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萼  120、山水有清音-15

類別: 歷史軍事 | 天萼 | 靜好居   作者:靜好居  書名:天萼  更新時間:2013-08-02
 
與《》相關的小說友情推薦:

以下是:

120、山水有清音——名詩趣軼事

唐詩宋詞,光耀數千年。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三蘇、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宋占六位。一部《宋詞》,代表著一個朝代。有人說,“要懂宋朝,先讀宋詞。”就是這個道理。因此也可以說,一部宋詞,就是一部宋代史,可以為你還原一個真實的宋朝。宋詞在宋代被推到了文化頂點,堪與唐詩比肩而遠勝唐詩瑰麗。這也許就是宋代,因宋詞而幸運。因其意境悠遠而又涵蓋廣泛,文辭瑰麗而又內涵豐富。然而,或許宋詞又是宋代的不幸。因其涵蓋了太多的家國情懷、恩怨情仇、風花雪月、柔腸百轉。不知如何才能訴盡,歷史與生命之殤。

北宋9帝: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欽宗。

其中,太宗、仁宗(含英宗在位5年)、神宗朝976-1085時期,人才輩出。如:包拯、文彥博、張俞、范仲淹、晏殊、柳永、歐陽修、林逋、梅堯臣、蘇舜卿、王安石、“三蘇”、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秦觀、張先……

跨越北宋、南宋的詞壇大腕李清照、趙鼎等,就是宋詞承前啟后的人杰。至于南宋“中興四大詩人”陸游、范成大、楊萬里、尤袤,以及后來的葉紹翁、林升、曾幾、姜夔、劉克莊、文天祥、張炎……這是后話了。而南宋詞壇的最大領袖,乃帝王趙構!

總之,南宋豪放、婉約“中興四家”、“六君子”……黃鐘大呂、瓦缶雷鳴,你方唱罷我登場。曲終人散之際,人們把宋詞的最后一抹亮色,留給了張炎。

未離海底千山墨,才到天中萬國明——趙匡

名人名詩趣談1——希冀以詩詞救國,比駱駝穿過針孔都難。

話說,宋太祖兵圍金陵,南唐李后主派遣徐鉉議和。徐鉉認為趙匡不過是個老粗,欲以三寸不爛之舌解圍,便盛贊李煜博學多藝,有圣人之能,吟誦了李煜的《秋月》。趙匡心忖,真是有其君必有其臣,君臣只談風月,這江山如何不倒?希冀以詩詞救國,比駱駝穿過針孔都難。嘴里卻笑道:無病呻吟,何足道哉?徐鉉斗膽叫板:“陛下可否吟一首?”趙匡即興吟出“未離海底千山墨,才到天中萬國明。”兩句。徐鉉大為嘆服。

趙匡跨馬橫槊,大笑賦詩“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山如火發。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與殘月。”

這真是,一詩一名句,天賦才華,先形于言。規模宏遠,胸懷博大。

——說宋祖“稍遜風騷”,豈不冤哉?

從今喚作楊臺柳,舞盡春風萬萬條——張俞

名人名詩趣談2——昨日如城市,歸來淚滿襟。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話說,張俞,字少愚。屢舉不第134章。流言飛語傳至京師,朝廷便派御使何圣從,前去調查此事。文公有點害怕,少愚自告奮勇說:“此事無足慮,我可以擺平他。”

第134章到老醇。”

黃庭堅則云:歐陽公,只知道激賞疏影二句,殊不知更有“雪后園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橫枝”,似勝前句。

丁謂過其門索詩,林逋強支病體,贈曰:“落盡海棠人臥病,春風時復動齋扉。”

可見,眾公卿,屢屢出入其門,這隱士可謂“半仙之體”啊。

——林逋一生苦吟,曾自摘十三聯,流傳五。其一曰:“風回時帶笛,煙遠忽藏村。”

僧向半空為世界,眼看平地起風雷——柳永,柳三變

名人名詩趣談5——分得天一角,織成山四圍。

話說,柳永官居屯田員外郎,一個隸屬工部掌管農業的官員。故又稱柳屯田。三變善作小詞,廣為傳唱,時稱只要有井水的地方,就會傳誦柳永的詞。然而,世稱三變“薄于Cao行”。

