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來想去,源內正一覺得就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用防坦克壕來阻止中隊坦克的進攻,而自己的坦克和裝甲車則埋在地下只露出炮塔再堆上沙袋修成碉堡,這樣既可以當作一個火力點又不容易被敵人發現并被摧毀。
客觀的說,源內正一的這種戰術并不高明,因為基本上沒有人會這么做……坦克和裝甲車的優勢終究還是機動性,失去機動性的坦克和裝甲車就跟活棺材沒有多大的區別。
但他這種戰術卻是在無奈的執行防御命令,并進行敵我對比和分析后做出的最正確的決定。
這種戰術最理想的結果,就是用經過偽裝的防坦克壕將敵人的坦克摧毀殆盡或是損失慘重,接著敵人就只能依靠步兵進攻,于是那些被埋在地里的坦克和裝甲車就能發揮作用了。
源內正一的戰術幾乎就成功了,因為英國人就是這么打而且戰局也正是這么發展的,錯就錯在……先行進攻的不是會打仗的中國人而是中看不中用的英國人。
而現在,因為中國人已經知道了源內正一的陷阱,也就不可能再上當了。
“現在該怎么打?”王麻子問。
“好打!”張弛只是笑了笑。
在得到上峰的同意后,中國部隊很快就接手了英軍的防線。
或許是在向撤退下去的英印軍示威,其實這更應該說是一種嘲笑,在剛剛接防英印軍還沒來得急退下去的時候,中隊進攻曼德勒的戰斗就打響了。
首先打過去的同樣也是一片片炮彈,新一師動用了所有的火炮……一個榴炮團、兩個山炮營,再加上各種口徑的迫擊炮,一共百余門火炮同時朝日軍防線開火,成片成片的炮彈只炸得日軍陣地一陣陣的火光和煙霧,同時也驚得正要撤下去的英印軍個個回頭觀望。
與英印軍不同的是,中隊的炮彈打的不是日軍的縱深或是房屋建筑,而是在日軍防線前后來回轟炸。打個幾輪之后這才停了下來。
這么做的目的不是想炸死多少日軍,而是將防坦克壕上的偽裝給掀掉。
張弛在戰壕中舉著望遠鏡朝日軍方向看了看,炮擊的效果還是很好的,日軍防坦克壕已經完全暴露在中隊的視線前。就算炮彈的煙霧還沒消散也看得一清二楚。
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張弛一揮手,幾輛已經加裝了推鏟改裝成推土機的謝爾曼坦克就在步兵的掩護下開了上去。
幾乎與此同時,炮兵就朝日軍方向打了幾枚煙霧彈,接著炮彈又是一輪接著一輪的朝日軍陣地傾瀉。
這些炮火的目的依舊不是殺傷日軍。而是干擾日軍的視線,使日軍的反坦克炮炮手無法放心的朝謝爾曼坦克射擊。
其實這么做只是為了保險起見……此時日軍裝備的反坦克炮絕大多數是94式反坦克炮,其在1000米的距離上只能擊穿30MM的鋼板,500米的距離上能擊穿40MM的鋼板,而謝爾曼坦克的正面裝甲卻是51MM,炮塔穿甲厚度甚至達到76.2MM,而且還是傾斜的,這厚度根本就不是日軍反坦克炮能對付得了的。
但戰場上的事情總是小心使得萬年船,何況反坦克炮命中坦克后就算不能將其擊毀,動能也會給坦克里的坦克手造成一定的傷害和麻煩。于是張弛還是決定讓炮火為謝爾曼坦克提供掩護。
接下來事情就得像是工兵在作業……只見幾輛謝爾曼坦克時而前進時而后退,將一堆堆新土及建筑倒塌時凌散的磚瓦給推進防坦克壕,沒過多久就把一段防坦克壕給填平了。
其實……這方法要是用在別的地方或是面對其它敵人應該說是一點都不管用,因為敵人不可能會放任這些坦克在防線前明目張膽的將防坦克壕填平,在坦克作業的時候就會有各種反坦克武器甚至是坦克開上來將這幾輛膽大包天的坦克擊毀。
但此時中隊面對的卻是日軍,是反坦克裝備十分薄弱尤其對謝爾曼坦克幾乎是空白的日軍,于是謝爾曼坦克就可以在他們面前大行其道了。
日軍很快就知道這些坦克的意圖,同時也意識到不能讓中隊將防坦克壕填平,否則接下來的戰事就會是一場噩夢,于是當即就組織了幾個爆破小組上來炸坦克。
然而。他們很快就發現要做到這一點卻十分困難,因為在他們面前橫亙著一條防坦克壕,當初為了能夠陷住中人的謝爾曼坦克,他們把這防坦克壕挖到了兩米多深四米多寬。要想去炸坦克他們就必須得十分“高調”的跳過這條戰壕,而這只會引來對面早就做好準備的中國士兵的一片子彈。
結果還真有日軍這么做了,那些日軍背著全身的裝備甚至還抱著炸藥包,在這種情況下要跳過這四米多寬的防坦克壕并不容易,這使得他們必須助跑一段……這時中隊就輕易的發現了他們,當他們騰空而起后就像一個個絕好的靶子立在面前。于是一發發子彈過去很快就將他們打成了血人,還沒落地就已經斷氣了。
另一部份日軍選擇了從防坦克壕底部爬過,這么做應該說是可行的,畢竟兩米多深的防坦克壕跳下去沒有很大的問題,爬上來也不需要費太多的力氣,而且還可以隱藏自己。
但問題是這防坦克壕跟戰壕又不一樣,戰壕是呈“Z”字形挖的,這么挖的目的是為了防止手榴彈在戰壕里一炸就是一片或者一挺機槍就可以從頭打到尾封鎖整條戰壕。
日軍在構筑防坦克壕時就沒想過這一點,而把防坦克壕給挖得直通通的一條,于是……在這些日軍翻進防坦克壕時,猛然就發現對面拋來了一片手榴彈,接著兩翼又響起了機槍聲。
一片爆炸和慘叫之后,防坦克壕里很快就安靜了。
不過他們至少不用擔心暴尸荒野,因為謝爾曼坦克很快就推來一堆土石將他們蓋得嚴嚴實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