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  第709章暗謀(七)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 北雄 | 河邊草   作者:河邊草  書名:北雄  更新時間:2022-12-04
 
“謝尚書臺鑒……”

“君兄謝從禮曾于秦州衛王府任上,與吾交厚,今聞謝尚書貴在兵部,特此投書一封,以敘交誼,多有冒昧,還請尚書見諒。”

只看了個開頭,謝統師就不由一笑,什么故交,連輩分都弄錯了的人,也敢稱故交二字?

說起來謝氏也是如今大姓之一,他們大多承認主支為河南會稽謝氏,和王,裴,鄭,孔等源遠流長的古姓差不多,都是有根可尋的古老家族。

這是個極為龐大的群體,從秦漢到如今,謝氏子弟為官者如過江之卿,無法勝數,像謝統師一支,就尊東晉名臣謝安為宗祖,表明自己是有著出處的謝氏人家。

實際上呢,晉末戰亂以來,謝氏南渡,子弟流落于外的不在少數,很多姓謝的后來都已沒了族譜,于是隨便給自己找個名人來拜祭而已。

而謝統師一脈流落蜀中,和當地南蠻,土人融合在了一起,很難說他們是謝氏哪家的支系族人留下的血脈。

再加上鮮卑勢大,一度曾令漢人改姓,直到隋文帝時期,才又恢復漢姓,弄的天下間姓氏比較混亂,所以除非你能被記入史冊,不然的話誰也不會去追究這筆糊涂賬。

這么一說其實就明白了,和晉陽王氏等家族相似,天下謝氏是一家,分支遍布天下,卻都共尊河南會稽為祖地,占據會稽的會稽山陰謝氏就是謝氏的主支。

得了高官的謝氏子弟,不管你出身哪個支系,差不多都要回去山陰,拜一下山門,以求得山陰主支的認可。

好處顯而易見,只要你“認祖歸宗”了,那么青史留名的可能性便能倍增,還可以得到其他謝氏子弟的認可和幫助,和諸侯們舉起大義名號的作用其實類似。

說起來,這個家族人多勢眾,本應是名揚天下,諸人皆知才對,可事實上則是,他們屬于正經的漢姓,秦漢遺族,在晉末戰亂中,多以漢家自居,祖地又在河南這種天下腹心的位置,所以非常惹人忌憚。

于是從謝氏子弟得官者,許多都不得善終,所以名聲上反而比不如他們的王鄭等遜色許多。

當然,這只是北方的情形,如果你去到江南地帶,就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名門望族,衣冠族類等稱呼加在他們身上,一點也不為過。

所以,謝氏在長安即便無法進入到頂級門閥的行列之中,卻必能占據一席之地,是正經的豪族大姓之一。

而謝從禮確實是謝統師一支的族人,只是別看謝統師和謝從禮年紀相差不多,卻要稱呼謝從禮一聲叔父。

不用問了,這封書信自然是范文進的手筆,謝統師這一脈很好認,因為他們祖籍是漢中,后來入長安,才算勉強找到了組織,又歸入到了謝氏主流群體當中。

換句話說,他們只能算是謝氏末支,八竿子打不著的族人,算是謝氏根系當中很微小的一支根須。

至于范文進和人家有沒有交情,嗯,兩人確實在一處為官,也曾一同在衛王府中飲酒作樂,只是你一個沒根腳的人,想要與名門子弟攀上交情,那簡直太難了。

人家尊你一聲范司馬,那是給衛王楊集面子,你個科舉官兒單拎出來,真不值得人家夾你一眼。

巨大的鴻溝在那會兒根本沒法跨越,尤其是像這種古老的漢人家族,他們連鮮卑貴族都有所蔑視,就更不用說范文進了。

這一點在謝統師身上就有所體現,他們為什么不愿給李軌效力,追根溯源,其實就是門第之見在作怪。

“這人筆跡倒還堪入眼……”

字當然不錯,人家當年可是因科舉而得官呢。

謝統師嗤笑一聲,重新坐了下來,這表明他的脾氣發完了,鼻青臉腫的兒子蔫溜溜的侍立在一旁,繃緊肉皮,隨時等待迎接另一波暴風驟雨的到來。

陳陵的心放下了一半,時刻觀察著謝統師的神色,他今天可不是無緣無故出現在這里的……

實際上,只看了幾行,謝統師便已明白,這是漢王使者的手筆。

秦州為官的人在姑藏不是沒有,可曾與他叔父謝從禮相交的……呵呵,在姑藏這么久,要是有這么一層關系,怎么會走不到他的面前?

