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  第1546章僵持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 北雄 | 河邊草   作者:河邊草  書名:北雄  更新時間:2022-02-19
 
言情,最快更新!

突厥人和中原王朝是老冤家了,也可以說是天然的敵人。

從生活方式,生存環境,到各種習俗,再到社會架構,方方面面都是格格不入,老天爺把他們安排成鄰居,好像就是為了看他們相互仇視,廝殺的樣子來取樂。

不論是中原改朝換代,還是草原上換了主人,他們的爭斗從沒有停止過,哪怕有和平時期,也都短暫無比。

所以兩邊相見,突厥人不會派人過來質問唐人為何突然出兵來攻打高句麗,搶奪突厥人的盤中餐,唐軍也不會派人過去責問突厥人為什么背信棄義,突然出兵來與自己作對。

大家握緊了手中的刀槍,紅著一雙眼睛就糾纏在了一起。

突厥人迅速的找到了唐軍的“弱點”,主力并沒有來平壤城下,而是聚集到了東邊,想要破壞唐軍浮橋的意圖昭然若揭。

岸邊的四座營寨于是壓力大增,這里的唐軍皆是裴行儼所部。

浮橋對于唐軍來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起碼在未來的兩個多月,浿水不會凍結成冰的時間段里,浮橋就是唐軍的糧道,必然是兩方爭奪的焦點。

突厥人不明白,唐軍即已有備,岸邊的這幾處營寨修的尤為牢固,守寨的唐軍也都是唐軍中最為精銳的那一部分。

此時進攻岸邊的寨子,其實并不是一個好主意。

突厥人不管這些,他們將主力的進攻重點還就放在了這邊,有些章法的地方在于,他們依仗著騎兵之利,在大軍側翼留了不少人馬,卻故意不阻斷唐軍來援的路線,想要來個圍點打援。

只是他們高估了自己的戰斗力。

這種攻堅戰對于生活在馬背上的突厥人來說,也是難為他們了,中原中的兵法中,以及之短攻敵之長,更是兵家之大忌。

大隊的騎兵用他們簡陋的盾牌頂著唐軍的箭雨,來到營寨面前,還想扔出套索,拉倒寨墻。

唐軍修建的牢固的營寨卻非這種簡單的手段可以奏效,騎兵被紛紛射落下馬,繩索不是被砍斷,就是被拉的斷裂開來,營寨的木圍卻絲毫無損。

突厥人受了些損傷,大怒之下,又換了火攻,在唐軍早有準備的嚴密防守之下,卻也收效甚微。

弓箭成為了這個階段的攻防戰的主角,,只是一日過去,唐軍還未怎的,突厥人先就受不了了,他們帶來的箭矢不多,跟唐軍消耗不起,甚至到了最后,只能撿拾唐軍的箭矢來用,卻和他們手中粗糙的大弓不很相配。

因為制作工藝有著代差,唐軍的弓更為小巧,弓力卻勝出突厥人許多,所以箭矢較短,突厥人則是長弓大箭,想用草船借箭的伎倆卻是不成的。

一個回合下來,突厥人吃了不少虧,完全發揮不出騎兵的特長之處,唐軍守的游刃有余。

第二日,突厥人再來,終于用上了笨辦法,強攻而上。

這和攻城沒什么區別,頂著唐軍的箭雨,來到營寨之下,攀援而上,與唐軍短兵相接。

又戰半日,突厥人傷亡倍增,幾座營寨巍然矗立,上面染滿了突厥人的鮮血。

而營寨之下,突厥人馬尸體橫陳,血腥之氣四散,還引來了無數寒鴉,在天空飛舞盤旋,時不時落下一群,來啄食這上天賜予他們的“美味佳肴”。

突厥人氣盛而來,到了此時卻是有了些進退不得的感覺。

唐軍其他各部盡都按兵不動,明擺著就是想讓突厥人在營寨之下碰的頭破血流,消耗突厥人的有生力量,挫傷其銳氣。

這在突厥人眼中,不是什么新鮮的戰法,草原游牧民族在漫長的歲月當中,跟中原王朝交戰,很多時候面對的都是這種情形。

大家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看的是當時的戰略環境,以及領兵將領的才能,在野戰當中,自然是草原騎兵占優,可論起固守來,卻是中原軍旅的老本行。

唐軍戰術得當,突厥這點人馬也就不夠看了,至此,突厥人損傷雖然不算很大,可論起戰術來,他們已然是一敗涂地。

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李靖領兵就是這么平淡無奇,未戰已先勝三分,等到短兵相接的時候,敵人就會非常難受,根本發揮不出應有的實力。

第三日,眼見傷亡漸大,阿史那多聞和他的部將們商量來去,爭吵幾番,差點又沒把淵蓋蘇文給殺了祭旗。

至此,阿史那多聞又起退兵北去之心。

可唐軍又有了動作,李靖令趙世勛,劉仁軌率軍開始攻打平壤城了。

阿史那多聞大怒,其實這會不管他自己怎么想的,反正他的部下們先就惱了,敵人完全沒有腹背受敵的自覺,視突厥大軍如無物,所謂是可忍孰不可忍,此時若不給唐人點顏色瞧瞧,就這么灰溜溜的撤軍而去,哪還有臉見人?

