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閑人  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中庸之道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 唐朝小閑人 | 南希北慶   作者:南希北慶  書名:唐朝小閑人  更新時間:2017-07-30
 
崔戢刃向來是心高氣傲,可唯獨在崔平仲面前,他經常摸不著頭腦,韋思謙擺明對他有意見,如果說是幫,唯一的可能就是韋思謙也察覺到他不太適合當御史,打算給他調走,怎么又跟御史中丞扯上關系了,聽得是一頭霧水,“爹爹,你這話從何說起啊!”

崔平仲問道:“韋思謙之所以不用你,是不是因為畢正義一案?”

崔戢刃點點頭。

崔平仲道:“你認為你做錯了嗎?”

崔戢刃沉吟片刻,道:“孩兒不認為自己做錯了,但是孩兒也不認為孩兒做對了其實孩兒心里也非常矛盾。”

“很好!”崔平仲笑著點點頭,道:“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歷代君主無不推崇中庸之道,為何?因為君主最難之事,在于平衡。你認為陛下是更喜歡你得這種做事方法,還是韋思謙的做法?”

崔戢刃道:“這這恐怕是孩兒的。”說著他雙目一睜,道:“難道爹爹的意思是,韋中丞這么做,是要讓孩兒取代他?”

“若是這樣的話,他當初也不會回長安了。他是在幫你,同時也是在幫自己。”崔平仲笑著搖頭道,

崔戢刃搖頭道:“孩兒不是很明白。”

崔平仲道:“你可知道為什么太宗圣上恁地重用魏公,并且對魏公能夠百般忍讓。”

崔戢刃微微皺眉道:“魏公本就是賢臣、忠臣、直臣,而且敢于指出君主過失,這一點尤為的重要,太宗重用他,乃理所當然之事。”

“君主用人,在于中庸之道,賢能只能居于其次。”

崔平仲笑道:“你之所以只看到魏公犯顏直諫,那是因為這種情況比較少見,故此你影響深刻,但是你卻忽略了魏公彈劾其他大臣,同理而言,這種情況實在是太多了,故此你并未注意。二者相比,魏公犯顏直諫,他最多也就是讓太宗圣上收回成命,改變主意,僅此而已。可是對于其他大臣而言,可就不是如此了,稍有不慎,只怕性命難保啊。太宗圣上重用魏公,其實在于利用魏公威懾百官,魏公都敢拽皇帝的袖子,還會怕其他大臣么,只有大臣怕他,為此犧牲一點自己的權益,又有何不可了。說到底,還是在于一個中庸之道,平衡之術。

如今陛下可也是一代賢主,他會生氣,但他會忍著,不會跟韋思謙計較的,因為他需要韋思謙的犯顏直諫,以此來威嚇百官,但是若不找一人平衡韋思謙,只怕會弄巧成拙。而如今韋思謙一定會堅持自己的原則,傾盡全力彈劾李義府,但這不是陛下希望看到的,縱觀整個御史臺,唯獨你沒有參與,那么你就是平衡韋思謙的不二人選,因為你取得中庸之道,與陛下的心思不謀而合。

韋思謙是一塊硬骨頭,但是他不是一個蠢子,而且當初被貶,我想他也吃到教訓了。他只是有自己的原則,他知道他這么做,陛下會不開心,若無人來平衡他,只怕他也待不長久。但他也知道如果他不這么做,那他也就是失去了陛下重用他的理由,同時也失去了自我,因此他也得找一個人來平衡自己,如此一來,他既能追求自己的目標,堅守自己的原則,又不至于落個家破人亡,魏征當初在朝中,可也有長孫無忌在一旁平衡。

故此,如果。”

說到這里,他頓了頓,又嘆道:“如果你從父離開了,韋思謙多半會升為御史大夫,而你將會繼承他的位子,做得這御史中丞,唯有如此,陛下才能安心,這也就是中庸之道。”

崔戢刃聽后沉思了許久,突然道:“爹爹,若是你當官的話!”

“也不會放棄這壇子酒。”崔平仲拿起酒壇又喝了一口。

崔戢刃道:“爹爹此話怎講?”

崔平仲笑道:“出將入相,名垂青史,流芳萬古,誰人不想,我也不例外,說是淡泊名利,實則是無奈為之。這官可不是那么好當的,正所謂,將欲取之,必先予之,要想做官,想要位極人臣,首先你必須要放棄許多東西,可惜我連兩壇子就都無法放棄,呵呵,又怎么做得了官。”

說到后面,他是苦笑得直搖頭。

慈恩寺一案還在繼續發酵,御史臺這一回還真是豁出去,沒日沒夜的傳召李義府府中的下人、侍妾,日日都是通宵達旦,沒有停歇過,弄得李府上下是雞犬不得安寧,李義府也聽之任之,沒有任何反抗,百姓對此無不對此拍手稱快。可即便如此,韋思謙還是沒能找到李義府直接參與此案的證據,這個要找確實證據,實在是太困難了,李義府只要還是中書令,就沒有人敢背叛他,就這么簡單,如果說皇帝要動李義府了,那自然就是墻倒眾人推,這就是官場。然而,許多人的耐性已經被耗得差不多了,他們開始向有關部門施壓,督促他們快點結案,而百姓的輿論也被這些人操控著。

民安局作為刑偵部門,自然是首當其沖。

“你們是怎么回事,這證詞已經足以將李洋、柳元貞等一干人等定罪,為什么還不交給刑部。”

程處亮憤怒的將供詞扔在面前的桌上。

韋待價道:“這不是御史臺那邊還在調查此案是否跟李義府有關系么?”

