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  第848章改革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 北雄 | 河邊草   作者:河邊草  書名:北雄  更新時間:2023-04-09
 
十多年前,因為三征高句麗而導致的國力消退,以及風起云涌的隋末戰亂,都讓突厥勢力大張。

于是突厥南侵逐漸有了常態化的趨勢,每年都有突厥部眾從北面進入長城以內燒殺搶掠,只不過相對于諸侯間的內訌,突厥人很多時候都是小打小鬧而已。

今次頡利汗阿史那求羅率三萬余騎兵南來,是罕見的大手筆,自始畢可汗兩次南征之后,阿史那求羅還是頭一個率領大兵來南邊晃悠的突厥可汗,也不知是不是來給他父親報仇的。

還真就應了那句話,有其父必有其子。

都是氣盛而來,敗興而歸。

這樣的一次較量,李破認為可以多來幾次,多消耗一些糧草,就能讓突厥人無功而返,不用多,兩三次下來,恐怕整個突厥便無人再對南下有興趣了。

領頭的人在草原上以及在突厥王庭中的威望將受到巨大傷害,他們損失的可就不只是糧草了,很可能還會引發突厥王庭的政治動蕩。

“尉遲恭,李年,薛萬徹用兵有方,不戰而屈人之兵,有功,至于記功幾等,你們回去商量一下即可。”

屈突通應了,李破則繼續道:“之前你們所議在各處要害設折沖府,轄管各地府兵,我覺得可行,由兵部造冊,招募,訓練,再由各衛府將軍征召,統領作戰,有理有節,可以送到中書議一下了。”

屈突通連連點頭,心中稍有振奮,這是他自任職兵部尚書之后遇到的少有的大事之一,對將來府兵制的鼎革和施行至關重要。

比之前那些什么把鷹揚府改名驃騎府,又或者驃騎將軍和車騎將軍之爭可重要多了。

折沖府一旦設立,在屈突通看來會讓府兵制更加具體,以前統管過于松散,征召府兵時屢有召之不至的情形,問責于地方官府又極為不便。

甚至有的人勾結地方官府,銷毀府兵名冊,故意藏匿逃人等等惡行發生,所以有了折沖府這樣的衙署,專責管理府兵之事,會在很大程度上杜絕地方官府擅自干涉軍事的行徑。

實際上設立折沖府的構想可不是他一時沖動的產物,而是自當年任職親衛大都督時代天子巡行天下時就有了這種想法。

那時眼見府兵制缺陷頗多,有的地方官吏甚至不顧朝廷政令,招募府兵人家充于勞役,甚至有人將朝廷給府兵人家減免的田稅裝進自家口袋。

如此種種,都讓他頗感憤慨,于是便有了這種構想。

之前不論是楊廣,還是李淵當政時他都上書過此事,都沒什么回音,楊廣急著建功立業,對于鞏固衛府兵權的事情自然不很上心。

李淵就更弱了,覺著在天下未定之前,做這種事情很是吃力不討好,自然也沒什么興趣。

只有李破見了,覺著很像是后來的軍區制度,細細想了一下利弊,感覺至少在如今的情況之下,能讓府兵制更容易操作一些,可以施行。

至于折沖府這樣的衙門會不會逐漸淪于腐朽,那都不用問,古往今來,古今中外,任何官府衙門都難逃此劫,何況是一個小小的折沖府?

可李破也有自己的想法,折沖府一旦設立,各地的府兵也就有了明確的歸宿,衛府征召府兵參戰的速度會比以前快上不少。

而從他起兵開始,都沒喲享受過這樣的福利,因為日子不好過,每一次對府兵人家的征召,都會對地方產生實質性的損害。

換句實在話就是底子太薄,根本發揮不出府兵制的威力來。

實際上府兵制,加上大倉制度,是前隋的兩大法寶,統一天下,鏟平叛逆,抵御外敵等等戰事,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可諷刺的是,這也成為隋末戰亂聲勢如此浩大的一個重要原因,而在李破看來,折沖府的設立其實也差不多,日后不定就會成為禍亂之根源。

既然有所預見,那就要彌補一下,怎么彌補呢?按照李破一貫的思路,辦法總比問題多,而在這件事上,宣傳和教育是第一選擇。

“兵部果然得人,卿之所議正急我所需……戰亂多年,府兵四散,各個衛府空有其表,處境之尷尬真的是一言難盡。

今設折沖府正可收拾府兵,免其淪于盜匪,為虎作倀,可前隋殷鑒不遠,一旦事急,府兵人家不思投身報國,反而投身于匪盜,行那火上澆油之事。

若設折沖府,府兵聚集有方,再要起事必成燎原之勢,豈非難制?”

