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十字  第三十章 聯合艦隊之怒(12)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鐵十字 | 月影梧桐   作者:月影梧桐  書名:鐵十字  更新時間:2016-04-12
 
時隔兩個月之后,沃爾夫岡馮里希特霍芬大將重新回到了東線,他心潮起伏,激動得難以自抑。雖僅僅只有兩個月的時間,但在他心目中仿佛已過去了兩年之久一樣。兩個月前因為霍夫曼的一紙調令,這位從西班牙內戰開始就打滿全場的空軍老兵從東線南方航空隊司令的位置上退了下來,轉而擔任海軍航空兵司令開始承擔起德國海航的建設工作來,甚至連空軍大將的軍銜也換成了海軍大將。

如果是和平時期,2個月估計只夠官僚們完成交接手續與告別儀式的,特別還是從空軍轉職成海軍這樣關鍵的轉變,隨便哪個環節都可能耽擱許久。但戰爭時期這種速度顯然是不能令人滿意的,不過也沒有任何人能做得像里希特霍芬這么完美了,在兩個月里他干成了三件足以讓所有人都贊不絕口的事情:

版權聲明

如果您看到本聲明,說明是實行了防盜機制后的錯誤章節,請不要著急,按照以下步驟就可以恢復正常:

1、如果您使用起點PC端閱讀本文,請過45分鐘后刷新一下即可;

2、如果您用起點手機端看,同樣過45分鐘重新下載一次章節內容即可,具體操作步驟為:輕擊閱讀頁面中央,在上端出現下載箭頭后重新下載錯誤章節覆蓋,然后退出閱讀頁面后重新進入;如果還不行請關閉軟件重試一次;當然最好的辦法是看到有更新后別理會,過45分鐘再閱讀則一切均會正常;

3、如果您在別處閱讀本文,請您去閱文集團起點注冊vip賬號觀看本書,用實際行動鼓勵作者更好地創作;

4、如果您不愿意為此付錢,那就請耐心等待,屆時肯定會有正常版本。

版權聲明

更多的蘇聯居民在德國生活的誘惑下投敵了。投敵運動的規模之大,有一個事實就能說明,那就是在德軍從蘇聯撤退時,幾千名哥薩克地區的居民婦女、兒童和老人都與他們一同撤離了。工程師布羅尼斯拉夫卡明斯基所指揮的俄羅斯解放人民軍在向西方進軍時。與他們一同前往的還有布良斯克州洛科濟自治區的數千名居民(后來,卡明斯基的部隊被編入俄羅斯解放軍第1師)。1943年秋天,德軍從塔曼半島向克里木撤退時,自愿和他們一起走的就有大約120,000名蘇聯公民。其中超過80,000名是哥薩克人。45

應該注意到的是,與其他俄羅斯的投敵者們相比,哥薩克人在德國人那里屬于比較有特權的階層。德國人把他們當成盟友,并且也不反對哥薩克地區在德意志帝國的庇護下實行更大權力的自治。負責管理東部領土的德國部長、種族學說創始人之一的阿爾弗雷德羅森貝格

,頓河哥薩克首領П.Н.克拉斯諾夫在宣言中號召說:“大家加入德軍吧!同他們一起去戰斗!同時要牢記的是,在最后會戰中這危險而抉擇的關頭,只有那些毫不猶豫地與元首和德國人民堅定地一起并肩戰斗的人,才能在新歐洲里占有一席之地。”由于這個原因,所以提出了這樣的口號:“哥薩克們!德國的勝利就是我們的勝利!”

類似的號召反映出在德國武裝力量里服役的許多哥薩克人的心聲。關于這一點。在他們從前線寫給家里的信中就可以看出。例如,謝苗拉林在1942年12月的家信中就自豪地告訴父親說:“……我現在有權利驕傲了,因為我現在是德軍的一名士兵,屬于頓河哥薩克。征召以后我不想打仗,干脆跑到德國人這邊來了。反正在紅軍那里我一分鐘也不想干了……”而庫班的哥薩克阿列克謝克里文科在給妻子的信中寫道:“我現在參加了德軍部隊……我們的長官非常關心我們,不僅關心我們,甚至還關心我們的家人。”

