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不好意思,剛才網絡有點卡,耽擱了一下。
在1914年的整個4月份里,當德國和英法兩國在法國大平原殺成一團,奧匈帝國把塞爾維亞打成狗的時候,節操滿滿的俄國人卻坐在東線看戲,整個東線幾乎波瀾不驚,和人腦子打出狗腦子的西線比起來,這里簡直就是另一個世界。當然,俄國人理由還是很充分的,人家準備不足嘛,你們要理解。
就像俄國人自己說的那樣,直到五月底,等到從中國送來的那批物資到位之后,他們才慢騰騰的準備動手了。
無論毛熊再怎么打小算盤,仗還是要打的。因為他們欠了法國一屁股的債,而且國內很多資產都是被法國資本控制著,尼古拉二世就算自己不想打,利益集團也不同意的,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嘛。面對法國提出減免債務的條件,尼古拉二世當即就答應了,吹噓俄國最初的目標就是要殲滅德國軍隊,至于奧匈那種渣渣根本就不在考慮當中。
俄國這個國家在絕大多數歐洲人心目中,都具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威懾力。只要一想到那數百萬窮兇極惡的灰色牲口和哥薩克騎兵,鋪天蓋地的蜂擁而來的場景,就讓歐洲人忍不住肝顫。哪怕這個國家弊病叢生,在國際上出了不少洋相,還在前不久的日俄戰爭中被小日本給爆了,但那種噩夢一樣的印象確實銘刻在歐洲人心里。
對歐洲人來說,毛熊現在才動手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像俄國這樣恐龍一樣的龐然大物,其體制肯定是比較臃腫遲鈍的,動員速度肯定不如其他國家快捷,但只要它的戰爭機器一開始發動,這臺“灰色壓路機”便會用它那近乎無窮無盡的人力和資源,將對手無情的碾壓成肉餅。
這種奇怪的“恐俄癥”的另一種發展,就是讓英法等盟國萬分的感到安全。一想到對手身后還有只躍躍欲試的北極熊,他們對勝利就信心百倍了。這也是法國佬在丟了巴黎之后還能拼命抵抗的原因,因為在他們看來,德國佬不過就是三板斧而已,自己只是一不小心才撲街的。只要毛熊大軍一動,罪該萬死的德國佬就必定會被慘遭爆菊,被轟殺至渣口牙
俄國人自己也這么看,他們認為自己擁有強大的實力、驚人的資源和潛力,以及無盡的財富。只要一旦動手,德國佬就撲街定了。我大俄羅斯資源豐富,人口眾多,即便沒有英法的資源,只要時間一長,德國人也會山窮水盡的。
但是,俄國人的實力并沒有他們想象的那么強。所以在俄國正式參戰后,其表現讓圍觀群眾們碎了一地的眼睛,也讓大伙被雷得外焦里嫩。
在英法兩國的連連催促之下,俄國盡管確實還沒組織起60萬大軍,但他們還是從進攻奧匈的西南集團軍群中抽調了一部分部隊,過來加強對德作戰的西北集團軍群,將其補充到了2個集團軍的規模,俄國西北集團軍群由參加過日俄戰爭的吉林斯基將軍指揮。
共和2755年(西元1914年)6月2日,俄國的一個騎兵師拔掉了東普魯士邊境上的木樁國界,進入東普魯士,俄德之戰拉開了序幕。
俄國西北集團軍群的戰略計劃就是利用它們的波蘭突出部,從華沙向北進擊。將東普魯士與柏林的聯系切斷。在殲滅駐守在這片地區的德軍部隊之后,攻占東普魯士,并在之后繼續并向德國的心臟地帶進發。
