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初,德國和奧地利正式合并,有意思的是當時的奧地利還進行了全民公投,竟然有99.7的人贊同德奧合并,這里頭縱然有著德國占領軍影響的因素在,但是不得不說還是很多奧地利內的曰耳曼人是希望合并的,要不然這些奧地利人也不會在二戰中那么賣力了。
德奧合并,這按道理來說是一件大事,陳敬云覺得就算英法兩國在膽小,至少也得跳出來指責兩句吧,但是他們沒有,而且僅有的反應都非常平淡,只是外交小小的抗議了下就沒有了下文。這里頭的原因自然就是英法都不希望因此而引發戰爭,而且蘇俄這些年的革命輸出熱情越來越大,不但在東歐各國發展信徒,而且還在西歐國家發展信徒,而且蘇俄的各種理論對歐洲的無產工人階級而言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在歐洲國家都深陷經濟危機的那幾年,蘇俄在歐洲各國的發展可謂是迅速無比,各國基本都成立了社工黨,甚至某些國家的社工黨還成長為了第一大黨派,第二大黨當初的西班牙內戰怎么來的?就是蘇俄扶持的左翼黨派和原來的右翼黨派爭權奪利。
蘇俄的社工黨用著比其他所有黨派都要誘惑人的理論吸引信徒,這怎么讓歐洲各國忍得住啊,一個個都把蘇俄的社工黨當成了生死大敵,而關系和蘇俄不和,甚至在國內發生過大規模屠殺社工黨人的德國納粹黨就成為了他們的一個選擇。納粹黨可是光明正大的反對社工黨,而這種情況下英法等國也是希望德國能夠充當對抗蘇俄的社工黨滲透橋頭堡。
有著如此多的限制后,也就一定程度上默許了德國的擴張。
相對于蘇俄在歐洲地區的快速發展,蘇俄在亞洲地區卻是沒有立足點,因為亞州的俄羅斯共和國和他是生死大敵,有我沒你的那種,俄羅斯共和國也是世界上對社工黨控制最為嚴厲的國家。而中國因為自身利益而分裂了俄羅斯,這也和蘇俄是仇敵的關系,加上陳敬云個人對社工黨也是有些害怕,生怕別人一個不小心就把他的小命給革掉了,所以是大力控制國內的社工黨任何言論,任何參加社工黨的人都被裁定為犯下叛國罪而處決。
至于曰`本那邊,蘇俄雖然也有一定的發展,但是人家的資本家和地主階層勢力對曰`本掌控比中國更強,而且曰`本的天皇制度就使得了社工黨注定是無法在曰`本生存的,你社工黨要革掉天皇的命,那曰本里一大票的人就得喊著對社工黨進行天誅了。
朝鮮、泰國以及其他英法荷美的殖民地里社工黨勢力也不大,那些民族讀力大多是把曰`本和中國當成了榜樣,而且背后大多也是有著中國的影子。
蘇俄在歐洲地區的革命輸出某種程度上幫助了德國的擴張,按照陳敬云的想法,他都懷疑斯大林和希特勒這兩個人在三十年代中期就達成了某種協議,然后兩國聯手進行擴張,當然到了最后階段,兩國之所以爆發戰爭那是以后的事情,而從目前來說,蘇俄和德國的關系表面上非常緊張,但實際上更像是盟友的關系。
蘇俄最大的對外貿易國家是誰?德國。德國最重要的原材料來源地是哪里?蘇俄。這要是說他們沒有相互勾結的心思,打死陳敬云他也是不信的。這說起來也挺搞笑的,表面上意識形態之爭似乎要你死我活了,但暗地里該有的合作一樣不少。
英法對德奧合并沒有太大的反應,曰`本美國就更沒興趣了,蘇俄肯定是反對的不過他的反對沒聽啊,這年代的蘇俄是讀力于世界體系之外的,沒什么人會搭理它。還有一個勉強稱得上大國的還有意大利,不過先不提它打醬油的本事,這意大利卻是已經和德國達成了反社工黨協議的,這已經算是半個盟友了。
他們反應不大,但是中國的反應卻是要大的多,準確的說是陳敬云的反應要大的多。
陳敬云從1935年德國擴軍開始就睜大了眼睛盯著德國的一舉一動,生怕德國人一個不小心就老老實實待著不挑起世界大戰了。不過世界局勢縱然有著陳敬云所引起的變化,但是這種變化更多的是體現在亞洲方向,而歐洲方面的局勢發展卻是變化不大。而德國一終于是不復陳敬云的重望,一步一步擴張并朝著成為世界公敵的路子上慢慢走去。
德奧合并后沒有幾天,陳敬云就是召集國家軍事委員會的常務委員進行會議,而會議中陳敬云親自作出了指示,要求海陸空三軍進一步加快新式裝備的服役數量和規模,然后為了加速海軍的擴張,陳敬云擬定對海軍提前撥付海軍第八期發展計劃中的第三批資金,原本這第三批資金是在1938年的第四季度和1939年的第一季度撥付的,但是為了加快海軍的造艦步伐,陳敬云是決心再加強海軍的經費支出。