曾經,有人推薦他于朝廷時,宋仁宗卻問道:“莫非是那位填詞的柳三變?此人任從風前月下,淺酌低唱尚可,如何能為官呢?且去填詞罷了。”于是,終不得志,卒于襄陽。死之日,家無余財,群妓合金葬之。

柳永死后,每逢清明,遠近之人,載酒以行,飲于三變墓前,謂之“吊柳會”。

我們得承認仁宗皇帝的高明,柳三變填詞是高手,但是不能為官的。我們也鄙夷那個“薄于Cao行”的世評,因為“吊柳會”就是民意的表征。

——柳三變有兄柳三復、柳三接,皆工詞翰,時稱“柳氏三絕”。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

名人名詩趣談6——人人諱道是門生,世態炎涼總如斯。

話說,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又稱王荊公。北宋首相、新黨領袖。王安石寫詩,精于推敲,近于苦吟。一句“春風又綠江南岸”,先用到字,繼用過字,又用入字,復用滿字……凡用十余字,方定為綠字。

黃魯直評其詩曰:“荊公之詩,暮年方妙……然學三謝,失于巧耳。”

敖陶孫曰:“王荊公如鄧艾縋兵入蜀,要以險絕為功。”

及至安石被貶,《字學》遭禁,門人紛紛退卻三舍。故張蕓叟挽詞曰:“今日江湖從學者,人人諱道是門生”。及后,復又配享神廟,用《字學》,前之門人又蜂擁府邸。有無名氏,改竄蕓叟詩曰:“人人卻道是門生。”世態炎涼總如斯。

至于后人朱熹之評,更是偏見,不足征用。

“白馬津頭驛路邊,陰森喬木帶漪漣。斜陽一馬匆匆過,夢寐如今十五年。”

王安石詩集,不見他此詩。然而,此詩卻記錄了詩人的某種“不得已”情境。

——王安石,偉岸不朽的唐宋八大家。

峰多巧障日,江遠欲浮天——蘇東坡

名人名詩趣談7——介甫子瞻常切磋,偶得佳句樂呵呵。

王安石、王介甫退居蔣山,蘇軾、蘇子瞻常造訪。一日,介甫以近作示子瞻。其中有句:“積李兮縞夜,崇桃兮炫晝。”子瞻佩服道:“自屈原、宋玉之后,沒有再見過《離騷》句法,今始見之。”荊公聞聽,亦不無得意說:“并非子瞻諛辭,我自負亦如是。”

子瞻韻和介甫《游蔣山》,詩中有句:“峰多巧障日,江遠欲浮天。”介甫撫幾慨嘆:“老夫一生作詩,無此兩句。”

子瞻自黃州來,介甫問子瞻,近來有何妙語?子瞻拿出《成都勝相院藏經記》,讓介甫評點。介甫迫不及待,立于風簷下讀之,欣喜見于眉須。說道:“子瞻人中龍也,然而有一字不夠工穩。”子瞻問之,介甫說:“如人善博,日勝日貧。”不如“如人善博,日勝日負。”子瞻拊手大笑曰:“知我者,荊公也。”

趙抃,字閱道,謚號清獻。子瞻為其作《清獻公神道碑》,有某人示于介甫。介甫讀之,良久不語。某人見此,欲詆毀之,忽聽介甫嘆道:“此三王世家也!”稱贊子瞻持論公道,臧否得體。某人大慚。

介甫,論末世風俗有云:“賢者不得行道,不肖者得行無道。賤者不得行禮,貴者得行無禮。”子瞻深為嘆服。

可見,王安石與蘇東坡,雖然政見不合,但于道德學問,始終相互服膺,廝抬廝敬。先哲之人品格調,足令后來者汗顏!坊間所傳彼此之齟齬,多為小人惡搞。

——善哉!介甫、子瞻,君子之交。

冬天湯婆子,夏天竹夫人——佛印

名人名詩趣談8——子瞻佛印常對酒,妙趣橫生軼事多。

話說,僧人佛印百無禁忌,酒肉魚蝦皆不忌諱。其與蘇東坡,成了僧凡兩界的好友。而黃庭篤信佛教,是故也常湊趣。有一天,來了一段子。

蘇東坡問佛印和尚:“可曾養有侍寢(二奶)”?

佛印答:“有。”

問:“幾個?”

