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大文豪  第三百七十章 一個新的時代來臨了

類別: 歷史 | 清史民國 | 民國大文豪 | 薪越   作者:薪越  書名:民國大文豪  更新時間:2016-03-31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

林徽茵剛從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學院畢業,不過因為梁思城還沒有完成學業,她還要留在美國,準備報考耶魯大學的戲劇學院,學習舞臺美術設計。

四人走在費城的街道上,場面略顯尷尬。

林徽茵敘說著周邊的景點,梁思城陪在未婚妻身邊,用警惕的目光望著徐至摩。

這讓林子軒想起年的那個夏天,泰戈爾來到北平。

他們在北平石虎胡同排演泰戈爾的詩劇齊德拉的情景,與現在何其相似。

作為局外人,他看著這三人的狀態,不由得露出一個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笑容。

這個笑容被林徽茵捕捉到,便略帶生氣的問了出來。

以她的聰明,自然看出林子軒在看笑話,她有一種男子氣,性格直爽,想到什么就說,很難看到溫婉的一面。

正因為如此,林徽茵很難交到女性朋友。

有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在年代的北平,林徽茵與梁思城的家里每逢周末便有一次文化沙龍聚會,被稱為“太太客廳”。

“太太客廳”的座上賓都是頗有影響的人物,包括徐至摩、沈叢文、金閱霖、胡拾等人。

林徽茵雖已結婚,卻是文化沙龍的核心,每逢聚會,幾乎都以她為中心。

同樣是才女的冰欣看不慣林徽茵被眾人追捧的場面,便寫了一篇文章叫做我們太太的客廳,發表在大公報上。

在這篇小說中,“我們的太太”和她的追捧者們都帶著虛偽、虛榮與虛幻的色彩。

林徽茵聽說后,剛好從山西回到北平,就送了冰欣一瓶山西陳醋。

面對林徽茵的詢問,林子軒自然不會承認自己在看熱鬧,只說是想起當初在北平的時光。

林徽茵望著林子軒,心中頗為感慨。

七年前,他們在英國倫敦相遇。一起游覽了劍橋城,林子軒送給她一首優美的詩歌。

那時候她剛剛十六歲,還是個上中學的小女生。

三年前,他們在北平一起排演詩劇。她扮演公主,林子軒扮演王子。

此時此刻,他們在美國費城,她剛從學校畢業,林子軒已經成為世界知名的大作家。

她忽然覺得人生比戲劇更為傳奇。每個人都在這出戲劇中扮演著各自的角色。

林子軒只在費城待了一天,便趕去了加利福尼亞州的伯克利。

年月份,住在伯克利的張康任病逝,林子軒收到了電報,他沒辦法趕往美國,只能回信表示悼念。

現在來到美國,他要去看望一下張康任的家人。

張康任的兒子今年大學畢業,主修農學,他交給林子軒一本日記,認為這本日記由林子軒保存為好。

這是張康任在年寫的日記。林子軒看過之后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在這本日記里張康任記錄了林子軒寫出我有一個夢想的過程,并寫了不少有關林子軒的事情,以及對林子軒的評價。

如果落到媒體手中,一定會對林子軒造成影響。

張康任是心臟病發過世,沒有來得及處理這些日記,以林子軒此時的名氣,這本日記應該能賣一個好價錢。

林子軒非常感謝張康任的兒子把日記交給他,他暫時不想讓人知道這個秘密。

回到紐約,時間到了月中旬,他也該返回中國了。

無論是電影還是書籍方面都在有序的運轉。彼得遜律師上了年紀,但精神依舊,有著美國人的樂觀精神。

他聽從林子軒的建議在洛杉磯的比弗利山莊低價購地,如今大賺特賺。

黃榴霜因為音樂之聲一舉成名。雖然還是無法在好萊塢主演電影,卻有了更多的選擇,被美國觀眾所熟知。

種子已經播下,林子軒就等著收獲了。

在回國的郵輪上,徐至摩有些黯然,開始埋頭寫詩。想把思念訴諸筆端。

林子軒想著國內的情形,心情同樣不好。

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日本的侵略,留給中國的時間不多了,他還要做些什么,他必須要做些什么。

既然穿越到這個世界,就要改變未來。

這時候,甲板上傳來叫喊聲,林子軒來到甲板,和郵輪上的乘客一起看向大海。

在大海深處,有一只看起來像是鯨魚的動物在不停的翻滾,掀起巨大的浪花,也有乘客說是螃蟹,但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的螃蟹。

林子軒起初并不在意,但看了一會有種莫名的心悸。

這件事只是旅途中的小插曲,他和徐至摩在八月份安然回到上海,受到媒體的熱烈歡迎。

隨著中國出版社的人員返回上海,有關中國加入國際筆會的細節成為新聞報道的熱點,還有林子軒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事情更是被熱炒。

有位上海的史學家公布了一封電報,正是林子軒拒絕斯文赫定的那封電報。

說明了林子軒為了國家利益拒絕了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誘惑。

這讓林子軒的聲望達到了頂峰,真正成為中國文壇的領袖人物。

魯訊同樣拒絕了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劉半儂曾向斯文赫定提議魯訊入圍諾貝爾文學獎,并讓臺靜儂寫信給魯訊詢問意見。

“諾貝爾賞金,梁啟朝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這錢,還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們得不到。”魯訊寫信拒絕道。

林子軒的回國引發了一陣輿論熱潮,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熱潮總會過去。

只有等到月份,瑞典文學院宣布諾貝爾文學獎獲獎名單的時候才會熱鬧起來。

林子軒對此不抱太大期望,他的心態很平和,只要活著,總有獲獎的那一天。

年月日,魯訊從廣州來到上海,和許廣評住在閘北區虬江路景云里號。

他們對外宣稱,說是許廣評幫魯訊校對文稿,魯訊住二樓,許廣評住三樓。

許廣評對此頗為坦誠:“關于我和魯訊先生的關系,我們以為兩性生活,是除當事人之外,沒有任何方面可以束縛,不必要有任何的俗套。我們不是一切的舊禮教都要打破嗎?”

就這樣,林子軒、胡拾和魯訊都在上海生活,只是他們的交往變少了。

每個人身邊都聚集著一批文學青年,把三人當作導師,走著不同的道路,并且漸行漸遠。

一個新的時代來臨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