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萼  126、瓷國潮州窯

類別: 歷史軍事 | 天萼 | 靜好居   作者:靜好居  書名:天萼  更新時間:2013-08-02
 
臨安皇城,“紫萼殿”竣工。()(/)皇帝趙構卻親筆書寫“絳萼”兩個大字命名,改“紫萼”為“絳萼”了。

書寫完,自我欣賞一番,自言自語道:“綸組紫絳,食葛香茅。石帆水松,東風扶留。”于是接著書寫門聯。

上聯:綸組紫絳食葛香茅宇下聯:石帆水松東風扶留殿“絳萼”為橫批,制作橫匾,高懸門楣。對聯制作豎匾,懸掛兩邊。

一切就緒,趙構親自去請母親韋太后,前來觀賞。

門題、門聯,燙金的大字,熠熠生輝。太后感慨道:絳,大赤也。絳萼,紫絳花也!絳萼殿,絳宇、絳屋、絳帳之中宮花尊也。

西晉左思《吳都賦》有曰:“綸組紫絳,食葛香茅。石帆水松,東風扶留。”

門題、門聯,語出《吳都賦》,取意吳后之芬芳都殿,紫氣東來也。

——皇帝,用心良苦啊!

趙構聽母親這么一說,眉開眼笑道:“知吾者,娘娘也!娘娘,博學啊!”

(宋,皇帝稱太后“娘娘”,稱皇后“圣人”,稱妃子“娘子”。除皇帝外之人,稱太后為太后,稱皇后為娘娘,稱皇后以下妃嬪,則按封號稱謂,如,某賢妃,某才人等等。)

“自予歸來,皇帝哪次問安,不提你那位了不得的吳后了?”

“然也!吾思念所致,還望娘娘海涵體諒。中宮已經虛位十七年,還望娘娘同意冊封用璽,好頒詔天下啊!”

“理當!然容我見過本人再說。倒是你,早日將她召回吧。她,太不講規矩了。”

“母親,不怪吳圣人。我無法分身,故要她代天子視察民間,到各地看看去。”

母子正說著話,太尉辛永宗來了。分別行禮后道:“陛下,澤國夫人求見陛下與太后,說是吳太師、吳大人有禮物給太后拜壽。”

“澤國夫人,快傳!”

只見三輛馬車開進,澤國夫人被扶下車后,抬眼就看見了尊貴的老婦人,在女婿近旁。心想,這一定就是太后了。趕緊疾步上前行禮道:“臣妾,拜見太后,太后金安!”太后微微頷首,表示回禮。夫人便又轉身行禮“臣妾,拜見陛下,陛下金安!”

趙構趕緊還禮,一揖道:“澤國夫人、岳母大人免禮!”

“謝陛下!”又作揖行禮后道“陛下,臣妾帶來兩車物品。按吩咐,一車是送太后的拜壽禮,一車是給你們自己用的物品。先卸太后的禮物,好不好?”

見趙構點點頭,辛永宗,趕緊親自駕車,前往慈寧殿。(宋,皇城內所有宮殿,都不稱某某宮,而稱某某殿。)

慈寧殿,待永宗指揮人,搬進兩個特大箱子,打開、抬出一看,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一對高大的,足高三四尺,齊胸高的景德鎮大花瓶,赫然眼前。