答:“兩個。”

問:“芳名?”

答:“冬天湯婆子,夏天竹夫人。”

“哈哈……哈哈……”東坡聞此,笑得前俯后仰。

黃庭堅聞此,即興賦詩曰“我無紅袖堪娛夜,正要青奴一味涼。”

湯婆子,乃冬日暖腳瓷罐。

竹夫人,東坡曾經有詩《寄柳子玉》,“聞道床前唯竹幾,夫人應不解卿卿。”又有《送竹幾與謝秀才》,“留我同行木上坐,贈君無語竹夫人。”

青奴,乃竹夫人也。因竹子冬夏常青,故曰青奴。

竹夫人,竹子婀娜多姿,故曰竹夫人。

話說,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乃江西詩派祖師。書法亦能樹格,為宋四家之一。其篤信佛教,事親頗孝。雖居官,卻自為親洗滌便器,故為二十四孝之一。

蘇東坡與黃庭堅,年間相差無幾,同為北宋著名學者與詩人。

蘇東坡,自不消說,大文豪。而黃庭堅,詩壇評價也很高。

蘇東坡云:“讀魯直詩,如見魯仲連、李太白,不敢復論鄙事。”

秦觀、秦少游也說:“讀山谷詩,所謂珠玉在旁,覺我形穢也。”

宣和年間的《西清詩話》評曰:山谷詩妙脫蹊徑,言謀鬼神,無一點塵俗氣。所謂務高,一似曹洞下禪,尚墮在玄妙窟里。

——東坡、山谷、佛印,同韻“竹夫人”,禮贊!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包拯

名人名詩趣談9——單靠清官,拯救不了世道,自己也很落寞。

話說,包拯的《書端州郡齋壁》,風格如其人,凝重而少情趣。同為宰輔,在他的詩詞里,你一點也感覺不到,歐陽修的“拂面蜘蛛占喜事,入簾蝴蝶報佳人。”這般瑰麗與佳趣。

包拯,字希仁,謚孝肅。曾任龍圖閣學士,人稱包龍圖。其廉潔公正、不攀附權貴,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謚文忠。曾繼包拯接任開封府尹,大文豪,“下筆出人意表”。《醉翁亭記》不朽名篇,《六一詩話》我國最早的詩話,開詩論之先河。

話說,梅堯臣,字圣俞。以詩知名三十年,也沒混上一官半職。晚年,參與修唐書。對妻子刁氏說:“吾之修書,可謂猢猻入布袋矣。”刁氏對曰:“君于仕宦,何異鯰魚上竹竿耶。夫妻善對如斯美妙。

蘇子瞻甚重其詩,尊稱:梅丈。子瞻曾得西南夷人一件“弓衣”,上繡圣俞詩,《京師逢買梅花》珍愛有加。后知歐陽修亦重圣俞,遂將弓衣慨然相贈歐陽修。

歐陽修,珍藏唐寶歷二年“雷會”琴一張,遂用此“弓衣”作琴囊,視為傳家之寶。

圣俞另有名詩“野鳧眠岸有閑意,老樹著花無丑枝。”足見其作詩情畫意。

蘇東坡與歐陽修,如此珍視圣俞,弄得圣俞每見自己舊作,必欲燒之。

話說,蘇舜卿,字子美,與梅堯臣齊名,人稱“梅蘇”。

蘇舜卿有名句“時時攜酒只獨往,醉倒惟有春風知。”“玉帳夜嚴冰似水,茅齋春靜草如煙。”卻官丟的比較冤枉。

當時他任集賢校理、監進奏院(相當于新聞媒體)。因把一些過期的公文,賣了廢紙宴客。有個叫李定的,沒趕上酒局,遂告發,被除名。同時,由此成為政治派系之爭,竟大興“奏邸之獄”,連累很多人,丟了飯碗進了班房。

無官一身輕。蘇舜卿,在姑蘇州學南側,以四萬錢,買了一塊有山有水的廢園子,蓋了一棟別墅,曰:滄浪。惹得歐陽修很眼饞,賦詩曰:“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

蘇舜卿有《春睡詩》:“身如蟬蛻一榻上,夢似楊花千里飛。”

歐陽修讀罷,說道:“子美此詩有讖意。”不幾日,舜卿果真作古。

讖,指將要應驗的預言、預兆。

回說包拯。包孝肅有家訓云:“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臟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又云:“仰珙刊石,豎于堂屋東壁,以昭后世。”

包珙乃孝肅之子。據史載,孝肅無子,珙,當為“嗣子”也。

——包青天,不能詩詞以論,然卻代表了宋代的一種詩風。

——歐陽修、蘇東坡、梅堯臣、蘇舜卿,北宋詩壇大家,禮贊!

