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十字  第三十七章 D日(19)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鐵十字 | 月影梧桐   作者:月影梧桐  書名:鐵十字  更新時間:2017-04-08
 
巴巴羅薩行動開始以后,對蘇宣戰國家可不少,除德國、意大利外還有羅馬尼亞、匈牙利、芬蘭、斯洛伐克、波羅的海三國、土耳其、伊朗等國,甚至包括八竿子打不著的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伊拉克等國。

這還不是對蘇作戰武裝力量的全部:法國志愿軍、西班牙長槍軍、比利時荷蘭黨衛軍、美國黨衛軍等都在東線戰場上作戰,最多時一共有21個國家以各種名義對蘇作戰。唯獨一貫是軸心小弟的保加利亞始終以斯拉夫人不打斯拉夫人為借口,從未向蘇聯宣戰,保持了中立,并一直在蘇德之間斡旋。

霍特元帥在東線各將帥中表現最為突出,所在集團軍群統帥14個國家的部隊,人稱14國聯軍統帥,他不但能用德國部隊打勝仗,也能用意大利、羅馬尼亞、斯洛伐克等國家部隊打勝仗,贏得了很高贊譽。

論對蘇作戰功勞最大、犧牲最多的國家自然非德國莫屬。德國在三年時間里在東線長期維持500萬左右兵力,集中全國75的陸軍主力、65的空軍主力作戰,累計傷亡近200萬,光陣亡人員就超過70萬,相當于全德2年男子出生人口,是所有戰線中犧牲最大的地方。

其他各戰役:無論西歐戰役、波蘭戰役、非洲戰役乃至與英美其他林林總總的戰役加起來都不到東線損失的一半。

德國的收獲也是最大的,不但成功肢解了蘇聯龐大的加盟共和國體系,建立起一系列新國家,還把俄羅斯分成了東俄、西俄兩部分,西俄政權就是德國一手扶持起來的,政權組織形式、意識形態等都是德國體制的投影,為德國營建了寶貴的戰略縱深和屏障。

蘇維埃為這個苦澀的和平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累計損失超過1400萬軍隊和3500多萬人口,德國丟掉了2年男性出生人口,蘇聯則幾乎損失了20年出生人口。經濟上一落千丈,整體國力倒退到1917時期。

相對政治上的收益,德國在經濟上收獲不算多,但也不少,除拿到3億噸石油賠償、四分之一巴庫產量外,還在西俄主要礦區和工業體中占了股份——這不是強搶弗拉索夫的,而是因為德國修復了這些被紅軍破壞的礦區或工業區,修復費就沖抵了股份,否則這筆債西俄永遠還不起。

唯獨領土上的收獲微乎其微:戰前(1939)年從立陶宛拿到了德意志人聚集的梅梅爾地區,然后還拿到了斯大林吞下去的東波蘭——不過霍夫曼不打算把東波蘭吞并,他宣布將會把西波蘭中的波蘭人全部移居到東波蘭,然后建立一個人口大約1500萬左右的波蘭保護國。

戰前波蘭人口一共3400萬,但純粹波蘭人只有2200萬,其余包括德意志人、猶太人、烏克蘭人等,在戰爭中損失了幾百萬波蘭人,然后又分出去一部分領土,目前剩余的純粹波蘭人大約還有1500萬。

德國設立波蘭保護國的理由很充分:西波蘭是利用德國東普魯士的地盤建立起來,一戰時德國可憐波蘭人,同意他們在東波蘭地區復國,沒想到畢蘇斯基后來勾結英法吞并普魯士故地,竭力打造大波蘭,屢次和德國作對,長期霸占但澤地區割裂德國領土,這才有了波蘭戰爭。

這番領土變更后,德國東北部邊界基本恢復到1918年的水平(個別地段比1918略有推進),與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羅馬尼亞和波蘭保護國接壤。

德國不占領東方各國,還扶持他們獨立,恢復經濟并幫助改造集體農場的東方政策讓各國都很欽佩,雖在德國內部有不小的阻力,但霍夫曼強制壓下去了,從實際來看效果是很好的,東方各國都鐵了心跟德國走,原本十分活躍的游擊隊也陸續消退不見蹤影,至于分到土地的農民和軍屬更是感恩戴德,特別像烏克蘭等地,家家戶戶都懸掛元首像,為德國提供了寶貴的糧食和其他農產品。

只有墨索里尼這樣的人才嘟囔著“白癡”,因為德國不占領領土、不謀求賠款,他也提不出什么要求,這讓他很不痛快,覺得派兵去俄國打仗虧了。最后齊亞諾反復斡旋,弗拉索夫做了讓步,答應今后10年給意大利提供2000萬噸煤炭(現在意大利有利比亞油田,自我感覺不缺油,但還是缺煤)表示感謝,墨索里尼才答應簽字。

