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  23 遠東之行(下)

類別: 歷史 | 外國歷史 | 天兵在1917 | 馬口鐵   作者:馬口鐵  書名:天兵在1917  更新時間:2015-03-04
 
“英國人這又是準備玩弄手段了!”

在李爾文走后,霧風耶維奇憤憤不平地說道。幾個世紀以來英國人的外交政策是相當猥瑣的,說白了就是通過不斷制造矛盾和糾紛,讓英國的敵人自相殘殺,互相扯后腿,以達到維護英國國家利益的目的。

可以說歐洲強國就沒有被英國人坑過的,而這一次在霧風耶維奇看來,英國人又準備坑他們了,這是擺明了要在蘇聯和日本人之間制造矛盾,準備坐收漁翁之利了。

李曉峰知道嗎?自然是清楚,英國這個二皮臉國家一向是沒羞沒臊,猥瑣得讓人無語,為了達到目的是不擇手段,節操可以說用502都粘不起來。

不過暫時,他并不打算跟英國人翻臉,原因如下:第一,雖然英國人目的和手段很猥瑣,但是從大方向看,遏制日本的野心這一點,雙方是有共同語言的;第二,跟英國人翻臉有什么好處?這反而只會讓英國人更加猥瑣,甚至可能讓英國人直接去慫恿日本人“北上”。很顯然,這個時候不適合直接開罪英國人,只能忍耐;第三,英國人會耍陰謀詭計,他李曉峰就不會虛與委蛇?不就是耍花招嗎?誰怕誰,最后誰坑了誰還不一定呢!

當然,英國人提出的條件中還是有一部分讓李曉峰動心的,李爾文暗示她能做一做南京方面的工作,讓南京方面不要對北方的抗戰做太多的干擾,尤其是不要針對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下黑手。

這一點李曉峰很重視,歷史上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不就是在日軍、中央軍、西北軍、晉軍的聯合圍剿下覆滅的么。如果能讓南京方面不要那么手黑。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的日子應該能好過一點兒。

那么。英國對南京方面的影響力有那么大嗎?客觀上說。有。而這就又要涉及之前提到的世界經濟危機了。在這一輪經濟危機中,美國自然是重災區,到了1933年下半年,隨著羅斯福上臺,美國放棄了金本位制,轉而拉升國際銀價,簡單的說就是通過提高國際銀價的方式讓銀本位制國家貨幣購買力上升(這并不一定是好事),借此向銀本位制國家傾銷過剩的貨物。

而當時世界上最重要的銀本位制國家是哪一家呢?自然是中國。在美國人拉高銀價之后。中國面臨的情況是幣值大大提升,白銀外流通貨緊縮的糟糕局面。在這種局面下國家稅收相當困難,國庫空虛引發了財政危機。可以說從根本上動搖了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基礎。

在這種要命的情況下,南京方面為了緩解貨幣危機,為了維護統治,自然要想辦法抵制美國人的“貨幣戰爭”,可是以當時中國的國力怎么可能是財大氣粗的美帝對手,不客氣說在金融領域,美帝用一根手指頭就能碾死老蔣。

在這種情況下,財政難以為繼的南京方面在1935年進行了幣制改革。放棄了銀本位制,轉而發行法幣。問題是發行貨幣是需要準備金的。而當時的南京國民政府真心是絲,根本就掏不出這筆錢。也就是說想要完成貨幣改革,首先得找到準備金。

那這筆準備金從哪里來呢?自然只能找列強大流氓貸款了。也就是說找大流氓借錢。而當時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又沒有完全過去,不給人家好處,人家憑什么幫你。

反正在1935年三月,不管是日本還是美國都拒絕了英國人提出的對華集體援助方案。最后也只有在華利益最大的英國人自個上場了,提出了對華貨代幣制改革方案。

其核心就是中國應盡快放棄銀本位制;由中央銀行專司紙幣發行;中國只有采取英鎊作為其幣制的基礎,英國才可能提供貸款援助;此新紙幣與英鎊的兌換率,不應超過1元等于1先令2便士;中國可將其現銀向國外出售,獲得足夠的外匯來防止新幣制的崩潰;在實行幣改之前,中國可要求一筆借款作為外匯儲備,英國可以提供一項僅用于幣制改革的貸款或信貸。

并且中國方面應接受以下條件:(1)對貸款提供足夠的擔保,包括保留英籍總稅務司對海關的管理;(2)控制貸款使用,其用途只限于幣制改革;(3)改組中央銀行,聘請英國顧問;(4)改革預算。

實際上英國人的條件還遠不止這么多這么苛刻,甚至還涉及到了東北的主權問題,甚至想要讓中國承認偽滿洲國為條件,聯合日本一起給南京貸款。

當然,英國人的這些條件并沒有最后實現,因為日本斷然拒絕了(日本人不傻,因為實質性的好處全讓英國拿走了,而偽滿洲國要不要南京承認都只有象征性意義。不承認國際社會也不能讓它吐出去。反而為了這一點虛名就乖乖的跟英國一起對華放貸,那才是傻逼)。