澤國夫人,要辛永宗在花瓶里注水,然后打開一個竹筐,取出花草,種植花瓶里。

原來,花瓶里,下半部有種花的花苔底架。()兩瓶,分別水植枝干足有三尺高的萬年青、富貴竹,瓶口圍一圈紫紅、金黃色的鮮菊花。

澤國夫人說,這個季節,只有菊花了。萬年青、富貴竹,是她水植了好幾年的。瓶口的鮮花,可以隨花季更換。

瓶身圖案,褐色的桃枝上,舒展翠綠的桃葉彰顯勃勃生機,枝葉間碩大的仙桃錯落有致,一對童子童女,各自雙手捧著仙桃。真是寓意美好,賞心悅目。

待太后吩咐奉茶,澤國夫人又要人打開另外一只箱子,搬出一整套茶具,幾套餐具,幾大包茶葉。有果香肉桂、粽香水仙、茉莉花茶、洞頂毛尖、雨前雀舌。

澤國夫人,親自燒水泡茶,請太后與陛下一泡泡品嘗。每一泡,都泡四道,然后換個小茶壺再換一品種泡。說是,泡過的,只要將茶湯倒干,下次可以接著喝。每泡茶,可以沖泡七八次。

茶后,夫人解開一個大包袱,取出她自己制作的茶點,給大家品嘗。這才開始,轉達女兒的話。女兒信中說:“大約八月21日前后,皇太后還朝。十月甲申,乃皇太后誕辰日,請母親提前數日,代為前往拜送壽禮。之前,請勿打擾。”

夫人接著道:“女兒不讓提前打擾,所以幾次的禮物,一并送來。餐具,是耀州窯瓷器,二月派人運到。花瓶是景德鎮窯瓷器,茶具是吉州窯瓷器,六月運到。其中,花瓶是央央親自設計、指導制作的。茶葉,剛剛前幾日運到。除了茉莉花茶,皆乃歐閩武夷巖茶。央央說,都是當年好茶,來之不易。”

“澤國夫人,你可知道令愛何時回宮,現在何處?”太后問,神情冷冷的。這令吳央的母親,心里很不是滋味。

“謝太后牽掛。臣妾也好想知道,他們父女倆,人在何方,何時回來。可是,他們每次,皆是要離開何地時,派一家丁押運物品到臨安。押運的家丁,皆不知他們下一處會去哪。最后送來茶葉的家丁說,他們去過崇安縣的五夫里。那里是柳三變的家鄉,也是吳玠、吳璘的出生地。說建州有崇安縣,乃茶之祖地,就是宋徽宗《大觀茶論》提到過的歐閩茶鄉。還吩咐我刊印、拜讀《大觀茶論》。臣妾正想,向陛下討要一冊《大觀茶論》,好拿去刊印萬冊。央央說,茶鄉士子與茶人,大多了解與推崇《大觀茶論》之說,無不引以為傲。京都臨安子民,更應當拜讀鑒賞之。所以,吩咐我刊印萬冊。”

趙構道“當年父皇的書籍,汴京皇宮被打劫一空。我當時人在安陽大帥府,所以沒有現成的《大觀茶論》。待我問問大臣們,看看誰有沒有。一弄到,馬上派人送去吳府。”

“哦,這樣啊!那就請陛下,將央央的手抄本給我即可,就可以排版刊印了。央央說,當年從呂相公那,借來賞讀時,曾經抄寫過一本的。說是,放在她的一個箱子里。”

言罷起身,說是另外一車物品,陛下可以命人歸置。她不打擾了,這就告辭。

澤國夫人,離開慈寧殿,便對辛永宗說,“這個車里,有你的禮物,是央央親手制作的一個筆洗。刻有名字,你要找到取回。”

“真的啊,謝謝吳大人,謝謝澤國夫人。”辛永宗,高興壞了。

澤國夫人,在絳萼殿門前駐足片刻,便上車離開皇宮。

回家的路上,澤國夫人心里很不安。自她見過太后,其始終陰沉著一張臉,不曾有過一絲笑容。不禁,心中掠過一片陰影。

以后,自己的女兒,這婆媳之間,如何相處啊!

