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狀元  第一一一二章 留一份,奏一份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寒門狀元 | 天子   作者:天子  書名:寒門狀元  更新時間:2016-12-30
 
九月二十九,在宣府戰事爆發、懷安衛城淪陷十天后,京城仍舊不知京畿周邊發生了這么一場巨變,大明軍事情報體系,似乎在一瞬間癱瘓。

九月三十日凌晨,一份從居庸關傳來的緊急戰報,送到通政使司,再從通政使司衙門送到文淵閣。

皇帝病重,很多戰報都由內閣先行審閱,查看哪些戰報相對重要,哪些戰報無足輕重,挑重點交給皇帝審閱。

皇帝通常只是問上幾句話,剩下的事則交給內閣和司禮監辦理。

這次也不例外,這是一份關于西北宣府戰事的奏報,上奏人是沈溪,但這次是在沈溪遭遇火綾兵馬圍困的情況下,抄小道幾經輾轉才送到京城,陳述土木堡內遭遇的困窘,因為當時沈溪所部與韃靼人間的戰事尚未開打,沈溪只是上陳戰局,并未就具體的戰果。

沈溪對在土木堡遭遇韃靼數千騎兵追擊之事,向朝廷做出詳細說明,奏本經通政使司送到內閣,呈遞到內閣大學士李東陽手上,因為當天李東陽守夜,這份奏本他最先看到。

如果是謝遷票擬,多半不會懷疑,如果是出自沈溪的分析他還抱有謹慎態度,可現在是沈溪遭遇貨真價實的韃靼主力,沈溪甚至明確點出,韃靼騎兵的領兵之將正是之前幾次出使明朝京師,跟沈溪熟識的女將領火綾。

沈溪于行軍時間、地點,撤兵時間點俱都闡述得很詳細,甚至連韃靼人進兵動向也說得一清二楚。

但可惜的是,這天守夜的內閣大學士是李東陽,李東陽對沈溪歷來便持懷疑態度,以至于他根本不準備采信沈溪所奏。

當初沈溪跟謝遷所說,西北戰事將會從延綏鎮往宣府鎮蔓延,甚至沈溪還提出韃靼人出擊的幾個時間點,那時謝遷還用這個理由為沈溪進行開脫,卻被李東陽毫不留情駁回,因為當時宣府鎮以及周邊軍鎮、要隘的奏報中并未提到遭遇大批韃靼騎兵。

從那之后,就連謝遷對沈溪的信心也減少很多,而李東陽對沈溪的偏見也就愈深。

李東陽親自問詢兵部,沈溪若是畏怯不前,應該是何等罪名?

最后兵部告知的結果,此事應由皇帝定奪,畢竟已涉及到延綏巡撫這樣正二品的高官,不是兵部或者刑部能隨便處置,兵部侍郎熊繡的意思,若屬實的話起碼也是個革職查辦,甚至有可能會被賜死。

李東陽從那之后,就覺得謝遷一定會為沈溪這個孫女婿支招,讓沈溪渡過危難,結果才過了幾天,沈溪的奏本中就提到遭遇韃靼軍隊主力,這讓李東陽從一開始就不信沈溪上奏之事。

換作別人,沈溪奏報的軍國大事,無論正確與否都會呈遞天子,因為涉及到大明江山社稷安危,誰也不敢馬虎大意。

但李東陽卻不同,李東陽出了名的“李公謀”,他想問題很周到很全面,平日最惱恨的就是邊關將領虛張進犯北寇兵馬數量,夸大戰功,李東陽一向認為,若是遇到邊塞戰事奏報,涉及兵馬數量,真實情況大概是奏報的兩成,至于斬殺北寇數量則有可能被夸大十倍以上。

朝廷為了邊塞安定,對于虛報功勞的事情一向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要不是太過夸張,朝廷還是希望邊軍將領和士兵能繼續為朝廷效命殺敵,斤斤計較無疑是挖自家墻角,朝廷對于邊軍將士的賞賜從來不會吝嗇。

但偏偏,邊將就利用這點來騙取朝廷的賞賜,甚至上下克扣,去九邊當將領,雖然清苦了一些,但油水頗豐。

李東陽對此等事,一向深惡痛絕。

包括秦纮、朱暉等人,經常做出虛報功勞的事情,劉大夏更務實些,不會明目張膽做這等事,在李東陽看來,沈溪就不一定了。

既然沈溪現如今境況堪憂,隨時會被朝廷降罪,很可能為了減輕或者抵消罪責,便虛報北夷兵馬數量或者殺敵功勞,以換取朝廷對他的寬恕。

李東陽詳細看過奏報,沈溪呈奏韃靼騎兵數量為四千騎左右,李東陽想象為大概遭遇一二百韃靼游騎,至于沈溪說被困土木堡,李東陽認為沈溪只是躲避土木堡中,以六千兵馬之數不敢與韃靼散兵游勇正面一戰。

至于沈溪提出讓朝廷增派援軍,在李東陽看來更是扯淡。

如今九邊最緊張的地方,是寧夏鎮周邊,劉大夏如今正領兵光復延綏鎮,這是在完成欽命延綏巡撫沈溪的差事,事件的另外一位主人公,這會兒卻不思進取,居然留守后方,跟朝廷奏報說什么宣府鎮遭遇韃靼中軍主力。

劉大夏說韃靼主力在寧夏鎮周邊,而沈溪則說韃靼中軍出現在宣府,二者相隔太遠。

若讓李東陽選擇,自然會相信劉大夏所言,在他看來,沈溪明顯是因為畏戰才留在宣府,如今提出宣府有韃子主力,那是在推卸責任,反倒是劉大夏正領兵在延綏鎮跟韃靼主力血拼,李東陽覺得更為靠譜。

“李大學士,您忙碌一夜,該休息一下了……需要用早餐嗎?”一名太監過來問道。

李東陽稍稍抬手擺了擺:“手中有重要票擬,且先退下!”

