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舒翰在渭州見過李昂之后,緊趕慢趕,終于趕到了長安。這個時候,被判死罪的王忠嗣已經在大牢了度過了一個多月時間。
哥舒翰帶著剛剛歸附大唐的吐谷渾王子卡欽及許多少數部族首領入京朝拜,再次轟動一時,朝廷為了彰顯上國的威儀,舉辦了盛大的歡迎儀式。
朝拜之后,李隆基在延英殿單獨接見了哥舒翰。
不久前,李隆基剛剛在這里接見過李昂,和年未及冠,英氣勃勃的李昂相比,李隆基覺得年過四十的哥舒翰多了幾分成熟,顯得更加穩重。
等哥舒翰上前大禮參拜過后,李隆基看他身材魁梧,行動間虎虎生風,很滿意地說道:“哥舒翰,你為我大唐收復黃河九曲之地,是不可多得的良將,朕定會好好賞賜于你。”
哥舒翰受寵若驚地說道:“蒙陛下錯愛,臣唯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以報效陛下之天恩。”
“好好好,但能如此,自是再好不過。于國有功之人,朕是不會吝于賞賜的。哥舒翰,吐蕃已成我大唐第一大患,朕有心永絕此后患,以保我大唐百世之承平,對此,你可有何良策獻給朕吶?”
這個問題,李隆基也曾和李昂商討過,正是李昂為他出謀劃策之后,才讓李隆基看到了平定吐蕃的希望,才敢有此永絕后患之心。
對此,哥舒翰似乎早有準備,他立即侃侃而談道:“啟奏陛下,吐蕃地處高原,我大唐將士難以適應高原氣候,且仰攻而上,異常困難,光是大軍的后勤運輸就很難保障。所以,要平定吐蕃,唯有先慢慢削弱它,分化它,使整個吐蕃形同一盤散沙,唯有如此,才能分而制之,達到最終平定吐蕃的目的。”
哥舒翰提出的方案,雖然沒有李昂那么詳細,但大方向是一致的,李隆基輕輕頷了頷首,又詢問了哥舒翰許多兵策謀略,哥舒翰皆能對答如流。
李隆基非常滿意,對哥舒翰說道:“哥舒翰,你老成持重,精通兵略,能戰敢戰,朕有意命你為隴右節度大使,與李昂密切配合,一同為朕平定吐蕃,哥舒翰,你可敢接下這副重擔?”
“臣雖不敢說一定能平定吐蕃,但陛下信任臣,臣定將全力以赴,死而后已。”
“好!你與李昂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朕用你們聯手對付吐蕃,還望你們能精誠團結,合作無間,不負朕所望。”
見皇帝有意結束會見了,哥舒翰連忙說道:“陛下,論平定吐蕃的人選,臣以為沒有人王忠嗣王大使更適合的了,陛下,這么多年來,王大使對陛下忠貞不渝,立下無數戰功,陛下欲完成平定吐蕃的大志,何惜免王大使一死,命其重回隴右,臣相信王大使是最適合完成陛下宏愿的人,陛下,王大使是冤枉的,還望陛下能赦免王大使之罪。”
一說起王忠嗣,李隆基不禁冷哼一聲,轉身便往殿外走去。
哥舒翰撲通一聲跪下,就那么跪行著跟著李隆基后面,言詞慷慨,聲淚具下地哀求道:“陛下,王大使是冤枉的啊!陛下!臣愿用性命擔保,王大使絕無謀逆之心,王大使在隴右之時,還時常勸誡臣等,要忠于陛下,忠于大唐,不可浪費朝廷的錢糧,不可辜負陛下的天恩。陛下啊!王大使是冤枉的啊!陛下若要殺王大使,臣愿代王大使一死……”
哥舒翰跪行著追在后面,不斷用力磕著頭,把額頭都磕得血淋淋的,看得人觸目驚心。
李隆基見次情景,感其一片赤誠,不禁暗嘆了一聲。
實際上,王忠嗣定罪已經一個多月,在李林甫一派百般攻擊之下,他還是沒有下定決心廢除太子李亨的儲君之位。這本身就說明在他心底存有猶豫了。
哥舒翰這般磕得頭破血流,愿以自己的畢生榮辱換王忠嗣一命,一方面讓李隆基頗為感動;另一方面,他曾經殺過三個親生兒子,一個女婿,這些事隨著他年齡越來越老,悔意也越來越濃。因此不想再舊事重演。如果按他年輕時的脾氣,李亨早被廢掉了。甚至可能墳頭都長草了。
李隆基讓人叫來太醫,為哥舒翰包扎了額頭上的傷口,然后對他說道:“哥舒翰,你是朕的良將,先起來吧,王忠嗣蒙冤之事,朕已了解,會妥善處理的。”
皇帝雖然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但有他這句話,已經是難能可貴的了。哥舒翰感激地扣拜道:“陛下圣明,陛下圣明,萬歲,萬歲,萬萬歲!”