1943年11月10日,由德軍最高統帥部的參謀長В.凱捷利和負責東部領土的德國部長А.羅森貝格簽署了對哥薩克人的宣告(內容由П.Н.克拉斯諾夫起草),這是對哥薩克階層在與紅軍進行的戰斗中所作貢獻的承認和肯定。它保障了哥薩克階層擁有沙皇時期的所有權利和特權,還保障哥薩克階層的土地權利不容侵犯。該宣告說。這是“你們的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在他們不能回到祖國的情況下,還可以暫時“在元首的庇護之下,在東歐繼續你們哥薩克式的生活。還會為你們提供土地,以及你們的生活方式所必需的其他一切特殊用品”。為了報答這份宣告,П.Н.克拉斯諾夫滿意地表示,德國政權“在全世界面前承認了哥薩克的功績”。他很肯定地說:“雖然我們不知道,德國對蘇維埃進行的戰斗最后在哪里取得勝利,蘇維埃又在什么地方滅亡……但是。無論這個地方在哪,我們哥薩克人都會聽從指揮,都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以便早日取得這個勝利。此后,我們會解放頓河、庫班和捷列克,那時,哥薩克階層將在德國和元首希特勒的庇護之下徹底得到解放。”

“我們的住處對面有一塊田地。每當無聊的時候,我就經常看那位農民怎樣種這塊地。他犁的每一道溝都那么恰到好處!每一塊小石頭他都仔仔細細地揀了出來。我是農民的兒子,憑經驗就知道這樣侍弄出來的地收成會怎么樣。只有到這時,我才開始相信那些傳說,說是德國人地里的收成可以是我們的3~4倍……我欣賞著坐落在鮮花叢中的一幢幢五顏六色、十分漂亮的小房子。我在想,這肯定是一些資本家避暑的小別墅,他們這些人靠著剝削勞動人民,來達到自己享受的目的。要知道,當我們還在蘇聯的時候,整天被灌輸的就是這些說法。而當我聽說,這些小房子是伐木工人住的,并且干這行的都是村子里最窮的人,因為他們不論嚴寒還是酷暑都不得不在巴伐利亞的森林中做雇工,而且他們干的是最苦最累的伐木的活,我簡直不能相信。我想,在蘇聯就算是機關工作人員、銀行行長或者工廠廠長也過得要比這里的工人寒酸得多。于是,我不得不說:你們這些德國人啊,算是有兩次戰勝了我,第一次是在沃爾霍夫,而第二次就是在這里,在德國的心臟。”“我們的住處對面有一塊田地。每當無聊的時候,我就經常看那位農民怎樣種這塊地。他犁的每一道溝都那么恰到好處!每一塊小石頭他都仔仔細細地揀了出來。我是農民的兒子,憑經驗就知道這樣侍弄出來的地收成會怎么樣。只有到這時,我才開始相信那些傳說,說是德國人地里的收成可以是我們的3~4倍……我欣賞著坐落在鮮花叢中的一幢幢五顏六色、十分漂亮的小房子。我在想,這肯定是一些資本家避暑的小別墅,他們這些人靠著剝削勞動人民,來達到自己享受的目的。要知道,當我們還在蘇聯的時候,整天被灌輸的就是這些說法。而當我聽說,這些小房子是伐木工人住的,并且干這行的都是村子里最窮的人,因為他們不論嚴寒還是酷暑都不得不在巴伐利亞的森林中做雇工,而且他們干的是最苦最累的伐木的活,我簡直不能相信。我想,在蘇聯就算是機關工作人員、銀行行長或者工廠廠長也過得要比這里的工人寒酸得多。于是,我不得不說:你們這些德國人啊,算是有兩次戰勝了我,第一次是在沃爾霍夫,而第二次就是在這里,在德國的心臟。”

“我們的住處對面有一塊田地。每當無聊的時候,我就經常看那位農民怎樣種這塊地。他犁的每一道溝都那么恰到好處!每一塊小石頭他都仔仔細細地揀了出來。我是農民的兒子,憑經驗就知道這樣侍弄出來的地收成會怎么樣。只有到這時,我才開始相信那些傳說,說是德國人地里的收成可以是我們的3~4倍……我欣賞著坐落在鮮花叢中的一幢幢五顏六色、十分漂亮的小房子。我在想,這肯定是一些資本家避暑的小別墅,他們這些人靠著剝削勞動人民,來達到自己享受的目的。要知道,當我們還在蘇聯的時候,整天被灌行行長或者工廠廠長也過得要比這里的工人寒酸得多。于是,我不得不說:你們這些德國人啊,算是有兩次戰勝了我,第一次是在沃爾霍夫,而第二次就是在這里,在德國的心臟。”(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