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軒明白在這個時代一名華裔女孩想要在好萊塢出人頭地是多么的艱難,光是《排華法案》就會限制華人在美國的發展。∈♀,
你永遠演不了主角,只能是小配角。
而且,在美國電影中,華人的形象一向是丑惡和墮落的象征,這一點在后世也還存在,丑化華人是美國電影的普遍現象。
林子軒想要在信中勸說她放棄,因為這條路太過坎坷,不過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的權利,他沒有資格說三道四。
于是,他在信中鼓勵女孩一番。
并告訴黃榴霜,現在中國電影正在高速發展,上海明星電影公司拍攝了世界上第一部有聲電影,即將在戲院放映。
如果在好萊塢過的不好,可以回到國內來,明星電影公司隨時歡迎你。
就算是在給一個陌生女孩寫信,林子軒也沒有忘記宣傳他的有聲電影,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這件事。
讓全世界都知道自然是不可能的,不過經過高強度的宣傳,上海本地人大多數都知道電影里的人會說話了,并成為他們茶余飯后的談資。
如果不是電臺廣播還沒有弄好,林子軒可能會用廣播不間斷的轟炸宣傳。
電影圈里的同行對此意見不一。
有人在看林子軒的笑話,認為電影是表演藝術,讓人說話會破壞觀眾看電影的情緒。
否則,為什么美國人不拍攝有聲電影?
林子軒是在嘩眾取寵,觀眾不會接受,最后肯定是要吃虧的,默片才是電影的根本。
也有人打聽了一下有聲電影機的價格,嚇了一跳。
質量好的攝像機只要3000塊銀元,像但杜予從別人手里買的二手攝像機只用了1000塊銀元,而一臺有聲電影機需要20000塊銀元。
聽說林子軒還買了兩臺,要是有聲電影不被觀眾接受,他至少要賠上五萬塊錢,加上改造戲院的資金,少說也在十萬以上。
這林子軒真是敗家啊!
一時間,上海灘有了林子軒是敗家子的傳聞。
都說同行是冤家,這是有人在唱衰有聲電影,抹黑林子軒,他們自己沒辦法拍攝有聲電影,也不能讓林子軒成功。
一旦觀眾接受了有聲電影,那誰還看默片,這林子軒是把他們往死路上逼啊。
張時川就是其中之一。
他好不容易說服邵醉嗡投資拍攝一部功夫長片,這才剛剛拍攝,林子軒又弄出了有聲電影,他有種跟不上潮流的感覺。
你是不是還想拍攝彩色電影啊?
你走這么快真的好么?還能不能一起愉快的玩耍了?
也有一撥人在觀望,他們懂得技術,知道美國人不拍有聲電影的原因,不過對于有聲電影的前景沒有把握。
林子軒走在了前面,給他們探路,他們很是贊賞。
對于這段時間攻擊的暗流,林子軒毫不在意,隨著明星電影公司的逐漸壯大,他和其他電影公司的矛盾會越來越深。
他知道未來的趨勢,就會堅定的走下去,畢竟,時間不等人。
1922年9月1日,靜安寺路127號,夏令配克豪華影戲院。
無論是支持林子軒的人,還是想看林子軒笑話的人都來到戲院。
洪慎帶著劇組成員坐在最前面,殷明竹光彩照人,就連阮玲鈺也請假從中西女校里跑了出來,應該是林曉玲鼓動的結果,她自己沒這么大的膽子。
在包間里,大都是林子軒送票邀請來的社會知名人士。
有公共租界董事美國人費信惇以及幾位英國董事,也有法租界的幾位董事,這是馮敬堯邀請來的,宋子聞和宋傾齡也前來捧場,唯一遺憾的是孫仲山沒有來。
據說,這些天孫仲山聯絡各派勢力,非常得忙。
馮敬堯也聽到了那些唱衰有聲電影的聲音,對今晚很重視。
畢竟收購和改造戲院投資了幾十萬,如果有聲電影出了問題,那投資就打了水漂。
晚上七點半,電影正式開始。
和以往放映電影不同,旁邊沒有樂隊伴奏,聲音是從幕布后面的唱片中發出來的。
一陣悠揚的樂曲響起,幕布上開始出現字幕,都是導演和演員的名字。
三十秒后,樂曲停止,畫面出現。
在一家舞廳內,臺上正有一名歌女演唱著《夜上海》,下面則是喝酒的聽眾,整個舞廳內發出雜亂的聲音。
歌女的歌聲,樂隊的彈奏聲,聽眾的談話聲,酒保倒酒的聲音,還有扯動椅子的聲音……
這些雜亂的聲音一股腦的沖入觀眾的耳朵里,雖然雜亂,但層次分明。
觀眾能分得清這些聲音,從聲音里很容易的知道他們在做什么,而不是像以往看默片的時候依靠猜想。
太神奇了!
林子軒可是知道光是拍攝這一幕就花費大量的時間,主要是錄音的工作,如何讓這些雜亂的聲音聽起來清楚明白,這可是技術活。
一曲結束,交際花陳白露從舞臺上下來,嫻熟的周旋在各色男人之中,展現著自己的魅力,引得舞廳內眾多男人熱切的追捧。
然后,她看到了一個青年,不由得愣住了,那青年正是她年輕時的戀人,方達生。
鏡頭一轉,陳白露帶著方達生回到旅館,故事情節就此開始。
整部電影拍攝中最費時間的就是開頭這一幕,林子軒為了把有聲電影的優點完美的展現在觀眾面前,這才弄了這么高難度的片段。
下面都是在封閉的環境里拍攝,也沒有太多背景音效,錄音較為容易。
觀眾還在回味著剛才舞廳內的一幕,那聲音太真實了,和看默片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這一次不僅光是看,還能享受一場聽覺盛宴。
就像后世的觀眾第一次看3d電影一樣,那種強烈的視覺沖擊,的確會讓人震撼。
聲音繼續在戲院的上空回蕩著,無論坐在那里都能聽得清楚。
這也是林子軒選擇夏令配克豪華影戲院的原因,這家戲院在建設的時候似乎就考慮到了聲音混響的問題。
或者當時考慮的不是聲音,而是西班牙建筑的特色就是如此。
經過多次試映,林子軒覺得這種建筑風格最適合有聲電影的放映。
因為是有聲電影,不用在情節之間插入字幕,所以情節連貫,讓觀眾沒有時間分神,沉浸在電影之中。
在林子軒看來,只要前二十分鐘沒有觀眾退場,就說明有聲電影被觀眾接受了。
現在看來,他成功了,有聲電影的時代來臨了!
在線書吧唯一官方網站:,其他均為假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