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十字  第七十章 第三次打擊(完)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鐵十字 | 月影梧桐   作者:月影梧桐  書名:鐵十字  更新時間:2016-12-04
 
ps:今天還有一更,不過會晚一些……

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看問題是有明顯分歧的,很多時候甚至截然不同。就放棄列寧格勒這件事,華西列夫斯基的解讀是出于軍事需要縮短了戰線、節約了兵力,贏得了寶貴的重整機會,而朱可夫的解讀是出于政治需要斯大林同志需要試探一下德國人的可信度,更重要的是試探一下國內民眾對與德國停戰媾和的接受度,以及如何看待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問題。

所以朱可夫的結論是,斯大林同志即便同意南北兩路向心進攻,出發點也不是為了將戰爭繼續打下去,恰恰相反,他在尋找體面而穩妥的媾和之路,而華西列夫斯基的拖延戰術注定因不符合政治前提而不會獲得采納。

就朱可夫而言,他其實還有一個最優選擇,那就是立即利用現有的局勢和條件迅速和德軍媾和因為英國人試圖媾和的風聲也已傳了過來,一旦英國投降,東線的壓力將進一步增大。至于美國人,他不認為羅斯福有什么反撲能力,他們自己至少首先要解決馬島問題。

實踐證明朱可夫的猜想是正確的,莫洛托夫用一句“合格的總參謀長”來形容華西列夫斯基,就把這種“書生意氣”詮釋得淋漓盡致。

不過,就如何媾和,斯大林顯然還有不同想法,否則他也不會置朱可夫的“最優方案”于不顧,偏偏選擇了次優方案,并且還琢磨著打上一仗。

“對停戰這件事,基層的同志到底怎么看?”斯大林雖然已從貝利亞手中獲取了一些民間的聲音,但他還是有些不太放心,要再找別人印證或落實一下。

“基層的聲音很復雜。”莫洛托夫嘆了口氣,“一部分同志認為,戰爭進展到這個程度,紅軍取得軍事勝利的機會極其渺茫,學習列寧同志簽署第二個布列斯特合約雖然痛苦,但還有東山再起的希望,這部分以領導干部、中級以上軍官比較普遍;一小部分同志認為,戰爭打到現在,我們很困難,但敵人同樣困難,繼續堅持的話曙光可能會出現在眼前;還有極少的一部分同志認為,不能和敵人簽署這種合約,但也不能再在這里堅持下去,建議將黨和國家機構搬遷到遠東和西伯利亞去,一部分紅軍化整為零,在淪陷國土打游擊戰這個策略是借鑒了中國的例子,南京政府在丟掉大部分精華國土后不與日本和平,更不與日本傀儡政權發生關系,而是搬遷至西南地區持續抵抗。”

按照莫洛托夫的概括:第一種意見是主張學列寧;第二種意見主張學巴黎公社,第三種意見主張學中國,不過他很巧妙地避開了自己的傾向性意見。

斯大林把目光轉向了伏羅希洛夫,后者回答道:“我個人認為第三種不是好辦法,蘇維埃和中國情況不同,遠東和西伯利亞人口太少,甚至不到全國總人口的10,而且經濟基礎羸弱,根本無法長期堅持。而中國的西南地區雖然發達程度比沿海要差很多,但差距并未像我們這么大,而其人口密度不算低,重慶政權在情況最惡劣的時候至少還擁有全國總人口的40;至于第二種嘛,我認為要掌握斗爭的策略……”

所謂策略,其實就是指當初列寧如果同意黨內多數派與德國硬拼到底,新生的布爾什維克政權立即就會變成第二個巴黎公社。伏羅希洛夫是斯大林心腹干將之一,打仗的水平完全辱沒了元帥這個稱號,但政治力與察言觀色、揣摩上意的水平完全超過了大多數人,不然最初五大元帥被清洗掉三個,另外一個布瓊尼現在靠邊站,只有他還活得有滋有味,要是沒點水平,早就成了內務部的祭品了。

斯大林點點頭,伏羅希洛夫的意見其實很明確,第三條不是好辦法;第二條是死路,唯一能選擇的就是第一條了。

“看來,大多數同志是贊同第一條辦法的……”斯大林慢條斯理地說道,“這說明黨中央前段時間的秘密行動和決定是得到群眾擁護的,是反映了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的,你們是不是這么認為?”

莫洛托夫和伏羅希洛夫對望了一眼,又沉思了片刻,又不約而同地點點頭。

看到兩人如此表態,斯大林不由得松了口氣:剛才他這句話如果誰從表面意思上去理解,誰就是不折不扣的大傻瓜比如可憐的華西列夫斯基就可能掉進去。斯大林這個問題的隱含用意是問這兩個心腹手下:如果他代表黨和國家與軸心媾和,是否能繼續得到多數人的贊同?是否不會影響黨的地位和領袖的地位?

