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驚唐  第0364章 王忠嗣下獄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 步步驚唐 | 何昊遠   作者:何昊遠  書名:步步驚唐  更新時間:2024-06-08
 
宣政殿的朝會上,針對王忠嗣的彈劾聲浪一波接著一波,王忠嗣本人還能保持淡定,但太子李亨已經有些坐立不安了。

所有針對王忠嗣的彈劾,都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實際上要針對的都是他這個東宮太子。

御史言官們含沙射影,都在暗指王忠嗣是與他這個太子以及駙馬都尉張垍等暗中勾結,企圖篡位奪權。一浪浪的攻擊層出不窮,而王忠嗣和張自已經有些百口莫辯,難以應付。

對此,李亨焦甚至求助的望向了丹墀上的高力士,只是高力士在這種朝會上,是沒有什么發言權的。

高力士對他求助的目光裝著沒看到,讓李亨心里更加不安。

就在這時,李隆基突然轉頭問他道:“太子,你身為儲君,對大臣們彈劾王忠嗣的罪名如何看待?”

李亨心里咯噔一下,連忙誠惶誠恐的出班拜道:“父皇,兒臣……”

李亨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這個風高流急的時刻,他所說的每一個字都會變得非常敏感;

而且他一時摸不清自己父皇的心意,面對朝臣們浪潮般的彈劾,他父皇一直沒有任何表示,似乎在放任臣子們對王忠嗣的彈劾,這就更讓他難以自處了。

按說,無論如何他應該出面為王忠嗣說句話,但如果他父皇已經決定懲治王忠嗣,他這個時候出面替王忠嗣說話豈不等于是自己往刀口上撞?

可王忠嗣現在是他最重要的臂膀,如果不替王忠嗣說話,不僅會讓所有支持他的人心寒,同時也可能會因此失掉這個最重要的臂助。

李隆基對他吞吞吐吐的樣子有些不滿,語氣嚴肅地加了一句:“太子有什么話不能當著大臣們的面說嗎?”

李隆基這話說得可就有些重了,驚得李亨心肝兒發顫。額頭隱隱見汗。

他連忙再拜道:“父皇,兒……兒臣事無不可對人言,御史們暗指兒臣與王忠嗣勾結,圖謀篡逆,兒臣敢向父皇保證,絕無此事。兒臣自知愚魯,自被立為儲君以來,一直戰戰兢兢,深恐辜負父皇期望,為此,兒臣只愿多讀一些圣賢書,多聆聽一些父皇的教誨,豈敢有絲毫不軌之心?父皇,兒臣冤枉啊。還請父皇明察!”

李亨說到最后,跪地哭訴起來,他今年還不到四十歲,但因時刻擔心李林甫的暗算,愁眉不展,夜不安寢,相貌顯得比他的實際年齡蒼老得多,看上去就象一個五十多歲的老人。兩鬢甚至已經有些微微斑白了。

他這一番跪地哭訴,顯得十分可憐。著實讓人動容,發現兒子未滿四十歲,竟已是兩鬢微斑之后,李隆基也不禁動了惻隱之心,他緩和了語氣,輕聲撫慰道:“太子起來吧。”

“多謝父皇!”李亨再叩首。含淚起身退回班列。

李隆基看著他蕭索的身影,心里又暗嘆了一下,他一向對王忠嗣很信任,說王忠嗣有謀逆之心,李隆基是不信的。至少現在不信。

但大臣們的彈劾的事,也并非沒有道理,經歷過慘烈的宮廷斗爭的他,深知要維護皇帝的權力是多么的重要。

他對王忠嗣的信任,結果卻換來了王忠嗣的抗旨不遵,不管王忠嗣有多么個理由,對他而言,這都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身為皇帝,特別是象他這樣文治武功赫赫的帝王,最容不得別人挑戰自己的權威。對手握重兵的邊帥,尤其希望他們能絕對的忠誠,對自己的旨意不打任何折扣。

王忠嗣的做法,等于是用他的正確來證明自己這個皇帝的過失,想到這些,李隆基里心又不禁有氣,他望向王忠嗣冷聲說道:“王忠嗣,對御史們的彈劾,你作何解釋?”

王忠嗣鐵甲鏗鏘,出班拜道:“陛下,臣自幼喪父,托天之幸,得陛下接入宮中親自撫養,在臣心里,陛下不僅是君王,也是父親……”

“既然如此,你為何還要違抗圣旨?”李林甫一看李亨和王忠嗣配合默契,都想以親情來打動皇帝的心,他不等王忠嗣說完,立即出班大聲駁斥道,“陛下!自古以來,圣旨之所以稱為圣旨,是因為它神圣不可抗拒,否則若是人人抗旨不遵,君王權威何在?政令如何頒行天下,如何號令天下臣民?

王忠嗣為陛下親自扶養成人,豈能不明白不這道理?然卻還給邊帥開此抗旨不遵的先例,實在是不忠不孝,罪不可赦!

陛下,為了我大唐江山社稷,為了祖宗基業的傳承,請陛下嚴懲王忠嗣,以儆效尤!”

李林甫一出面,朝堂上頓時站出大批官員,齊聲疾呼:

“請陛下嚴懲王忠嗣,以儆效尤!”