駐防東普魯士的是德國第八集團軍,該集團軍由普里特維茨中將指揮,下轄4個軍、l個騎兵師和一些地方衛戍部隊,總兵力只有俄國西北集團軍群的一半。但是俄軍的火炮、機槍等重武器的數量都遠遜于德軍,因此在火力上反而是德軍占優。德國總參謀部交給第八集團軍的任務,便是盡可能的在西線戰事結束之前守住東普魯士。等到在西線的主力部隊車飛法國人和英國人之后,再通過國內發達的鐵路網迅速回援東線,將那些貪婪的毛熊全部xxoo。
戰爭一開始,俄軍兵分兩路進入東普魯士。俄國第一集團軍主力從東面的立陶宛發動進攻,開始全面揮師進入東普魯士。兩天之后,由薩姆索羅夫指揮的俄國第二集團軍從東南方的沃斯特羅溫卡向西北方發動攻勢,兵鋒直抵德軍腹地阿倫施泰因。
德軍通過偵查發現,東面而來的俄第一集團軍行動迅速,而從東南方的俄第二集團軍行動緩慢,他們就決定來個各個擊破,先對已經侵入東普魯士境內的俄第一集團軍開刀,準備將其打倒之后再轉過身來對付插向自己后方的俄第二集團軍。
但是留給德軍的時間并不多,準備也不充分,最重要的是,當時德軍第八集團軍并不是集中在一起,是分布在整個東普魯士,這個時候還能出動一部分兵力去迎戰俄軍。而俄第一集團軍的裝備雖然不如德軍,但其戰斗力也超過了德軍的預料,直到俄第二集團軍逼近了,德軍都還沒擊潰眼前的對手。于是德軍害怕被爆菊,就趕緊撤退了,被反擊俄軍在貢比楠攆著屁股胖揍,一直撤到了維斯瓦河才穩住腳步。
貢比楠戰役的勝利,讓俄國人意氣風發,英法兩國也是大受鼓舞,認為二德子的末日就要來到。但是俄第一集團軍卻沒能繼續前進,因為他們的后勤跟不上了。
德國人對于東線的不利情況是有準備的,他們早就在戰前做了詳盡的撤退部署,對東普魯士境內進行了嚴格的堅壁清野。所有倉庫、農莊中存儲的各類物資都被盡數運往后方,火車、船只和各種車輛都被轉移一空,甚至連電話線都剪掉了。毛熊的后勤保障體系一向以組織混亂和粗獷疏漏而聞名,當年在日俄戰爭時就已經是出盡了洋相,鬧了一大堆笑話。比如給在赤道地區因酷烈炎熱而苦不堪言的艦隊官兵運送冬裝,為東北前線急需炮彈的陸軍部隊補充神像等等精彩故事,都是奇葩的俄國后勤部門一手創造的……
這次也不例外,才推進到德國境內幾十公里,俄第一集團軍主力已經和補給部隊脫節了。這支部隊下轄個軍和6個半騎兵師,2余萬軍隊每日的消耗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但不給力的俄國后勤部門根本供應不上。而且俄軍雖然車飛了德國第八集團軍,但是自身的損失也不小。最重要的是,尤其戰前的準備就不充分,俄軍的彈藥儲備嚴重不足,在經過和德軍的激戰之后,炮彈已經打光了。
德國第八集團軍的指揮官普里特維茨中將被灰色牲口嚇壞了,趕緊向國內求援,并且要求放棄東普魯士撤回來。但是現在德國在西線和英法聯軍捏得正起勁,哪有兵力增援,放棄東普魯士更是不可能接受的。德軍總參謀長小毛奇大怒,認為普里特維茨是個逗逼加膽小鬼,根本不適合擔任指揮官,就把他當場撤職了,派出興登堡和魯登道夫去接替他的職務。
興登堡和魯登道夫到任后,就馬上重新整頓部隊,其實德軍雖然敗退,但損失并不大,甚至還不如俄國人的損失大,只是原指揮官普里特維茨是個平庸的將領,這才倒了霉。其實,魯登道夫的作戰計劃還是各個擊破,只不過他將目標放在了還在辛苦趕路的俄第二集團軍上。這次德軍有了充分的準備,通過發達的鐵路系統,將整個第八集團軍全部的4個軍快速集結了起來。
俄第二集團軍的后勤狀況更差,騾馬和車輛嚴重缺乏,糧草彈藥也是嚴重不足,再加上從波蘭通往德國的道路狀況極為惡劣,讓俄第二集團軍一路上吃盡了苦頭。最為重要的是,俄軍對德軍的判斷出現重大疏漏,他們認為德軍已經被打散了,目前正在倉皇潰退,只要沖上去堵住他們的退路,就能全殲第八集團軍。