而隨著南京和英國不斷走近,幾乎就加入了英鎊體系,美國人終于坐不住了,這才有后面斷然出手最后簽訂《中美白銀協定》。

這些都是后話,反正大伙只要知道在三十年代早期,一度的南京跟倫敦走得是相當的近,如果沒有美國攪和,一度就加入了英鎊體系。當然,最后也沒有完全擺脫英國影響,事實上最后的法幣改革之所以能進行下去,尤其是能排除日本的強烈干擾取得一定的成功,英國和美國的支持是最主要的。也就是通過這場貨幣改革,使得南京國民政府正式走進英美的利益圈子,變成人家的馬仔(金融幾乎被人家控制了)。

也就是說在這個年代,英國人對南京方面政策的導向能力還是很強的,如果英國明確表示不高興。南京方面真心是會尿的。不過也別對英國人報太大的希望。此時他們的日子也不好過。雖然有遏制日本擴張的想法,但更多的是傾向于用政治和經濟的手段達成目的,指望英國人實質上的幫助是不現實的。

當然,這點兒影響力度有總比沒有好,能用薄弱的代價換取英國人一定程度的幫忙,也算劃得來。不過這個事兒的決定權并不在李曉峰這里,他能做的就是將英國人的意思,以及他個人的分析和建議匯報給政治局。一切都得聽政治局的裁決。

在此期間,李曉峰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之前他雖然聯系好了馮玉祥,但此時馮玉祥要人沒人要勢力沒勢力,還需要去聯絡舊部。

而此時,在五月到七月間,馮玉祥舊部吉鴻昌和方振武的部隊和歷史上一樣舉起了抗日大旗。其中方振武變賣全部家產,湊集了10萬軍費,在山西介休召集舊部之后組建抗日救,并一路北上。

與此同時。老蔣和何應欽一再的命令方振武不許北上,所部只許南下剿共。并一度調集七個師的兵力圍剿方振武所部。等馮玉祥同李曉峰初步達成一致。于5月26日在張家口宣布成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時,方振武立刻積極響應,他在通電中寫道:“振武不敏,實率數萬健兒,竭誠擁護,修我刀劍,殲彼兇殘,勝利為少康之一旅,失敗為田橫之五百”。

同時吉鴻昌帶著他的部隊也加入了同盟軍,兩軍從萬全(今張家口)出發,一路向北,先克張北,繼而收復康保,在7月1日收復寶昌、沽源,7月12日收復多倫,一時間風頭無二。

也就是說到了7月12日,基本上將日偽勢力驅逐出了察哈爾省。而此時察哈爾抗日同盟軍也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峰。接下來的就是一幕幕悲劇了,在何應欽和老蔣的運作下,一面調集十萬部隊圍剿抗日同盟軍,另一面也大肆進行政治和金元攻勢,軟硬兼施,一面收買和拉攏同盟軍所部,一面威逼馮玉祥走人。到了八月份,一度兵力逼進九萬大關的抗日同盟軍僅僅剩下一萬五千人。而且馮玉祥也在極大的政治壓力下被迫返回山東泰山修養。

很顯然,在7月份,抗日同盟軍已經進入了歷史的拐點,如果李曉峰不加以干涉,這支部隊很快就會瓦解。

而按照李曉峰的計劃,以吉鴻昌和方振武為主的抗日同盟軍應該從多倫北上,向察哈爾北部進發,在察哈爾省北部地區建立一塊根據地。而北面的馬占山則從北向南進軍,出滿洲里,在興安省西南部地區建立抗日根據地。最好是讓兩塊根據地連成一片,背靠蘇聯和當時的外蒙古長期地跟日本關東軍相持下去。

不過現在,隨著形勢一片“大好”,同盟軍內部開始出現不一樣的論調,一部分人認為繼續北上似乎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察哈爾省的中部是兩片沙漠,多倫往北幾乎是不毛之地,在這一片地區發展抗日武裝似乎沒有什么搞頭。更正確的做法是南下,奪取北平,在北平地區建立抗日根據地。

這個想法有道理嗎?確實有一定的道理,察哈爾北部確實太荒涼了,跟人口和經濟條件更好的北平地區相比,根本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北上的困難確實比較大。

可問題是,南下問題就少嗎?南邊的那一群軍閥,不管是張少帥的東北軍、閻錫山的晉軍還是老蔣的中央軍哪一個是好相與的,怎么可能平白的將北平這種大城市讓給你?

以當時抗日同盟軍的實力,實話實說不足以跟這些勢力硬碰硬。并且此時在老蔣的要求下,這幾家對抗日同盟軍已經是磨刀霍霍,不南下都要收拾你,南下恐怕是直接沖進了他們包圍圈。所以南下恐怕是看上去很美,但實際上卻是一個巨坑。

實際上吉鴻昌也不太想南下,按照他本來的想法,是應該西進去商都的,去商都跟高樹勛所部匯合,在綏遠北部地區建立一個根據地然后接收蘇聯武裝長期抗戰。

問題是,吉鴻昌的想法一開始就破產了,向西挺進了一段之后。遭到了閻錫山所部的圍攻。無奈之下只能被迫東去跟方振武匯合。而方振武這邊日子也不好過。隨著《中日塘沽停戰協定》的簽字,事實上長城以北就變成了日本人的地盤,日軍也在不斷襲擊和警告方振武,命令他立刻離開。

