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固距離仰光80公里,是幾條南下至仰光的公路的交匯點,也是中國軍隊南下的必經之路。
更重要的還是,勃固西面有一個野戰機場……經過八莫一戰后,機場對于中國軍隊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此時的中國軍隊可是有美國運輸機為其服務的,一旦勃固機場落入了中國軍隊手里,那就意味著中國軍隊及各種裝備和補給都會源源不斷的通過機場運送到勃固。
除此之外,美軍的戰斗機還可以轉場到勃固,到時位于仰光的日軍飛行大隊就不再會有什么距離優勢了。
換而言之,一旦勃固失守,那么仰光的防守很快就會陷入全面的被動,甚至可以說丟掉仰光只是時間的問題,因為日軍現在最拼不起的就是裝備和補給。
但是,此時仰光已經沒有多余的兵力了,還拿什么去增援勃固呢?
無奈之下河邊正三對仰光發出了緊急,將位于仰光的后勤人員、傷兵、工兵、交通線警備隊,甚至還有日本僑民都組織起來,總之能搜羅到的日本人全都趕到了一起,這樣竟然讓河邊正三拼湊起兩個混成旅團上萬人,在補充了炮兵和坦克兵后就浩浩蕩蕩的趕往勃固。
指揮這支部隊的是木村兵太郎少將,讓他感到沮喪的是,他手下的這些兵雖然看起來人數不少,但他們中甚至有些人連步槍都沒有,就算身上背著步槍的,木村兵太郎也注意到那步槍的背帶竟然是根麻繩……很明顯,這步槍是在前線經過戰火的洗禮損壞后送到仰光返修的,它的槍帶是由于使用時間過久或是在戰斗中斷裂了,而在日軍的倉庫里,甚至連槍帶都沒有只能用麻繩代替。
木村兵太郎都有些懷疑這些步槍在戰場上還能打上幾發子彈。
另一個讓木村兵太郎感到困擾的是,他對將要面對的這支中國軍隊一無所知:不知道這支中國軍隊的番號、火力、兵力,甚至連他們現在的位置在哪都不知道。
木村兵太郎只得到一個命令:必須趕在中國人的前頭趕到勃固,并守住勃固等待援軍!
唯一讓木村兵太郎感到欣慰的是。河邊正三總算還是給他一個炮兵團和一個坦克團,并答應在有必要的時候,會讓飛行大隊協助自己的戰斗。
但是這又能頂什么用呢?
飛行大隊只有四十余架飛機,而且不可能全部投入到勃固。那么它們會是美軍飛機的對手嗎?
如果搶不到制空權,炮兵團和坦克團還不是美軍戰斗機的靶子?!
木村兵太郎看著身邊正坐著汽車一隊隊的開往勃固的部隊,心下不由一陣凄涼:這些上去的人,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能回來,甚至包括自己……生死都是個未知之數。
但就算是知道此戰兇多吉少。木村兵太郎還是盡自己的全力去想辦法守住勃固……因為他認為這是一名日本軍人職責。
于是木村兵太郎集中了所有的汽車,在第一時間就把炮兵及一個旅團的步兵送往勃固,木村兵太郎知道,他現在就是在跟中國軍隊搶時間,如果去得遲了中國軍隊已經占領了勃固,那么這仗還沒開始就輸了。
木村兵太郎的這個決定顯然是正確的,因為他派出的這些步兵和炮兵果然搶在中國軍隊的前頭趕到了勃固,甚至日軍還留有一點時間展開并構筑了一個簡單的防線。
只是木村兵太郎犯了一個錯誤,他認為空曠的機場無險可守,所以并沒有派兵在那里駐防……其實這也不能說是木村兵太郎犯的錯誤。因為以木村少將帶的這些兵的素質,如果還在機場這樣的地方駐守與中國軍隊硬碰硬的話,那很有可能會因為遭受大量的傷亡而崩潰,所以這其實也是一種不得已的選擇。
但是,讓所有人包括木村兵太郎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是,日軍這兩個臨時組建起來的原本以為沒有多少軍事素質和戰斗力的混成旅團卻打得十分頑強,甚至都超過了精銳部隊第十八師團。
這都是后話。
是時中國軍隊也趕到了勃固外郊,可以看得出來當地的日本人根本就沒想到中國軍隊會出現在這里,當中國軍隊的坦克和車隊開過時,還有幾個穿著和服踩著木屐的日本女人朝戰士們投來好奇的目光。當發現這些軍隊是敵人時才匆匆忙忙的躲進屋里。
更讓中國軍隊感到有些不可思議的是,在中國軍隊的坦克“隆隆”的開進日軍憲兵中隊時,一個被吵醒的日軍憲兵從屋子里沖了出來,憤怒的吹著哨子朝坦克打出停止前進的手勢……他還以為面前的是日軍一些不知好歹的新手竟然把坦克開到了這里。
然而。憲兵的憤怒終究還是沒能擋住坦克,戰士們駕著坦克一往無前的從他身上輾了過去將其輾成了一團肉泥。也許,直到死的那一刻,那名日軍憲兵還以為自己是死在莽撞的新兵手下。
接著零落的槍聲很快就響了起來,那是從附過趕來的日軍憲兵朝天鳴槍,他們希望以此震住這支“不知好歹”的軍隊……但下一秒。他們就發現自己的槍聲不僅沒能阻止對方,對方的坦克還噴灑出有如雨點般的彈雨,坦克炮塔也發出令人恐怖轉動聲,接著“轟”的一聲就朝他們中間打出了幾發炮彈。
這時的人群才慌亂起來,他們驚叫著四處奔走,日本憲兵也終于搞明白了……闖入這里的根本就不是什么皇軍,而是敵人,擁有坦克的敵人。
直到這時還有人不敢相信,依舊在一聲又一聲的問著:“怎么可能,敵人怎么到我們這里了?”
但眼前的一切卻在告訴他們這是事實,中國軍隊的確已經打到這里了。
聽到了槍聲和炮聲,剛剛趕到勃固駐防的日軍第73混成旅就知道中國軍隊已經近在眼前了,于是也不管那前頭是否還有自己的憲兵部隊,當即就朝目標發起炮擊。
勃固之戰就此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