那太監本想噓寒問暖,趁機巴結李東陽一番,畢竟皇帝身體大不如前,指不定幾時就會駕崩,太子登基,必然一朝天子一朝臣,或許就有飛黃騰達的機會。太監做到最高,也就是司禮監掌印太監,他想坐上這位子就必須跟內閣大學士打好關系,甚至當上司禮監太監前,要在任何一名翰林官身邊裝孫子。

李東陽將沈溪奏本,從頭到尾看了幾遍,越看越覺得不可采信,他聽沈溪的意思,是想以手頭人馬跟韃靼人決一死戰,更讓李東陽覺得荒唐可笑。

若沈溪奏報屬實,沈溪麾下兵馬數量也就比韃靼騎兵數量高出兩千,就敢主動出擊跟韃靼人拼命,這是想找死?

“沈溪必是找尋不到宣府鎮周邊有韃靼主力出沒,便以小股流寇為韃子中軍,虛報北寇兵馬人數,虛張聲勢,此例一開國將不國,不可取也!”

李東陽看著奏本,雖然他對沈溪的才學很佩服,就算寫一份奏本也能寫得條理分明,文采斐然,李東陽不自覺起了愛才之心,但想到自己長子的死,跟沈溪夫妻獻藥有一定關系,頓時又惡向膽邊生。

李東陽準備將沈溪上呈的奏本認為是虛張聲勢的行為,上呈弘治皇帝,讓皇帝給沈溪降罪。

時間還早,李東陽不急著回去,事實上一旬他只是在文淵閣停留兩天,剩下八天全都是謝遷當值,至于年老體弱的劉健則不用輪班當值。

李東陽精神一向不錯,只是他因喪子之痛而變得不務政事,想早些歸隱,但又擔心皇帝突然有個三長兩短,自己一走了之的話會顯得對皇家和朝廷不負責任,所以他跟劉健的想法一樣,在朝中混吃等死幾年,等太子登基后國祚穩定,他就退下去,讓別人來接替,他非常欣賞王華、梁儲等人,認為這些人足以勝任內閣大學士的差事。

寫好票擬,李東陽將昨夜整理好的幾分奏本,親自送去司禮監那邊,而不想假手于人。

因為司禮監掌印太監蕭敬為人謙和,使得蕭敬在代天子批閱奏本時,多數會采納內閣大學士的意見,長久以來李東陽形成一種習慣,就是遇到一些猶豫不決的奏本,他會拿去司禮監商議……當然,與其說是商議,還不如說是一種指點。

在指點后,司禮監秉筆太監基本會根據李東陽的想法來撰寫朱批,這使得內閣大學士直接擁有了宰相的權限,甚至可以向六部發號施令。

這次也不例外,李東陽去見蕭敬,就是想提醒蕭敬關于一些奏本朱批撰寫的細節,包括對沈溪那份虛報賊軍數量奏本的處理。

李東陽來到司禮監,因為不是第一次,連守衛宮門的侍衛都沒有出面阻攔,李東陽進到殿內,并未見到蕭敬本人,幾名秉筆太監也一個不見,只有兩名太監輪值。

李東陽臉色不善:“蕭公公呢?”

“回閣老的話,蕭公公昨晚在乾清宮內照顧陛下起居半宿,四更天后才睡下,其他幾位公公也有要務……請問,您有事?”其中一名太監謹慎問道。

聽到蕭敬正在休息,李東陽臉色多少有些不悅,他熬了通宵都沒睡下,反倒是蕭敬只是伺候圣駕半晚就回去歇著,他自己還想早點兒把票擬后的奏本擬好朱批,免得下午蕭敬起來后朱批時,他不在場,或許會形成一些看法上的沖突,那時他再找蕭敬就是徒勞。

李東陽道:“去通傳一聲,就說是有重要軍報上呈,我在這里等他!”

說完,李東陽直接在司禮監正堂坐下,喝了杯熱茶,倦意襲來,便靠在椅背上閉目假寐,不多時便睡了過去。

過了不知多久,李東陽被人搖醒,睜開眼一看,蕭敬已然站到他身邊,二人對視時發現對方的眼睛布滿血絲,顯然都沒休息好。

蕭敬問道:“李大學士前來,可是有緊急戰報?”

“是,有兩份。”

李東陽單獨將西北戰報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兩份拿出來,一份是劉大夏正率兵克服延綏鎮的消息,另一份則是沈溪說在宣府鎮遇到大批韃靼主力。

蕭敬拿在手上,稍作對比,發現兩邊都在拿韃靼主力的事做文章。

蕭敬沒有太多主意,看過后,他抬起頭看向李東陽,問道:“李大學士,這……韃靼為何會有兩處主力,還是相隔千里之外?如此沖突的急奏,上呈給陛下,那不是讓陛下心中擔憂嗎?”

李東陽道:“看過票擬便知曉,多半是沈溪虛張聲勢。既然西北戰事將定,不妨先將沈溪奏本截留,將兵部劉尚書的奏本上呈陛下,讓陛下暫且寬心!”

ps:第三更到!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