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文武相輕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大明文魁 | 幸福來敲門   作者:幸福來敲門  書名:大明文魁  更新時間:2019-12-03
 
柳成龍走后,林延潮在車輦館住了一夜。

身為備倭經略,林延潮應該第一時間先去義州拜印從宋應昌手中接過經略之權,同樣李如松大營就在鐵山郡,過去一趟也只是順路的事。

但是先往宋應昌那,還是先往李如松那,就成了很大的問題。

二人是將帥不和,文武相輕,林延潮在這個時候貿然去哪一邊,對于另一邊而言,都會產生懷疑。

官場上每個舉動都是耐人尋味,所以林延潮這個時候不可以輕易動身,如此令二人矛盾更是進一步加劇。

眼下雖是軍情如火,但林延潮卻是在車輦館中哪也不去。

次日,驛站外響起了馬蹄聲。陳濟川來稟林延潮,李如松派其弟李如柏率三百輕騎趕到驛館,想要護送他前往鐵山大營。

山間松濤陣陣,林延潮一面用冷水洗臉,一面對陳濟川道:“告訴李副總兵,就說此間風景甚好,我就在此處,哪也不去。”

陳濟川稱是一聲,來到驛館之外對李如柏道:“李將軍,經略大人言,他就以車輦館為經略行轅而不前往軍中,至于軍糧之事,可以讓鐵山大營至宣沙浦運糧。”

李如柏一愕道:“可是這車輦館左右沒有大軍駐扎,一旦倭寇或……或是朝鮮人意圖不軌,那么何人來護衛經略大人安全?若經略大人不愿前往鐵山大營,不如令末將在此駐守。”

陳濟川笑著道:“有勞李將軍,不過鐵山大營那邊更需要將軍,至于經略大人的安危,將軍無需掛懷!”

李如柏聞言默然了片刻,然后道:“既然如此末將唯有從命了。”

說完李如柏抱拳而去。

歸去途中,李如柏心底有些忐忑,似覺得林延潮對他與兄長有些疏遠。

而這時候他看到山道上一隊精銳人馬正趕往車輦館,這隊人馬步騎皆有,甚至還扛著遼東軍中尚未裝備,唯有南軍方有的鳥銃。而且這鳥銃的樣式與南軍鳥銃又有些不同,而且都是新打造的。

李如柏一問得知是副總兵劉的川軍。

李如柏恍然大悟有這一支人馬護衛著林延潮,難怪他不需他們的示好。

宋應昌有南軍的支持,林延潮有川軍的支持,如此他們李家在軍中說話的力度就更小了。

林延潮坐在使館內,看著劉派了一隊川軍駐扎于外后十分滿意。明朝是以文御武,武將在官場上若沒有得力文官的支持是寸步難行的。

陳濟川在旁道:“這劉總兵派軍隊來保護老爺也就罷了,還將這支新裝備魯密銃的人馬派來,不能不說是用心了。”

林延潮搖了搖頭道:“當年張江陵因奪情之事,不得不回鄉祭奠,當時工部給他進了三十二人的大轎,戚少保也是派了一隊鳥銃兵護送隨行。想起這些事,我實不愿如此張揚!”

“但不張揚,外面之人卻不知老爺的赫赫之威啊!何況老爺又是三軍之帥!”陳濟川開口道。

林延潮不再說什么了。

林延潮在館里坐到下午,即聽說薊遼總督宋應昌已動身從義州趕來車輦館的途中了。

到了晚上時,宋應昌的車駕已是抵達。

林延潮親自在館外迎接,二人一見面,宋應昌連忙數步上前就要向林延潮行跪拜之禮。

林延潮卻是手疾,立即攙扶住宋應昌笑著道:“制臺無需多禮啊!”

宋應昌笑著道:“當年福建一別,京中匆匆一面,而今到了朝鮮宋某又能在經略大人麾下效力,實在是太好了。”

林延潮微微笑著道:“哪里的話,制臺身為薊遼總督,是二品兵部尚書銜,你我二人平起平坐,沒有說誰聽誰的,以后大家商量著來。”

宋應昌遲疑道:“經略大人,此萬萬不可,權貴一貴專,哪里可商量著來,宋某仍如從前以一切經略大人之命馬首是瞻。”

林延潮笑著道:“既制臺執意如此,林某也只好勉為其難挑起這個擔子來了,來,咱們今晚邊喝酒邊聊上一夜!”

宋應昌大笑道:“能得經略大人相邀,宋某恭敬不如從命了!”