露花倒影柳三變,桂子飄香張九成——李清照

名人名詩趣談10——婉約詞宗李易安,調侃同仁拾牙慧。

宋仁宗時期,有才子柳永,號三變,與張先,字子野,都是進士出身。柳永比張先只大三歲,所以算同輩人。

張子野《行香子》有“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之句,人稱“張三中”。尤其自舉平生得意之句“云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壓卷花影”,“柳徑無人,墮風絮無影”,而自稱“張三影”。尤其,子野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更是膾炙人口、婦孺皆知。

詞作方面,張子野應當可以算與柳永差不多齊名,但當時卻沒有柳永,柳三變的名聲與影響大。雖然如此,若論詞句含“影”,自然張子野先聲奪人了。

再說張九成,字子韶,號無垢居士。張子韶,祖籍汴京,在汴京時小有名氣。南宋時南下為錢塘人,狀元及第134章彩。因而觸景生情,感嘆柳、張逢此對陣、沉痛意境,卻借用吟風感月之作相對,殊不可解。其口氣輕薄,無人能及。同時,暗諷張汝舟膚淺、低俗。

借用前人成句未嘗不可,運用得當,自有錦上添花之功。如,東坡曾贊少游:“山抹微云秦學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易安此聯,出于何處,自不待言。可謂,與東坡贊少游,有異曲同工之妙。

——千古才女第一人,李清照、李易安,禮贊!

//慘結秋陰,西風送、霏霏雨濕。凄望眼,征鴻幾字,暮投沙磧。/試問鄉關何處是,水云浩蕩迷南北。但一抹寒青有無中,遙山色。//天涯路,江上客。腸欲斷,頭應白。空騷首興嘆,暮年離拆。須信道消憂除是酒,奈酒行有盡情無極。/便挽取長江入尊疉,澆胸肊。//——趙鼎《滿江紅》(泊江口作)。慷慨激烈,發欲上指,詞風豪邁。

//香冷金爐,夢回鴛帳馀香嫩。更無人問,一枕江南恨。/消瘦休文,頓覺春衫褪。清明近,杏花吹盡,薄暮東風緊。//——趙鼎《春愁》。雖婉約,卻婉而不弱,約而不晦。

——宰相趙鼎,中興名臣,德高望重,與宗澤、李綱相鼎足。

//盡日東風吹綠樹。向晚輕寒,數點催花雨。年少凄涼天付與。更堪春思縈離緒。//臨水高樓攜酒處。曾倚哀弦,歌斷黃金縷。樓下水流何處去。憑欄目送蒼煙暮。//——趙鼎《蝶戀花》(河中作)。名句“年少凄涼天付與”,把“年少凄涼”說成是“天付與”,則又有自我解嘲的味道,意思是情之所鐘,無可解脫。這“年少凄涼”的況味,不能不甘心忍受了。

//一片蒼崖璞,孕秀自天鐘。渾如暖煙堆里、乍放力猶慵。疑是犀眠海畔,貪玩爛銀光彩,精魄入蟾宮。潑墨陰云妒,蟾影淡朦朧。//溈山頌,戴生筆,寫難窮。些兒造化,憑誰細與問元工。那用牧童鞭索,不入千群萬隊,扣角起雷同。莫怪作詩手,偷入錦囊中。//——呂頤浩,《水調歌頭》(紫微觀石牛)。

——宰相呂頤浩,中興名臣,德高望重。有膽略,善鞍馬弓劍,當國步艱難之際,朝廷倚之為重。有文集十五卷,《宋史藝文志》行於世。

//江上雪,釣漁翁。箬笠但聞冰散響,蓑衣時振玉花空。圖畫若為工。//云水暮,歸去遠煙中。茅舍竹籬依小嶼,縮鳊圓鯽入輕籠。歡笑有兒童。//——李綱《望江南》(江上雪)寫出了釣翁心無旁騖,生活歡樂。

