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第四百三十章 垂世文章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大明文魁 | 幸福來敲門   作者:幸福來敲門  書名:大明文魁  更新時間:2016-06-30
 
幾名不認識林延潮的給事中,紛紛私下詢問。網

“此乃大明開科舉以來,第一位連中三元的狀元郎!”

“竟是他。”

“不錯,你就算不認識他,看那一身麒麟服也該明白了,此乃天子欽賜,圣眷正盛。”

“聽聞內閣泄密一案,我六科里三人被查,內閣二人被查,僅對方一人在錦衣衛審訊下,全身而退,不可小看啊!”

“何止如此,以往慣例,翰林借調詔敕房,不過內閣讓這些翰林們預先增廣見聞,練一練手,過個幾個月還是要調回翰林院的,誰也沒指著這些翰林真辦事,取替在內閣十幾二十年的老中書。但這林修撰不僅在內閣站穩腳,還受命協理詔敕房,你們說這是何故?”

“宰輔慣有識人之明,此人受此重用,必是有過人之才。”

“我覺得也是如此,非精干兼材者,不能居此位啊!”

眾官員們一并點頭。

在別人議論中,林延潮不動聲色坐到東角案上,取了一疊公文紙放桌案左上角,再取來一張鋪在面前,用鎮紙壓好。然后林延潮就取水研墨,研好后,就將硯臺蓋上硯匣。硯匣內壁涂有漆數層,可以防止墨汁水分的蒸濡。

硯匣可以保存墨汁一頓時間,要寫字時,隨時都可以沾墨來用,不必再重新研墨,可謂是衙門書吏的神器,內閣公事房里必備。

林延潮等了一會,董中書開門走進會揖室,他坐在了西角的桌上。

看來今日會揖房里的會議記錄,就由林延潮和董中書來擔當了。

說起會議記錄,就不得不談及政議和朝會。

朝會是由皇帝在場的,凡天子綸音,大臣的重要言,自有身為起居官的翰林講官為天子記錄。

至于政議則是皇帝不在場的會議,古人將此稱為集議。古人集議的會議記錄由誰而寫不得而知,但有一篇名垂千古,那就是西漢桓寬所寫的鹽鐵論。鹽鐵論是桓寬根據鹽鐵之議而寫的。

鹽鐵之議是國策大辯論,主要圍繞著鹽鐵公營還是私營辯論。若非鹽鐵論,作者桓寬不過默默無名之人,但此書一成,名載青史。所以書記這行業,要拜行業祖師的話,應推桓寬才是。

片刻后,會揖房門打開張居正,張四維,申時行三位閣老進入。

三人進入后,門外內役將大門關上,內閣與六科的會揖,閑雜人等不得靠近,否則必重辦。

幾位閣老坐定,開始議事,林延潮打開硯匣,取筆沾墨。

但聽刑部給事中道:“啟稟元輔,山西代王府宗室、鎮國中尉廷和奉國將軍俊槨以及數名宗室,阻撓清丈田畝,并毆打布政使司派出官吏,致三人死,多人受傷,巡冀北道御史文彈劾,被都察院按下。”

刑部給事中還未說完,林延潮就開始記下,心想清丈田畝之事,由京師推至地方,京師這邊武清伯李偉還沒搞定,結果地方上就鬧起來了。要知道京城里的勛戚也就罷了,至于地方的宗藩,那可是官場上的大雷,輕易不能惹的。

張居正平靜地問道:“爾等怎么看?”

一名給事中起身道:“元輔,宗藩拱衛王室,乃國家藩籬,不可輕動。以下官之見,宗室犯事都乃是天子家事,都御史按下此事,也是不想插手,引起朝野視聽。”

“依你之見?”

這名給事中道:“天子家事,向來都由宗人府打理,既是代王府宗室有罪,可請宗人府查拿審問。”

刑部給事中道:“宗人府處置向來從寬,甚至包庇袒護,若是交給宗人府處置,必然縱之。”

幾名給事中又要說話。

張居正擺了擺手道:“我已在清丈條例中三令五申,并宣諭各處撫按,丈田均糧,但有執違阻撓,不分宗室、官宦、軍民,據法奏來重處。俊槨明知故犯,違丈田畝事,我會奏請天子,廢為其庶人,一律參與的宗室等削奪宗祿!”

張居正拍了板子,眾人一并稱是。

一名給事中起身道:“元輔,清丈田畝之令下至蘇州,蘇州官紳,生員五百余人,一并文廟中的先圣牌位面前痛哭流涕,訴應天巡撫行清丈之事。另蘇州米行商行罷市,百姓無米可買。蘇州知府受士紳之迫,請朝廷暫寬裕蘇州清丈田畝之期限。”

林延潮一邊聽一邊寫,心想張居正這么做,引起宗室大為不滿不說,還觸怒了隱匿田畝另兩個最大群體官紳,生員。

蘇州文風昌盛,人文薈萃,在朝仕官的,謀求科舉的舉人,秀才比比皆是,故而蘇州文人結社之風盛行,而且喜歡對抗官府。官府若有不當之舉,讀書人就會抱團去文廟哭廟。

聽到蘇州反對清丈田畝的壓力這么大,眾官員都覺得不好辦,而三位閣老中申時行就是蘇州吳縣人。

這時申時行起身表態道:“清丈之議,在小民實被其惠,而于豪宦之家殊為未便,不可以豪宦反對,即受迫而止。仆愿以身作則,令家人公開家有田土,以示公正,讓鄉人以為效法。”

申時行如此說,張居正贊賞地道:“豪民有田不賦,貧民曲輸為累,民窮逃亡,故而國家稅賦一日少于一日,長此以往社稷將圮。”

說到這里,張居正拿起一份信道:“此乃家信,我張家原有田土不過糧七十余石,而在本縣賦役冊中卻寫著‘內閣張優免六百四十余石”,多余乃族人倚借名號詭寄,我已令家人將這多出的五百七十余石退回。”

張居正,申時行皆以身作則,看來是要將清丈田畝之事進行到底了,于是眾給事中紛紛建言,意見不一之時也是相互辯論。

林延潮在旁一一記下,他想起張居正在萬歷六年時在閩地試行清丈田畝,一條鞭法后,于萬歷八年開始在全國各路推行,這一國策影響巨大,在今天的初中歷史書上都會讀到。

雖說此刻林延潮沒有絲毫影響力,只能作一名旁觀者見證,但參預此事卻讓他實在是獲益匪淺。

林延潮看著手中越寫越多的書稿,心想自己或許也能以今日的所見所聞,寫出一篇類似《鹽鐵論》那般垂世千古的文章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