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八章困境中的爭奪
好半天之后,李清明嘆口氣,“永生你真的沒別的可說了?”
他急匆匆趕來,其實還是想落實一些東西,得到一些新的思路,并不是想趕人走。
“沒什么可說的了,”李永生嘆口氣,意興索然地回答,“想不到堂堂的李清明,號稱愛民如子,卻變成了殘民以逞的政客,你的血性……唉,果然是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嚴格來說,李清明也不算特別親民的,那是個第一次見李永生,就能拆了院墻的主兒。
但是他在東北從軍的時候,對軍紀抓得極嚴,不許他們擾民,這原本是治軍的手段,但是傳出去之后,東北的百姓相當認可他。
再后來,他冒死進入伊萬,以及坐鎮東北之后,也曾經以黎庶的保護者自居,而且從客觀上講,也確實保護了黎庶,所以大家都這么評價他。
李清明聽到這話,卻是勃然大怒,他最恨別人說自己老了,“黃口孺子,你懂什么?我不知道你從哪兒得到的消息,但是你體諒過朝廷和天家的苦衷沒有?”
“說話?說話當然很容易了,”他氣得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以糧困敵……你以為我們愿意做?你知道不知道,王師的三次反擊,都被人窺破,折損了近四萬人馬?”
“嗯?”張木子的眉頭一揚,“這消息我們怎么沒聽說?”
她有點不相信這話,三次反擊都被人窺破,這還怎么打仗?
但是他們都不知道,李清明說的還就是真的,第一次偷襲,遭遇了襄王的大隊援軍,慘敗而回,第二次遭遇了埋伏,被包了餃子。
第三次戰斗發生在海岱和幽州交界處,同樣是大敗而回。
“這種動搖軍心的消息,怎么敢傳出去?”李清明不屑地看她一眼,“朝廷里有內奸!”
“咳咳,”寧致遠輕咳兩聲,出聲發話,“李部長這話,我可以作證,三次出擊全是慘敗,李部長也想單獨發布軍令,內閣卻是不準。”
中土國對用兵,還是相當謹慎的。
李清明身為軍役部長,可以發布軍令,但是用兵不僅僅是指揮軍隊。
動兵可不是小事,別的不說,僅僅說后勤,就需要糧草和人力支持,宣傳上還需要輿論支持,這都需要三院六部的配合,至于作戰意圖什么的,也得跟內閣解釋清楚。
當然,也有“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說法,但那指的是在外部的作戰,想當年李清明挺進伊萬國,不但沒經過內閣同意,連上司也不支持他,可他也強行做了。
然而必須指出的是,眼下的戰事,是發生在幽州郡。
這是京師所在的郡,是中土國政治、文化和經濟的中心,天家在此,朝廷也在此——別說天子不想死,大臣們也都不想死,所以大家對軍隊的作戰和調動,非常地關心。
泄密這種事,也令人非常頭疼,尤其是第三次軍隊出擊的時候,除了李清明,只有內閣三位知道,甚至連坤帥這大司馬都不知情——她在柔然邊境呢,所以就特事特辦了。
可就算這樣,消息依舊走漏了,一萬精悍的士卒,直接被人堵在了山谷里,這支軍隊里配屬了五名真人,但是最后逃出來的,也不過才千許人。
這一支精兵,是要悄悄潛入海岱,斷襄王的糧道的,結果慘敗而歸。
李清明說到這里,苦笑一聲,“主少國疑……原本就是這樣了,很多人心里還不知道怎么打算呢。”
主少國疑,就是說天家的威信不夠,朝臣們不服氣,有別的想法。
這話實在太冒昧了,當著御馬監的老大,他竟然敢這么說,這是人臣該說的話嗎?
然而非常奇怪的是,寧致遠居然出聲附和這軍役部老大,“沒錯,消息竟然能從內閣走漏,天家徹夜不能寐,心脈郁結,甚至問我……朕真做了什么失德的事情嗎?”
“拉倒吧,”李清明卻是不領情,他冷冷地看一眼寧御馬,“誰說一定是內閣走漏的消息?沒準是你內廷十二監呢?”
這話也在理,嚴格來說,軍方決定出兵的話,內廷不可能一點風聲都不知道,說句更過分的話,哪怕出兵不經過內閣,內廷也照樣能知道。
為什么十二監被人稱作內廷?這是天家私人的朝廷,監督軍方行事,也是內廷職責之一,而且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職責。
這話也詮釋了,為什么寧致遠能容忍“主少國疑”四個字,沒辦法,他要是不能忍了這四個字,那就是默認內廷也有嫌疑——他巴不得李清明沖著朝臣開火呢。
當然,現在李部長說的話,他就有點不愛聽了,“你這話說得有趣,我們內廷的風光,全部得自于天家,李部長性情耿直我知道,但是麻煩你說話的時候,過一過腦子!”
