。這30人,皆是按她自己的訓練計劃訓練的。如今,個個身手不凡。離開揚州前,她先行命這些人馬,下杭州。

這日,“日中有黑子”,人們紛紛竊竊私議,此乃不詳之兆。其實就是“日半食”,然而也算湊巧吧,吳央想。

午膳前,衛兵在門外報“吳護軍大人,前哨報,御營苗傅幕僚王世修,率人來請見大人。說是奉苗都統制命令,前來請吳護軍屈駕前往,他在酒樓為大人擺宴。因素來仰慕大人武功,要向大人請教切磋一番。本來要硬闖的,前哨全部亮出火雷,他們才停下了。”

她走到門口“呵呵……難得苗都統盛情,心領了。你,請王世修轉告苗都統。我不會干預他們任何事,也沒有功夫去酒樓。我乃御前帶刀侍衛,職責所在。請他三思,也請他諒解。你,復述一遍。”

護衛復述一遍無誤,“去吧!”護衛一抱拳“遵命!”下去了。

“他們什么意思?”他問。

“忌憚我唄,自然企圖扣押我。”

“不會干預他們任何事,是想先穩住他們?”

“嗯,他們兵馬萬余,要做什么,也無須考慮我的存在

初二晚膳后,護衛統領辛永宗在門外叫她。她要陛下走書架后,然后讓進來。

“大人,苗傅告知王淵,臨安縣境有盜賊,希望王淵同意他出兵。此時,康履得一密報,目前尚不知密報內容。按理,康履應當先稟報皇上才是。可是,康履派人密報王淵,告知苗傅所稱“郊外有賊”,是要借口讓士兵出外,還告之苗傅準備殺王淵。于是,入夜,王淵組織的五百精兵人馬,發兵包圍天竺寺。臨安城中驚慌,居民皆閉門不敢出入。而苗傅似乎,已經得此報,有撤離寺廟跡象。”

“你做的很好!繼續不動聲色,化裝跟蹤探察。隨時來報,半夜也一樣。”

她取出三緡錢,“今夜起,你每晚帶五人當值探察,明日上午休息,安排換人。夜間辛苦,這個,拿去宵夜。你始終不要忘記,安全第一。”

“遵命!”頭領施禮,迅速退下。

他走過來“原來你看似清閑,卻這么勞心。”

“如果什么都要陛下自己掛心,那要我等臣子何用,擺設?”

護衛退下不久,康履到。“官家、吳大人,小的有禮了。”言罷,各一揖。

然后,掏出一張文書“官家,這是小的侍從所得密報,內容疑似欲兵變造反。”言罷遞給陛下,陛下卻接過不看,順手給吳央。命他,馬上把朱勝非叫來。

吳央也懶得看,只看了一眼落款簽名,就扔案上。

簽名:統制官田押,統制官金押。

一眼就明白,“田”就是“苗”,“金”就是“劉”的代號。

朱相來后,他把密報遞過去“這個,你拿去看看,心中有個數,想想對策。你,回去看吧。”朱相禮辭。

他問:“你對他怎么看?”答:“能臣!”

“哦?評價這么高?那呂頤浩比之如何?”

“心機差不多,不如朱相善于應變與周旋。共同處,皆忠心,皆手腕不夠鐵。若論相才,目前無人比朱相合適。若想以頤浩為相,須配得力助手。嗯,我個人看法而已,僅供參考。”

“我知朱更合適,恐怕留不住啊。若真發生兵變,百官又該拿朱出氣了。”

“是啊,朝野如此動蕩,總該有地方可以出氣吧

初三報,王淵空圍,苗傅不在天竺寺,主力也轉移了。這是明擺著的事,起事之前,傻子也不會鬧對抗。

初四報,“苗傅和劉正彥在城北橋下埋伏兵士,等候王淵。我們怎么辦?”