不過,女婿倒是不錯,還拜托她,請當年構筑吳府莊園,建造芍瑞軒,與近旁“仙境”的工匠。說是他要在絳萼殿內,建造建筑風格一樣的“紫萼軒”與“仙境”。()

仙境將包含,構筑“綸組紫絳,食葛香茅。石帆水松,東風扶留。”意境。

于是,澤國夫人心想,這兩口子的暫時分離,沒準就是自己女兒,給女婿一段時間,好讓女婿兌現當年諾言,為央央打造一座特殊“亭殿”。

可是,央央,你們父女在哪,什么時候回來啊……

潮州城南七里處,韓愈祠,吳央一行一到潮州,先臨韓祠,瞻仰先賢。

當然,這座韓祠,還是宋元祐五年所建的,并非筆架山改韓山的所在地韓祠。

最早建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地址在潮州刺史公堂后面。元祐五年(1090),知州王滌,將韓祠遷到州城南七里處。到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丁允元任潮州知州,主持將韓祠遷到東山(后改名韓山)古揭陽樓遺址處。

筆架山,因其山巒酷似一巨型筆架而得名。相傳韓愈在潮州刺史任上,常常與當地的名人學士登臨此山,享覽風光,吟詩作對,并于山中,親手栽種了兩棵由中原帶來的橡樹。后人為寄托對韓愈的思念之情,就將筆架山更名為韓山。

韓愈在潮州刺史任上,才僅僅八個月,就能夠得到潮州人民如此愛戴與紀念,自然不是沒有來由的。這個,從蘇軾寫于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的《潮州韓文公廟碑》一文中,便可了解個大概。

蘇東坡說:元豐七年,皇帝(宋神宗)下詔書封韓公為昌黎伯,所以祠廟的匾額上題為“昌黎伯韓文公之廟”。潮州人請我書寫他的事跡刻在石碑上,因此作首詩送給他們,讓他們歌唱著祭祀韓公,歌詞說:……

碑文曰:“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是皆有以參天地之化,關盛衰之運,其生也有自來,其逝也有所為……”

即,蘇東坡說:一個普通人卻成為千百代的榜樣,一句話卻成為天下人效法的準則。這是因為他們的品格,可以與天地化育萬物相提并論,也關系到國家氣運的盛衰。他們的降生是有來歷的,他們的逝世也是有所作為的……

所以,韓愈對潮州的貢獻,自是“關盛衰之運”吧!

韓愈《勸學解》中的兩句名言:“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閃耀著不朽的光芒。潮州人不知道學習儒道,韓公指定進士趙德做他們的老師,教化有道。韓愈的“惡溪驅鱷”故事,更是令人百感交集。韓愈為此而作的一篇檄文《祭鱷魚文》,也因之而代代留傳。這就難怪當地人民對他“飲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禱焉!”了。

碑文還說:“我曾談論過天道和人事的區別,認為人沒有什么事不能做出來,只是天不容許人作偽。人的智謀可以欺騙王公,卻不能欺騙小豬和魚;人的力量可以取得天下,卻不能取得普通老百姓的民心。所以韓公的專心誠意,能夠驅散衡山的陰云,卻不能夠挽回憲宗佞佛的執迷不悟;能夠馴服鱷魚的兇暴,卻不能夠制止皇甫镈、李逢吉的誹謗;能夠在潮州老百姓中取得信任,百代都享受廟堂祭祀,卻不能使自身在朝廷上有一天的平安。原來,韓公能夠遵從的,是天道;他不能屈從的,是人事。”

蘇軾還給予韓愈高度的評價,認為他是“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的千古楷模。

韓愈是唐宋文學大家,古文運動的領軍人物。振筆一呼,天下從之,一改自東漢以來“道喪文蔽,異端并起”的局面,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韓愈在潮州,以貶謫官員的身份,依然以為民服務,造福一方為己任,能得到民眾的崇拜,也就不足為奇了。

韓祠,這座廟宇,在明媚陽光映照下,熠熠生輝,也令專程前來瞻仰的吳央,對韓愈的一生,更多了一層理解與崇敬之意。

蘇軾關于“韓公能夠遵從的,是天道;他不能屈從的,是人事。”之說,不禁使她想起了岳飛、岳鵬舉,也是能夠遵從的,是天道;不能屈從的,是人事。

——鵬舉兄,你在天有靈,我想念你啊!

