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萼  112、劍鋒指中原

類別: 歷史軍事 | 天萼 | 靜好居   作者:靜好居  書名:天萼  更新時間:2015-09-17
 
1140年7月,隨著宋金對抗戰史上,極為著名的順昌大捷,拉下帷幕。劉锜,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將領,書寫了一段大敗強者的傳奇。

順昌人民對劉锜感激涕零,紛紛捐款為劉锜修建生祠,上寫“南宋屏藩”四個金字。另有一副對聯,曰:“鐵浮圖銳利非常,自來中原橫行,獨畏我順昌旗幟;金兀術驕狂太甚,妄將堅城踢倒,試問他多大腳尖。”

順昌之戰,劉锜足以憑此,擠進南宋一流將帥的行列,與、吳玠、韓世忠等并駕齊驅。

順昌大捷,是南宋戰史屈指可數之大捷。遺憾,朝廷命劉锜回師,沒用乘勝追擊。

戰后,趙構授劉锜武泰軍節度使、侍衛馬軍都虞候、知順昌府、沿淮制置使,要劉锜退守江南。

這一戰,引發了南宋全民的戰爭狂熱。就連被扣留在金國的南宋使者洪皓,也給紹興帝,寫了一封密信:“順昌之役,敵震懼喪魄,燕之珍寶悉取而北,意欲捐燕而南棄之。王師亟還,自失機會,可惜也。”

此戰之后,讓完顏兀術,徹底認清了自己的實力,想當年敗于吳玠,以失地利而敗,如今敗于劉锜,真以戰而敗。順昌大捷,沉重打擊了不可一世的完顏兀術。從此,完顏兀術龜縮于開封,不再輕言出戰。

就在完顏兀術退兵之時,距順昌戰場千里之遙的德安府(湖北安陸),一支十萬人的軍隊,正在大張旗鼓地集結。在校場上,一位身著白袍的青年主帥,手握銀槍直指北方,大喊:“北伐中原,還我河山!”校場上,頓時殺聲震天。

岳飛、完顏兀術,這對宿命中的對手,推遲了十年的最后對決,終于要開始了。

一是,放眼整個南宋,有能力救援劉锜軍的,除了岳家軍,再無其他可調用。若是讓岳飛出兵,他一定會趁機北伐,那時候就不好掌控局勢了。

二是,完顏兀術來勢洶洶,很顯然是想趁機滅了劉锜軍,然后趁勢渡過淮河、長江,進攻江南。實在,咽不下這口氣。

罷了,岳飛,圓你一回北伐夢吧!

于是,趙構給岳飛下了圣旨,要岳飛立即出兵,先解順昌之危,然后伺機收復失地。允許岳飛,渡過黃河招降納叛。凡是有利于戰勝金軍之事,岳飛可便宜從事。

三年了,整整三年,岳飛已經好久,沒有騎著戰馬馳騁沙場了。

接到趙構的詔書后,岳飛立即著手進軍中原。他先派愛將張憲,馳援順昌。岳家軍的主力,則轉移到德安府,準備揮軍北伐。

就在此時,岳家軍的校場上,迎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這位不速之客,名叫李若虛。他是前來傳達,趙構的圣旨的。

圣旨上只有簡單的九個字:“兵不可輕動,宜且班師。”

原來就在趙構下達圣旨后不久,劉锜就取得了順昌大捷,大敗完顏兀術,使得金軍狼狽退回開封。

在這種情況下,金人侵江南的可能性,已經幾乎等于零了。至于北方的河南、陜西失地,他們也已經收回了,宋金無需生死相搏。派出岳飛北伐,這種自找麻煩的事情,趙構是不愿意做的。他想騰出手來,剪除武將的權力和勢力,實現軍隊國家化的計劃。

趙構對岳飛,實在是太不放心了。就在岳家軍從鄂州轉移的那天,趙構又收到岳飛建議立儲的奏折。看來岳飛,始終對此念念不忘。說什么,也不能再讓岳飛出兵。

遺憾,趙構低估的岳飛的決心和勇氣了。

北伐中原,收復失地。這一直是岳飛的夙愿。從十三年前,岳飛第三次踏上從軍之路起,這個理想岳飛就一直未曾忘懷。

紹興六年偽齊侵略之后,岳家軍再也沒有經歷過戰事。十年磨一劍,三年養精蓄銳,只為有朝一日,能為國驅除韃虜、恢復中原。

如今完顏兀術傾巢而出,正是大舉反攻的好時機。岳飛,承載著一個民族復興的希望,如何能放棄這千載良機?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是岳飛給李若虛的回答。

