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萼  77、日南至大典

類別: 歷史軍事 | 天萼 | 靜好居   作者:靜好居  書名:天萼  更新時間:2015-09-17
 
11月初三,為秦檜接風洗塵后翌日,皇帝即下詔,以秦檜為禮部尚書。本書由比奇www.biqi.me

同時,決定癸卯(11月)壬子(初十),日南至,舉行祭天、遙拜二圣大典,需要率百官參加。這便成了秦檜上任后的第一件大事。

遙拜二圣,即遙拜道圣、淵圣,趙構的父親趙佶與兄長趙桓。年年的日南至與正旦日,都要舉行“遙拜”儀式,只不過,這次似乎是要sheng大些。

“日南至”,語出《五代史梁本紀二》中。五代梁,開平三年,冬十一月甲午,是日為冬至,故于南郊行謝天大禮。

“日南至”,即“冬至日”。是指太陽走到最南面。夏至以后,日躔(禪聲,日躔,指天體的運行)自北而南;冬至以后,又自南而北。故冬至日又稱日南至。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而冬至的日子,每年都未必一樣。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后,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真正有此習俗,興起于秦漢時期的皇帝祭天禮儀,對后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它雖然繼承了上古祭天文化的某些內容,但更多的卻還是創新和發展。秦漢祭天禮儀的形成,有三個重要的因素:一是帝王的個人意志,二是方士的活動,三是儒家文化。其中儒家文化的影響,在初期是較小的,但逐漸演變為“祭無禮”。

到了宋代,主要沿襲唐朝禮儀。

建炎年間祭典,由于都是“行在”,自然沒有固定地點,都是于當地“南郊”臨時搭個臺子,只要是“露祭”就行。每當祭日來臨之前,必須進行大量的準備工作,不管耗費多少人力物力,也要盡力為之。

這次籌辦大典的具體事務,自然落到了越州知府,成了吳近的事。

事先準備情況涉及——

圜丘壇——祭壇,及其設施準備。

皇帝祭天經過的各條街道,使之面貌一新。

祭前五日,派老臣呂頤浩,代替“親王”到犧牲所察看,為祭天時屠宰而準備的牲畜。

前三日皇帝開始齋戒,前二日書寫好祝版上的祝文,前一日宰好牲畜、制作好祭品、整理神庫祭器。

然后,皇帝閱祝版,至皇穹宇上香,到圜丘壇看神位,去神庫視察邊豆(盛放祭品的器皿),到神廚視察祭祀牲畜,接著回到齋宮齋戒。

祀日前夜,由太常寺卿,率部下安排好神牌位、供器、祭品。樂部就緒樂隊陳設。

——最后,由禮部侍郎進行全面檢查。

祭天戒律,祭天大典,是皇帝展現“君權神授”思想,顯示“天子”神圣權威的一種形式。為了達到其宣揚神權以維護皇權的目的,要求涉及祭天事務的人員,不得有任何差錯,否則要予嚴懲。

規定,每逢祭祀,于陳列祭器之后,御史,會同太常寺,進行巡查。凡所涉各官,如有在壇廟內涕唾、咳嗽、談笑、喧嘩者,無論宗室、覺羅、大臣、官員,即被指名題參!

