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狀元  第一五七二章 當家作主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寒門狀元 | 天子   作者:天子  書名:寒門狀元  更新時間:2017-08-05
 
京城。

朱厚照當皇帝快一個月了。

孝宗陵墓已選好,就定在施家臺,名為泰陵,由司馬真人、禮部右侍郎王華等人查看過后,確認風水沒有任何問題,于是正式開建陵墓。

按照泰陵修建計劃,地下玄宮大概四五個月內建工,至于地上建筑,則需要九個月到一年時間來修建。

也就是說,在泰陵玄宮修建完畢前,朱樘不會下葬,不過靈堂會遷出乾清宮正殿,轉移到后廡,乾清宮將作為新皇的起居宮殿使用。

朱厚照當皇帝這一個月,除了臨幸幾個小宮女,給自己老爹定下陵墓,別的事基本就沒他份兒了,他對這種生活狀態非常不滿,感覺什么事情都不能做主,太過憋屈。

朱厚照身邊的人,沒幾個有真本事,張苑、戴義等人,根本無法做到跟劉健和李東陽等人抗衡,朝廷大小事情都被內閣掌控。

二月初三,朱厚照會見朝臣,談及兩方面內容。

第一項涉及西北軍務,蒙古亦思馬因部仍舊頻頻犯邊,之前孝宗所定和談之議,并未轉達給朱厚照知曉,而朱厚照骨子里從來不想跟別人和談,在他看來,這種面臨外辱的戰事就應該打到底,這種看法跟劉健、李東陽意見相仿。

劉健在西北用兵上主張抵御外敵于國門之外,倒不是劉健主戰,而是因為這涉及到孝宗駕崩新皇登基,朝廷需要一場外戰的勝利來奠定大明聲威。如今西南戰事已平息,不可能重燃戰火,那就只有在西北戰場做文章。

朱厚照的主張跟劉健不謀而合,如此一來西北戰事已到不用商議的地步,必然要以武力來說話。

謝遷作為孝宗時朝廷與韃靼和談的少數知情者,而且還是主導和談之人,心里不由帶著幾分著急,但他又不能跟朱厚照詳細說明此事,只有先裝糊涂,準備私下再跟朱厚照奏稟。

朝堂上第二項商議事項,是在北方推廣新作物。

這是根據南方廣東、福建兩地官府奏稟的情況,由戶部發文,交由內閣審核,再拿到朝堂上商議。

因為頭兩年廣東和福建兩省大面積推廣新作物,使得玉米和番薯在南方栽種面積逐漸增加,百姓認可新作物,以至于玉米、番薯、辣椒等推廣速度非常快,如今沈溪在沒有經過朝廷審批的情況下,在西南六省也大力推廣栽種。

至于江北之地,距離朝廷中樞太近,新作物的種植受到嚴格管制。

朱厚照道:“既然外來作物能讓我大明百姓受益,為何不大力推廣?劉少傅,這件事就交給你負責,務必在江水以北,推廣這幾種作物,如此百姓才能豐衣足食,安居樂業!”

劉健出列奏稟:“陛下,老臣認為,新作物當在南方先行試驗,不可輕易推廣到北方。外來之物必有妖邪,此等作物未經百姓長期食用驗證,如何能做到讓人放心栽種?若是幾年后,土地板結,肥力耗盡,糧食絕收,我大明百姓很可能要因此挨餓受凍……”

每一樁新事物推廣,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尤其是那些老古董,對于新生事物必然先將其妖魔化一番,要等實踐證明后才逐漸認可。

就好像玉米、番薯、馬鈴薯等新作物,這些東西暫時不會被作為主要食物,而劉健等人也怕這些作物有什么未知的風險,比如說令土地在未來幾年由熟變生,或者百姓長期食用會有什么毒副作用……

說白了,一切都是對未知事物的恐懼。

人們的謹慎本身沒有問題,沈溪之所以敢推廣這些作物,是因為他知道經過未來幾百年耕種,已證明這些作物無毒無害,甚至養活了世界上大多數人口,在有理論和實踐基礎的情況下,沈溪展開推廣沒什么問題。

而劉健和李東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阻撓大規模推廣,也沒有任何問題。

孝宗朝百姓在不耕作新作物的情況下,基本能做到溫飽,推廣新作物在朝臣們看來意義不是很大,在劉健、李東陽這些思想保守的老臣心目中,既然百姓耕種傳統作物便可以做到養家糊口,何必冒著未知的風險費心費力去推廣新作物,反倒有可能影響百姓民生呢?