看著意氣風發的岳家軍,李若虛突然想起了,已經遇難十四年的胞弟李若水。想當年,胞弟面對金帥完顏宗翰的威bi利誘,始終堅貞不屈,最終為國死難。那份氣節深深折服了自己。如今的岳飛,正是當年的胞弟,一片愛國之心,可昭日月。

這一刻,望著岳飛堅定的眼神,李若虛毫不遲疑地作出了決定,堅定地對岳飛說道:“既然如此,岳帥當劍指中原。矯詔之罪,若虛任之。”

岳飛表示,絕對不會辜負天下百姓的期望。

。宋金再次的對決,拉開序幕。

當岳家軍殺向中原的時候,坐鎮開封的完顏兀術,立即敏感地意識到,宋金真正的對決,才剛剛開始。

順昌之戰雖然慘敗,但金國實力并沒有多大損傷。能否守住中原,以戰bi和,關鍵就在于能否戰勝,南宋實力最強大的軍團,岳家軍。

對于岳家軍,除了黃天蕩戰役,與岳飛大戰過十幾回合,但那時岳家軍,還沒用真正形成絕對的實力。所以,兀術與岳家軍,不能算真正直接對戰過。江湖上,始終流傳著岳家軍的神話,被譽為南宋第一軍團。一想到這,兀術全身的血液,似乎都要沸騰了,涌現出了瘋狂的戰意。

兀術緊急部署,自己坐鎮開封,派大將韓常守潁昌府,翟將軍守淮寧府,第三路都統完顏阿魯補,守應天府。

兀術覺得,這應該是比較完備的陣線了。

然而,兀術引以為傲的陣線,竟如同豆腐般脆弱。僅僅十天,岳家軍就徹底掃清了,開封外圍的大部分金軍,接近了開封城。

聽著手下士兵的戰報,兀術不憂反喜,“岳飛,你終究還是中計了。”

順昌戰役戰敗之后,兀術就一直在思索戰敗的原因。他實在想不清楚,為什么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鐵浮屠”、“拐子馬”會敗的這么徹底。

金軍戰敗最關鍵的因素,就是沒有在平原上,跟對方交戰。以己之短,攻敵之長,安能不敗?

——兀術,似乎在一瞬間想清楚了原因。

兀術是個傲氣的人,絕不能忍受,在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戰敗。事實上,他忽略了一個關鍵的因素,主帥的素質和能力,才是戰爭制勝的關鍵。

帶著這樣錯誤的認知,兀術開始算計岳飛。他不斷地放棄河南的城池,要岳飛不斷地分兵,守衛收復的城池,不斷地減少岳家軍的兵力,以便自己在平原上,全殲岳家軍的精銳部隊,甚至拿下岳飛,獻俘金廷。

七月八日,兀術探知,岳家軍的總部,只有不足二萬的士兵,駐扎在郾城。

機會難得!兀術知道最后的決戰到了。于是,帶領金軍精銳一萬五千余人,浩浩蕩蕩殺奔郾城,宋金對抗之戰史上,曠世對決之一的郾城大戰,就要開始了。

萬馬奔騰的情景,深深震撼著岳家軍將士。久經沙場之將士們的心,似乎在一瞬間,都沉到了谷底。在平原上,我們能戰勝金軍嗎?

岳家軍將士的憂慮,并非杞人憂天。自古以來,在平原上,騎兵都是無敵的存在。如何在平原上戰勝,具備高速沖擊力的騎兵呢?