因此,凡隨祭人員,無一不是誠惶誠恐,膽戰心驚的。

祭位設置,圜丘壇專門用于祭天,臺上不搭蓋棚,對空而祭,稱為“露祭”。

祭天陳設講究,祭品豐富,規矩嚴明。在圜丘壇共設七組神位,每組神位都用天青緞子搭成臨時的神幄。

上層圓心石北側正面設主位——皇天上帝神牌位,其神幄呈多邊圓錐形。

第二層壇面的東西兩側為從位——日月星辰和風雷牌位,神幄為長方形。

神位前擺列著玉、帛以及整牛、整羊、整豕和酒、果、菜肴等大量供品。單是盛放祭品的器皿和所用的各種禮器,就多達七百余件。

上層圓心石南側設祝案,皇帝的拜位設于上、中兩層平臺的正南方。

圜丘壇正南臺階下東西兩側,陳設著編磬、編鐘、鎛鐘等十六種,六十多件樂器組成的中和韶樂,排列整齊,肅穆壯觀。

祭天時辰,為日出前七刻。時辰一到,齋宮鳴響太和鐘,皇帝起駕至圜丘壇,鐘聲止,鼓樂聲起,大典正式開始。

此時,圜丘壇東南燔牛犢,西南懸天燈。煙云縹緲,燭影搖紅,要給人以一種非常神秘的感覺。

祭奠,具體籌辦人,吳央的父親,吳央自然掛心。每日請呂頤浩作陪,按照這些“規矩”,前往過問相關事宜。拿著“方案”,按日程,檢查籌備進展,直至冬至前夜。

建炎四年(1130年)癸卯(11月)壬子(初十),日南至。

皇帝率百官祭天,遙拜二帝。

日出前七刻,時辰到。祭典開始,按程序來。

1、迎帝神:皇帝從南門東南側具服臺更換祭服后,便從左門進入圜丘壇,至中層平臺拜位。此時燔柴爐,迎帝神,樂奏《始平之章》。皇帝至上層皇天上帝神牌主位前跪拜,上香,然后到列祖列宗配位前上香,叩拜。回拜位,對諸神行三跪九拜禮。

2、奠玉帛:皇帝到主位、配位前奠玉帛,樂奏《景平之章》,回拜位。

3、進俎:皇帝到主位、配位前進俎,樂奏《咸平之章》,回拜位。

4、行初獻禮:皇帝到主位前跪獻爵,回拜位,樂奏《奉平之章》,然后司祝跪讀祝文,樂暫止。讀畢樂起,皇帝行三跪九拜禮,并到配位前獻爵。

5、行亞獻禮:皇帝為諸神位獻爵,奏《嘉平之章》,回拜位。

6、行終獻禮:皇帝為諸神位依次獻爵,奏《永平之章》,光祿寺卿奉福胙,進至上帝位前拱舉。皇帝至飲福受祚拜位,跪受福、受祚、三拜、回拜位,行三跪九拜禮。

7、撤饌:奏《熙平之章》。

8、送帝神:皇帝行三跪九拜禮,奏《清平之章》。祭品送燎爐焚燒,皇帝至望燎位,奏《太平之章》。

9、望燎:皇帝觀看焚燒祭品,奏《佑平之章》。

10、率百官,遙拜“二圣”,繼續奏《佑平之章》。

——皇帝起駕返宮,大典結束。

祭典結束,按照趙構“帶回元直”吩咐,吳央等候呂頤浩.元直。呂相見吳央遠遠看著他,會意地向她走來,默契地一起,返回行宮,向書房走去。

御書房,三人就座。吳央見皇上盯著茶盞,起身燒水去。

“看來,秦檜還真行。這次祭典,規模宏大,百無疏漏,趕上我父皇年間祭典了。”

“陛下,這樣說,就埋沒吳近、吳央功勞了。秦檜,只是開始籌備前,拿出一個概要方案;到了日南至前日,例行檢查了一遍。具體的籌備方案是吳近拿出來,經吳央修改,要我過目后,方定下的。接著,連續七天,吳央每天中午,皆帶著我前往檢查,補缺補漏,或修改什么的。我倒沒什么,反正半月上一次朝堂。吳央,很辛苦的。”

說完,拿出《日南至祭典方案》交給皇上,“陛下,你看看,可與秦檜的《方案》比較一下,就清楚了。”

水開了,吳央坐下來,準備泡茶。邊忙邊說“前輩,這次要感謝你。我不過事先翻看了幾本書,具體的,都靠前輩指點了。秦檜主持大典,我哪敢掉以輕心啊,唯恐家父出紕漏,造成讓陛下為難。因此,我有私心啊!”

“就算有私心,也是為了把公事辦好。陛下,你說是不是。”

“朕,心中有數就是了。我與她之間,不言謝。要前輩來,是另外有事。”

皇上,一邊品茶,一邊道:“前輩,朕想改元,換個年號。‘炎’字,火太旺,前后五年來,戰火不息。朕,憂心哪。如今,局勢、戰況有些好轉,朕想升越州為府治,改名紹興府。你意下如何?”

“紹,繼也,連續也。興,起也,盛行也。陛下,紹天明命,繼承正統、發揚光大;中興延世、興隆盛行,蓬勃發展。紹興,好名!索性改元紹興,我朝紹興,起始紹興之地!”

“我朝紹興,起始紹興之地。唔,好!吳央,以為如何?”

