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頭孫承宗大聲反對后。請大家搜索(品&書¥網)看最全!的小說
一旁與林延潮交情還算不錯的何通判道:“是啊,司馬乃朝廷命官,一府同知,怎可輕身犯險。”
連蘇嚴沉吟半響,亦是道:“林司馬下城與這些亂賊談判,此不成體統。”
下面的響馬當家繼續道:“小人雖是盜賊,但也明白什么是忠義。狀元公乃是好官,不僅是河南,我們山東的百姓也是敬仰來不及的。狀元公若下城,我們只有以禮相待,絕不敢有絲毫冒犯。”
城頭見此道:“一府同知,豈是你們輕易見的?”
那響馬當家冷笑道:“怎么連這點面子都不給嗎?既是如此,我怎么向幾百號弟兄交待。算我肯,弟兄們也不肯。”
見這一幕,林延潮道:“這些綠林人最好面子,若我不答允,他們還真以為我們膽怯,若能救下滿城百姓,林某輕身犯險又算得什么。”
見這一幕,眾官員都是失聲道:“司馬大人三思啊。”
蘇嚴正色道:“林司馬,你真想清楚了?”
林延潮道:“不錯,躲在城,若是響馬破城,我等不死于刀下,也免不了朝廷追責,與其如此,倒不如博得一條出路。”
“再說林某不過是佐貳官,響馬拿我如何能要挾一城。故而響馬是真想談判。。”
城頭的官員,府衙通判,推官,商丘縣的縣官對林延潮無不露出敬佩的神色。若說方才堵住城門救下滿城百姓,大家沒有看見,但這一幕方見林延潮的膽色。
蘇嚴點點頭道:“也好,如此,本府與你托個底,三萬兩白銀,三萬石糧,本府可以擔著干系拿出來。若是再多,你也不必當面拒絕,惹怒響馬,說不能做主,讓他們先放你回來商量。”
蘇嚴難得的露出了幾分人情味來。眼下全城安危系于林延潮身,蘇嚴也不得不依重林延潮。
林延潮點點頭當下來至城垛邊對著響馬大聲道:“可以本丞可以下城,不過本丞有一條件,必須在城下三十步之內相談。”
聽林延潮這么說,眾官員都是暗自擊掌叫好,城下三十步在城頭官兵的守城炮,火銃的射程范圍內,若是響馬意圖不軌,那么城可立即射擊。
響馬們商議了一陣,響馬當家道:“你們也忒小心了,但既是狀元公所請,某當然答允。”
蘇嚴朝守城的把總點點頭,當下把總將調了二十名火銃手來。
林延潮道:“既是如此,準備吊籃。”
一旁官員們看著林延潮要吊籃紛紛道:“司馬保重!”
林延潮長長一揖登吊籃,看了一眼城下密密麻麻地響馬,亂民,心如鼓,既覺得有幾分害怕,又覺得勇氣在懷。
若是當初老老實實在京師好了,不搞什么諫,不搞什么辭官。那么現在自己應該還是舒舒服服在翰林院喝茶吧。
既清閑,又沒這等擔驚受怕的日子。
那時滿懷抱負,一心想著事功,留下垂世功績,但真正事到了臨頭,卻發覺并非這么容易,甚至還會沒命。
但身在翰林院,如何知大明的積弊所在?如何知民間百姓有多苦?蓋天下之事聞者不如見者知之詳,見者不如居者知之盡,也在這里了。
林延潮緩緩墜至城下,然后來至城下三十步處。
響馬們左右相顧,當下八騎策馬而來直奔林延潮面前。
城樓的火銃手這一刻都是握緊火銃,數九寒冬之時,額滲出了汗水。
但八騎很快下馬,八人都是向林延潮恭恭敬敬地抱拳。
“孟大蟲見過司馬!”
“馬頭焦代手下弟兄們向司馬問好!”
響馬頭子對林延潮笑著道:“李二回對司馬大名久仰已久。”
見數人各報名號,林延潮知他們都是山東響馬,卻不料他們卻對自己如此尊敬。
林延潮道:“不料林某在幾位當家眼底竟有如此清名,實是意料不到。”
響馬頭子李二回笑著道:“我們也不是一生下來當響馬,都是被朝廷里的貪官污吏迫得沒辦法。若是朝廷里能多幾個如司馬這樣的好官,山東何來有一個響馬。”
幾名響馬當家都是道:“司馬諫之事,我們山東百姓無不感念你的恩德。”
林延潮也是抱拳道:“承蒙幾位當家看得起,那我也不客套了。林某請幾位當家解了府城之圍,這個人情算是我欠幾位當家的,他日若是幾位當家有什么事用得林某的,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幾位響馬當家對視一眼,李二回道:“司馬真是快人快語,說實話我們這一次要司馬親自來見,一是想高攀結交司馬這樣的朋友,二來……”
“二來本是看在司馬金面,我們不可再繼續為難。但幾百名弟兄的吃食,都是照落在這商丘城。我們不能沖著司馬一句話空手而歸吧。”
“不錯。”眾響馬當家都是點頭。
李二回響馬當家道:“咱們不二話,三萬兩銀子,三萬石糧食,拿了我們撤圍。”
看著眾響馬期待的眼神,對于他們而言這已是極大的讓步了。
看來林延潮這面子,還果真是'金面'啊,值得不少錢。
這時林延潮卻搖了搖頭道:“這錢糧拿不出來。”
一名響馬暴躁地道:“怎么堂堂一個歸德府這點錢拿不出來?你可別騙咱們,來打這歸德府前,我們都踩過盤子了。”
眾響馬紛紛點頭了。
林延潮看向這響馬道:“今年黃河決口,你們山東淹了運道,但咱們歸德府大水過去,好幾個縣連屋子都不剩一間,剩下的老百姓都是一窮二白。”
“沒錯,算窮到這個地步,三萬錢糧我們也拿得起,但卻不能拿。拿了本丞,府臺老爺會被御史彈劾,參一個通賊的罪名,到時算城池不破,林某一樣是死。”
幾位響馬面面相窺,皆知林延潮說得是實情。
林延潮道:“幾位當家都是講義氣,劫富濟貧的好漢,但打歸德府,這是劫貧濟貧。算這錢糧你們拿走了,以后歸德府的老百姓怎么辦。”
“林某既身為本府父母官,百姓的生死是我林某的生死,故而我也與幾位當家托個底,一萬五千兩拿走,而糧草本府自會賑濟災民。”
本書來自品書網/html/book/30/30114/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