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二辭稱帝。
漢獻帝手足無措。
幸虧華歆機靈,奏道:“陛下可筑一臺,名曰受禪臺,集公卿庶民,明白禪位,則陛下子子孫孫必蒙秦恩矣。”
漢獻帝為了蒙恩過好日子,于是乃遣太常王朗在鄴都之北,筑起三層高臺,擇于十月庚午日寅時禪讓。
在這一段時間,朝廷高效運作了起來。
紫禁城重新裝修,請來左慈大師出手,修復當時建設紫禁城時,故意被切斷的龍氣風水。
左慈大師道:“十余年前貧道就觀天象,秦王仁德,匯華夏千年之氣運,非凡也。貧道當時就看好他,果然應驗。”
龐統眉毛一陣亂跳,心說我家大王喂你吃魚之前,你可不是這么說的。
于是一切準備妥當,就到了禪讓這一天。
百萬百姓匯聚在受禪臺四周,蓋地。
三十萬秦軍,拱衛。
秦王登上受禪臺高坐,臺下集大小官員一千余員。
漢獻帝全副皇帝儀仗來到,卻是親自捧著玉璽,跪呈秦王。
秦王受之。
漢獻帝就下了臺,脫去龍袍冕冠后,宣讀詔書:“咨爾秦王。昔者唐堯禪位于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于常,惟歸有德。漢道凌遲,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亂滋昏,群兇恣逆,宇內顛覆。賴秦王拯茲難于四方,惟清區夏,以保綏我宗廟,豈予一人獲乂,俾九服實受其賜。今王光于乃德,整河山之大業。皇靈降瑞,人神告征,誕惟亮采,師錫朕命。僉曰:爾度克協于虞舜,用率我唐典,敬遜爾位。于戲!“天之歷數在爾躬”,君其袛順大禮,饗萬國以肅承天命。”
宣讀完畢,漢獻帝便帶領眾人,八般大禮參拜新帝,秦王登了帝位。
史記:公元205年10月庚午日寅時,秦王登基稱帝,國號大秦,年號弘武,是為弘武大帝。
弘武大帝傳旨,立蔡琰為皇后,長子秦琰為太子,并大赦天下。
在這一天,弘武大帝在紫禁城太和殿,為了表彰眾臣為大秦統一作出的貢獻,弘武大帝大封群臣。
時大秦立五等爵位,第一等王爵,只封皇室血脈。其下,公、侯、伯、勛爵。
晉封:徐庶為一等鎮國侯,荀彧為一等輔國侯,賈詡為一等衛國侯,龐統為二等安國侯、田豐為二等定國侯、荀攸為二等建國侯、沮授為二等宣國候。
拔耀:趙云為一等冠軍侯,呂布為一等溫誠侯、高順為一等鎮軍侯,張遼為一等定軍侯,典韋為一等毅勇侯、許褚為一等虎威侯、徐晃為一等奮武侯、張郃為一等克定侯、甘寧為一等靖海侯、太史慈為一等鎮海侯、黃忠為一等剛勇侯、龐德為二等立義侯,魏延為二等嘉勇侯,周瑜為二等輔義侯。
其余紀靈、高覽、張燕等皆封一等伯到三等伯,黃蓋、程普、陸遜、呂蒙等人皆封勛爵。
其余魯肅、諸葛瑾、蔣琬、費祎等人皆封一等伯到三等伯,而其余等人,皆封勛爵。
大徒弟孫策為一等忠勇侯,二徒弟沙摩柯為一等報國侯,三徒弟朱桓為二等定南侯、四徒弟馬超為二等威遠侯。
軍機處軍師密請問為何沒有公爵,秦峰說道:“唯開疆擴土大功者,才可獲此位。”
隨后,弘武大帝發詔令,改革行政機構,設六部,全國劃分八大軍區。
八大軍區:鄴都軍區又稱中央軍區、遼南軍區又稱北方軍區、許昌軍區又稱中原軍區、建業軍區又稱江南軍區、成都軍區又稱蜀中軍區。西涼軍區又稱西北軍區、另有西州軍區、南中軍區。
趙云為帝國陸軍部元帥。
徐庶、荀彧、賈詡、荀攸、龐統、沮授為六部行政長官,田豐為都察院最高檢察長官。
張遼、徐晃、黃忠、張郃、馬超等皆為軍區長官。
魯肅、諸葛瑾、蔣琬、費祎等人,為各州封疆大吏。
王朗、華歆、陳琳、辛毗、滿寵、劉曄、陳宮等人,皆為六部要員。
州刺史總督政務,布政使掌民生,提刑官掌刑罰。軍政司法分離,分工明確,直屬清晰。
弘武大帝成立大秦帝國海軍部,大徒弟孫策為大秦帝國海軍元帥,周瑜、太史慈、甘寧、陸遜、呂蒙等人前往任職。由于當時孫策等人正在率領大秦海軍進攻島國,因此弘武大帝特將詔令傳于軍前,以鼓舞將士。
登基第二日,弘武大帝秦峰率領文武百官,來到鄴都英雄烈士陵園,祭拜在統一的過程中,歷次戰斗中陣亡的秦軍將士。
帝國百姓自發的組織起來,追隨弘武大帝,祭奠為國盡忠的親人。安寧幸福的生活得來不易,百姓雖然悲痛,但他們知道,正是烈士精忠報國,才有了國家的統一和安寧。烈士的精神,激勵著一代代人民。
弘武大帝登基后,卻是更加繁忙。
后一月有消息傳來,弘武大帝的詔令到了島前,大秦海軍氣勢如虹,很快攻陷了狗奴國京都,狗奴被征服,同島邪馬臺國投順。
天狗奴等殘暴之人,處以極刑,弘武大帝廢除島國特權階級,島國百姓翻身農奴把家作,人人感激弘武大帝,親切的稱呼他為大救星。
邪馬臺送來女王卑彌呼求親,表示邪馬臺是真心投順。
秦峰笑納女王,并開始在島國實行漢化。
206年1月,大秦帝國海軍登陸以‘夷洲’為首的東南諸島,正式將東南諸島嶼,劃入華夏版圖。
弘武大帝仁德為懷,將當地的土著保護起來,成立原始部落保護區,以確保他們的文明不受影響,長久的保持下去。
稍后南中傳來消息,未能搜捕到劉備等人,但帝國陸軍收服了東南大陸。秦峰十分欣慰,他有感于大老美在美洲的殘暴,他仁德為懷,就成立東南陸地原始部落保護區,保護當地土著。
2月,弘武大帝秦峰開始著手將依附大秦的匈奴,烏丸,羌族,西域等少數民族,正在劃入版圖。
過程中,弘武大帝的威望,和他提出的民族大團結,同發展,共患難的政策,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各民族同宗同源,皆是炎黃子孫后裔,這毋容置疑,并引以為榮。
秦峰最先做通了老岳父匈奴王賽桑的思想工作。
緊隨其后,烏丸、羌族正式回歸。
西域緊跟著回歸。
公元206年7月,弘武大帝秦峰實現了華夏民族的大團結。各族人民互通有無,少數民族兄弟大量遷入內地,而許多內地百姓也到草原等地發展。
帝國上下進入到喜慶的海洋之中,帝國各族百姓,傳頌著弘武大帝民族大團結的豐功偉績。各民族各地域,從此以后,皆是大秦、華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公元206年,弘武二年,弘武大帝完成了真正的華夏統一,華夏即將迎來一個嶄新的時代,屬于弘武大帝的時代。
而就在同一時間。
天竺的土地上,出現了四個特立獨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