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萼  121、吳央紀實錄-6

類別: 歷史軍事 | 天萼 | 靜好居   作者:靜好居  書名:天萼  更新時間:2015-09-17
 
。一個王朝,連王窩都叫人端了,可見國防虛弱到什么程度。

造成如此局勢,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且不說,北宋立朝以來,自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后,就開始抑武揚文,令天下武士寒心。當就趙佶帝最后幾年,宋金締結的“海上之盟”,相約滅遼國之舉。不僅大便宜未得,還暴露出自己軍隊低下的戰斗力。致使金人,敢于覬覦南朝趙宋大好河山。

趙佶帝,這位書畫詩詞天才皇帝,當然繼位后之前期,還是有善可陳的。最后一些年頭,卻大錯小錯層出不窮。如果說他舉“海上之盟”,給靖康之禍,埋下伏筆,那么說他養肥“郭藥師叛敵”,就是給靖康之變,制造地雷。

當,金兵伐宋,郭某倒戈的急報傳來,宋廷上下亂成一團。趙佶帝首先想到的,一是跑,二是和。于是,他匆忙派大臣李鄴萬分火急往金營講和。這位李爺回來后,以自己親眼所見,在朝堂上大講金軍的強盛:“人如虎,馬如龍,上山如狼,下水如獺,其勢如泰山。”夸完對方之后,他得出結論:“中國(宋朝)如累卵”。鮮明生動,比喻恰當,一下子獲得“六如給事”之職。此事一傳開,把汴京軍民氣得夠嗆,把趙佶帝氣得同意禪位。

靖康帝趙桓繼位,心急火燎,嚴令宋將死守黃河一線。遺憾,黃河守軍,宋將梁方平等,都是十足酒囊飯袋。金人還未近前,皆望風而逃。大批大批的金軍,五天內竟全部安全渡過黃河天塹。

面對如此局勢,太上皇一行卻腳底抹油,往江南方向“旅游”。靖康帝則在李綱等人的堅決要求下,同意下詔抵抗,命主持迎敵。李綱雖是文臣,卻能臨危受命,在東京城內外,同時布防。憑借堅境厚城,憑借種師道精銳西軍馳援,致使金軍死傷萬余,也不能破城。

遺憾,靖康帝最后,還是以議和告終。沒有接受種師道、等主戰派的良策,剿滅來犯之敵,而是,放虎歸山。導致金軍能夠,迅而殺來回馬槍。

太原與真定,北宋主要而關鍵門戶,相繼失守。兩事實力落差,更加懸殊。

金軍主力,不僅粘罕軍兵力翻倍,斡離不軍,也兵力大增。金兵再無相對難攻之堡壘,一路勢如破竹。十月初八,粘罕,陷汾州;10月24日,又陷平陽府。至此,金軍東西兩路主力已經近20萬,繼續兵分兩路,合圍南下,一路掩殺,強力渡過黃河天塹。

宋軍主力,被金軍一路南下,一路廝殺,尚余禁軍僅七萬。其中,汴京守軍不到3萬。外加張叔夜,率余兵萬余馳援抵京。以及汴京附近保甲兵,加市井招兵,最后拼湊17萬人。

總算,勤王之師沒有為零。南道總管張叔夜,與兩個兒子伯奮、仲熊,能夠例外地前來。然而,張氏父子,系違抗了朝廷主和派之投降式朝命,歷經了十八次大小勝負交戰,才沖破金軍重重阻截,終于抵達京師。成了唯一的一支勤王之軍。

11月初,金東西兩路先后抵達東都外圍。欲再次包圍宋都,攻打汴京。

靖康帝立即委派,樞密馮澥,出使西路.粘罕軍;給事中王云,出使東路.斡離不軍。

金人派燕人(北京人)王汭為使,隨宋使入城。王汭向宋廷,遞交金方議和條件文書。其文書內容是:“今議和,須犒師之物:定犒軍費,金一百萬錠,銀五百萬錠

。絹彩緞各一百萬疋,馬、駞(駝)、騾、驢之屬各以萬計。此外,尊其國主(天會帝)為伯父;凡燕云(十六州)之人在漢者悉歸之;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之地;以親王、宰相為質。乃退師。”