“改元紹興,我看很好。”又一壺水開了,她提壺坐下,一邊行茶道,一邊道:

《書.盤庚》有曰:“紹復先王之大業。”

漢,蔡邕亦有曰:“奕世載德,名昭圖録。既文且武,桓桓紹續。”

興者,旺盛也!諸如,復興、興替、興嘆,興盛、興旺、興隆,興辦、興工、興學、興建等,萬事萬物可興也。

——是故,“紹、興”合用,正如前輩所言,陛下紹天明命,發揚光大,則我朝必然中興在望,蓬勃發展,江山永固。

趙構,一盞接一盞品茶,喝個滿意后,才道“元直,你現在清楚了吧,她總能引經據典,大道理一套一套的,倍增說服力。所以,朕之前對你說過,論口才,朕就不是她對手。”

“我看是,心有靈犀,感應默契。正是‘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趙構,見吳央疑問的目光,盯著自己,便趕緊解釋“不是我說的,元直說,安陽初見你,就感覺你是女子。后來在南京,更確定了。因為見我們要這樣,他也不便點破。不信,你問他。”

“噢,是這樣。前段日子,陛下提起你,要求陛下將我留在朝廷,留在身邊。我便委婉借《詩經》感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以,陛下好奇,我便如實稟報。早已心知肚明,只是心照不宣。因為,靖康元年四月底,明明淵圣下旨,賜予當今陛下秀女吳氏芍芬,不曾見陛下提起,身邊卻多了一個吳侍衛,再留心關注你言行舉止,所以就明白了。”

“呂相就是呂相啊!不瞞你說,朝中大臣,我曾經敬重過宗澤老將軍,然后就是你了。能夠得我敬重之人,實在少之又少。因為我要求很高,須得德才兼備,我才會看重。當然,治國,什么樣人才都需要,因而我從不干預朝政與人事。深恐因我好惡,影響陛下用人。至于我想格外關心之人,我自會私下請求陛下予以關照。也只敢,偶爾為之。陛下,乃英明之主,自然無須我多嘴多舌。所以,四五年來,我只是默默地做,默默輔佐。這個,你與陛下皆清楚。”

“那是自然。我也不瞞你說,古人、先人不說,當今天下,若論女子,你是唯一值得老夫我敬仰與崇拜之人。雖然花樣年華,年輕如你,若論精明智慧、內方外圓,長者亦不可比擬啊!是故,我常常自我感嘆,陛下洪福齊天,享有天人之福也!當然,也只有陛下,才配擁有你。”

“前輩抬舉了,謝謝!”吳央殷情地,頻頻為他們倆斟茶。

“朕打算,過些時候,以秦檜為右撲射,你看,合適否?”言罷,看向呂頤浩。

“我看,過幾年再試試吧。秦檜,道圣朝政和年間進士,靖康朝之御史中丞,也算經歷三朝了。無論在外邦是否吃過苦,靖康之難中,還是表現良好的。然而,畢竟隨金多年,性情與忠心是否如前,尚待考察。”

“朕看你們一老一少啊,總能事事一個腔調,不謀而合。日前,吳央也是這么說的。難怪會,互敬而相惜,又是一對忘年交。”

聽趙構這么說,吳央解釋說:

陛下,應當不會淡忘當年瓜州渡吧。你我之所以左等右等,沒有馬上離開,就是想看看,誰,心系陛下安危多一點。

結果,我們等來的揚州行在人員,就呂頤浩與張浚兩個。

張浚,當時乃行在護衛統領,職責所在,所以反應快。而前輩當時職位呢,這還不能說明忠心程度問題嗎?

所以,我對前輩的敬重之心,就是從瓜州渡開始的。對張浚,也開始了刮目相看。

再說,陛下一路南下,火里水里,前輩不僅生死相隨,哪怕下海也不避,還提出下海避難建議,完全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

前輩,有勇有謀也!所奏關鍵數謀,皆大智大慧。

尤其,我軍兵圍黃天蕩,滿朝文武,就前輩一人看出,這是不可再得之扭轉局面良機。

試問,如此忠心兼智慧,除前輩,眼下我朝大員,還能拿出第二位嗎?