“能夠怎么辦?就你們幾十人的血,擦人家刀刃都不夠。你們的職責是保護陛下,其他皆與你們無關。今夜,加強崗哨防守,但要保障,每個人休息不少于兩個時辰。臨晨,全部到位,一個不能缺。”

接著報,王淵想來行在見陛下,經過城北橋時,被拖下馬。劉正彥親手將其殺死,隨后包圍了康履的住處,大肆捕殺宦官。聞報的康履慶幸自己沒有回住處,一直在行宮內。然后臉色蒼白地跑到御書房,再也不肯出去。

初五卯時,報叛軍掛著王淵的首級,率軍進圍行宮。守宮門的中軍統制吳湛,和叛軍私通,引導苗傅的手下進城,高喊“苗傅不負國,只為天下除害。”

再報,杭州知州康允之,帶著百官,請皇上到城樓上安定軍民,否則無法停止叛亂。

皇上與吳央被30名護衛,前后左右圍著,登上城樓。見城樓上,百官已經候等在此。

一上城樓,吳央將她的護衛頭領,帶到一邊,低聲吩咐:“又冒出個吳湛,我沒有估算到。你的任務,只盯住吳湛一個,但見我動手,馬上滅了他。你換下護衛行裝,單獨行動。隱蔽好自己,等待時機。若遇吳湛溜走,你就追蹤,伺機動手。去吧。”

頭領一抱拳,默然領命離去。

此時,天已大亮。城樓下場面,基本一覽無余。

苗傅、劉正彥,立馬當前,威風凜凜。

王鈞甫、張逵、馬柔吉率領的“赤心軍”,嚴陣以待。

再后的其余將士,松散分布著,混亂一片。

城樓上的吳央,急忙憑欄縱目搜尋,終于在赤心軍后面的無序隊伍中,找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他發現她看過來,也故意撓撓頭,因為這是她熟悉的動作。然后再一小片,一小片地逡巡過去,又找到一個,對方摸了摸下巴。最后一個,在右側看見了。其伸手捂住鼻子一會,表示知道她看過來了。他們的化裝巧妙性,不是非常熟悉對方的她,根本沒有人可以認出來。

她離開樓前,放心地席地而坐。嘴角浮起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瞬間即逝,卻被他捕捉到了。想起吳央之前的吩咐“好戲就要開場了。陛下記住,只當演戲,你便能夠泰然自若,處變不驚。”

于是,換他憑欄,問苗傅帶兵造反的原因。

苗傅見了皇帝,仍然三呼萬歲。隨即卻厲聲指責皇上,大意是:信任宦官,結交宦官就可獲得高位。汪伯彥、黃潛善昏庸誤國卻尚未流放。王淵遇敵時不能有效抵抗,卻因結交康履而得到樞密的高位。而他立功不少,卻只在偏遠的州郡,擔任團練

。聲明他已經殺了王淵,并捕殺了在外的宦官。脅迫要殺了康履、藍珪、曾擇三個最親近的宦官,以謝三軍。

陛下回答,大意是:若宦官有過錯,可將他們流放海島。隨即當場任命,苗傅,為承宣使及御營都統制;劉正彥,為觀察使及御營副都統制。希望兵變就此平息。

但是,叛軍并未退去,苗傅還高喊,如果他只想升官,只要聯絡宦官就好了,何必來此?

帝詢問身邊近臣的意見,浙西安撫司主管時希孟說,災禍是由宦官造成的,若不把宦官全殺了,就無法平息。

帝下不了手,軍器監葉宗諤說:“陛下,何必珍惜康履?”

帝揮揮手,便有人用竹籃,將康履垂吊下城交給叛軍,馬上遭到叛軍腰斬。

康履被腰斬。然而,苗傅又在城下喊道:“陛下的帝位來路不正,以后如果靖康帝歸來,將何以自處?”