//古來夷狄難馴,射飛擇肉天驕子。唐家建國,北邊雄盛,無如頡利。萬馬崩騰,早旗氈帳,遠臨清渭。向郊原馳突,憑陵倉卒,知戰守、難為計。//須信君王神武。覘虜營、只從七騎。長弓大箭,據鞍詰問,單于非義。戈甲鮮明,旌麾光彩,六軍隨至。悵敵情震駭,魚循鼠伏,請堅盟誓。//——李綱《水龍吟》(太宗臨渭上)。其詠史之作,形象鮮明生動,風格沉雄勁健。

//蛾眉修綠。正君王恩寵,曼舞絲竹。華清賜浴瑤甃,五家會處,花盈山谷。百里遺簪墮珥,盡寶鈿珠玉。聽突騎、鼙鼓聲喧,寂寞霓裳羽衣曲。//金輿遠幸匆匆速。奈六軍不發人爭目。明眸皓齒難戀,腸斷處、繡囊猶馥。劍閣崢嶸,何況鈴聲,帶雨相續。謾留與、千古傷神,盡入生綃幅。//——李綱《雨霖鈴》(明皇幸西蜀)。鮮明形象地描繪了,唐明皇對楊玉環的無盡思念。

——宰相李綱,在位僅七十五天即遭罷免。抗金、中興名臣,德高望重。

宿云開嶺岫,晚稻沒川原。村暗桑枝合,林紅柿子繁——范宗尹

名人名詩趣談1——山中晚景,句句如畫。

范宗尹《五絕游龍華寺》,一句一景,一派清新而自然之山中田園風光。

——宰相范宗尹,舉宋最年輕的宰相。

若得水田三百畝,這番不做猢猻王——秦檜

名人名詩趣談1——高賢邈已遠,凜凜生氣存。韓范不時有,此心誰與論。

如果不是因人廢詩,秦檜這首詩不差。位居宰相,并累加太師、益國公。

——宰相秦檜,生前安全著陸。且看死后會不會,被逐出王陵。

水涵微雨湛虛明,小笠輕蓑未要晴——趙構

名人名詩趣談1——駭浪吞舟脫巨鱗,舉頭無我一般人。

1、一湖春水夜來生,幾疊春山遠更橫。煙艇小,釣絲輕,贏得閑中萬古名。

2、薄晚煙林淡翠微,江邊秋月已明暉。縱遠抱,適天機,水底閑云片段飛。

3、雪灑清江江上船,一錢何得買江天。催短棹,去長川,魚蟹來傾酒舍煙。

4、青草開時已過船,錦鱗躍處浪痕圓。竹葉酒,柳花氈,有意沙鷗伴我眠。

5、扁舟小纜荻花風,四合青山暮靄中。明細火,倚孤松,但愿樽中酒不空。

6、儂家活計同能名,萬頃波心月影清。傾綠酒,糝藜羹,保任衣中一物靈。

7、駭浪吞舟脫巨鱗,結繩為網也難任。綸乍放,餌初沉,淺釣纖鱗味更深。

8、魚信還催花信開,花風得得為誰來。舒柳眼,落梅腮,浪暖桃花夜轉雷。

9、莫莫朝朝冬復春,高車駟馬趁朝身。金拄屋,粟盈囷,那知江漢獨醒人。

10、遠水無涯山有鄰,相看歲晚更情親。笛里月,酒中身,舉頭無我一般人。

11、誰云漁父是愚翁,一葉浮家萬慮空。輕破浪,細迎風,睡起蓬窗日正中。

12、水涵微雨湛虛明,小笠輕蓑未要晴。明鑒里,縠紋生,白鷺飛來空外聲。

13、無數菰蒲閒藕花,棹歌輕舉酌流霞。隨家好,轉山斜,也有孤村三兩家。

14、春入渭陽花氣多,春歸時節自清和。沖曉霧,弄滄波,載與俱歸又若何。

15、清灣幽島任盤紆,一舸橫斜得自如。唯有此,更無居,從教紅袖泣前魚。

——趙構《漁父詞》。詩話評:閑逸曠蕩,清新簡遠,備騷雅之體。

(訪問書網)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