11月5日,馮澥歸廷。匯報金人索要,金、玉輅,及上其天會帝尊號事,朝廷從之。馮澥便離京都,準備再到金營回話。才行兩日,中途遇王云。王云言之,斡離不,堅決要宋割三鎮(太原.中山.河間)。而此時,報金人已破河東襄垣縣,次侵滑州,告急者踵至。

11月6日,王云單騎馳歸,數日至汴京。回話說,事勢中變,金欲得三關(三鎮)而止,不然便發兵汴都。朝廷聞之,內外大駭。

13日報,粘罕自太原,欲趨平陽下威勝,隆德,又取澤州等。渡河而南后,破河陽、永安、鄭州。其先破天井關,進bi河陽,破宋兵萬人,降其城。接著攻克懷州,現已自垣曲渡河。

15日,王云同金使王汭至,說是金軍將從金廷旨意,議畫河(黃河)為界。

21日,靖康帝詔,罷諸司庶務,專以應金兩副帥之期望為主。以通兩國合好為名,遣使交割河北、河東地界。于是,遣同樞密使聶昌,出使河東,門下侍郎耿南仲,出使河北。許劃河為界。次日,耿南仲、聶昌,偕金使王汭等13人出城門。

閏11月2日,粘罕軍抵城外,屯本青城。即,汴梁城南青城。

1至3日,靖康帝分別駕幸南城、西城和北城。臣子言之:“上(靖康帝)凡四日撫勞,每巡城壁,不進御膳,取士卒食食之。復以餉士卒,人皆感激流涕。”同時,皇后本人也與宮人,親自縫制衣被和護領棉套,分賜將士。

4日,宋使馮澥,陪同金使蕭慶、楊真誥、撒離母,前來議和。

7日,蕭慶等上殿譴責宋廷失信,再請靖康帝御駕出盟。

8日,金兵又攻陳橋門、東水門。陳橋門尤急,東水門大戰。

9日,金軍又遣蕭慶、赍書請御駕。并且說,未破城前,出見金二帥,當執臣禮,城破不以禮見。

10日,靖康帝遣,都水丞李處、權右司郎官.司馬樸,為報謝使。金不納。

是日,乃天寧節,太上皇生日。其實他是陰歷五月五日生。當時風俗,此日生人極不祥,故改為雙十日

。靖康帝不得以為太上皇祝壽,先自飲一巨觥。太上皇親自斟酒給兒子,靖康帝的隨從忙踩他腳跟,暗示不要飲此酒,害怕酒中有毒。于是,靖康帝堅執不飲。太上皇見此,號啕大哭,掩面回其宮。而后,靖康帝下令嚴密封鎖太上皇居所龍德宮。太上皇再也無法,得知宮外的任何消息。

14日,金軍復遣蕭慶、楊真誥、撒離母前來。說是只須直系親王、宰相為質,無須御駕出。然后,按其要求,議至18日不決。

之前13日,宗親親王完顏粘罕.國論勃極烈,皇子親王.完顏斡離不.國論勃極烈,致書于大宋皇帝闕下。曰:“頃者專使仰期親會,今辱書音,雖云備悉,而使人卻稱大宋皇帝有懷疑惑者。其所云躬親出城,豈有他意?但以前后所言,一無誠信,遂有是議,以驗稟從。今既疑惑,肯忍必也?果若聽命不違,據見去人使所諭事宜,并望依前更有事宜,仍遣親信堪議論官,同仆射何栗等,不過此月十五日出城,貴憑約諭。比至結絕以來,別遣上皇、越王、皇子、親弟為質。今再差保靜軍節度使蕭慶、司農少卿楊貞斡、勃極烈.色哷美等,專去計議。式當寒律,善保多祺。”