只這一個動作,便又把有了退意的突厥人留了下來。

只是被氣的鼻子都歪了的突厥大軍,攻擊重點變了方向,轉向了攻城的唐軍主力。

這個時候,阿史那多聞已經有了不詳的預感,命人率五千騎護送淵蓋蘇文回去東部,并令淵蓋蘇文回去之后,盡快擊破東邊的唐軍,趕來與自己匯合。

淵蓋蘇文大喜,都來不及拍阿史那多聞的馬屁,引著人就跑了。

打了才兩三天,突厥人的本事著實有限,從上到下,其表現用沒頭的蒼蠅來形容都不為過。

一萬多人的騎兵失去了突襲的機會,在面對數十萬唐軍的時候,極其無力,也就是在遼東那樣的地界才能耍耍威風。

而阿史那多聞在情急之下,臭棋頻出。

他明白此時應該要得到高句麗人的支持,才能跟唐軍一戰,可分兵之舉,卻絕不明智,除了削弱自己的力量之外,也徹底失去了對戰局的控制能力。

將主動權交給淵蓋蘇文那和交給唐軍有什么區別?

高句麗人若是可信,牛豈不要飛上天去?

大唐元貞六年九月初,今年的天氣比去年要暖和的多,一直來到九月,還沒下上一場雪,倒是來了幾番冷雨,卻也澆的人透心的涼。

突厥人因為分兵的關系,對唐軍的威脅性降低到了一定的程度,數千騎兵,只要唐軍不出營寨與其野戰,突厥人就只能圍著唐軍的寨子干瞪眼。

他們還不敢也像唐軍一樣立寨于野外,如果他們敢這么做,也就算是自建囚籠,唐軍反過來就能攻打營寨,就算攻不下來也能把他們困死在里面。

不足一萬的突厥人,如果下了馬,還不夠唐軍塞牙縫的呢。

突厥人徹底淪為了戰場上的看客,眼瞅著唐軍恢復了對平壤城的攻勢,他們卻只能在一場接一場的冷雨中,被凍的瑟瑟發抖。

九月初,唐軍對平壤城的攻勢猛烈了起來,可與之前奪寨相比,卻并不那么順利。

高句麗人舉城為兵,無論男女老幼都被動員了起來,除了唐軍的手段太過激烈,把高句麗人嚇住了之外,貴族們給大家也灌輸了一種想法,那就是拖到冬天,唐人也就退了。

再說外圍還有突厥人在,平壤城并非孤城一座,這也給了城中的高句麗人以希望。

唐軍攻城的手段很多,可面對群起守城的高句麗人,攻勢還是連連受挫,傷亡漸大。

這個時候李靖也沒了什么好辦法。

他特意讓劉仁軌留出一條道路出來,想引高句麗人出來跟突厥人匯合,或者突厥人進來也成。

不過無論是城中的高句麗人,還是外面的突厥人都縮起了腦袋,不為所動,顯然是都覺著唐人狡猾至極,不能再上當了。

那也就只剩下強攻一條路了,唐軍攻城十余日,幾次攻上城墻,卻又都被高句麗人趕了下來。

雖然敗了幾次,高句麗人的守城力量依舊雄厚,因為外面還有突厥人在逡巡,唐軍也不敢環城而攻,后面的陳圓所部也不敢輕易來援,于是戰事趨于膠著。

這樣的消耗戰是將領們最不愿意面對的,只是戰至此時,再英明的將領來了也是這般,耍不出什么花樣來了。

突厥人和高句麗人想來個里應外合,也是絕無可能。

戰事進入顯而易見的僵持階段,到了九月中,唐軍取得的最大進展就是撞開了平壤城的東門,建起的耬車也靠上了平壤城的城墻。

這是唐軍攻城以來,最接近勝利的一次,甚至趙世勛的帥旗都去到了平壤城下,其急迫可見一般。

可最終唐軍還是沒能攻入平壤城。

高句麗人在城門甬道中堆放了無數的石頭和雜物,把城門堵的嚴嚴實實。

而在城墻上,高句麗人讓老人和孩子把城墻甬道堆死,堵住唐軍上城的道路,并奮力的向唐軍的耬車潑灑火油,并隨后點燃了耬車。

雖然高句麗人受到了巨大的傷亡,可他們還是擋住了唐軍的攻勢,把兩輛耬車燒成了火球。

殘酷的攻城戰讓雙方都清晰的意識到了對方的決心,李靖無奈之下,令讓大軍休整三日,唐軍攻勢受挫。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