離開韓祠,直接前往潮州窯。

潮州地處中國南疆,粵境東部,韓江中下游,與歐閩相鄰。潮州的先民屬閩越族。自秦漢以后,中原漢族后裔大部分從閩南的莆田遷入潮州。唐朝的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從潮州到泉州,各割出一部分,設置了漳州。所以,潮州話可以通行閩水漳州。

漳州下面的云霄、詔安、東山、漳浦、平和等縣郡,也演出潮州戲。可見,兩地的歷史淵源,是連在一起的。由此可見,唐朝時候的潮州,原來是與福州(福建)、虔州(江西)接壤的。

韓江的一個源頭,是在汀州的新羅縣(今龍巖市長汀縣);另一個源頭,是在循州的興寧縣(紫金縣,興寧縣,今屬梅州)。可以想象,韓愈那個時候的韓江,除了汀州段和循州段外,是完全在潮州自己的地域里流行的。

唐天寶元年(742年)改稱潮陽郡,唐天寶3年,(閩中)割潮州歸嶺南,唐乾元年(758年)再復潮州。北宋,沿襲唐制。南宋,自然是沿襲北宋制了。

所以,潮州韓江,接水閩南,吳央一行,由閩南前來潮州,自然路途不是很遠了。

潮州,位于粵東韓江中下游,陶瓷生產起源很早。李唐時代,窯場已遍布潮州城四郊.楓溪是潮州西郊重鎮,素稱“南國瓷鄉”。楓溪之東,有飛天燕、大旗山,西北有白水、赤崗,均盛產瓷土。隋唐時期,白瓷施加褐彩的做法,對宋代江南地區,青白釉褐彩裝飾,也應有啟迪作用。

潮州窯,即潮州筆架山窯,在潮安。

筆架山潮州窯,地處潮州城區韓江東岸,是宋代青白瓷窯系中的一個重要窯口,又稱筆架山窯、水東窯。筆架山從南至北長約4公里,因形似筆架而得名。

在韓江東岸筆架山西麓,北起虎頭山,南至印子山,綿延四華里,窯址鱗次櫛比,相傳有九十九條窯之多,號稱“百窯村”,又稱“水東窯”、“白瓷窯”。

潮州窯,該窯始于唐代,北宋延續之。唐代以燒青瓷為主,北宋時,燒青白瓷為主、兼燒青瓷、黑瓷。青白瓷釉色偏白,積釉處顯水青色,也有的白中泛青。器型有碗、盤、碟、杯、執壺、瓶等等。

北宋時,當地窯火旺盛,有大小窯爐近百個,所以民間稱其“百窯村”。由于戰亂,和外銷受阻等原因,該窯于北宋末期由盛轉衰。

正是這樣的“由盛轉衰”期,吳央一行來到了百窯村。

潮州窯,為階層型龍窯,有點象武夷景區的“遇林窯”。

筆架山宋窯,規模弘大。據說,建窯時,依山勢挖一條長條斜坡深溝,兩側用矩形磚砌墻,單隅。全窯長,大多在30米至100米上下,窯室長60~80米不等。窯灶總傾側度為14~17度之間。窯床一般分為3至15段,寬2.15至3.16米不等。窯溫約在1000至1300度左右。

宋人,當然不懂測量溫度,吳央是按青瓷的硬度、陶色分析的。師傅們,則是按“經驗”掌握火候,代代相傳的。

據說,百窯村里,有一個使柴燃燒大師傅,姓徐名旺。徐旺祖上幾代人,都給窯主燒窯看火候。到了徐旺這一代看火候,本事就甭說了,百窯材算他說頭句話。徐旺一家四口的衣食住行,就全憑他的一身本事。