之所以加大對海軍的扶持力度,這個和海軍的特姓是有關的。
因為海軍是個吃老本的兵種,一旦戰爭爆發的話,那么海軍所能夠用的戰艦基本上都是戰前建造好的軍艦,而戰爭時期緊急開建的主力軍艦往往要兩三年以后才能夠投入服役,也就是說戰爭如果只有兩三年的話,那么戰時緊急造艦也是行不通的。這一點歷史上已經多次證明,就連中國海軍自身兩次對曰作戰中也都是這樣,戰爭爆發后的戰時緊急造艦計劃里基本上沒有一艘主力艦能夠在戰爭時期完工的,能夠完工的只有少量的驅逐。
相對比而言,海空軍那邊要簡單的多,基本上國內工業力量能夠支持的話,暴兵所需要的時間是非常快的,不用像海軍那樣那么慢熱。
如此情況下,戰爭爆發前的這幾年時間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按照陳敬云的記憶和預計,德國人吞并了奧地利后,接下來就是捷克斯洛伐克,然后就是波蘭,法國。這些都會在19391940年發生,而等歐洲亂成一團的時候,就是陳敬云渾水摸魚的時候了。
時間那么緊張的情況下,也只能是通過加大軍費支出來加速海軍的擴編了。
1938年4月,中國海軍提交了海軍第八期發展計劃修訂案,修訂案對海軍第八期的造艦計劃進行了一定的大范圍的調整,修訂案的核心內容自然是主力艦方面,增加了一艘27000噸青山級航空母艦的建造計劃,增加了一艘45000噸天山級航空母艦的建造計劃。加上去年動工的兩艘航空母艦,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兩艘青山級航空母艦,兩艘天山級航空母艦的建造計劃了。
除了增加兩艘航空母艦的計劃外,修訂案對原定的三艘伏羲級輕型戰列艦的建造計劃進行了調整,因為自從伏羲級輕型戰列艦被設計以及陸續動工以來,就是飽受爭議,海軍內部的航空派嫌他們價格太貴,畢竟它們在航空派的眼里只是輔助艦,而造艦高達八千萬之巨顯然是讓他們有些難以接受。而在戰列艦派的嚴重,這些輕型戰列艦戰斗力,火力太弱,防護太渣,航速雖然高了點但是用處不大,和敵軍戰列艦隊進行對決的話,會死的很慘。
而且很多人認為,1931年中國設計動工少昊號的時候那是因為條約的限制以及技術上的限制,沒有辦法才造了少昊號,如今已經沒有了條約限制和技術限制,為什么還要造輕型戰列艦?
這是他們所無法理解的。
而且這種爭議并沒有隨著伏羲級輕型戰列艦的建造和施工而停下來,反而是有越來越熱烈的局勢,1937年的12月份,伏羲級輕型戰列艦的設計師,海軍部艦政司造船科副科長潘義楠上校因為飽受爭議而被迫辭職。
而真正讓伏羲級輕型戰列艦出現問題的是成本的變化,原本海軍預定的伏羲級輕型戰列艦造艦是八千萬,但是這只是預計造價而已,而實際建造過程中才發現這八千萬根本就拿不下來。伏羲級輕型戰列艦采用了非常多的先進技術,包括對海搜索雷達,對空搜索雷達,此外還有雷達火控系統。此外動力系統上由于采用了高壓蒸汽輪機,成本上也比原來的舊款蒸汽輪機要貴上很多。種種因素加起來后,才發現八千萬根本拿不下來。
實際上制定海軍第八期發展計劃時,海軍那邊是太過于樂觀了,為了能夠讓計劃得到通過,對某些艦艇的成本預算上壓制的很厲害。
面對伏羲級輕型戰列艦出現了如此多的問題,中國海軍不得不在第八期計劃修訂案中做出了調整,對在建中的三艘伏羲級輕型戰列艦進行了技術調整,反正現在也沒有建成,更改設計問題也不大。
不過和海軍內部戰列艦派所希望的增加噸位和增加火力不同,艦政司所設計出的修改后的伏羲級輕型戰列艦的方案后,卻是通過降低防護、航速來取得降低成本的辦法。
三艘伏羲級輕型戰列艦的航速被縮減到了三十一節,防護縮減到了八寸艦炮防護的水平,火力上則是保持九門十二寸炮,而預定的作戰目標也是直接從對抗戰列艦下降到了對抗敵軍戰列巡洋艦,重型巡洋艦上。
戰艦這東西向來都是一分錢一分貨的,尤其是動力系統所占的份額最大,降低一節的航速就能夠節省大量的噸位和成本,于是乎姓能下降的同時造價也是嘩啦啦的下降,從八千萬一舉降低到到了六千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