帝看仍然不管用,便派宰相朱勝非,下城和叛軍談判。

談判結果,苗傅等要求隆祐太后垂簾聽政,以及與金國議和。

帝只肯答應,下詔請隆祐太后垂簾聽政。

苗、劉二人聽詔時,竟拒絕下拜,進一步要求建炎帝退位,策立年僅三歲的皇子趙旉為帝。趙旉出生于靖康元年潤11月26日,即,1127年1月10日,也是汴京失陷翌日。

張逵,還引用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說法,要求今日之事,應以社稷百姓為重,并表示已有道君帝趙佶禪位的先例。

群臣議論紛紛,有的支持皇帝接受退位的條件,有的大力斥責叛軍。

當時,天氣寒冷,陛下坐在城樓,沒有被褥的竹椅上,派人去請太后時,就楹立一側而不就坐。百官請他上坐,他則表示“我已經不配,坐這個座位了。”

bi真就好,吳央想。跟著起立,陪立于側。

不久,隆祐太后前來,不愿登樓,希望直接出城安撫叛軍。

吳央見到了,緊隨太后的梁如倩,安下心來。如今的如倩,已然成為娘子軍大將。

百官皆認為此舉危險,擔心叛軍挾持太后。朱勝非獨自力排眾議,說明叛軍必不敢如此,反而可借此看出他們的企圖。

于是太后乘轎出城,苗、劉下拜(不是跪拜,宋代不興跪。只跪天地、跪祖宗)說:“百姓無辜,生靈涂炭,希望太后出來穩定局面。”

太后緩緩頷首道:“道君帝任用奸臣,隨意更改祖宗法度,又妄圖與金聯合滅遼國,才造成了今日的局面。當今皇帝神圣孝明,只是被奸臣汪伯彥、黃潛善所貽誤。現在兩人也都被放逐了,你們難道不知道嗎?”

苗傅強硬地說:“我們已經討論好了,不可猶豫。”

太后說:“既然如此,那我和當今皇上一同執政。”

苗傅卻堅持要廢掉建炎帝,策立幼子趙旉。改元“明受”,移行宮江寧府(南京)。

太后表示,就算是承平之時,以一婦人和幼子,也難以執政,更何況正值與金國的戰爭中

朱相上來匯報,城下局面。皇帝感覺已無法挽回,只好同意禪讓君位。

朱勝非聽罷,在一旁哭泣,說自己身為宰相,應下樓大罵叛軍,以死謝罪。

皇上屏退其他左右說:“且看事情如何發展,如果失敗再死也不遲。”

于是,命令朱勝非向苗傅宣布讓位的條件:

一是要象對禪位的道君帝一樣,對待讓位的建炎帝,供奉需豐厚。

二是讓位之后,事情要聽太后及即位的幼君處置。

三是下詔完畢后,苗傅就和軍隊回到營區。

四是苗傅要約束軍士,不可搶掠縱火、騷擾百姓。

苗傅答應,建炎帝隨即下詔遜位,令兵部侍郎李邴,起草詔書。

表示:“自即位以來,強敵欺凌都是因為自己而來,不忍生靈涂炭,宣布退位,希望敵國能就此休兵和好。”

詔書擬就,陛下派朱勝非下城宣讀詔書。

卻見吳央一把奪過詔書,“慢,朱相先退一步,容我與陛下再商議片刻。”

朱相避開,吳央道“陛下,你是要到此為止,還是要借此機緣,考驗一下你的五軍統領?”

“如何理解?你能夠起死回生?”

“不是我能夠起死回生,是你本來就不該失去。”

“考驗什么!我相信我的五軍。”

“那好,事后我會告訴你,你的五軍會如何勤王。現在,我陪朱相下去宣詔,你在此等候。你坐下,切勿站著,更不能憑欄,要預防冷箭。”

然后,她向她的護衛,作了馬上過來手勢“你們,各就各位,刀劍出鞘,準備誓死保衛陛下!”

只聽“啪”的一聲,29位,全部整齊劃一握拳,連捶胸口位置兩下,表示堅決服從命令!

她決然轉身,走向朱相凜然道,“如果你沒有讓我看錯,也是血性男兒的話,讀完詔書,立即奔回城樓,將詔書還給陛下,馬上毀掉!另外,記住,你站我三步后,宣讀,我擋你前面掩護你。”

吳央、朱相、護衛一,下樓,向叛軍走去。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