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17  第三百七十九 子粒

類別: 救亡 | 爭霸 | 種田 | 大明1617 | 淡墨青衫   作者:淡墨青衫  書名:大明1617  更新時間:2016-04-11
 
張瀚與李慎明的關系還是以朋友為多,不過李慎明在商會也有自己的股份,而且不少……這便是他眼光獨到,投資的早的好處,另外李慎明在張瀚的體系里頭也管著侍從司,拿著最頂級的薪給,他的手頭余錢很多,又不能買地置產,商人有錢后的老路不好走,于是在新平堡和衛城還有大同等處開設多座酒樓,各以“垂柳”,“醉仙”,“謫仙”等名字命名,賺錢之余還頗為風雅,因為張瀚的關系,商人們也喜歡到這些酒樓來聚會,李慎明的生意并不壞。◎,

等車馬停下來,因為東主和張瀚的關系,酒樓的掌柜和大小伙計們都在門口迎接,張瀚的從屬有侍從司的人,也有特勤局的護衛,他們要么跟在張瀚身邊,要么就在四周警備,防止閑雜人等中出來一個刺客,有韓畦之事在先,張瀚的仇敵也不少,有范家和韓家,還有蒙古臺吉,這些人在正面是沒有辦法了,但設法派幾個刺客,亦屬極有可能之事,是以張瀚的特勤護衛,亦是越來越嚴格了。

幾個衛所武官,亦是在酒樓門口等著,因為是事先說好的酒局,不算公事,各人都沒有穿著官服,都是一身棉服便襖,大冷的天,天上還在落著雪花,他們卻只得在門口等候,時間久了,各人身上都落著一頭一臉的雪。

張瀚向這幾人笑笑,手伸了伸,說道:“大冷的天,諸位大人何必在外等候,弄的如此狼狽,還請趕快進來。”

指揮同知盧先春趕緊道:“是,謝大人。”

眼前這幾人,兩個同知一個叫盧先春,一個尚致庸,這兩人都是天成衛的,兩個僉事李艾和賀夢得,這兩人一個是天成衛,一個是鎮虜衛……鎮虜衛的公事也都在天成衛辦,其實是兩衛合一的格局,天成衛指揮照例兼衛城守備,而鎮虜衛有的時候派掌印指揮,有時也是由守備兼任,現在的衛同知也只有一個,姓魏,年事已高,身體不大爽利,世職是大同中衛百戶,子嗣都留在老家準備將來襲職,這人來不來是不要緊的。只有一個叫張其昌的僉事,是將門張家出身,年輕氣盛,原本想著守備的職位,被姓鄭的搶了先,他自己資歷差,卻是心高氣傲,姓鄭的資歷深還罷了,張瀚一個商人卻搶了守備的位子,張其昌不想想張瀚的實力,卻是心里的一口氣咽不下,平時就很不合作,當然更加不可能參加今天這樣場合的酒宴。

各人答應下來,不論心里是怎樣想,都是臉上陪笑。

眾人一路登上三樓的雅間,張瀚在上首坐了,李慎明在一邊相陪,其余的同知僉事們也按官職和資歷排了座紛紛坐下。

張瀚先不提別的,首先向盧先春道:“上頭下了牌票,催繳近年兩衛應納的子粒糧,共計四十三萬石,盧老兄,這么多石糧,數量實著不少,你看應該怎么辦啊?”

繳納子粒糧的事,不談是哪個同知或僉事負責,主要還是指揮使的事,但這幾年前后幾個指揮使交卸,張瀚剛剛上任,拿出上司的身份問這些同知和僉事,也是上來一記殺威棒。

盧先春不能不答,赤紅著臉道:“回大人,子粒糧已經有數十年沒有上繳過,上憲催繳我們沒有話說,但不能把幾十年的積弊都算在職下等人身上。”

張瀚道:“這話誠然有理,上頭也說了,舊欠可以慢慢來,從今年起,子粒糧要如數完納,替各衛做一個表率,兩衛應納子粒糧是七萬石一年,諸位大人,日后就要拜托你們了。”

這一下不僅盧先春如坐針氈,其余的幾個也是坐不住了。

宣大的各衛,只有少數富裕地方的衛所還能上交子粒,多半的衛所不僅不能上交,甚至還要從都司伸手要糧,后來是盧象升總督宣大時,清理積弊,切實屯田之事,一年收入二十多萬石糧,被朝中上下驚人天人。

其實無非就是做事認不認真,愿不愿意得罪人的事情。

各衛田畝,當然都是被軍官們私自瓜分,軍戶成為佃農,交糧給這些軍官瓜分,哪還有剩下的糧食上交給國庫?大明太祖設立衛所,原本就是打的更徹底的府兵制的主張,唐時府兵是閑時為農,戰時為兵,自備戰馬兵器,國家給他們減免賦役,打贏了仗會有獎賞,靠著這種制度初唐時兵力大盛。到了中唐時田畝兼并,府兵制的基礎沒有了,當然就只能用募兵,兵制就此改變。

