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輔  第1023章 進士大批發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我要做首輔 | 青史盡成灰   作者:青史盡成灰  書名:我要做首輔  更新時間:2024-06-07
 
唐毅不斷思索著,究竟需要一個什么樣的倭國,一直戰亂下去?就會有武士失業流浪,成為海盜的來源,鬧得海疆不靖,雖然眼下的大明不可同日而語,但是也犯不上浪費太多的精力。

如果讓倭國統一,出現一個豐臣秀吉一般的人物,入寇朝鮮,少不得大明朝就要陷入一場戰亂之中,還是那句話,不怕打仗,但是打這個仗不值得。

假如扶持一個德川家康一般的人物呢?閉關鎖國,大明又拿不到貿易的利益。

思前想后,對大明最有利的應該是一個松散的統一的倭國,最好能接受儒家教化,從此之后,變得軟弱無能,形不成威脅,同時又開放國門,大明可以予取予求。

現在看起來,扶持織田信長,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至少他能把倭國捏合到一起,至于織田信長會不會提前變成豐臣秀吉,掀起一場入侵朝鮮的戰爭?

唐毅并不擔心,從各種回報的消息來看,織田信長的革新精神遠比其他大名要強烈無數倍,而且手段激進,有砸碎一切的勇氣。

一手握著隆慶新政,唐毅非常清楚,變法改革有多難,分寸火候非常拿捏,織田信長越走下去,就越是孤單,甚至到最后都難免眾叛親離的可憐下場。

再說了,就算他真的能掌控變法的節奏,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大明朝,還不能把他捏死在萌芽之中啊?

唐毅終于拿定了主意,他立刻寫了一封密信,讓人用最快的速度送到倭國,交給毛海峰。

吸取了之前的教訓,唐毅沒有隨便說什么要如何如何,更多的是把他的要求寫下來,至于具體該怎么操作,還是交給身在倭國的那些人吧。

尤其是平安,臭小子真不愧是老子的種兒!

唐毅推開紗窗,仰望著天空的一輪明月,點點星光,志得意滿,老懷大慰,唐家后繼有人了。

身為帝國的首輔,唐毅依舊非常忙碌,在一舉干掉了三個內廷大珰之后,隆慶將派往南京的大太監李芳調回了京城,成為掌印太監。

原本呼聲最高的馮保只能屈居首席秉筆,提督東廠。

這個結果讓馮保無可奈何,眼下內廷徹底消停了,權威削弱到了極限,哪怕嘉靖的時候,也沒有這么慘。

哪怕成為掌印,都做不了什么,更遑論一個秉筆太監!

要知道當初隆慶已經松口了,可為何又調回了李芳?

馮公公百思不解,好在他是一個很有耐心的人,摔倒了不可怕,要知道再哪里摔倒了。

終于通過李貴妃,他總算打聽出來,隆慶在寒食節的時候,和李貴妃透露,宮里的日子要好過了,北洋公司運轉起來,宮中的銀子就多了。李芳經營過江南織造局,忠心耿耿,為人正派,又懂財務,讓他盯著點,皇帝也好放心。

“呸,傻瓜,笨蛋,二百五!不是你放心,是唐毅能更放心!都說聰明莫過帝王家,咱家怎么就攤上了一個笨蛋皇帝啊”

江南織造局、北洋公司、李芳……這幾個詞聯系到一起,馮保哪里還不明白,都是唐毅在背后搗鬼,這家伙果斷出手,陰了滕祥三個,回手不動聲色,把自己給暗算了。

李芳那家伙就是個吃鼻涕拉膿的慫貨!

跑了江南一趟,早就被唐毅給買通了,從此之后,司禮監就成了擺設,內廷外廷,都落在了唐毅手里。

馮保的猜測還真沒錯,徹底擺脫了內廷的掣肘,唐毅推動變法的速度大大加快。

首先一條,還是清丈田畝,依舊由張居正掛帥,唐毅給他配屬了兩個助手,一個是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林潤,一個是吏部左侍郎陸光祖。

原本張居正只負責清查士紳的部分,這一次唐毅將宗藩也交給了他,經過了三個藩王被驅逐,這些宗室也沒有多少脾氣,加上原本的贖買,他們也只能選擇認命。

張居正一手握著監察,一手握著人事,誰敢不聽話,直接一本放到。

另外唐毅開始推行分稅,田賦收上來,有三成要留給地方,隨著清丈的進度,完成的越多,留給地方的就越多,最終會有七成田賦留在地方,只有三成解付戶部太倉。

一面是朝廷鞭策,一面是經濟利益,地方官吏從來沒有這么賣力氣過,從上到下,都動了起來,清丈田畝的進度飛快。

看著報上來的數字,內閣都有點吃不消,趙貞吉不得不下令葛守禮,派遣更多的監察御史,到十三省仔細清查,生怕有官吏營私舞弊,虛報清查結果。

不過不管怎么說,大明朝立國一百多年,一直沒法撼動的土地問題在唐毅的手上,經過了幾年的時光,總算初步勝利結束。

預計到隆慶六年,全國納糧的田畝將達到一千三百萬頃,如果再加上河套,遼東的田畝,大明的田產將是立國時候的一倍。

其實以唐毅的估算,這個還遠遠沒有到極限,不過再清查下去,增加的也只是一些山地,一些偏遠的荒地,多征的那一點糧食,還不一定夠開銷呢!