我認為,朝廷重臣,首先看忠心,其次看才干。雖有先后之分,卻又二者缺一不可。

之所以,同意前輩不領實職,是因為前輩辛苦了前半生,應當頤養與輔佐兼顧。朝廷用人,當然不可以,只要馬兒跑,卻不問馬兒是否能吃草。

——陛下,前輩,吳央放肆了,請諒解。

“元直,你看看,朕就覺得,吳央簡直將相之才,你說呢?”問著元直,卻寵溺的目光望著吳央。

元直,望著如此相愛的一對年輕人,不禁感慨道:“你們倆啊,好生令人羨慕。這種帝王恩愛法啊,遠遠超越了單純的后宮之寵。陛下,至愛吳央;吳央,滿懷陛下。恐怕將來會成為空前絕后之美談也!”

“央央,聽見沒?我愛你愛到空前絕后!”

言罷,握著呂頤浩的手,道:“元直前輩,朕說是你每月只需上朝兩次,不是絕對的。只要感覺身體尚可,有事要奏,隨時可以上朝,也可到書房來。朕,也會抽空去看望你的。希望你注意健康,好好保養,若能夠活到耄耋之年,那也是朕之幸運啊。好,前輩,今日就到這吧。為了大典,你辛苦多日了。”

“陛下,陛下啊……”呂頤浩,感動得哽噎難語。

“吳央,替朕送送前輩。”

吳央,趕緊起身,攙著呂頤浩,將他送到家。返回后,又趕緊為趙構籌備“進補”食品。

——冬至日,進補日也!

所謂進補,主料無非圈里養的,水里游的。有啥弄啥,就好。關鍵是配料,很有講究。要根據季節,根據各人身體的忌冷忌熱狀況。

當歸,主配料。沒有當歸味道,就不算藥膳。

補藥,輔配料。鹿茸,熱性;紅參,中性偏熱;枸杞,溫性……

這次的藥膳,乃鯉魚湯。當一碗鮮美的鯉魚湯端他面前時,饞的他真感到肚子餓了。之前喝了好多茶水,更餓,吃的猴急。

“你慢點,藥膳,要慢慢享用的。”

他放慢速度,吃的津津有味。她看著他的滿意,心里很安慰。

待他喝完最后一口,還要。她不肯“阿德,宵夜,不能多吃,一小碗就好,不能增加腸胃負擔。”

“央央,雖然你做的湯好喝。可是,不必總是這么辛苦地親自做的,吩咐御膳房,就可以嘛。”

“知夫莫若妻也!你的體質,自然我最清楚。宵夜藥膳,尤其不能馬虎。雖然,主料、配料,無非就是那些。然而用量的控制,火候的控制,季節的調量等,很要緊的。還有,水里游的,不能加參,否則就會很難喝,真成了藥湯了。”

“你真是百事通啊,怎么什么都知道。”他寵溺地盯著她。

“我娘說過,女人,應當理家樣樣通。可以不用下廚房,但不能不會下廚房;可以不要自己親自收拾屋子、做衛生,但不能不懂如何使家中整潔、整飭,有條不紊;可以不化妝,但不能不懂化妝與裝束;可以不用親手做針線,但不能不熟練針線;可以不用自己親自帶孩子,但不能不懂如何養育孩子;可以不用自己管家,但必須清楚,家中如何用人、用錢。如此等等,都是女人應有的本能與本份。比如藥膳,可不比日常菜肴,弄不好,不僅沒有補了身子,反而有傷了健康呢。所以,我不僅為之翻閱了相關書籍,平時還注意多聽、多看、多想,借鑒他人之長。日積月累下來,自然不說樣樣通,至少算懂些皮毛了吧。”

“你,真好!我就送你四個字:完美女人!”

“阿德,你對我的格外高看與厚待,央央溫暖心間呢。別的不說,單說你我相處,無外人時,你從來沒有自稱‘朕’,以示你我平等,我萬分感激。就憑此,你也值得我為你,盡心盡力,掏心掏肺,是么?”

心里卻補充說,娘說過,要想讓你的男人留戀你,先要管好他的胃……

“央央,反正我今生愛你不夠,來世我們還要在一起。來世我不做皇帝了,太苦、太累,壓力太大。我們來世,就做平凡夫妻,再恩愛一生,好不好?”

“好啊,這樣最理想了。平平凡凡、簡簡單單,才是最真實的好日子!”

他聽罷,感覺滿心暖暖的,過來抱著她,自是溫存一番。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