明太祖的主意就是軍戶始終為軍戶,國家撥給田畝,他們世代為軍,不能轉為民戶,這樣限制死了,現在是多少軍戶,將來還是多少,國家始終有打仗的軍人,另外軍人屯田,不僅能養活自己,還能上交國庫糧食,真是一本萬利。

這種如意算盤當然破滅,衛所的田畝倒不怕被士紳兼并,可軍官們兼并起來比士紳還狠,現在兩衛的田畝有九成都在各級軍官手里,軍戶普遍成為佃農,吃不飽穿不暖,社會地位低下,又不能打仗,種田也種不好,可謂是雙重的失敗。

盧先春和尚致庸等人都站起來,各人都道:“子粒糧實在是收不上來,還請大人體恤下情,給下官一條活路。”

張瀚冷哼了一聲,說道:“國初時子粒糧就收的上,現在一樣的田畝,就偏收不上來了?”

各人苦著臉不出聲,李慎明這時出來打圓場道:“天下烏鴉一般黑,老盧他們不過和各地的衛所一樣,大家都求一碗飯吃罷了。”

盧先春道:“這一碗飯并不好吃,我們今天來就是求大人作主的。”

他向其余幾人急使眼色……明顯的事,李慎明是軟,張瀚來硬的,大家不趁著這個機會下臺,接下來肯定是上頭催逼交糧,他們哪有糧交?沒有糧交人家就能將你免職,雖然所有人都知道這只是個借口,但是有借口就行!

吃軟總比吃硬好,雖然心里十分不舍。

張瀚道:“我不愿強迫諸位,大家要想好了。”

尚致庸苦笑道:“大人其實真不必擔心,我來此之前早就想好了。”

尚致庸從懷中掏出幾張田契來,說道:“正經有田契的才一千來畝,多是民田買來的,還有正經的朝廷賜給的養廉田有好幾百畝,然后還有四千來畝地,實話實說均是從軍戶手中侵占的,也假借民田的名義立了田契……一共是五千三百六十一畝,田契全部在這里,下官只留了幾十畝田用來當墳田了。”

張瀚有些詫異,看了看尚致庸,說道:“尚老哥是真想好了?”

“真想好了。”尚致庸道:“大人這幾個月一直給我們留有余地,屬下等也有僥幸之心,想留著田在手比較好。現在看來,大人說的不興修水利,不改種法,十年八年的收成也好不了,下官此前不信,現在看來畢竟還是大人說的對。”

張瀚輕輕一笑,說道:“今年秋糧預計怎樣?”

尚致庸嘆氣道:“一畝平均只有一石,有些田還不到一石。下官算了算,就算下官心再狠,總也要給軍戶留些口糧,收上來的糧食不到三千石,又是雜糧,就算糧價漲了也值不得多少,加起來賣不到一千兩銀子……”

李艾道:“我那里更慘,全部糧食也賣不到五百兩,一年夏秋兩季,三千畝地,收入不過一千五百兩。”

尚致庸道:“我等就是好在免除白榜賦役,還能叫軍戶到家里幫著做些活計,不然的話恐怕不僅沒有收入,還要賠累。這幾年,民戶的士紳都叫苦連天。”

盧先春道:“真真是受不了了,連續怕有五六年光景了,沒有一年年成是好的,冬天大雪一場接一場,冷的邪乎,由春到夏就見不到雨,小河都干了,沒有雨,沒有水,哪來的好收成?”

“特別是加征遼餉,相關的使費多了很多,雜項也加征,咱們還好,最多日子緊一緊,有些田主已經快撐不下去。”

“朝廷知不知道咱們宣大地方的苦楚?”

“又不止宣大,還有陜甘呢。往東去,也好不到哪去。”

李慎明眼看這一伙丘八要把話題扯遠了,當下微咳一聲,笑著道:“總之各位把地產交出來,給我們大人打理經營,總好過自己這樣頭痛。”

盧先春道:“下官既然來了,就有此打算,只望大人給我們稍微優厚些的條件。”

其余幾人沒說話,但都是一樣的表情。

張瀚沒有出聲,還是李慎明道:“諸位的田產,有兩個方案,一是水田作價八兩到十兩一畝,旱田作價六兩到四兩一畝,我們全給現銀收購,諸位拿了銀子可以收起來,也可以放帳,或是給我們帳局做投資,均隨你們的意。”

幾個武官對視一眼,李艾道:“這價格很公允了,也是大人照顧我們。不過,下官等人還有下情要上稟。”

張瀚點頭道:“請說。”

李艾道:“這天時情形,我等留著田畝在手也是賠累,大人收去用處比咱們大的多。只是失了祖業,下官等擔憂子孫會坐食山空,遲早窮困。所以,大人不管是給銀兩,還是折算價格都可,我等想入股商會。”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