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回答》在后世很有名,是朦朧詩的代表作品。
林子軒只用了前兩句,也是全詩的精華所在,后世對這兩句詩有不同的解讀。
主流的觀diǎn認為,卑鄙者可以在世界上暢通無阻,如魚得水,高尚者只能被埋在地下,作者以此控訴這個黑白顛倒,道德淪喪的丑惡社會。
結合《回答》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就能知道作者詩作中所指的年代。
那的確是一個暴亂而荒謬的年代,整個社會毫無秩序可言,黑白不分,險惡叢生。
把這兩句話放到北洋政府統治時期同樣適用。
這一期的《新月》雜志發行后,林子軒的這首《回答》火了起來。
不少詩人或者評論家都進行了解讀,認為這是林子軒對于現實社會的披露、懷疑和挑戰,這是詩人對這個社會做出的回答。
軍閥混戰,外國列強欺壓,大總統賄選,全國罷工浪潮,殘酷的鎮壓……
這無疑是個混亂的年代。
我們是成為卑鄙者從而茍活下去,還是成為高尚者進行反抗,就算死亡也在所不惜↑dǐng↑diǎn↑小↑說,.※.⊙o。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
林子軒很久沒有發表詩歌了,這讓他新詩奠基人的名頭有diǎn被人遺忘。
上一期《新月》雜志刊載的《再見,康橋》成為了新格律詩的典范,這一期的《回答》是一首內涵深刻的哲理詩。
這時有人才恍然記得,林子軒不僅是位家,還是位著名的詩人。
這一期泰戈爾專刊收獲了好評,也受到了批評。
《月報》的主編鄭震鐸對此表示歡迎,《月報》早在19年9月和10月就連續發行了兩期泰戈爾專刊,全面介紹了泰戈爾的詩作。
這和鄭震鐸是泰戈爾的追隨者有很大的關系。
當然。其中也牽扯到了經濟利益。
梁啟朝在1920年成立講學社,與商務印書館達成協議,利用他的聲望延聘西方著名學者來中國講學,商務印書館每年贊助5000銀元,可壟斷演講稿的出版權。
有了資金,梁啟朝的講學社曾邀請杜威、羅素、杜里舒訪問中國。
這一次邀請泰戈爾也是計劃之一。泰戈爾一行來中國的吃住行都由講學社負責,還包括演講的費用,沒有贊助誰來填補這筆錢。
和愛因斯坦到日本講學一樣,都不是無償的,而且出場費不低。
這一次《新月》雜志發行泰戈爾專刊,和《月報》相呼應,也算是萬象書局和商務印書館的一次合作。
所以說,商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只看有沒有利益。
但這種做法遭到了以陳獨繡為首的學者反對。
陳獨繡發文稱:“混亂的老莊思想上。加上昏亂的佛教思想,我們已經夠受了,已經感印度人之賜不少了,現在不必又加上泰戈爾了!”
他忘記了,在1915年10月15日《青年雜志》上正是他最早翻譯了泰戈爾《吉檀迦利》中的四首詩。
胡拾對此保持了沉默,他一向推崇西方思想,對于泰戈爾批判西方思想,認為西方文明瀕臨破產的觀diǎn不能認同。
這其實是各種思想觀diǎn的交鋒。
起源于從19年2月份發起的那場“科學和玄學”的大論戰。
那場大論戰討論到最后變成了誰才能救中國?
是靠東方哲學。還是靠西方科學,還是靠唯物論?各方都認為自己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陳獨繡是唯物主義者。所以對泰戈爾推崇的東方哲學尤為不滿,這已經不是單純的文學評論了,而是牽扯到了其他方面。
在這種情況下,怎么少得了郭沫偌。
郭沫偌炮轟道:“一切甚么梵的現實,我的尊嚴,愛的福音。只可以作為有產階級的嗎啡、椰子酒;無產階級的人是只好永流一生的血汗。無原則的非暴力的宣傳是現時代的最大的毒物。”
但他在1916年讀到泰戈爾詩作的時候,還不是這種態度。
郭沫偌讀了《吉檀迦利》等詩歌,說:“我真好像探得了我‘生命的生命’,探得了我‘生命的泉水’一樣。”
這些人由粉轉黑,都和文學無關。而是和他們個人的主張有關。
泰戈爾還沒有來,中國的文化界已經亂成一鍋粥。
當然,中國的文化界就沒有安靜的時候,總是在論戰之中,林子軒已經習以為常了。
這次的論戰分為保泰派,批泰派和中立派。
梁啟朝和徐至摩以及商務印書館的一批人是堅定的保泰派,陳獨繡、瞿秋百和郭沫偌則是批泰派,胡拾和魯訊暫時是中立派。
他們都有自己的傾向和主張,代表著各自的階級。
可以說,在這場論戰中泰戈爾是無辜的,還有林子軒,他其實沒什么傾向。
然而,不少人都把林子軒當成支持泰戈爾的一派,在文章中不免攻擊林子軒。
林子軒寫了篇文章《讓文學歸于文學,讓主義歸于主義》,呼吁他們冷靜下來,從文學的角度來看待泰戈爾,不要摻雜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只是這篇文章并沒有受到重視,反而受到了抨擊。
因為在現在的中國沒有純粹的文學,文學都是為了背后的階級服務的,那些人不談文學,只談主義,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林子軒感覺和后世網絡上的罵戰一樣,不講道理,只看立場。
如果泰戈爾和他們的主張一樣,他們絕對會對其dǐng禮膜拜,現在泰戈爾和他們的主張不一樣,就完全否定泰戈爾的一切。
連最起碼的尊重都沒有了,這就是這個時代中國的文學界和思想界。
想明白之后,林子軒釋然了。
他不再理會這場論戰,就像后世在網絡上你永遠說服不了一個立場堅定的人,他會一遍遍的宣傳自己的立場,除了口水戰,沒什么意義。
他把精力轉向了電影市場,明星電影公司準備了多部影片,既有有聲電影,也有默片。
林子軒提出了賀歲片的概念,這一次,他推出了一部賭片。
在后世香港的電視劇中,有不少民國時期的賭片,比如《千王群英會》和《千王之王》。
上海灘,十里洋場,賭風盛行,賭片中高超的賭技一定能吸引觀眾。
這又將是一部賣座的電影,而且可以作為系列一直拍攝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