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刀芒雖然不帶一絲一毫的光熱,但若是被此刀劈中,段天毫不懷疑自己會化作飛灰消散天地之間。
段天不知道余岱巖是否見過其父親,但余岱巖這一刀斬出,至少有九成像是他父親當年劃破虛空送走他之時的那一劍。
這一劍便是燦若星河,寂若流星。
余岱巖果然毫不留情,一出手便是最強一劍。
這一劍滿含余岱巖對天道的感悟,對人道的體驗,對劍道的理解,虛空竟已被余岱巖劍意所完全封閉,劍芒所至,段天已退無可退,躲無可躲。
不知道是否余岱巖也同樣經歷各種痛苦與寂寞,一股滲入骨髓的寂寞不由自主的散發出來,連段天也大受影響。
更可怕的是,此劍帶來的無盡的寂寞之感,竟讓段天生出一股頹然之感,似乎所有的掙扎都是無用,還不如引頸應劍,也落得痛快。
余岱巖果然名不虛傳,這一劍出,給對手感覺天地間似乎再無任何之物能夠抵擋此劍了。
無論是劍意亦或是招式,余岱巖似乎已完全掌控了局面,段天無論防守或是對攻,都已無法改變戰局,等待觀戰之人的似乎只剩下段天一敗了。
他們絕不相信三千歲左右的段天能夠硬接這一劍。
這一劍不僅僅是威力巨大,更是算準了對手所有的后退之路,除非你強硬到可以用劍意威力壓制余岱巖,否則無論如何,都無法抵擋這一劍。
似乎是對余岱巖太過熟悉,羅顯松背后弟子面色都非常平靜,仿佛對結果已然知曉,而他們的眼神中閃出的神色似乎已經說明,反正他們同階修士是無法抵擋這一劍的,即便是化神中期修士,對這一劍,亦是不敢有絲毫輕視之意。
然而出乎這些人意料的是,這看似破無可破的強大劍意,竟然失去了目標。
這當然不是因為段天身法絕妙,遁入虛空躲過了這一劍,因為余岱巖這一劍,連虛空都已完全封鎖。
雖然可以借助秘法或者寶物勉強躲入虛空,但如此一來,先機頓失,在余岱巖這樣級別的劍手之下,絕無任何反攻的希望了。
段天即便有小挪移匿息珠,亦是不敢借此遁入虛空,縱然可以逃走,但再無可能擊敗余岱巖了。
一旦抵擋不住此劍,段天留給世人的只有一具尸首了。
在這等絕境之下,段天當然不會束手就擒,段天的金火戰龍劍突然化作兩點,兩點成線,一點仿若世界之初點,一點仿若世界之終點,便如橫亙古今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一般,讓余岱巖攻無可攻。
余岱巖之劍雖然可斬斷蒼穹,但若蒼穹無限,你又如何斬斷?
段天更是借助這無盡蒼穹,讓余岱巖這可斬天斷地的一劍失去了目標。
余岱巖的劍意神通已然修煉到自己境界的極致了,磅礴的劍意一旦釋放,段天恐怕也無法硬接。
但段天修煉的劍意同樣也到了劍意神通的極致,而且他的劍意神通更為強大,對方一劍想要斬天,但段天的劍卻是將天地一刀斷開。
段天的劍意斷開了天地,也同樣斷開了余岱巖的一劍。
無論余岱巖劍意如何厲害,面對無窮無盡的鴻溝,也難以斬到目標。
然而段天之劍當然不僅限于破解余岱巖的一劍,而是化作一道精芒,延伸至無窮無盡的虛空,這道鴻溝隔絕了余岱巖的一劍,但段天這無始無終的劍意卻絲毫不受鴻溝影響。
無論段天和余岱巖之間相隔咫尺亦或是天涯,對段天這一劍而言,都沒有任何距離感可言。
封鎖對手四周虛空,讓對手避無可避的余岱巖雖然也躲入了無盡虛空,但無論間隔多少個時空,似乎都無法躲避段天這反擊的一劍。
段天這一劍一出,羅顯松和史成雍倏然色變,釋放出完全不敢相信的眼神。
這一劍,他們實在太熟悉了,這絕對是他們想也未想過的裂陽驚天劍法。
但即便是苦修裂陽驚天劍法數千年的羅顯松,也自信自己絕無可能在化神初期階段,釋放出段天這般強大的威力。
段天對劍意的理解,已經超過了同階時候的他。
段天這一劍震撼了羅顯松,也完全超出了余岱巖的所有設想,讓他根本避無可避,一聲輕響,虛空中一個身影踉蹌而出,現出捂著胸口的余岱巖。
胸口鮮血順著余岱巖指尖滴下,連他的戰甲也沒有辦法完全抵消這一劍之威。
四周寂靜無聲,所有人都不敢相信他們看到的一切。
余岱巖竟然敗了,而且明顯是對手手下留情了,否則余岱巖可能只剩一具尸體了。
兩人的劍意都是剛猛無比,可斬天斷地的,一旦面對,必然是高下立判,所以瞬間便可決出生死。
余岱巖冷峻的眼神依舊冷峻,但氣勢已然全無,淡淡道:“段兄果然好劍法,余某不是對手,多謝道友手下留情。段兄劍法竟然是裂陽驚天劍法,家師對此劍法的感悟,似乎都不如段兄,余某心服口服,敢問段兄是何人?”
段天突然感覺身體一空,差點摔倒。
這還是他首次全力出手,將畢生之威融入一劍,面對余岱巖這樣級別的對手,固然可以將其斬殺,但自己將再無任何多余戰力,但若不全力出手,定然無法抵擋余岱巖這一劍。
一直以來,段天都不大習慣出手判生死,只是因為他很少遇到修為相當的單一對手,要么遇到的是遠強于他的,要么是圍攻合擊,故而用了其他方式來戰斗。
他和方動山不同,單挑方動山,段天未必有信心能夠擊敗他。但若遇到無數強敵圍困,方動山或許會力戰而亡,但段天卻反而有希望逃脫,甚至反敗為勝。
不過修煉到了他現在這個境界,段天單挑的戰力也同樣增強了不少,全力一擊,斬殺對手,他也不是做不到。
羅顯松和史成雍亦是長身而起,懸于段天面前,道:“敢問道友到底是何人?”“杰眾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