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狀元  第九〇七章 新官的魄力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寒門狀元 | 天子   作者:天子  書名:寒門狀元  更新時間:2016-10-07
 
唐寅并不懂領兵打仗,沈溪也不會自己跑到瓊州府去負責監督開辟鹽場,所以二人的差事不會交換。

沈溪算是給了唐寅一個揚名立萬的機會,開辟鹽田看起來不算什么功勞,卻改進了華夏幾千年來的制鹽方法,氯化鈉也是未來沈溪制造純堿的重要原材料之一,這是沈溪在粵省開辟商業帝國的第一步。

唐寅雖然不能在科舉上有建樹,但或許能成為大明化工鼻祖,開啟一個新時代。

唐寅不知道他身上背負著沈溪對于改變時代的寄托,神情沮喪地帶著新婚賀禮回家去見夫人,順帶商議一下南行瓊州府的事情。

正月初六,粵省左布政使陸珩抵達廣州城。

陸珩進城第一件事不是去承宣布政使司衙門述職,而是先到廣州驛館的臨時督撫衙門面見沈溪。

這是沈溪在三省督撫任上的一個轉折點。

之前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對沈溪有諸多阻撓,原因在于地頭蛇的勢力盤根錯節,外人很難插手,朝廷將沈溪空降到東南三省擔任督撫,損害了這些人的既得利益,所以他們要把沈溪打壓下去。

如今沈溪已經在粵省處處占據上風,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在跟沈溪的相斗中已是強弩之末,而陸珩預示著反沈溪聯盟的垮臺,從此之后粵省各級衙門都會把督撫衙門當成最高的行政和軍事機構。

有了粵省的全力支持,沈溪也正式確立自己在東南三省最高行政和軍事長官的地位。

陸珩五十多歲,看上去文質彬彬,但他在施政上頗有建樹,之前曾在三邊幫劉大夏調運軍餉,也曾在湖廣、山西等地為左右參政、左右布政使,這次他調任粵省為左布政使,看似平級調動,卻被認為是從地方官調任京官前的最后履職。

也就是說,陸珩需要在粵省左布政使的位子上獲取足夠政績,為他調任京城加碼。

若他在廣東地方做得夠好,調任京城后可以擔任六部侍郎,若做得不好,可能就會被任命為九寺正卿,亦或者是調往南京,擔任南京六部侍郎。

陸珩不敢在這一任左布政使的位子上有半點馬虎。

六部侍郎和南京六部侍郎有本質區別,一個是常伴君側、實權在握的六部堂官,而另一個則是明升暗降調到南京吃閑飯的閑差。而決定他能否做好這一任左布政使的關鍵,就在于能否輔佐好沈溪。

陸珩跟謝遷關系一向不錯,而他之前在六部為郎中時,又深得馬文升的器重,后來在三邊調運軍餉,劉大夏對他青睞有加,這次他到任粵省左布政使,正是謝遷、劉大夏和馬文升等人聯名保舉。

獲得任命后,謝遷、劉大夏和馬文升分別給陸珩寫信,交代他配合好沈溪,整頓地方吏治,幫助沈溪剿滅海盜和倭寇,雖然沒表明輔佐有功就會升官,可規矩如此,陸珩這些年已在多個地方政績卓然,而要調任六部侍郎,就差在六部侍郎出現空缺時朝中有人為他說句話。

就算沒空缺,他這一任左布政使任滿之后,可能也會調任河南巡撫、湖廣總督等等替沈溪督撫廣東和廣西兩省。

這會兒如果再不好好把握機會,過幾年等他年屆六十之時,若是不想去南京吃閑飯,就只能致仕回家養老。

陸珩一來,就對沈溪推崇備至,對于沈溪在地方為官半年來的政績大加贊賞,都快讓沈溪覺得已經用半年的時間做完一任三年督撫要做的事,后面兩年半可以什么不用干,就等著任滿升官就行了。

陸珩像是個諂臣,可沈溪卻知道陸珩在為政地方時的確有諸多成就,連馬文升和劉大夏這樣的實干之臣都對其推崇有加,此人能力非同一般。

聽到陸珩的贊譽,沈溪苦笑:“陸藩臺應該知曉,本官不過是奉皇命前來東南沿海剿滅匪寇,功成后就有可能身退……”

沈溪想表達的意思是我這個總督名不副實,別人調任粵省擔任督撫,一定掛的是兩廣總督或者巡撫銜,官職上應該是右都御史,而不是右副都御史……我這個督撫是臨時性質的,或許用不了三年,皇帝就把我召回去繼續給他兒子上課,你巴結我沒太大作用。

陸珩笑道:“沈中丞身在翰苑,若此番平匪功勞卓著,將來出將入相未嘗可知。”

出將入相,這算是為官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可大明已經廢黜了宰相,就算出可為將,入最多只是閣臣,閣臣只有議政之權,而無決策大權,距離真正的宰相尚有不小差距。

陸珩說這話,其實想表示你前途無量,咱倆通力合作,你以后出將入相,我也可以順順利利調任京城,各取所需。

有些話不能說的太明白,否則會落人口實,沈溪笑著點頭:“借陸藩臺的吉言,本官到任廣州府已有些時日,若陸藩臺有何要問詢之處,隨時可到舍下來訪!”