果然,內廷和軍役部,還是尿不到一個壺里,這么難聽的話都說得出來。
“你少扯淡,”李清明一擺手,毫不客氣地發話,“內廷全是心向天家的嗎?先皇留下的老人多了,你去問一問天家,他敢殺完嗎?”
“你這話怎么說的?”寧致遠的臉黑了下來,“先皇留下來的使喚人兒,天家當然要妥善對待……李部長,你知道你這句話,會得罪多少人嗎?”
中土是強調忠孝傳家,少年天子再意氣風發勵精圖治,也不敢把老爹留下的太監和宮女全部清理了——那叫不孝!
退一萬步講,他將這些宮女和太監全部推進皇陵,活埋殉葬,倒是可以用“殘暴”這個比較小的罪名,替代“不孝”的大罪,但是對他接下來執掌天下,有太多不利了。
而且……當時太皇太妃還活著,她的身邊人總不能也埋了吧?
所以說,內廷其實也是個篩子,傳出點消息也正常,先皇那么多的皇子皇女,那么多的妃嬪,還有太皇太妃這種連先皇都惹不起的存在,這里面……少得了探子和耳目嗎?
所以李清明的懷疑,是有道理的,不過李部長心里也清楚,這話就是斗一斗嘴——事實上,內廷泄露消息的可能性,還真的非常小。
這倒不是說,內廷里消息就不會外泄,篩子依舊是篩子,值此非常時期,天家正經是不能大面積撤換內廷的人手——有些人在內廷安置釘子,只是想自保,沒別的想法。
比如說英王,現在鎮邊東北,正紅著呢,要說英王在內廷里沒安排釘子,李清明是不信的,萬一有點事情發生,英王豈不是變成了聾子和瞎子?
沒誰愿意成為聾子和瞎子——你走路起碼不能掉到溝里吧?
然而,李清明還真不太相信,消息是內廷泄露的,第一次反擊撞上援兵也就算了,等第兩次反擊遇伏大敗而回,就算再蠢的的人也能確定,是走漏了消息。
那么第三次出兵,天家還能不知道控制內廷的消息?
內廷雖然有監督軍隊的職責,但是能有資格掌握如此重要消息的人,內廷里也沒幾個人。
這為數不多的幾個人,都是天家的心腹——比如說眼前這位寧致遠。
天家位子一旦不穩,這些人沒有幸免的可能。
李清明對寧致遠不客氣,那是因為內廷對軍方的監督和牽制,倒不存在不信任的問題。
所以對方說什么得罪人,他只是不屑地笑一笑,“不得罪人,我若是跟你同氣連枝……你猜咱倆誰先死?”
“你這話就沒意思了,”寧致遠哪里敢接這個話茬?他干笑一聲,“其實吧,我覺得內閣也是擔心軍方勢力過大……他們有私心。”
“握草,”佘供奉聽到這里,是實實在在忍不住,“內閣這是要奪軍權?”
“多稀罕呢,”寧致遠很不屑地看他一眼,“文臣武將,這不是天生該對立的嗎?你要不信……問一問李部長好了。”
李清明嘿然不語,這種事情,不是他想否認就能否認的,事實上,他心里認為,極有可能是內閣泄露的消息,原因也在此了。
內閣的三位宰輔,未必就會心儀哪個反王,但是值此江山動蕩之際,能為閣臣多抓住點權力,才是真的。
說白了,這依舊是趙家的江山,趙家天子可以換,人臣卻未必會換,此刻不借機抓緊軍權,那才是傻的——起碼要抓住商議軍事的權力。
至于說出兵三次失利,會不會讓內閣失去這個權力,那就在人說了。
其實很簡單,借口隨便就找得到——軍方的謀劃能力不行,換我們內閣來吧。
換內閣來的話,行不行呢?這就是兩說了——大不了就是打輸了,換個天家唄。
這么誅心的話,也就是寧御馬能說出來,并且試圖點醒李清明。
可是李清明哪里用得著他點醒?三次出兵都被人設計了……這里面僅僅是探子的問題嗎?
說句實話,他不相信里面沒有貓膩,而最令他惱火的就是,某些文臣這么做,不是因為跟天家不對眼,也不是有了投靠的主兒——人家這么做,單純地就是為了爭奪權力。
所以他郁悶地嘆口氣,看向李永生,“你明白了?”
(梨樹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