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十字  第三十三章 不可能的任務(17)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鐵十字 | 月影梧桐   作者:月影梧桐  書名:鐵十字  更新時間:2020-06-22
 
“向右翼進攻!”

“攻擊那艘斜角航母!”

面對海面上的敵軍艦隊,美德雙方航空指揮官不約而同地下達了命令。

現在,美軍還有3艘能正常起飛的航空母艦,德軍還有2艘能正常使用的航空母艦,雙方的護航航母美國10艘卡薩布蘭卡級,德國6艘萊茵級在前幾輪交戰中已悉數沉沒,雙方艦隊恐怖的航空戰力已嚴重削弱,即便這樣,雙方最高指揮官還沒有放棄最后一刻消滅敵軍的念頭。

仿佛兩頭已傷痕累累的野獸,即便渾身鮮血淋漓,依然不肯放棄置對手于死地的信念。

當然,他們也不能撤退,因為雙方彼此距離只有不足270公里,只要對手不肯放棄,就算轉向逃跑也沒什么用,與其主動撤退被攆著打還不如咬牙堅持打到最后一分鐘。

無數的飛機呼嘯、硝煙彌漫,往日平靜的加勒比海如同沸騰的開水鍋一樣翻滾起來,“轟隆”聲不絕于耳,到處都是肆意橫飛的彈片和斷肢殘臂。

由于時差緣故,霍夫曼雖然知道海軍有較大行動,但在傍晚時分才接到加勒比海大戰的具體消息,且陸續有戰損消息報送過來。

“由于敵軍實力強大且能得到陸基航空兵大力支援,我們在飛機總數上居于劣勢,小澤司令官希望能得到百慕大分艦隊增援。”

霍夫曼點點頭:百慕大在幾小時前已經拿下,德軍除損失幾架飛機和部分登陸部隊外,艦隊實力完好無損,確實可以騰出手來支援主力艦隊。他很清楚,沒有主力艦隊與美軍主力艦隊的對戰,百慕大戰役不會這么順利。

“他需要多少部隊?全部么?”

“他主要希望能得到2艘艦隊航母支援而且不帶飛機。”

“不帶飛機?”霍夫曼楞了下,“那航母編隊還有什么戰斗力?”

鄧尼茨解釋道:“也不是不帶,他建議航母編隊以全速南下,在太陽落山前,原所屬艦載機可起飛百慕大,等待接收主力艦隊艦載機目前主力艦隊航母損失較多,戰場上空飛機遠遠超過航母所能容納的最大規模,雖然瓜德羅普基地可容納一部分,但畢竟太過擁擠,物資、軍械也不夠充足,如能轉場到新航母上,調度起來會比較從容。”

霍夫曼本來有些擔心百慕大的防御,畢竟那里還要照顧幾艘導彈航母,但如把飛機安置在百慕大上,周圍海域的制空權是可以保住的,2艘空的云龍改南下與否并不是關鍵。

“同意請求,如果不夠,連那艘巨人級也可一起跟過去。”

凱特爾有些不安:“海軍還要再和美國人打下去么?今天戰役損失感覺有些大。”

鄧尼茨道:“前線指揮官都認為必須堅持到底,他們還準備了夜戰,如能一舉消滅美國大西洋艦隊,有利于我軍美洲攻勢的順利完成。”

現在中美局勢到非常微妙的地步:德軍占有較大優勢,但還未奠定勝局,同時又面臨美軍反撲,如能拼掉對手的海軍主力,德軍將有足夠的時間來鞏固現有優勢局面。

霍夫曼咬了咬牙:“堅持到底吧,看誰能頂住最后5分鐘!船不要緊,施佩爾部長會接著造,北海號不是快服役了么?”

百慕大分艦隊與主力艦隊距離超過2000公里,在下午2點接到柏林命令全速南下后,到傍晚時分時距離已縮小到1800公里左右,距瓜德羅普不到1400公里,大量無法被航母容納的艦載機,傍晚時分在瓜德羅普補給后向增援艦隊飛去。

這套戰術被形象地稱呼為“反跨平臺”既然跨平臺能進行飛機調度集中,同樣也能進行反向跨越疏散,而這完全建立在飛行員的高素質上。

小澤要吃掉對手的決心很堅定,夜戰是一個殺手锏、反跨平臺是第二個殺手锏。

“艦隊重新編組!準備夜戰!”