這樣的君臣問對是難不住屈突通的,只是年紀大了,思維不如當年敏捷而已,想了半晌才道:“至尊深謀遠慮,勝于臣等多矣,只是臣以為,府兵興已多年,前隋皇帝憑其一統諸國。

楊廣無道,濫用民力,法紀廢弛,致有今日之禍,非府兵之罪也。

臣議設折沖府,志在收兵權于衛府,再集衛府兵權于至尊之手,再行征戰,上下一心,如臂使指,未戰先勝三分。

再者,以至尊之明,又何慮府兵為禍地方?”

屈突通還就是屈突通,旁人大概率不會這么說話,將所有罪責歸咎于楊廣,來為府兵人家開脫。

實際上他說的倒也不錯,隋末戰亂并非是府兵制和大倉制度所引起,楊廣若能好好當他的皇帝,天下何至于此?

所以說啊,隋末最為特殊的地方就在于,它本不應該這么亂的,最后卻亂到了如此的地步……楊廣罪孽深重,百死莫贖其罪。

李破不喜歡義軍,可他認同屈突通說的話,因為他同樣痛恨楊廣。

“卿之所言很有道理……”李破想了想,將要出口的一些話又咽了回去,“那就這樣吧,此等大事交由門下,中書,尚書三省共議,有了眉目再送來給我看。”

其實過了李破這一關,事情大概率就是成了,其他商議的就是細節,而非是否要設立折沖府。

當然了,如果有蕭禹,溫彥博這樣的重臣極力反對,那么事情還有波折,也許就要到皇帝面前辯論一番,嘴皮子利落,又能得至尊支持的人最終將贏得勝利。

初步討論完折沖府的設立,還有一些其他軍事上的事情。

因涼國已滅,秦州不需重兵把守,于是右翊衛大將軍宇文鑊已經與左翊衛大將軍張倫合兵在了一處,正準備對漢中用兵。

順便得提一句的是,李靖此時已經到了軍前,可惜并沒有趕上收復金州,也就是前隋西城郡的戰事。

其實不算什么戰事,見大兵臨于城下,屢盼援軍而不至,偽唐金州刺史劉元進率郡中官吏出降,獻安康。

自此蜀中門戶已開,宇文鑊在安康一直等來張倫所部,這才和張倫,李靖兩人商議分兵入蜀之事。

在入蜀戰事上,李靖是有發言權的,因為他率軍入蜀作戰過,對蜀中地形以及各族狀況都還算熟悉。

宇文鑊和張倫對他也十分尊重,因為李靖是皇帝的丈人嘛,又派來軍前效力,那肯定是想讓丈人取些軍功回去,這點數要都沒有,張倫和宇文鑊也不用當什么大將軍了。

至于李靖有沒有真才實學,兩個人都不很在意,反正李靖手上也沒有實際的兵權,只掛了個左侯衛大將軍的官銜,嗯,還是蜀中行臺兵部尚書。

聽著挺嚇人,可實際上唬不住張倫和宇文鑊,蜀中行臺?就您老哥一個,還不如左侯衛大將軍的名頭好用呢。

兩人有志一同[第八區],都想將李靖當佛爺供起來,過后論功的時候把李藥師的名字加進去也就是了。

李靖也有“自知之明”,他來軍前不是跟兩個大將軍爭功來了,而是要施展自己的才能,可不能被當成佛爺給供起來。

他身邊又有李大亮等人給出主意,倒是能勉強彌補他不怎么會做官的短處。

而當他和張倫,宇文鑊商議起入蜀作戰來,那就是他的長項了,當然他也不可能在兩個身經百戰的大將軍面前肆無忌憚的指手畫腳。

他其實只是跟張倫與宇文鑊說了幾個入蜀作戰的難處。

一個呢,兩位大將軍都是正經的北人,領兵作戰也沒來過南邊,那就得多注意一下蜀中的天氣了,人們都說蜀中四季如春,其實不然,到了冬天,蜀中陰寒的天氣是北地士卒最大的敵人。

所以入蜀之前,一定要做好防寒的準備,比如說讓士卒注意保暖,多帶藥草和大夫,還有就是弓箭等木制軍械的保養等等。

這些東西也許向導也可以跟你說清楚,但要像李靖說的這么細致而有條理,可不是一個向導能夠做得到的了。

二來就是蜀中道路崎嶇難行,到處都是高山密林,所以行軍也是個大問題,尤其是糧草輜重的運送上面,一定要隨軍前行,不然落在后面就不定要發生怎樣的狀況了。

第三個就是蜀中有很多異族居住在山林草莽之間,時人統稱為蠻族,他們對外來人充滿了敵意,什么是外來人?無論是漢人,還是鮮卑人,匈奴人等等,都是外來人。

他們又管這些外來人叫做平地人……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