林延潮與宋應昌二人入館,當即有館中仆役服侍二人更衣,然后擺上飯食。

但見這頓飯食也很有特色,仆役直接在火塘上擱著一鐵鍋,然后在火塘里生火。

鐵鍋里放著野菜豆腐粉條之類,小火舔著鍋底不過一會功夫,鍋里即發出了咕嘟咕嘟的水響聲,一掀鍋蓋頓時香氣四溢。

宋應昌見此感慨道:“自倭寇入侵一年多以來,朝鮮八道生靈涂炭,多少田地荒蕪,朝鮮百姓衣食無處著落,故而館中能湊出這一頓給咱們,也實在是不易了。”

林延潮面色也有些凝重道:“朝鮮不易,咱們大明也不容易啊!我此來經過天津,山東那邊。為了籌海防,沿海各省都在募兵,兵餉又從哪里來。山東那邊甚至都在鬧春荒,可是海防這一塊,州縣里還是要老百姓掏錢!”

宋應昌點點頭道:“是啊,以往為書生時,總覺得為何都是文主和武主戰?為何滿朝文官都是貪生怕死之輩,到了今日方才明白朝廷不易。之前打緬甸,平寧夏,還有去年前年的大旱早都將國庫搬空了。”

“張江陵當政十年,好容易給朝廷積攢了一些家底子!但是十年一過,用得是干干凈凈,今年朝鮮這一戰繼續打下去,戶部肯定是要虧空的!萬一蒙古,女真那邊有些不穩,那么……所以內閣,兵部才轉而支持了封貢啊。”

林延潮擺了擺手道:“誒,我來朝鮮,也并非一定是要封貢的!”

宋應昌搖了搖頭道:“那還能怎么辦,朝廷還能繼續往朝鮮這添兵添糧嗎?”

林延潮道:“這一次海運帶來的軍糧,足夠大軍半年之支!”

“難道真的還要打半年?”

林延潮點點頭道:“半年內,足夠咱們辦很多事了,不過林某以為眼下當務之急,還是與朝鮮的關系上。”

說到這里,宋應昌撫須不言。

林延潮道:“我聽朝鮮的官員說,你入朝至今以來不曾見過朝鮮國王一面,甚至連他親自求見也是不見。”

宋應昌入朝后,朝鮮國主以及不少朝鮮官員求見,但是都在宋應昌這吃了閉門羹。另外宋應昌還有一點被朝鮮君臣詬病,那就是遲遲不肯過江,一直到了平壤之戰后這才過江。

但漢城沒有拿下后,宋應昌卻又立即將行轅搬到義州,此舉在朝鮮君臣看來,大有一旦局勢不利,宋應昌就立馬腳底抹油跑到義洲的打算。

不過這一點上,朝鮮君臣倒是錯怪了宋應昌了,讓宋應昌更靠近內地的主意是林延潮出的。這讓宋應昌以便事事向朝廷請奏,而不是擅作決斷,對于一名根基不穩的封建大吏而言,這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

唯獨林延潮沒料到的是,宋應昌為何與李如松關系如此之差?

宋應昌道:“實不相瞞,確實如此,但是你是明白的,不是我不愿見朝鮮國王,而是怕擔上干系。”

“背一個里通朝鮮的之名?”

宋應昌道:“是的,你也可以看著宋某在避嫌吧!但是宋某現在也確實為難啊,當初平壤大捷后,朝廷本以為可以一戰而克,故而連連催動進兵。但碧蹄館后,大軍缺糧不說,宋某還聽聞朝野上有些風言,說宋某受了朝鮮國主多少多少之賄,故而之前力主出兵,而今又要將咱們的家底子都搭上去。”

林延潮道:“所以正因你擔心言官的彈劾,因此才讓李提督退兵四百里的。”

宋應昌道:“這是其一啊!你也知道宋某身為經略,但卻是人微言輕。在戰守之策上,還是要多聽本兵那邊。”

“所以也是兵部的意思?”

“恩,本兵擔心再戰不利,折損了朝廷的天威,讓女真,朝鮮看輕虛實。所以讓宋某約束一下,讓人馬退至鐵山就食待援。同時……同時也看下朝鮮到底有無自保之力,若是沒有,索性退過江去好了。”

林延潮點點頭,這就是文官的思維啊。

明朝高層其實一直計算著這一戰的成本問題。幫助朝鮮,當然有大義的名分。

朝鮮事明朝一向還算恭敬,文化上仰慕中華,另外大家都以理學治國,理念十分接近。

明朝雖有心救朝鮮,但成本上也是要考慮,當初李如松出兵時,石星就籌集了五十天的糧草,想要速戰速決,一旦拖過五十天大明這邊就要斷炊了。

現在雙方陷入僵持,明朝當然要考慮朝鮮能不能扶起來,若真是付不起的阿斗,那么以后要在朝鮮屯兵輸糧,這樣的開銷這就大了。

所以這時候天子在詔書里朝鮮國王大罵了一頓,意思就是你到底行不行?怎么被人一戰打成了這樣。同時國內言官也曾記摻合進來,提出了將朝鮮分國之策。

所以以分國來對朝鮮施壓,也是天子給林延潮圣旨,讓他作為此來朝鮮的任務,倒不是林延潮一人的主張。

但反過來,李如松身為名將,卻是想繼續打的。但宋應昌的種種舉動就成了拖后腿的行為。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