哥舒翰離開延英殿之后,李隆基很快下旨赦免了王忠嗣的死罪,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王忠嗣還是從身掛四鎮節度帥印的高位,被貶成了漢陽太守。
李林甫聽到這個消息后,一顆心頓時涼了半截,表面上看,皇帝是因為哥舒翰求情,被哥舒翰的節義所感動,所以赦免了王忠嗣死罪,但李林甫心里清楚,實際上并不如表面上這么簡單。
皇帝實際上對廢掉太子的事是心存猶豫的,所謂的“被哥舒翰感動”不過是皇帝玩的一種權術,這樣有幾個好處。第一,可以減輕自身的壓力,把矛頭引開;第二,可以讓哥舒翰欠下一份人情,今后皇帝但有所命,哥舒翰必定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第三,可以給朝野一個皇帝善于納諫的形象;第四,這是一出很好的忠義題材宣傳戲。
“為何如此?為何如此!”意識到自己再次功敗垂成的李林甫,仰首蒼天,悵然若失。同時心里十分不甘。
經過這件事,李林甫更加相信公孫謹的話,必須給皇帝一個更好的選擇。
大唐自立國以來,從不來是長子繼位,在一場場殘酷的宮廷斗爭中,最后往拄是能者上位。
比如當年的秦王李世民,雖不是嫡長子,但因戰功赫赫,深浮人望,最后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都必然會導致玄武門之變這樣的事情發生。
李林甫覺得,現在看來也只有扶起另一個“秦王李世民”,才是對付李亨的最佳方案了。
縱觀所有皇子皇孫中,因為從小過著奢華的生活,多數都太嬌氣了。只有李昂這個“野生品種”才具備成為“秦王”的潛質。
為了盡快達到這個目的,第二天,李林甫立即發動手下的官員,上表奏請晉升李昂為隴右節度大使兼隴右節度支度營田副大使。
上表的官員多了,李隆基只得召李林甫、烈等宰相去詢問意見。為此事,李隆基在“百忙之中”抽出空來,在內殿紫宸殿接見了幾個宰輔大臣。,
眾人一落坐,李隆基就說道:“朝中有不少大臣進奏,認為李昂常能出奇制勝,戰功著著,威震吐蕃,應提拔為隴右節度大使兼隴右節度支度營田副大使。對此,諸位宰相以為如何?”
其他人都知道李林甫的意思,于是有的人不出聲,有的人贊同由李昂出任隴右節度大使。
最后,李隆基問李林甫道:“右相,你以為如何啊?”
李林甫知道李隆基屬意讓哥舒翰接任隴右大任一職,他于是沉吟道:“啟奏陛下,臣以為,目前有兩個人比較適合接任隴右節度大使一職。其一,哥舒翰。其二,李昂。
這兩人在隴右近幾場與吐蕃的戰爭中,表現得都很出色,為我大唐奪回了石堡,奪回了黃河九曲之地,可謂是我大唐兩顆璀璨的將星。
從年齡閱歷上看,李昂不足二十歲,而哥舒翰四十多歲,似乎比較老成持重,由哥舒翰出任節度大使似乎也更適合一些。
不過臣細細琢磨了一下,覺得這事不能光看表面,一個人否老成持重,與年齡實際沒有多大的關系,而在于他經歷什么樣的磨礪?
對比一下,哥舒翰年近十四之時,還終日在市井青樓間花天酒地,無所是事,只有其父死后這幾年,才定下心從軍。
李昂則不同,從小沒了雙親,由其師帶著四處飄零,有時甚至要靠乞討為生,從小就嘗遍了人間冷暖,承受了生活苦難的磨礪。或許,正因為如此,在臣看來,李昂有一種超乎年齡的成熟和穩重。”
李隆基見過李昂,感覺李昂確實有一種超乎年齡的成熟,李林甫提到這一點,不禁引起了他的共鳴,忍不住點了點頭。
李林甫接著說道:“如果論戰功,乍看哥舒翰與李昂差不多,但其實不可同日而語,哥舒翰率軍收復黃河九曲之地,實際上是石堡大捷的成果。
因為石堡大捷,所以吐谷渾被懾服,因為有吐谷渾倒戈,所以哥舒翰才能輕易收復黃河九曲。實際上,這是李昂種樹在前,哥舒翰摘果在后。
李昂破伏俟城,擒莽布支,迫使達扎路恭五萬大軍扔下大量輜重匆匆撤退。李昂戰合川守捉,射殺了吐蕃王子,殲敵無數,教前來劫掠的吐蕃人馬有來無回。
李昂奇襲石堡,更是在我五萬大軍敗退之時,突然以五百精騎扭轉乾坤,改變了整場石堡戰役的結局,甚至是說改變了我大唐與吐蕃兩國的國運。因此,若論功勞,哥舒翰的功勞實不足與李昂相提并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