“御史臺要調查李義府,干我們鳥事啊!”程處亮怒罵一句,又道:“你知不知道現在外面的人都怎么說么?說咱們民安局遇到李義府,那就跟耗子見到貓似得,大氣都不敢喘,平時咱們民安局辦事可是比其他官署要快的多,而這個案子,都過去好些日子了,都還沒有結束。我不管這么多,我們主要是調查李洋、柳元貞等人的罪行,能夠將他們定罪就可以了,李義府可不干咱們的事。”

長孫延郁悶道:“總警司,也才過去幾日而已,而且此案還涉及到一個包庇、縱容,這可能是我們將來會經常遇到的問題,談不上簡單。”

“是幾日而已,可這案子也不復雜,這么多人看到李洋親手刺死裴清風,難道還不能夠將其定罪么。”程處亮揮揮手道:“你們不用多說,我已經決定立刻將收集來的證據交給刑部,該怎么判,那是刑部與大理寺的事,我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

長孫延跟韋待價相覷一眼,其實他們還是想將李義府給定罪,因為大家都知道,李義府肯定是參與其中了,只是柳元貞比較狡猾,都給攬了下來還不說,并且還說自己是為了報恩,這讓他們覺得太便宜李義府了,每次都讓李義府逃脫,這是非常丟人的事,因此一直在找突破口,天天審問李福等人。

可是程處亮也沒有錯,如今韓藝不在,他得扛大鼎,所有壓力都集中在他身上,關中四大家也在給他程家施加壓力,裴清風的尸體如今都擺在慈恩寺,他得面對許多輿論壓力,在他看來,只要能夠將李洋定罪,就足以了。

畢竟他是總警司,他要結案,那長孫延他們也沒有辦法。

他也不蠢,其實他早就想結案了,只不過他在試探上面的意思,可是當今皇后完全沒有任何動作,既然如此的話,他認為也無須再等了。

御史臺。

“韋中丞,民安局那邊剛剛傳來消息,他們已經打算將案子移交給刑部了。”

“什么?”

韋思謙霍然起身,道:“我這里都還未調查結束,他們那里憑什么結束調查?”

皇甫無憂訕訕道:“韋中丞,經過上回司法改制之后,除了陛下之外,他們民安局不歸任何府衙管,而且,他們的供詞已經足以將李洋等一干人等定罪,李義府又不歸他們調查,他們要結案,咱們也沒有辦法阻止他們。韋中丞,看來咱們想要將李義府定罪是很難的了。”

“真是豈有此理!”

韋思謙氣急道。

一旦民安局結束調查,刑部提起訴訟,這韋思謙也不好拖著,這樣會讓人覺得,你韋思謙是不是在公報私仇。

等候已久的刑部,終于接到了民安局呈上的供詞,盧承慶立刻組織官員商討此事,上回畢正義一案,雖然事關重大,但是一直都是李治在出面處理,而這一次才是真正的按照司法改制之后的程序在走,也就是刑部頭一回接到民安局呈上的殺人命案。

盧承慶也是非常慎重。

“盧尚書,此案非常明顯,李洋所犯故殺之罪,而柳元貞則犯有包庇,阻礙司法之罪。”刑部侍郎劉燕客看過供詞之后,立刻向盧承慶道。

其余官員也頻頻點頭。

司法改制之后,有一點好,就是大家都可以推卸責任,民安局提供證據就是這么說的,而且證據確鑿,刑部要不這么訴訟的話,民安局肯定會向御史臺告狀的,而且最終判決是大理寺,因此這些官員并不害怕,該怎么訴訟就怎么訴訟。

盧承慶道:“你們不要太大意了,你們仔細看他們的供詞,足以證明李洋當時去,只是想帶走顧傾城,并非是想殺害裴清風!”

劉燕客不等盧承慶說完,就道:“我們也沒有說要告李洋謀殺之罪,而是故殺,根據我朝律法而言,斗而用刃,是為故殺,李洋當時用了武器,那就是故殺。”

盧承慶道:“話雖如此,可是我朝對于故殺與斗殺,界限其實分得不是那么的清楚,我想大理寺一定會有人針對這一點做文章,因為里面有太多的證據,證明李洋并非是有心殺害裴清風的,如果我們想要成功告李洋故殺的話,要下足功夫,決不能大意。”

故殺在唐律中的解釋是,是指事先雖無預謀,但情急殺人時已有殺人的意念。

而斗殺是由于毆斗、打架而殺死人。

這兩者其實是很難區分的,有很多類似的地方,但是故殺與斗殺有一個明確的而規定,都是“斗而用刃”,律法認為,你如果都用了兵器,那就有很大的動機是想要致對方于死地,故此劉燕客認為這故殺罪名是跑不了的。

但是盧承慶知道大理寺有很多李義府的人,他們一定利用供詞里面的一些因素,幫助李洋減輕罪名。

這故殺是要判死刑的。而斗殺的話,是可以判死刑減一等的,多半就是流放三千里,兩者是有很大的區別。

盧承慶是肯定更要告李洋故殺之罪,殺人償命,天經地義,故此他開這個會議,主要就是討論,如何去應付大理寺的提問,司法改制之后,審判反而變得更加靈活,而且他們刑部的經驗也少,這是決不可大意的,如果讓大理寺給問倒了,那就賊尷尬了。

ps:求訂閱,求打賞,求推薦,求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