而他作為兵部尚書,漢王李定安的使者來到姑藏,肯定逃不過他的耳目,那人在與安興貴說話時,正是自稱曾在秦州衛王府為官。

而漢王李定安的使者在這個時候投書過來,沒什么好奇怪的,在他想來,無非是眼見大事不妙,想要想方設法的保命而已,唯一值得關注的是,這人能為倒是不小,竟然在這么短的時間內,便找到了門路,還能使人投書過來,很不簡單啊。

別看謝統師長的不怎么樣,才干也有所不足,可心思卻很細呢。

即有預見,謝統師也沒打算好好拜讀,一目十行的看了下去,片刻之后,謝統師眉頭便深深皺了起來,像不相信自己眼睛般,又重新翻了回去,這次就有細細品讀的樣子了。

堂中安靜了下來,許久許久,謝統師才又抬起頭,眉頭鎖的和打不開一樣,整個人的樣子好像都變了,眸光閃動,既憤怒,又有所猶豫,讓他們的面部表情也顯得猙獰了起來。

他娘的,竟然是來給老子獻計獻策的……

幾乎是下意識的,謝統師吩咐道:“去,叫人把韋尚書請回來,就說我又要事……”

說到這里,好像才清醒了過來,狠狠抓了一把胡須,心煩意亂的擺手吩咐兒子道:“算了,你先出去,把好門廳,別讓閑雜人等窺探。”

然后將信箋一推,“子陌也來瞧瞧,哼哼,這位傳書之人,心懷莫測,語有余韻,可很不簡單呢。”

何止不簡單,書信并不長,可其中言辭,句句意有所指,范文進好像將所有的才智和文章功底,都濃縮在了里面,給謝統師帶來了嚴重的心理沖擊。

第一個,他就對謝統師想要借安氏兄弟,附議歸唐之事做出了分析,先就說謝統師乃名門之后,一旦回去長安,又有功于李唐之下,定得封賞,可要想得高官厚祿,卻是妄想,為什么呢?

一來,安氏兄弟功大,李唐為安定西北人心,定厚上兄弟二人,以為表率,而謝統師之功,必為安氏兄弟所掩,不得彰顯。

二來,安氏兄弟乃西域胡種,心性橫暴,今欲建大功,也定要提防眾人爭功,謝韋二姓,著于內外,二人相忌之下,大事成時,也當為尚書之死期。

三來,長安謝氏,名門望族之屬,今有大事,先投李軌,再附胡種翼尾,愧對祖宗,臉面無存,僥幸去到長安,也必無顏以對族人,忠信何在,禮義何存?怕只余一世間小人爾。

可謂字字見血,句句誅心,一下便將藏在謝統師心底,模模糊糊把握不到,甚至是不愿去想的那些東西都給釋放了出來。

這還不算,范文進又給他劃出了一副更為可怕的藍圖,羌人作亂,已有前鑒,一旦呼嚎而起,必效野獸之行,到時姑藏大城,尸骸如山,血流成河,此地也為眾人之墳塋也。

經年以后,來此祭祀的,能有你謝統師之名嗎?怕不淪為他人笑柄,千古一蠢人爾?

接下來范文進又用寥寥數筆,描述了如今涼州的形勢以及李唐之弊端,加磚加碼的告訴謝統師,現在和安修仁等一道作亂,或作壁上觀,對他謝統師都沒什么好處。

之后李唐不會予你富貴榮華,西北百姓也不會說你的好,身前之榮你享受不了,死后之名你也留不下,你說你圖個什么呢?茍全性命于亂世嗎?

若是那般,謝氏的臉豈不是被你一股腦都給丟光了?

最終范文進為謝統師得出結論,路只有一條,先平禍亂為當務之急,其他的都要容后再說,你為兵部尚書,又姓了謝,若無大亂,誰還輕易動得了你?

接下來就是定心丸,安氏兄弟勢大,那要分怎么來看,兩個胡種,又非當世名門,靠著一些部落就想翻手為云覆手為雨,是高看他們了。

胡人難制,商人又利字當頭,只需順勢施為,彈指間不攻自破。

到了信的結尾,范文進還給謝統師出了個壞主意,梁碩出喪在即,眾人煩惱者,無非安修仁主掌戶部,又心懷不軌,于是不欲予眾人方便而已。

戶部侍郎武聰乃昭武王族,此人不脫商人本性,極為貪利,厚賄之,必能得便利,侍郎主石刺,吐谷渾部首,與突厥降人不合,又屢遭羌人欺壓,歸于安修仁部下,時事所迫爾,與之相商,或有意外之喜。

這主意無疑比較陰損,戶部那么多人,找準這兩位肯定不是無的放矢,范文進看到的是羌族比較混亂,和安修仁聯手的家伙們,也各有弱點,從全盤考慮,正面相抗實乃下策,釜底抽薪才是最好的辦法。

而讓謝統師去尋戶部之人說話,其實有著投名狀一樣的意味……。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