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  第二十四章 探險家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 唐朝工科生 | 鯊魚禪師   作者:鯊魚禪師  書名:唐朝工科生  更新時間:2017-12-06
 
瑯琊王氏要恢復曾經的歷史地位,可能性為零,體制內混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三代努力不成問題。

只是時代變了,作為安平的母族,瑯琊王氏參與了太多江南世家所領導的工商貿活動。大海之上,可沒有什么“刑不上大夫”。惹惱了“王下七武海”,沖到老家來個“斬首行動”,可不會因為“禮不下庶人”就覺得羞澀。

出來混,還要啥臉啊。

“這諸事多有些許難處,冉氏蜀錦往常走武漢,能抵蘇州,再轉大洋。前往廣州、交州乃至真臘、佛齊番邦,多是要靠風帆大船。只不過,蕃地陡然如混沌一般,有個叫東贊的,被李真人門下陣斬,如今蕃地往南,倒是太平了許多。”

想了想,王團整理了一下思緒,“舊年有蹚道馬幫的老把式,咬牙帶人走了一遭黔中,用的都是川馬、滇馬,過六詔,又打著大唐使節的旗號,騙了驃國北地的蠻夷,一路西行,尋了驃國的北地土邦國道,直通蕃地之南,約是在泥婆羅東南的平地。”

“噢?還有這等事情?”

早先唐朝的探險家,大多數都來自華潤號和江水張氏。但隨著海外利潤和金銀礦的發掘,有余力的家族,都開始了自己的探險。其中像已經蟄伏起來的范陽盧氏,他們的一個重要資金來源,就是對蒙兀室韋以及更北方民族的皮草貿易。

每年的白狐、白熊皮,其中有二三成,是和范陽盧氏有關的。

而這些皮毛,在貞觀年間,和絹布一樣,都是硬通貨。一張狐皮直接可以當一匹甚至五匹十匹乃至三十匹絹來用,這和真金白銀一個性質。

王團說的這件事情,重要性在于一點,那就是這條道路如果走通,那么進入蕃地的貿易,甚至進入北天竺和高達國的貿易,就增加一條陸路。

海貿雖然回報豐厚,但投資極大,成本極高,風險同樣極高。而陸地貿易,運量可能少,但背靠唐朝這個龐然大物,任何一個唐朝商人,出國招搖撞騙,只要能識字,基本就不會被土邦看穿。

更重要的,王團的意思在于,可以通過黔中到六詔到驃國的這條路,將蜀錦和川茶武漢茶賣過去。

北天竺多黃金,高達國同樣多黃金,一來一回,回報同樣豐厚。

王團還透露了一個消息,那就是這條路的盡頭,似乎是在泥婆羅的東南。

“說來也是奇怪,只要過了驃國,翻越大河,便見稻田無數,畝產三石是有的。且當地農戶,懶惰非常,田畝幾不照料,實在是……”說到這里,王團感慨一聲,“暴殄天物啊。”

能產稻米,而且產量還不低,大河或許是恒河也或許是后來的雅魯藏布江。這地方還能有入口進入蕃地,老張大概猜測了一些,這地方不是后來的錫金就是后來的亞東。

就算不是,也是這兩個地方附近。

“居然能找到這條道路……”

張德也是佩服,黔中過去的道路,一直就是有的。別說秦漢,戰國時期就已經存在黔中進入西南高原山地的道路,但人煙稀少,也沒什么統治的收益。

只是隨著時代的變化,到如今,六詔占據西南,獠人又越趨漢化,黔中雖然還是艱苦,可陵稻和梯田的推廣修建,使得黔中已經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盡管這個基礎極為脆弱,可能打一次仗就會消耗十年積累,但到底也是有了點底子。

在這個基礎上,才有了黔中進入西南,再進一步西行探險的行為。

“驃國北地土邦的道路,雖然崎嶇,但也是舊年古道。偶見佛寺,土邦多有供奉。大邦萬人,小邦二千人,其余洞寨,不計其數,多如牛毛。”

王團這樣一說,老張更加確定,這大概就是后來南線茶馬古道的雛形,甚至很有可能就是六詔先民自己開發出來的道路。

眼下的六詔,一頭是向唐朝進貢,一頭便是向交州、驃國以及向西諸土邦貿易。頭人的生存條件,還是可以的,雖然原始,不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冉氏不知情?”

“不知情。”

王團正色道,“若是冉氏知情,怕是要自請經營黔中。使君是知道的,冉氏如今,乃是皇后錢囊,只要開口,許個督府都督,也未可知。”

“那王氏是要苦心經營一番?”

“族兄是這個想法,如今海上風波詭譎,又有承皇命而劫掠的狂徒,總歸是要尋一些后路。”

“缺什么?”

“使君同意?”

“芷娘母族,這點事情,我還講甚么內外道理。”

這點東西還要思量太多,拋開關系講利益,那就沒什么意思了。

王團一愣,暗道還是小瞧了張德,便拱手道:“缺馬,缺向導,還卻熟悉山林的鏢師,還要借一些人工,好在黔中修些山路。”

茶馬古道往來貿易的時間,比海貿要快,但效率要低。賺不賺錢,全看有多少馬有多少糧秣有多少人。

而茶馬古道最北的,就是王團之前所說的“蹚道”,這是漢朝就經營起來的邊地商道。王氏能在蹚道找到親信,也足以看到王氏底蘊之深厚。

“要多少,擬個章程過來就是,我一應允之。倘若王氏在六詔還要贖買奴隸,或是在驃國劫掠,效仿李思摩,兵器口糧,一應俱全。”

聽到張德的話,王團整個人都驚呆了。

他知道張德寵李芷兒這個太皇所出的庶出公主,可是萬萬沒想到寵到這個程度。本來到了武漢,他還以為張德跟李芷兒之間,也就是一個張滄的關系……

“這……”

王團一把年紀,居然苦笑了起來,他來武漢時,和王鼒商量過各種結果,就是沒想到張德會答應的這么爽快。而且已經不是爽快的問題了,是要大力扶持的意思。

“慚愧,來時未料想使君竟是一口答應,便連個章程都不曾準備。”

張德擺擺手,正色道:“不但要做,還要大張旗鼓,須記得在洛陽使些力氣,上表請功。若是能從此道入蕃地,于朝廷而言,堪稱神兵利器。青海至東女國,可省百幾十萬貫。”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