水至清則無魚,到了這個地步,也該緩一緩了。

比起清丈田畝,進展更快的則是軍制改革,九邊積弊叢生,以往礙于邊防壓力,誰也動不了。

自從俺答被誅之后,哪怕是九邊的將門也沒法阻止軍制改革了。

原本設想徹底廢掉軍戶,采用募兵代替世兵,一舉甩掉包袱。后來經過唐汝楫的考察,給推翻了,有兩大理由,第一,只依靠募兵,軍費開支會暴漲,就按照十萬人計算,每年要開支三百萬軍費,還是在不打仗的情況下,相比以往,足足增加一倍不止,根本達不到節約開支的目的。

第二,廢掉軍戶之后,一旦造成邊防空虛,有地無民,草原的部落就會南下,到時候又會重演漢唐的教訓,根本沒法實現長治久安。

唐毅和唐汝楫兩位大學士,召集兵部尚書譚綸,宣大總督李天寵,馬芳、戚繼光、楊安等幾位總兵,還有數位將門代表,經過反復的磋商,終于達成了最后的方案。

原有的衛所一并裁撤,換成州府縣鄉的文官系統,和各省情況一致,但是為了保持九邊的防衛力量。

以衛所為基礎,組建武裝農場和牧場,原有的世兵變成農場的民兵,農場承擔的稅負只有內地各省的三成到一半,同時每個民兵每個月能領五斗糧食。

至于原有的世襲將門,也同樣以贖買的方式,解決他們的問題,以最低級的百戶為例,可以分得五十畝田產,其余往上,千戶,指揮僉事,指揮同知,指揮使……最多可以分得五千畝田產,足夠成立一個大型農場。

朝廷設立學堂,分成文武商三班,文班就是走科舉路線,唐毅等下規矩,以后鄉試和會試都有保留名額,留給軍中子弟,武班自然是交給他們排兵布陣,攻殺戰守,學成之后,可以參加武舉,選拔軍官。商班就相對容易了,也教給讀書識字,更多的則是經營算賬,讓他們能管好農場,不至于被人家賣了。

顯然世襲將門受到了極大地沖擊,可是他們也沒有辦法,誰讓外患沒了,晉黨垮了,眼下九邊能征慣戰的都是東南出來的募兵。

唐毅下手雖然狠,可是也給大家伙留了活路,總不能拿著雞蛋往石頭上撞,歲月是傻瓜!

最近毛紡大興,白撿一座牧場,沒準還占了便宜呢!

軍制的問題成功解決,同時卻帶來了另一個麻煩,九邊從原來的武將管理,一下子變成了文官統轄。

原本就設有巡撫不用說了,下面要增加多少知府,縣令?

一鎮十個縣令不算多吧?遼東鎮面積最廣,至少要二十個縣令,算起來就是一百個七品官,五個縣劃成一個府,又是二十個五品知府。其余的佐貳官,小吏書辦,還要多少人?

這一個改制的直接結果,就是隆慶五年的辛未科,錄取人數達到了二千零四十三人。

什么概念呢?

唐毅的丙辰科,算是錄取人數非常多的一科,只有四百人,足足是丙辰科的五倍。另外以重視文人著稱的宋代,最多一科,也只有一千八百多人。

如此之多的進士老爺,如此大手筆的錄取率,簡直亙古未有。朝廷上下,都被深深震撼著。

這么多人,要怎么安排!

高拱直接找到了唐毅,“兩京一十三省,不過一千多個縣,兩千多名進士,無論如何,也是安排不下的。”

“那高閣老以為如何呢?”唐毅笑呵呵問道。

“四百名之前,按照老辦法,四百名之后,授官降等為八品,一千名之后,降為九品,從今往后,各縣的主簿,縣丞,教諭,一律從進士官出,另外兩京六部衙門,所轄吏員首目,以九品起步,也由進士官擔任!”

什么多了都不值錢,包括進士也是一樣,以往是七品起步,現在只能降等到九品了。

唐毅含笑道:“高閣老,你我是心有戚戚啊!小吏貪鄙殘虐,蓋因為無有升遷之路,一心求財所致。進士官尸位素餐,庸庸碌碌,蓋因為起點太高,沒有根基。增加科甲官吏是最好的藥方!”(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