由于上頭拼命催促,俄第二集團軍在整整一周時間,進行了每天長達2個小時的高強度行軍,到了科穆辛森林附近時,俄第二集團軍已經是人困馬乏,再也走不動了。最重要的是,他們的軍糧已經快消耗光了。德國人的堅壁清野做得又無比徹底,連“現地調達”都做不到,搶都沒地方搶去。
6月l日,極度疲勞又饑腸轆轆的灰色牲口們幾乎是夢游一般的走到目的地科穆辛森林,由于太疲勞了,他們連帳篷都不搭,直接倒地便睡。這些都罷了,因為摸不準俄軍情況的德軍也不會這么輕率的進攻,畢竟還有個俄第一集團軍蹲在一邊。
但最為奇葩的是,俄軍居然用明碼電報發布命令。因為俄國直到現在也沒有在軍隊中普及密碼制度,整個俄國西北集團軍群居然沒有一份統一的密碼,甚至很多軍和師都沒有配備密碼本,也沒有譯電員而德國境內的電報線路和通信系統都被德國人破壞了,俄國人無奈之下,就只好用無線電明碼發送電訊,
于是俄軍的窘境就被德軍全部掌握,毛熊就悲劇了。
6月2日清晨,養精蓄銳多時的德第八集團軍對俄第二集團軍全線進攻。此時的德軍士氣正盛,身體狀態又處于巔峰,更有著裝備上的絕對優勢,除了人數,各方面都完爆俄軍,而俄軍此時正好處于嚴重疲勞和饑餓狀態,根本抵擋不住。就好像兩個對手pk,一個身上掛滿了huff,另一個頭上掛著通紅通紅的buff,結果用腳趾頭都想得到。
毛熊雖然被稱為戰斗民族,然而他們也不是鐵打的,就算是機器也要有能量啊,而灰色牲口們已經斷糧2天了。再加上連續一周的高強度行軍,要是這樣都還能打,那就不是人了。
不過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毛熊們還是堅持了整整三天。但是到了6月6日,當德國人緊急派遣的飛艇部隊到達戰場時,一切就結束了。缺乏防空武器的俄國人,對于高高在上的飛艇部隊完全沒有抵抗的能力。筋疲力盡又餓了幾天的俄軍終于崩潰了。大勝鼓舞下的德軍奮力追擊,投降的俄軍到處都是,到了6月6日下午,潰逃的俄第二集團軍幾乎被徹底一網打盡。五個精銳的軍,2萬官兵全軍覆沒,德軍共擊斃俄軍7萬余人,俘虜更高達13萬之多,只有不到三萬人逃出。
6月ll日,攜大勝之威的德軍,又在空軍掩護下,向同樣彈盡糧絕俄第一集團軍發起進攻。俄第一集團軍的狀態只是比第二集團軍好一點,他們到不是很疲勞,但是同樣的嚴重缺糧。最為重要的是,他們的炮彈幾乎都用光了,后方的炮彈還沒送上來,這就比第二集團軍還不如。
戰斗沒有什么懸念,6月14日,俄第一集團軍再度被擊敗,德軍進逼至俄國境內,是役俄軍損失共2萬余人。
這兩次戰役震驚了世界,也讓英法感到無比的恐慌。
而就在這天,在奧匈帝國和保加利亞的合力夾擊下,抵抗了一個多月的塞爾維亞再也撐不住了。因為巴爾于戰爭的改寫,這個小屁國現在的實力原本就比不上原時空的那個,而本位面的奧匈帝國卻在中國的支持下,要比原時空的實力更強,這一增一減之下,塞爾維亞更是扛不住。
6月14日清晨,最后一個塞爾維亞步兵師在塞土邊境被奧保聯軍殲滅,塞爾維亞全境陷落,塞爾維亞王室逃亡黑
當俄軍連續兩次大敗和塞爾維亞完蛋的消息傳到國內后,文德嗣并沒有感到什么意外。在他看來,以俄國人現在的狀態要是能打贏,那才是沒天理。塞爾維亞的失敗更是在情理之中,這么個小屁國面對歐洲第四大工業國,能抵抗這么久已經是很不錯了。
“看來英法又要我們買東西了……”文德嗣笑著對顧曉綠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