于是,吳央拜訪了“火候”師傅徐旺,談的很投機。吳央便送他一對耀州窯插瓶,要父親資助他一筆錢,好讓他建條自己的窯,自燒自賣,發家致富。

接著,吳央要父親吳近,買下這里中等以上的所有陶瓷產品,發往廣州。

說是,與之前耀州窯、景德鎮窯、吉州窯的產品一起,趕在入冬十月,北季風發起前,啟航遠洋。然后,再回頭潮州,忙乎張羅,如何鞏固、發展、興盛潮州窯。

尤其,潮州窯,竟然有青花瓷產品。想想在景德鎮,自己還約束自己,不要“跨時代”地想什么青花瓷呢,真是感到十分欣慰。

潮州處低緯度,瀕臨南海,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終年常綠,四季如春。

真是風水寶地!

吳央心里暗暗發誓,要讓潮州窯極盛于南宋,要讓這里成為“南國瓷都”,成為“海濱鄒魯”,成為陶瓷出口基地之一,成為“海上絲路”始發港口之一。

吳央一行,帶著潮州窯產品,離開百窯村,前往廣州。一路上,哼著當地人,大多會唱的,歌頌韓愈的曲子。歌詞是蘇東坡的,曲子是當地曲藝人譜寫的。

蘇軾說“潮州人請我書寫他(韓愈)的事跡,刻在石碑上。因此,作首詩送給他們,讓他們歌唱著祭祀韓公。”蘇東坡,果然如愿了。

吳央想,韓愈、蘇軾,在天有靈,定然十分欣慰吧。

蘇軾,其辭曰——西游咸池略扶桑,草木衣被昭回光。追逐李、杜參翱翔,汗流籍、湜走且僵,滅沒倒影不能望。作書抵佛譏君王,要觀南海窺衡湘,歷舜九嶷吊英、皇。祝融先驅海若藏,約束蛟鱷如驅羊。鈞天無人帝悲傷,謳吟下詔遣巫陽。犦牲雞卜羞我觴,於粲荔丹與蕉黃。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被發下大荒。

蘇軾,其辭譯文——您從前騎龍邀游在白云鄉,雙手撥動銀河,挑開天上的云彩,織女替您織成云錦衣裳。您輕快地乘著風來到皇帝的身旁,下降到人間,為混亂的俗世掃除異端。您在西邊游覽了咸池,巡視了扶桑,草木都披上了您的恩澤,承受著您的光輝普照。您追隨李白、杜甫,與他們一起比翼翱翔,使張籍、皇甫湜奔跑流汗、兩腿都跑僵了,也不能仰見您那能使倒影消失的耀眼光環。您上書痛斥佛教,諷諫君王,被邀請到潮州來觀看,中途又游覽了衡山和湘水,經過了埋葬帝舜的九嶷山,憑吊了娥皇和女英。到了潮州,祝融為您在前面開路,海若躲藏起來了,您管束蛟龍、鱷魚,好象驅趕羊群一樣。天上缺少人才,天帝感到悲傷,派巫陽唱著歌,到下界招您的英魂上天。用牦牛作祭品,用雞骨來占卜,敬獻上我們的美酒,還有殷紅的荔枝,金黃的香蕉。您不肯稍作停留,使我們淚下如雨,只得送您的英靈,披著頭發,輕快地返回仙鄉。

——吳央,她為韓愈而唱,也借之為岳飛而唱,寄托哀思,寄予玄想。

想象著,岳飛深受眾神歡迎,愉快地逍遙仙鄉。

(張籍、皇甫湜,大唐官員,詩人、散文家,與韓愈、白居易、孟郊、王建等交厚。祝融,本名重黎,上古帝王,號赤帝,為火神,三皇五帝之一,葬在南岳衡山之陽。海若,海神名,莊子說的東海的海神,名若。)

吳央,她為韓愈而唱,也借之為岳飛而唱,寄托哀思,寄予玄想。

想象著,岳飛深受眾神歡迎,愉快地逍遙仙鄉。

(九頭鳥書院)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