陸珩起身,拱手道:“一定,一定。”

陸珩一到廣州府,沒到兩天,布政使司便派人到督撫衙門,商議開春后平定海盜和倭寇所需調運錢糧用度的問題。

沈溪急著剿滅海盜和倭寇,陸珩比他更著急。

或許沈溪開春這一戰結束,功勞賺到手,皇帝就調他回京城委以重任,而陸珩作為左布政使想要撈取足夠的政績就是竹籃打水。

既然知道沈溪要在開春后帶兵北上,那就要在出兵前把錢糧用度都準備好,方顯出他的能力。

錢糧缺少,可以直接從府庫調;沒有戰船,可以征調民間船只;武器陳舊可以發動地方打造……總之,以前沈溪需要自己親力親為的事情,在陸珩到來后,一律都由陸珩代勞。

陸珩在擔任山西右參政時,曾幫助馬文升西北用兵調度錢糧;他在陜西為左布政使時,幫劉大夏與韃靼人交戰調運錢糧;這次到東南沿海來,其實是大材小用,他對于如何從牙縫里摳糧食,以及民夫和船只的調運,可說是經驗豐富。

右布政使章元應不過是個有才名只會耍陰謀手段的儒官,而陸珩則完全是來地方做實事的,二人在做官的出發點上不同,所以在為官方略上也是大相徑庭。

章元應想的是如何把沈溪逼走,或者是打壓督撫衙門,讓他可以名正言順地做粵省地面最高行政長官。陸珩則是想輔佐沈溪完成平定匪寇和整頓地方吏治的任務,以便調任京城。

所以當布政使司把前一年的府庫稅收賬目呈現沈溪眼前時,沈溪還有些不太適應,這陸珩簡直太貼心了,居然告訴我廣東每個府庫內有多少糧食,有多少可以調運,有多少是要留存作為預備災荒之用,調運朝廷的錢糧有多少必須當年送去,有多少可以預支……

以前這些具體的數字,沈溪想去調查也無從查起,因為章元應和林廷選對他戒備太深。

陸珩甚至為他算了一筆賬,廣東可以提供他足夠的錢糧,折合白銀差不多五萬兩,足夠他出征期間的用度。

這價值五萬兩的糧食和物資,只有半數左右是從府庫調運,另外半數則需要地方士紳、商賈納捐所得,需要跟普通百姓攤派一定的苛捐雜稅,雖然這都是戰時一些必要舉措,但沈溪卻不愿意勞民傷財,他寧可用之前賣鹽引和與佛郎機人貿易所得的幾萬兩銀子支撐下去,只需讓陸珩把必要的府庫錢糧調運出來便可。

本來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上元節這段時間,是官員休沐的日子,可陸珩一來,廣州城內各級衙門都要“加班”,隨后,陸珩把布政使司攤派各個州府府庫的錢糧數額以公文的方式下發,讓各地派人在三月中旬前把府庫糧食歸攏,調運到廣州府,以便沈溪的平匪大軍使用。

這期間沈溪什么都不用做,甚至在家里養花弄草陪陪嬌妻,就等著開春后領兵馬出征便可。

這雖然是他一向追求的最高境界的生活方式,可他現在畢竟還沒有功成名就,凡事讓別人來做他不習慣,也不放心。

陸珩有能力,而且做事風風火火,就怕陸珩對地方不了解,對困難估計不足,若到頭來官府的攤牌太甚導致民亂,還要沈溪和他的幾千平匪大軍來搞定。

布政使司衙門下發各府縣衙門公文,征調錢糧,沈溪這個三省督撫則把公文送到了桂省和閩省。

陸珩調一省的錢糧,那他就調三省的錢糧。

要打倭寇和海盜,只能支撐三五個月的錢糧可不保險,若是遇到艱苦的戰事,難道打一半停下來等來年重新籌措了軍糧物資再打?

寧多勿少,多余的部分在戰后可作為對士兵的犒賞。

如此而已!

ps:第一更!

今天爭取三更,天子求訂閱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