3月15日17:17分,格奈森瑙號戰列巡洋艦升起馬沙爾的元帥旗,在此之前5分鐘,小澤和克蘭克已坐鎮讓巴爾號航空母艦并升起旗艦標識。

打到現在這份上,德軍艦隊差不多是油盡燈枯,尤其不利的是彈藥缺乏,2艘斜角航母上的魚雷、400公斤炸彈、750公斤炸彈全部消耗殆盡本來這些軍火儲備可以支持艦載機全軍出擊4次,但因大量飛機進行補給,彈藥、油料急速消耗,到最后一輪進攻時,大部分德軍飛機只能攜帶250公斤炸彈,且為控制消耗應付第二天可能的戰事,每架飛機只攜帶了2枚250公斤炸彈,另外還在機翼外掛載了100公斤級炸彈輔助攻擊。

總算雙方交戰距離非常接近,所有飛機都不需要副油箱,這才支撐住了龐大的消耗。

在雙方最后一刻的進攻中,雙方依然各自取得了戰果:

敦刻爾克號被命中炸彈兩顆,魚雷一條,斜角甲板部分被炸毀,主甲板勉強可用;讓巴爾號被命中魚雷一條,問題不大;帝國號戰列艦被命中1000磅炸彈3顆,魚雷2條,遭遇重創;羅馬號戰列艦被命中炸彈3顆,算是中創;除此以外,德方還損失了1艘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

美軍損失更大一些:2艘埃塞克斯級航母甲板被炸毀,喪失起降能力,全軍還剩1艘勉強能起降的埃塞克斯級;唯一一艘衣阿華級戰列艦新澤西號遭遇9顆炸彈和2條魚雷的集火攻擊,整體重創,速度降低到不足15節,阿拉斯加級另外2艘同級艦菲律賓號和關島號不同程度遭遇中創,上層建筑被炸得一塌糊涂;小石城號、高盧斯人號、約格城號3艘克利夫蘭騎士級巡洋艦被魚雷命中沉沒這全是為給航母擋槍而損失的。沒有這些巡洋艦的英勇堵槍眼,現在能漂浮在海面上的美艦根本不可能有這么多。

在飛機方面,雙方損失同樣十分慘重:

德國海航前后在進攻波多黎各和美軍艦隊、防御作戰中一共損失了147架飛機,加上陸基航空兵損失的74架,戰損達到221架,損失率已嚴重超過25的警戒線。

美軍804架艦載機損失了近500架,阿諾德的空軍損失了400余架,再加上在波多黎各損失的部分以及無法降落只能跳傘的部分,總體戰損超過1000架。

這里有個非常有趣的數字,雖然美軍飛機總數超過德軍一倍以上,但美軍陸基航空兵基本只出動了一次,而德軍陸基航空兵普遍出動兩次;美軍艦載機除最早的三波執行兩次任務外,其余基本只出動了一次,而德軍飛行員普遍出動了兩次,出動三次者也不在少數。

依靠高昂的出動頻率和輪換體系,德軍總飛行架次達到了美軍的90以上。

唯獨因為德軍最初對波多黎各進行了一輪攻擊,而美軍進攻目標只有德軍艦隊,雙方對艦攻擊飛行架次差異較大,德軍用對手50左右的出動頻率取得了更多、更大的戰果。

從今天整體戰術來看,雙方指揮官采用的戰術也截然不同,米切爾采用了“斷其一指”的策略,拼命試圖擊沉對手,小澤采用了“傷其十指”策略,快速通過癱瘓對手作戰能力來拉平艦隊規模差異。

表面上看,美軍擊沉數目很可觀,包括2艘戰列艦、3艘艦隊航母、6艘護航航母、2艘巡洋艦和6艘驅逐艦都成為美軍的戰果,但德軍其余軍艦戰斗力都還算可觀,特別是沙恩霍斯特級兩艦受到的創傷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考慮到這些戰果背后是高達700多個飛行機組的損失就讓人覺得駭然。

德軍擊傷數目很可觀,美軍7艘艦隊航母,1艘沉沒,其余6艘個個帶傷;4艘戰列艦1艘沉沒,其余3艘全部中創以上;10艘護航航母全部擊沉;8艘輕巡洋艦被德國擊沉4艘,另外4艘不同程度帶傷;唯一完好的大概只有驅逐艦了。德軍用攻擊架次僅有對手一半的數量,消滅了噸位幾乎相同的敵軍,而本方損失的飛行員機組不到140個。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