在領土方面占便宜最大的是羅馬尼亞,不但成功收回被斯大林強行奪走的比薩拉比亞,還從烏克蘭這里拿到了7000多平方公里土地——這一點烏克蘭也有苦說不出,因為這塊與比薩拉比亞交界的土地上烏克蘭人、馬扎爾人乃至斯拉夫人都有,馬扎爾人口比例超過45,一開戰羅馬尼亞人就占領了這里,還想方設法把非馬扎爾人遷走,把其他地方的人口遷過來,現在三年過去了,馬扎爾人口比例將近55,哪怕搞全民公決也不怕,最后決定還是算了。

這個時空的烏克蘭比霍夫曼所在時空的烏克蘭領土面積要小,西喀爾巴阡烏克蘭(即現在烏克蘭外喀爾巴阡州)在一戰后歸屬于捷克斯洛伐克,在捷克解體過程中宣告獨立,但隨即被匈牙利吞并且得到德國支持——這也是為什么匈牙利死心塌地跟德國走的原因。另與后世不同,克里木半島此時明確屬于西俄,想來弗拉索夫不會大手一揮如赫魯曉夫那樣腦殘般地劃給烏克蘭。

另外羅、匈兩國在波蘭戰役、南斯拉夫戰役中都從上述兩國拿到過一部分領土(一部分波蘭人口也流入兩國),這都為德國所承認,所以兩國都很爽快地跟隨德國參戰。意大利人自詡付出多,但在東線戰場上其實貢獻比不上羅馬尼亞和匈牙利,羅馬尼亞陸、海、空三軍全部投入對蘇作戰,還為南翼提供了糧食等后勤保障,匈牙利沒有海軍,也拿出了近乎全部最精銳的陸、空軍加入東線作戰。

兩國很有自知之明,認為便宜已不少了,既然德國都沒怎么拿土地和賠款,便沒再纏著要這要那,爽快地在條約上簽了字。出于獎賞,霍夫曼讓最高統帥部送了他們一些優待:羅馬尼亞將拿到可裝備15萬人的重裝備,匈牙利是10萬規模,等東線徹底平安后,德國海軍在東線的輕型和輔助艦艇包括78艘潛艇都劃歸羅馬尼亞;匈牙利可得到德國空軍駐扎在上面的200多架飛機,另外霍夫曼還準備把T34、追獵者等兩條生產線送給匈牙利人,羅馬尼亞航空工業有點實力,準備給他們Ju88生產線。兩國對此都感恩戴德。

至于像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等小國,也拿到了一批軍火,出于他們派兵對蘇作戰的感謝,德國把日本挑剩下的裝甲列車、列車炮送給了這幾個國家,另外還送了一批飛機。齊亞諾借口鎮壓塞爾維亞游擊隊,眼疾手快地為意大利搞走5輛裝甲列車,再加上西俄、烏克蘭、波羅的海三國一扒拉,東線原本總數高達近百門、繳獲的波蘭、蘇聯列車炮、裝甲列車頓時被瓜分得一干二凈。

東線大總管施蒙特中將對此也不以為意,這些玩意弄回德國去都是麻煩,再說德國手里還有一批本國和法國造的列車炮、裝甲列車,除一部分將來要弄到中東去耍威風外,就等著外銷,日本和南美各國都表示了一定的渴求。

在領土上還有收益的國家是伊朗,巴列維不但成功擺脫英、蘇兩大國控制,還成功地在阿塞拜疆、土庫曼甚至巴基斯坦身上割了領土下來,現在儼然中東一霸。當然割讓巴基斯坦領土是有理由的,一來是宗教習俗和人種接近;二來英國在西北印度苦苦掙扎的時候,伊朗根據德國的授意沒有為難英國人,還偷偷摸摸出賣過一批糧食和汽油,甚至還把自己淘汰下來的英國裝備、扣押在伊朗的2000多英國俘虜交還給了英國人。

為維持與伊朗的默契,英國方面不但容忍伊朗弄走5000多平方公里土地,還把扣押在印度的禮薩汗重新送還了巴列維。老國王的身體早就垮了,但總算還在有生之年回到了伊朗,看著巴列維又是贏得獨立,又是開建拓土,十分欣慰。

最失落的國家當屬土耳其無疑,當初土耳其出兵之際氣勢洶洶,席卷整個外高加索還強占巴庫,甚至還要搶奪伊朗的領土,終于被逮住機會的切爾尼亞霍夫斯基一頓教訓,損失將近20萬人,還丟掉了已到手的外高加索和巴庫,最后是德國給了一部分亞美尼亞的領土(不到1000平方公里)和四分之一的巴庫股份作為報酬,但沒有一個國家同情土耳其,連保加利亞都說土耳其太貪——德國都沒占土地,你土耳其敢把外高加索一口吞下去?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