所以這兩人要沉思后才敢點頭,如果他們現在輕易點頭,而一旦消息走漏出去遭到黨內外群起反對,莫洛托夫和伏羅希洛夫很快就會被當成替罪羊推出去。

“你和里賓特洛甫的和談情況怎么樣?德國人會不會突然變卦,提高條件?”

“德國人的條件擺在那里,至少現在還沒有調整。”莫洛托夫補充道,“相反,里賓特洛甫一再向我保證,希特勒沒有徹底消滅布爾什維克的意圖,更沒有清算主要領袖的想法,他想得到的是一個排除了蘇維埃,以德國為核心的歐洲擁有相同的價值觀、意識形態和政權組織,為了排除對其威脅最大的競爭對手,他發動了這場戰爭。他表示,今后兩個俄羅斯各自獨立,弗拉索夫的偽政權將被他吸收到一體化的歐洲,至于我們,完全可以獨立存在。”

“他不是不想消滅我們,他是不愿意付出更高的代價,除非他打算再打上23年,死掉2、3百萬日耳曼人。”斯大林冷笑一聲,“之所以愿意和我們媾和,是因為他認為我們目前對德國已不構成威脅,他要集中精力對付美國,然后才能成全他的世界霸主迷夢。”

“這是我們可以利用的地方。”伏羅希洛夫立即狗腿般地補上一句。

“發電報給朱可夫同志,請他回莫斯科坐鎮,中亞各國就承認他們獨立吧,反正都是些韃靼人。”斯大林毫不在意地揮揮手,“請他立即部署作戰方案,我的目標是,動用4個方面軍,140萬兵力執行南北對進的進攻計劃,威脅但不要與敵軍硬拼,讓希特勒意識到我們的力量,迫使他接受有利于我們的條款修改。”

“需要請梅列茨科夫同志協助他么?”在前段時間私下的意見征求時,與朱可夫觀念最接近的是梅列茨科夫,所以伏羅希洛夫有此一問。

“不必,繼續請總參謀長協助,整體戰役由康斯坦丁同志主持。”斯大林頓了頓,“北線集群由梅列茨科夫統帥,南線集群由……”

說到這里斯大林忽然卡殼了,他想到南面幾個方面軍司令員打得都不太好,一時間居然挑不出中意的指揮官人選,上次朱可夫推薦的巴格拉米揚也打得一塌糊涂。

莫洛托夫咳嗽了一聲,提醒道:“還是瓦圖京同志吧,葉廖緬科脾氣太壞,羅科索夫斯基同志太滑頭,馬利諾夫斯基和托爾布欣同志資歷不夠,不過要給他配個高明一點的參謀長,同時政治委員也要得力一點。”

“這建議不錯,參謀長就讓謝爾蓋馬特維耶維奇什捷緬科同志擔任,政治委員讓赫魯曉夫同志擔任吧。”

伏羅希洛夫也是連連點頭:如果是以前,這種頭銜大家都搶著去,現在形勢不好,大家都對局勢有些畏懼,連這些炙手可熱的位置都變得閑置起來,誰也不想變成鐵木辛哥第二。

“關于合約內容,您想做什么修改?”

“第一,需雙方政權共同發表宣言,說明共同遵循民族自決的意見,同時在俄羅斯內部,本著對社會主義道路的不同理解,孟什維克和布爾什維克單獨探索、分別見過,雙方均承認是蘇維埃聯盟政權的獨立組成部分,是一個整體,對外交往時單獨稱呼俄羅斯(孟)和俄羅斯(布);第二,兩國邊界以現有實際控制線為準,設200公里安全區,可由德軍駐扎,但德軍總人數不應該超過100萬,駐扎時間不超過5年,孟什維克政權內有關外隊駐扎人數不得多于30萬;第三,孟什維克政權擁有獨立的法律、軍隊、經濟體系,雙方之間貿易往來互不征收關稅;第四,孟什維克政權總兵力不超過50萬,布爾什維克兵力不超過300萬;第五,蘇維埃對軸心賠款總規模不超過100億馬克,分30年支付,按1:6的比例在孟什維克和布爾什維克之間分攤,后兩者之間互不索賠……”

斯大林一口氣洋洋灑灑說了10多條意見,從他毫不停頓的節奏來看,這顯然是醞釀很久了:有些是以前模糊內容的澄清,有些是以前避而不談內容的詮釋,有些是完全增補和調整的內容。

莫洛托夫點點頭:“那我先以這份修改意見為藍本,繼續與德國人洽談,混淆視線、掩護我軍展開也好。”

另外兩人點點頭,他們顯然不知道,距離“曙光”戰役的發起時間已不足20小時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