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高一  第309章 舌尖上的新年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 重啟高一 | 白雨涵   作者:白雨涵  書名:重啟高一  更新時間:2024-06-08
 
紀錄片的拍攝不同于電影,拍電影只要選擇好幾個固定的取景場地即可,拍《舌尖》則需要全國各地跑,六個導演小組是一周換一個地方,按著時間表跑步。張譚就飛得更頻繁了,往往一個地方只待一兩天時間。

他要統籌六個導演小組的取景拍攝,雖然不需要親自掌機拍攝,但勞累并不比別人差。

苦中作樂的是,這可以算作環游全國,可以游覽許多地方的不同山水景色,品味大千世界的風土人情。

不過也就是開頭一陣子比較忙碌,等六個導演小組都走上正軌,分集導演們知道要怎么拍攝了,張譚的任務便輕松下來。

奔波到臘月二十三小年,攝制組便暫停了《舌尖上的中國》拍攝素材的任務。

但是團隊并未就此解散。

因為總導演張譚,又突發奇想,準備用過年這段時間,拍攝一部新的紀錄片,一部電影格式的紀錄片――《舌尖上的新年》。

“不強求大家,愿意留下來拍攝《舌尖上的新年》,三倍工資,不愿意的可以正常放假回家過年,假期結束后正常拍攝《舌尖上的中國》。”張譚對攝制組成員們說。

《舌尖上的新年》還真算是張譚的突發奇想。

這是他上輩子看過的一部紀錄片電影,2016年的新年,距離他重生只有幾個月時間的時候,帶著父母一起看的。那時候他剛好結束一段戀情,整個人有點文藝范兒。骨子里張譚不是個有藝術家氣質的人,但性格里他卻十分渴望自己有藝術氣質。

中國電影院里上映一部紀錄片。這事兒少見,所以張譚立刻就進了電影院。

總感覺進電影院看紀錄片。是逼格比較高的行為,因為物以稀為貴嘛,電影院一年難得放一部紀錄片的。

當年《海洋》上映的時候,他進電影院了,《狂野非洲》上映的時候,他也進電影院了。

朋友問他看什么電影,他說看紀錄片,朋友立刻驚訝不已。那種驚訝,讓張譚會有種鶴立雞群的錯覺。瞧,哥們境界已經超出一般人了。

現在《舌尖上的新年》上映,焉能不進。

好吧,他就是這么蛋疼的一個人。

看完這部紀錄片后,覺得這片子真心不錯,讓人回去胃口大開,是一部制作精良的電影格式紀錄片。

時過境遷。

過眼云煙。

決定拍《舌尖上的中國》時,張譚并未打算把《新年》拍出來,因為他看過新聞。這部紀錄片投資一千多萬,票房只有兩百萬不到,撲到姥姥家了。所以當時張譚并沒有拍《新年》的計劃。

然而現在越來越臨近新年,年味越來越濃。張譚忽然就心動了。

在很小的時候,張譚是那么的渴望著過年,每到過年的時候。能夠穿新衣、放煙花、小糖瓜子花生吃不停,還有雞魚肉蛋。這是平時難得一見的物事。

那時候覺得過年,真好。

元宵節還沒過完。就開始盼著下一個過年了。

隨著年歲漸長,也不知道是社會節奏加快,大家沒有心情過一個放松身心的年。還是生活質量提高,不缺吃不缺喝,對過年的期待隨之淡薄。總之,年味是一年一年的淡了,張譚想著,或許有一天,過年也就和國慶差不多了。

七天樂一樂,權當放個小長假,休息一下,而不是過年。

那么隆重的一個節日,總該有一些傳承,把它流傳下去,別的手段張譚做不到,拍成影像還是有這個能力的。

唯一糾結的就是,《新年》那票房,能嚇死人啊。

張譚心里有顧忌,晚上睡覺前,摟著蘇莎傾訴:“我想再拍一部紀錄片,《舌尖上的新年》,和現在拍的紀錄片差不多,但講的是新年美食,記錄新年傳統文化。我打算把它拍成電影的規格,你覺得怎么樣?”

蘇莎學校放假后,沒有回老家,而是在廬影上班,職務是廬影公司的總經理助理,跟著李艷學習管理。

聞言有些不解:“如果你想拍,那就去拍啊。”

“有點難題沒解決。”張譚搖了搖頭,“《舌尖上的中國》是標準的紀錄片,央視出資,央視播放,顧好口碑就行了。但是《新年》拍成電影,進了院線,很可能賠的褲衩都沒了,以前國內沒人這么玩。”

蘇莎便疑惑的說:“那把《新年》也拍成標準紀錄片,不可以嗎?”

“可以,但是紀錄片進電影院,國內還沒有做過,我想開個頭,做個嘗試。也算是給中國紀錄片事業,探索一條道路。”

“那就去做吧。”

“票房撲街了呢?”

蘇莎盯著張譚的眼睛:“你還會在乎票房?你不是天天標榜著自己不愛錢,愛的是生活,是藝術嗎?”

那是裝逼的話。

張譚用小拇指搔了搔眉角:“票房撲街了,不是砸了我的招牌么。”

“我看出來了,你是有了包袱,人家都說跟著譚張有肉吃,你就患上了思想包袱。其實不需要這樣,我知道你并沒有那么在乎賺錢不賺錢,你也有能力不在乎賺錢,那還有什么好猶豫的。”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和張譚耳鬢廝磨好幾年了,蘇莎懂得張譚的心:“你在我的心目中,一向是個敢想敢做的人,既然不想自己變成一個商業化俗人,為什么不勇敢去追求自己喜歡的藝術呢?”

蘇莎說的不算新鮮大道理,但還是給張譚解開了困惑。

不知從何時起,他漸漸被巨大的商業成績沖昏了頭腦,被無數贊譽吹捧,仿佛成為了成功的代名詞。

然而從重生伊始,他就捫心自問過自己的追求,不是賺多少,是瀟灑的生活,有些逼格、有些文藝、有些意義的生活。

為什么因為擔心一部紀錄片電影的票房撲街,就不去拍它了?

《舌尖上的新年》口碑并不差,好評無數,只是不適合商業而已。但為何什么追求都要符合商業呢,口碑和商業,首先應該滿足口碑,其次才是商業,這才符合自己對逼格的追求啊。

“我明白了,拍!”

張譚也不矯情,想通了立刻就干。

《新年》在上輩子的投資是一千多萬,但是現在,通貨還沒那么膨脹,張譚估算一下,采用高清攝影,大概七八百萬,就能拍出來了。這七八百萬,根本不算錢,也無需跟央視合作,想拍就拍。

顧忌個屁啊!

“三倍工資?這我肯定要留下來,我剛在三環付了首付,每月按揭六千多,要人命,這外快不能不賺。”陳力聽了張譚的想法,第一個贊同。

接著不出意外,跟張譚打天下的團隊成員,全都沒有猶豫,答應過年不回家。央視的員工,也不介意賺外快,只是有兩個導演,國慶期間需要借調去春節晚會,沒法答應。

至此,在小年這天,攝制組把名字一換,又開始了《舌尖上的新年》拍攝。(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