“請陛下嚴懲王忠嗣,以儆效尤!”

“請陛下嚴懲王忠嗣,以儆效尤!”

至少有半數在上官員站了出去,黑壓壓一大片,同聲請求嚴懲王忠嗣,根本沒給王忠嗣自辯的機會。

即便是李隆基這樣的皇帝,也不可能膜視這么多大臣的意見,更何況李隆基本身對王忠嗣抗旨不遵也相當不滿。

在這種情況下,李隆基當廷下旨,將王忠嗣下獄,命刑部尚書公孫謹、御史中丞楊慎矜、大理寺卿吳尊儒一起,對王忠嗣進行會審。

王忠嗣,終于還是被下獄了,這個結果,有李林甫群起而攻之的原因,但誰又能說,楊貴妃那番話沒有起作用呢?

在內外夾擊之下,王忠嗣能扛過去才真是奇事。

這個結果,李林甫還算滿意。

太子李亨則感覺是山雨欲來風滿樓,滿心惶惶地回到東宮,這個時候,他什么也做不了,就象一只待宰羔羊。

李昂剛剛出了宣政殿,就有宮里的太監過來叫住他:“陛下有旨,宣通議大夫、隴右都督府長史李昂前往延英殿覲見。”

在朝會上站了半天,李昂兩腳發麻,又累又餓,正準備回去大吃一頓,結果卻被小太監叫住了。

他只得停下,跟著小太監轉過宣政大殿,經中書省過延英門,進入延英門后便算是進入大明宮的后廷了。

延英門內有延英殿,因離中書省比較近,是皇帝接見大臣常用到的便殿。李昂被領進延英殿時,里面除了太監宮女,卻不見李隆基的影子。

看來皇帝也餓,先用餐去了。

李昂在殿中等了許久,才有小太監拿著些點心來,說是御賜的。

李昂管它是誰賜的,先鎮飽肚子再說。

堂堂的大唐皇帝,真是小氣,拿來的點心才夠李昂吃個半飽,好吧,總算肚子不再咕咕叫了。

他又在殿內等了許久,甚至還發現了殿角的一只螞蟻,并經他仔細研究確定,唐朝的螞蟻和后世的螞蟻沒有什么不同。

殿內的太監宮女象看新奇玩意的觀察著他,李昂的名聲可太響了,宮女太監們閑來沒事總喜歡談論他的英雄事跡,多少春心寂寞的宮女把他當成了夢中情郎。這下終于有機會見著真人了,哪能不多看見眼。

等得李昂快要睡著的時候,延英殿外才傳來動靜,李隆基帶著一大群太監宮女和護衛,浩浩蕩蕩的來到殿外,李昂趕緊起身參見。

李隆基又仔細看了他一眼,才說道:“平身吧。”

“謝陛下!”

李隆基走到上首的坐床前,脫靴坐好,他的身體看上去還很健康,但終究敵不過歲月的風霜,臉上的肌肉松弛了,皺紋滿臉,還長了幾小塊老年斑。

“李昂,你可知道朕為何要召見于你?”

“臣不知。”

“對王忠嗣抗旨之事,你怎么看?”

“此事關系重大,自有陛下與朝中相公定奪,臣職位卑微,不敢擅議。”

“朕讓你說你就說,你也想抗旨不成?”李隆基突然加重語氣,斥責了一句。

李昂連忙說道:“啟奏陛下,石堡戰役之前,微臣曾向王大使建言,石堡天險,不宜強攻,當以殲滅吐蕃有生力量為主,皆因存人失地,人地兩存;存地失人,人地兩失。與其以慘重的傷亡奪取石堡,不如調集精銳,精心部署,多殲滅一些敵人,是以,臣實則也是不贊同強攻石堡的。

但另一方面,正所謂軍令如山,更何況圣旨呢?如果臣是王大使,進諫不成,定會依旨照辦,全力以赴,因為陛下的圣旨重于一切,特別是作為邊帥,抗旨不遵,損害了君威,所造成的影響甚至可能超過死傷數萬士卒。”

李昂的話,讓李隆基怔了一怔,誠然,王忠嗣抗旨不遵,保存了許多將士的性命,但此風一起,卻損害了皇帝的權威。而皇帝之所以能統治天下,靠的就是無上的權威。

御史言官抗諫一下,那是皇帝賦予他們的特權。作為武將,就應該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不管對錯,必須做到指哪打哪。

王忠嗣的抗旨,確實開了一個很惡劣的先例,今后各鎮節度使只要認為圣旨不合時宜,便拒不執行,那天下還不大亂?

李昂所說的此事造成的影響甚至可能超過死傷數萬士卒,指的就是這個道理。

而李隆基所忌憚的何嘗不是這個,李昂的話,簡潔明了,卻一下子說到了他的心坎上,讓他對李昂的好感大增。

“來啊,給李昂賜坐。”

“謝陛下隆恩。”李昂坦然地坐下來。

李隆基示意高力士把李昂那枚玉扳指還給他,李昂接過輕聲說了句:“多謝高將軍。”

“給朕說說你這扳指的來歷和自己的身世。”(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