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F6D戰斗轟炸機就是快速轉向,然后直奔東南方向而去,而那個方向正是4312步兵營作戰的方向!
F6D戰斗轟炸機,在空軍內部的定位是具備一定自衛空戰能力的對地支援轟炸機,乃是F6戰斗機系列中的其中一種改型,同時也是F6系列生產最多的一種改型。
中國空軍中原先承擔對地支援任務的乃是B13前線轟炸機,而B13前線轟炸機乃是一款比較才傳統的俯沖轟炸機,作戰效能和定位和德軍中的斯圖卡轟炸機類似。但是隨著二戰的進行,技術的進步后對地支援作戰的時候單純的俯沖轟炸機已經變得極為危險,投彈命中率不高的同時,航程也過短,當然以上這些都不算是太大的問題,真正的問題是B13前線轟炸機威力是足夠了,但是自衛能力實在太差,面對敵人的地面防空火力還好,但是在面對著敵人戰斗機攔截的話基本就是死路一條,俄羅斯戰役期間,大量空軍的B13轟炸機在執行對地支援任務的時候被擊落,僅僅是戰爭的前面兩個月里B13轟炸機就是被擊落高達百架,占據損失的各種飛機當中最多的一類。
巨大的損失讓空軍重新審視了前線轟炸機的項目,甚至在戰爭還沒有結束的時候就停飛了所有B13轟炸機,并且改用F5戰斗機,F6戰斗機甚至F4戰斗機掛載少量的炸彈用來支援地面部隊作戰。
戰后中國空軍準備研發新一代前線支援轟炸機的時候,卻是發現F6戰斗機臨時改裝的機體用來執行對地支援任務的時候相當不錯,命中率以及載彈量都不錯的同時還能夠擁有可觀的空戰能力。TXT。
空軍對此進行了進一步研究和改裝后,就是出現了專門的F6戰斗機對地轟炸型號,也就是F6D戰斗轟炸機。
這個F6D戰斗轟炸機相對比純俯沖轟炸機而言,擁有更強的自衛火力和性能,而且載彈量和航程也都還可以接受。而和其他戰斗機臨時加裝炸彈進行對地支援相比,F6D戰斗轟炸機擁有更大的載彈量和機體防護性能,加固后的機體能夠抗住地面高射機槍的掃射,而且經過優化的低空性能和低速性能能夠讓它更善于執行對地支援任務,而且對地火力也是相當猛。
和現役海空軍戰斗機普遍裝備12.7毫米航空機槍不同,F6D戰斗轟炸機裝備的是二十毫米航空機炮,為的就是能夠加強對地掃射的能力。
架F6D戰斗轟炸機以低空快速接近,然后在即將劃過戰場的時候,機翼下的火箭彈就被發射了出來,十多枚的火箭彈陸續爆炸在地面上形成了一團團煙塵。
這些火箭彈乃是中國空軍專門為了對地支援而研發的空射火箭彈,雖然說由于不是制導武器比較簡陋命中率也不咋地,但是用來對地支援的話還是效果不錯的。
這年頭,基本上所有的空投武器命中率都不咋地,傳統模式下命中率最高的俯沖轟炸模式了,以海軍那些精英飛行員駕駛俯沖轟炸機攻擊敵艦的時候,命中率能夠高達百分之三十以上,當然這說的是那種超大的軍艦,一艘航空母艦可是好幾十米寬幾百米長呢,要是放在陸地上打坦克的話,俯沖直接投彈的命中率就會低得多了。
整個二戰中,損失的坦克主要還是被地面火力所擊毀,被飛機擊毀的坦克
量并不多,這主要是命中率的問題,這年頭的火箭彈攻擊坦克的話,命中率也就百分之五上下,機炮的命中率更高一些但是也高不到哪里去,至于航彈,命中率就更低了。TXT。
于此同時,飛機上的二十毫米機炮也是開始對地掃射!
盤旋俯沖轟炸掃射,拉高回轉再俯沖,一直到把彈藥都打的差不多了才相繼返航!
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新加坡外圍的諸多雙方交戰陣地上空,為了掩護陸軍進攻新加坡,負責南太平洋戰區的第二航空軍抽掉了六個聯隊的空軍部隊參與作戰,其中三個聯隊為戰斗機聯隊,三個則是轟炸機聯隊,各式參戰飛機達到六百多架。
空軍的編制對比陸軍和海軍相比要簡單的多,中國空軍一共轄有五大航空軍,分別是負責朝鮮、rì`本、琉球區域的第一航空軍、負責印度支那半島、菲律賓地地區的第二航空軍,以及負責中亞地區的第三航空軍和負責西伯利亞地區的第四航空軍。以上四大航空軍都是負責對外作戰的航空軍,此外還有專門負責本土防空任務的第五航空軍。
到1944年7月的今天,由于對rì作戰的需求,其中第一航空軍的兵力最為雄厚,集中了中國空軍中大部分的戰略轟炸機以及相當
量的戰斗機,因為他們需要負責對rì`本的戰略轟炸任務,其次就是第二航空軍了,第二航空軍將要負責菲律賓以及馬來西亞等地區的作戰任務。相當而言沒有作戰任務的中亞以及西伯利亞方向空軍實力已經大幅度削弱,大量作戰聯隊被抽調到了第一航空軍和第二航空軍之中。
至于第五航空軍則是變化不大,因為它們的任務相當固定,那就是本土防空,不會直接參與對外作戰,甚至裝備的飛機也多是巡邏以及截擊機為主。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以上五大航空軍外,實際上還有相當一部分dúlì聯隊以及駐外dúlì飛機部隊。其中包括中國駐緬甸以及伊朗的幾個租界軍事基地,這兩個國家由于英國方面的存在,就無法做到和東南亞其他幾個國家一樣可以讓中國隨便駐軍,到目前為止中國在伊朗和緬甸的領土上是沒有正式駐軍,只能在幾個海軍軍事基地上派遣少量駐軍,而這些軍事基地上自然也就配屬了空軍的作戰部隊,
雖然沒有中國空軍那么多,但那時因為他們的飛機損失的非常大,美國在歐洲戰區和北非戰區以及太平洋戰區加起來,損失的飛機超過三萬架。
所以說中國空軍的飛機保有量多過美國人,并不是說中國的飛機產量超過了美國人,而是因為中國損失不大。甚至在前幾年里中國的飛機產量一直都是保持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不想美國和rì`本那樣一年都生產了好幾萬架的飛機出來。
同樣由于戰損問題,美國人的舊式飛機差不多都被拼光了,現在保有的基本都是新式飛機,然而中國空軍里頭卻是存在著大量的舊式飛機,雖然空軍對一些老式飛機比如F5的早期型號進行升級改裝,不過從質量上來說依舊不如1944年生產的那些最新批次的F5戰斗機。
要改變這種情況,還得等戰爭爆發幾個月后,空軍得到國內生產的大量新式飛機補充才能夠改變。
畢竟從1944年開始,中國才算是實際性的進行了大規模的戰時生產計劃,并大幅度提高各種飛機的產量,為了就是補充戰爭當中的消耗。
面對這種情況,空軍的和海軍的解決辦法是相同的是,那就是盡量抽調新式飛機參戰,而把那些老式飛機留在國內或者調往中亞和西伯利亞。
因此別看中國空軍規模龐大,但是真正參戰的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