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是吉鴻昌還是方振武都有點豁出去的意思了,準備像歷史上一樣,將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改編為“抗日討賊”軍,準備先南下“討賊”。可見當時吉鴻昌和方振武是多么的憤慨。

好在這一個時空有了某仙人的加入,情況就不完全一樣了,在他大力支持下,馮玉祥并沒有退縮,依然堅定的留在了張家口主持大局。有他這個大佬在,他那些蛇鼠兩端的西北軍舊部哪怕再有小心思也必須收斂一點。

有馮玉祥坐鎮,抗日同盟軍內部那些蛇鼠兩端的勢力自然不可能像歷史上一樣猖獗,而且隨著他竭力堅持北上,南下的方案就被擱置了。

不過這也并不意味著局勢就完全好轉了,北上之后究竟是個什么情況。誰也無法保證。畢竟北上首先要碰的就是日本人,能不能穿越沙漠和日本人的阻擋前往同馬占山所部匯合。這是一個大問題。

馮玉祥所部問題不少,馬占山那邊倒還算順利,雖然他的人馬比抗日同盟軍少,而且成分也很雜,但是他有一個最大的優勢,那就是背靠大樹好乘涼。擁有蘇聯直接支援他的,帶著所部很快就擊敗了偽滿洲隊,收復了滿洲里,整頓兵馬之后開始向海拉爾方向挺進,按照之前的計劃,奪取海拉爾之后,他的部隊將馬上南下,在察哈爾、熱河、遼北、興安四省交界處建立抗日根據地。

“你認為馬占山能攻下海拉爾嗎?”

對于布柳赫爾的這個問題,李曉峰也沒有底,原因很簡單,海拉爾畢竟是興安省的省會,在荒涼的東北,這里算是大城市了。而馬占山的部隊奪取滿洲里一路擴張之后也不到一萬人,奪取海拉爾確實顯得費勁。實際上李曉峰之前根本就沒有拿下海拉爾的意思,像這樣的大城市一定會引起關東軍的高度重視,不可能允許其落在馬占山手里。一旦馬占山奪取了海拉爾,接下來肯定是重兵圍剿。

講心里話,這么搞很危險。不過馬占山卻堅持要這么做,原因非常簡單,首先大城市比較能吸引眼球,人往高處走,馬占山肯定不愿意帶著人馬窩在山溝里抗日。占領一座大城市,在他看來心里才有底;其次,作為投敵反正的將領,馬占山很愛惜羽毛,他迫切的想要洗刷之前投敵的政治污點,而收復興安省省會無疑是最好的方式。

簡而言之,馬占山對海拉爾的渴望是無以復加的,這時候李曉峰讓他不要打海拉爾的主意,他怎么可能聽?

“走一步看一步吧!”李曉峰嘆了口氣。

因為僅僅是跟馬占山和馮玉祥合作了幾個月,他就覺得累,這些人各有各的想法,而且想法還偏偏那么獨特和奇葩,而且完全不聽勸,由此可見中國的革命問題果然是比俄國復雜一百倍。像馮玉祥和馬占山這樣的愛國將領都是如此,其他的那些反復無常的軍閥更是難以成事。

對此布柳赫爾也很有感慨,作為孫中山的軍事顧問,對于中國復雜的問題他相當清楚,如果有可能的話,他真想只依靠自己的遠東紅旗方面軍解決日本的問題。

“要不要我親自去幫幫馬占山?”布柳赫爾問道。

這大概也是布柳赫爾唯一能想到的辦法了,不過李曉峰認為這并不是一個好辦法。首先,政治局沒打算馬上跟日本人翻臉,紅軍軍官不適宜直接參合這個事兒。尤其是像布柳赫爾這樣的最高級別將領,更是不適合參與;其次,馬占山對蘇聯并不是完全放心的,他依然在擔心蘇聯就是利用他,這個時候布柳赫爾去幫他指揮戰斗,會讓馬占山認為這是搶奪兵權。搞不好就變成好心變壞事直接弄巧成拙了。

“我們現在只能相信馬占山,只能相信中國人民保家衛國的決心了!”李曉峰苦著臉說道。

7月15日,就在抗日同盟軍開始北上的時候,馬占山領導的東北抗日救也開始了對海拉爾的進攻,在短暫的炮火掩護下,幾千名剛剛接受了簡單軍事訓練的抗日救戰士躍出了戰壕,吶喊著沖向了偽軍陣地。

場面很壯觀,至少在馬占山看來是非常壯觀的,這種程度的戰術配合在當年的中隊中已經殊為不易,更多的時候缺乏訓練的士兵是亂哄哄的涌入戰場,只是憑著本能去打仗。

而現在,經過蘇聯軍事顧問的調教,他的士兵有點兒專業化的意思了,機槍像模像樣的掩護,那短點射聽著就那么舒坦。

馬占山信心滿滿地用馬鞭指了指遠方的海拉爾,大聲對部下說道:“拿下海拉爾不成問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