朱厚照道:“百姓現在日子過得很清苦,朕認為推廣新作物還是有其必要的……劉少傅,這件事朕已經決定了,你不會是故意跟朕唱反調,讓朕為難吧?”

“嗯!?”

劉健沒想到朱厚照會在這個問題上展示如此強硬的態度。

盡管蕭敬在旁邊拼命給朱厚照使眼色,希望朱厚照能維護一下劉健這位大明首輔的面子,但朱厚照視熟視無睹,他一旦任性起來,九頭牛都拉不回來,此時他一心想以此證明自己可以在朝堂上當家作主,而不是事事聽從別人的意見。

劉健舒了口氣,道:“陛下既然如此決定,老臣附議,但在北方各省,推廣面積不可驟然增加,需逐步推廣!”

朱厚照立即感受到決策的快樂,非常滿足,頓時覺得劉健順眼多了,他故作沉思狀,半晌后才道:

“劉少傅說得有理,直接推廣開來,確有不妥之處,那就逐步推廣,先讓部分百姓耕種一下試試,如果效果好,來年再增加耕作面積。過個幾年確認沒有問題,才全面推廣,讓大明百姓至少在吃的問題上不用發愁……”

劉健看出來了,朱厚照存心跟他作對,他不覺得小皇帝有多認可新作物。

確定這件事后,劉健沒有過多勉強,畢竟在老臣眼中,新皇做事太過恣意,需要打壓一番,但如果什么事都壓制,很可能會適得其反。

散朝后,眾大臣自行出宮,劉健和李東陽則回文淵閣。

李東陽不解地問道:“劉少傅何必順從陛下之意,在北方推廣那什么玉米、番薯?不怕這些東西將我大明百姓的身體給吃壞了?”

劉健搖頭:“陛下執意如此,又能如何?此事不過一念之間,好或者壞,你我都不清楚,但若老朽在朝堂上當眾否定陛下,旁人會如何看待老朽?”

大明文官擅權,目的不是為了獨攬朝政,大小事情全憑個人喜好行事,劉健和李東陽等人基本能做到忠君,只是在他們的思想中,新皇年少無知,無法明斷是非,所以才會越俎代庖,幫新皇決定大小事情。

可一旦在朝會上與皇帝發生沖突,劉健和李東陽等人又會以儒家中庸思想做出妥協。

這也是朱厚照沒有掌握到的情況,其實劉健和李東陽的專權并不是絕對的,他們都愛惜羽毛,不會跟皇帝正面沖突。

以前劉健和李東陽打壓朱厚照,是因為那時他還是太子,而朱厚照登基后總拿自己當太子時跟內閣敵對的關系來看待劉健和李東陽,錯誤地以為自己無法掌權,但其實劉健和李東陽已在逐漸放權給朱厚照。

可惜現在朱厚照手底下無人幫他把這放出來的權力收攏,蕭敬作為老好人不管不問,而張苑、戴義等人又頂不起來,以至于就算內閣放出權力,朱厚照也沒能力接收,最后的結果便是權力依然掌握在內閣手中。

朱厚照在朝堂上難得當家作主一次,顯得非常高興,散朝便返回乾清宮,準備吃點兒好的犒勞自己。

大明朝會在弘治朝中后期以及正德朝,基本都是午朝,這跟弘治皇帝身體羸弱而正德皇帝登基時年少有關。

明朝中前期由于內閣和司禮監雙決策層的存在,導致二者間相互制約,同時具體事務又由六部實施,故內閣雖然處于決策層,但卻不掌握實權,在弘治皇帝及之前很長時間,朝廷大小權力都牢牢地掌握在皇帝手中,皇權凸顯。

但在孝宗朝后,內閣開始有了實權,不但作為決策層,也可以作為執行層存在,以至于內閣大學士權力陡增,而司禮監又因蕭敬等人不作為,導致權力逐漸旁落。皇權此時也就自然而然顯現頹勢,朱厚照總感覺自己的權力被別人掌控。

一個月過去,朱厚照終于可以享用肉食,這對于一個曾無肉不歡的少年來說,比起不用穿孝服更感到快活。

乾清宮內,張苑見朱厚照心情不錯,不由問道:“陛下,您今晚……是否有安排?”

“安排?哈哈,對,給朕找幾名宮女來,朕高興……張苑,你記得找漂亮點兒的,以后朕重重有賞!”

到如今,朱厚照對別人做出封賞,依然是以開空頭支票的方式進行,因為他現在仍舊沒感覺自己掌握實權。

張苑道:“陛下放心,奴婢一定給您辦得妥妥當當,讓陛下今夜睡得安穩踏實!”rw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