古戰場,騎兵,最具戰斗力和殺傷力的兵種。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騎兵就是冷兵器時代的王者。在戰場上,一名騎兵可以抵十名步兵。如若在平原,騎兵更是銳不可當。高速的機動能力,讓騎兵神出鬼沒。強大的沖擊能力,讓騎兵戰無不勝。

中國歷史上的中原王朝,除了漢、唐之外,其他的都是以步兵為主。這讓他們面對北方少數民族的時候,只能被動防守,吃盡了苦頭

趙匡,一手締造了趙宋王朝,更是衰到了極點。其他的王朝,雖然以步兵為主,但畢竟掌控著一部分的馬場。能依靠這些戰馬,組建一支實力不弱的騎兵,在關鍵時刻還能派上用場。而趙宋王朝,連象樣的馬場都沒有,怎么組建強大的騎兵呢?

一般地,能在戰場上,有著持久戰斗力的戰馬,只有兩種:一是蒙古馬。這種馬體質粗獷結實,體格中等。一般體高140公分,身軀壯實。抗寒、力持久、適應性強。戰爭中,必備戰馬之一。然而,這種馬產于蒙古高原,而蒙古高原是契丹遼國的地盤,也就是取代遼,而建立之金國的地盤。

二是南番馬(河曲馬)。這種馬體格中等。一般提高137公分,體質結實。速度、適應能力中等,持久耐勞,亦是戰馬的不二選擇。然而,這種南番馬,產于甘肅、四川、青海三省交界處,黃河第一彎曲部。即,黃河流經此區域,繞積石山形成的一大彎曲處,也就是黃河上游的河套平原。而河套平原,大多是黨項西夏的地盤。西夏,前與遼結盟,后與金結盟。

可見,兩大產馬之地,都是趙宋王朝的敵國。難有強大的騎兵團,可想而知。

因此,宋,常常利用敵國的矛盾,獲取戰馬資源。

比如,與遼國開戰,就從西夏買河曲馬。與西夏開戰,就從遼國買蒙古馬。一旦跟兩國同時交戰,那就喪失了戰馬來源。于是,在努力獲取戰馬資源的同時,趙宋王朝的歷代名將,也在苦苦思索,如何用步兵戰勝騎兵。

如何用步兵戰勝騎兵?這是一個很古老的命題,走在最前列的,應該是三國時期,那個被視為,智慧化身的蜀國丞相諸葛亮。

為了對付曹魏,諸葛亮發明了若干辦法,來對付縱橫天下的曹魏騎兵。

第一招是馬釘。這個玩意兒設計獨特,不管你怎么扔到地上,總有一面鐵釘朝上。打仗前,就灑在騎兵即將沖擊的地帶。騎兵到來時,馬蹄就會被扎爛。但使用馬釘,需要提前準備。若是在戰場上,突然遭遇敵人的騎兵,估計還沒來得及撒馬釘,撒釘的士兵已經被奔騰的戰馬踩死了。

第二招是大車。諸葛亮的軍隊,都配備有木車。當發現騎兵時,就將木車擋在步兵前面,用來阻擋騎兵沖擊。這招只能防守,用來進攻,顯然不靠譜。

第三招是連弩。這是最狠的,諸葛亮最神奇的發明。連弩,這簡直就是最早的“機關槍”。這種連弩,一擊十發,殺傷力極大。所以,當年的魏軍騎兵,很畏懼與蜀軍連弩交鋒。

諸葛亮,也算天縱奇才。然而,這些辦法,操作性太強。要在廣闊的平原,跟騎兵進行對決,甚至干掉對方的騎兵軍團,幾乎是不可能的。

到了北宋,為了對付遼國騎兵團,宋太宗發明了陣圖,組成步兵方陣,用來抵擋疾如颶風的遼國鐵騎。遺憾,效果并不明顯。用來防守,倒是一般地可以。要在華北平原,與遼國鐵騎對決,那純粹是去送死。

到了南宋,諸多名將,在與金軍長期的對戰中,終于摸索出一套,“以步制騎”的對戰方略。先是韓世忠,他在大儀鎮戰役中,命令其親軍,背嵬軍,各持長斧,上劈人胸,下砍馬足,大敗金軍鐵騎。其次是劉锜,他在順昌大捷中,用鉤廉標槍、巨斧、麻扎大刀,對付金人的“鐵浮屠”,“拐子馬”,重創金人。

不過,這兩次戰役,都是在江南,不利于金軍騎兵施展。如今在廣闊的平原上,正有利金軍鐵騎的縱橫馳騁。岳家軍,能戰勝金軍騎兵嗎?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