14日,粘罕、斡離不,又遣蕭慶、楊貞誥、撒離母,同宋使李處等前來。先與吏部尚書.翰林學士.知制誥.莫儔等相見,說必須靖康帝或太上皇出郊議之。靖康帝不從。

15日,靖康帝又親自巡城,不顧個人安危與大雪苦寒。皇帝馳馬戎服,露手揎腕,激勵士兵守城。然而,15至18日,金軍攻城愈急。

過幾日,大宋皇帝致書大金,國相粘罕、皇子斡離不,二副帥。書曰:“比者再承來使,備見勤誠。特免會盟,尤佩厚意。國相元帥遂引重兵,方此冱寒,沖冒勤勚。頓師之久,不急攻城,出于寬仁,良用感戢。所諭欲令親信往議事宜,今遣皇伯仕浠、大臣馮澥前去。載念惠好之厚,更望曲全終始。冬序方深,倍惟調衛。”

19日,靖康帝遣宗室趙仲溫,宗室節度使趙士浠,及知樞密院事曹輔、馮澥,代親王、宰相使金軍。粘罕只是置酒三巡,便送馮澥等歸,不交一談。自此攻城益急,晝夜不息。

22日,著作郎.胡處晦,作長歌《上元行》,切中時病,迅速流傳汴京內外。

24日,斡離不,遣使劉晏回話說:“兵已攻城,請皇帝早早來見,以全宗社;或急遣親王、宰相出城,以免攻戰。”

于是,劉晏再入城。是夜大雪,深數尺。莫儔等,賞見劉晏,晏曰,皇子元帥令晏急入城,修書不及。曰兵已登城,如捍御得住,即極力為之;如力有不如,即告皇帝早出來相見,當悉心保全社稷、宗廟。須急遣宰相、親王出城,庶免攻破。如是云云。

遺憾,25日,竟然發生意外事件。騙子郭京之“六甲神兵”獲準出城,金兵乘機而入。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亂了章法,加速了城陷。果然,前腳演戲“六甲”,后腳攻城金兵沖進,占領宣化門。隨即利用城樓設施對內,與城中軍民展開生死戰。宋金雙方,便陷入殘酷廝殺中。

遺憾,終是不敵,依然近20萬精兵鐵騎。

此時,有市民擔心皇帝出走,忽然大聲而嚎啕:“陛下一出,則生民盡遭涂炭矣。”

皇帝也大哭,高呼:“寡人在此。寡人不出!”士人與庶民聽了,無不痛哭流涕。

27日,金人通知靖康帝不要逃跑,言之“五百里內皆圍吾兵矣”。讓宋朝先派宰相出來議事,還要靖康帝自己出郊,面議“大事”。

28日,宋朝派宰相及親王出城向粘罕、斡離不,道歉謝罪。

31日,由于害怕金朝,索要宋太上皇及其帝后,靖康帝第一次“毅然”親自出城面見金國元帥。內城百姓通夕不寐,關心皇上的安危:坊巷百姓少壯者,猶隊伍巡邏達旦,自是賊盜無所施其巧。

人災又添天災!

24至27日,老天于汴京內外,連續四個晝夜,俱降特大雪。京都內外,皆大雪紛飛,積雪三尺。銀裝素裹、白雪皚皚。

似乎老天,也為靖康帝之靖康元年之冬,加重施白舉殤。

轉眼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初十。

靖康帝第三次入金營,說是要商議金國,天會帝尊號問題。出宮前,靖康帝深知兇多吉少,對近臣孫傅說:我去可能不返,可召募死士,二三百人,擁上皇及太子潰圍南奔。”孫傅知道,此刻再想突圍,插翅難飛。

金人把靖康帝召至,粘罕營中,當即扣押為人質,以對東京進行最后的“擠榨”。

自此,靖康帝被扣于城南——青城,屈尊人下。

二月初七,宋將,范瓊為虎作倀,力bi太上皇出宮。此時,這位書畫大才皇帝,反倒生出一股精氣神,對范瓊說:“若以我人質,得讓皇帝(靖康帝)歸保宗社,亦無所辭!”然而,說說而已,金人何能理會而放歸靖康帝。

是日,宋太上皇及其皇后嬪妃,也被金兵劫至青城。父子一起,同囿女真階下。

此后父子二帝,皆被俘虜扣留,成為金國階下囚后,朝廷失控!

嗚呼!汴京潑天禍,靖康朝廷殤。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