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兒不為奴  第二百六十九章 嶺南三忠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漢兒不為奴 | 傲骨鐵心   作者:傲骨鐵心  書名:漢兒不為奴  更新時間:2016-07-03
 
有支持清軍的地主劣紳,自然也有支持明軍的士紳。◎

八一№№№`、、8、1

香山人文之地,自南宋紹興年間設縣治以來,五百多年來相繼出過36名進士,2oo余舉人,秀才更是不計可數。經廖瑞祥統計,目前香山境內的鄉學和私塾有7o多所,有在鄉進士2人,舉人16人,秀才79人。這個數字在廣州各府縣可是屈一指的,歷任香山教諭也都因治下學政政績出色被朝廷嘉獎過,因此而升官的占了大半。

讀書人有了功名進可做官,退可為士紳,無論在朝還是在野均能揮莫大影響力。但這些讀書人的大數卻在太平時節心安理得享受朝廷給他們的特權,卻在國難之時為了保住特權而向異族胡人搖頭擺尾,充當他們的走狗幫兇。香山的在鄉進士孟大元和劉國道便是這種人,清軍來時他們沒有組織抵抗,反而不遺余力的幫助清軍打擊明軍。也正是這二人間接害死故太子太保張家玉和永歷朝東閣大學士陳子壯的兇手,直接帶領清軍捕殺了永歷朝兵部職方司主事陳邦彥。

只可惜孟大元和劉國道在太平軍來之前就聞風而逃,這使得周士相一直耿耿于懷,為不能手刃二賊替張家玉、陳子壯、陳邦彥這三位民族英雄報仇感到遺憾。

張家玉、陳子壯、陳邦彥無疑是香山地區最出名的讀書人。八一

、、、8`1```、奪取仁厚坊后,周士相特意要廖瑞祥取來有關三人的史料供他查閱,看完三人事跡后,周士相久久不能平復心中波瀾。

和陳子壯、陳邦彥一生仕明忠心不二不同,張家玉曾有過變節之舉。崇禎十六年張家玉考取進士后,被授為翰林院庶吉士。翌年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張家玉身為明臣卻主動投書給李自成愿為大順新臣。結果李自成入京只幾十天就被清軍趕出北京城,見李自成難成大事,張家玉便又改投在南京即位的弘光帝,不過他到南京后卻被史可法以曾變節投降李自成的罪名逮捕下獄。

弘光元年。因史可法在江北四鎮的無能之舉,清兵輕易攻破明軍四鎮駐防的淮河防線并一舉攻入南京。張家玉這一次沒有再變節,而是逃至福州被繼位的隆武帝委為監軍督部援救被圍在江西撫州的南明軍隊。清軍攻陷撫州后,張家玉受傷戰敗后率部退回福州。隨即被任為右僉都御史巡撫廣信。

隆武二年正月,在保衛福州城的戰斗中,張家玉中箭墮馬摔斷了手臂,幸得都司林雄冒死把他救回。后受命到廣東潮、惠二州籌餉招兵,被委為新軍“監督總理”。他在潮惠招降農民軍十余萬人,選取其中精壯萬人組成五個營。八一小說網81不久,隆武帝在汀州被殺,剛建立起的新軍因大勢已去,又缺糧餉,張家玉無奈只好解散新軍于八月回到香山家鄉。

清軍攻破廣州后,清朝兩廣總督佟養甲多次派人到張家玉家勸降,均被他嚴詞拒絕。不但如此,張家玉還和陳邦彥、陳子壯等人相約聚兵廣州附近反抗清軍。他先率義軍攻入香山縣城,活捉清知縣鄭鋈。任命原明朝東莞儒學訓導張珆為知縣。清朝廣東提督李成棟聞知張家玉在香山反清,便率大軍來攻,張家玉率義軍先后與之大戰于萬江租和道滘,不支敗走西鄉。其祖母陳氏,母黎氏及妹石寶俱投水自盡;妻彭氏被執,不屈而死,當真是滿門忠烈,婦人亦為英雄!

十月,李成棟集中大軍撲向張家玉駐地增城,雙方大戰十天。張家玉身中九箭,身負重傷,不愿作俘虜遂投塘而死,壯烈殉國。時年僅33歲。

張家玉死后,永歷朝廷追贈他為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增城侯,謚“文烈”。

成不成,天也;敵不敵,勢也。

明知起兵必死,明知必死卻偏要起兵。這在周士相看來正是張家玉忠貞民族氣節的表現。

張家玉當年的變節之舉在周士相看來更是其堅持民族大義的表現——李自成之大順乃是漢人政權,滿州之大清卻是胡人政權,自古胡漢不兩立,張家玉可降漢人的順,卻不降胡人的清,他是堅守了華夏大防這個華夏漢文明的最底線。

根在,家在;

國在,民族在;

張家玉千古永垂!

與張家玉一同起兵的陳子壯也是個悲劇的民族英雄,在與清軍的戰斗中,他犧牲了長子陳上庸。張家玉死后,他和次子陳上圖率余下的五百義軍和清軍繼續浴血奮戰,最終五百義軍全部戰死。陳子壯也和次子陳上圖被清軍俘虜押回廣州。

面對清廷的招降,陳子壯和張家玉一樣選擇了堅決不降,被押至刑場后他仍笑罵自如,旋被清軍以大鋸將其活活鋸死。據說清軍將陳子壯的身體鋸成兩半后,陳一時還沒有死,但卻沒有喊疼呻.吟,反而仍不住大罵李成棟背棄祖宗,此事讓李成棟大受剌激,對他日后反正歸明不無影響。

陳邦彥是香山龍山都人,甲申國難,年已四十的陳邦彥疾書《中興政要策論》萬言書,參加南明廣東鄉試,中舉人,擢升兵部職方司主事,被永歷朝廷派往贛州參與軍事,后歸鄉與張家玉、陳子壯一起組織義師抗清。清廷任命的廣東總督佟養甲用卑劣手段突襲順德,抓走了在龍山避難的陳邦彥的兩個兒子與陳的小妾,欲把他們作為人質招降陳邦彥。結果陳邦彥在招降書上凜然批復:“妾辱之,子殺之,皆唯命。身為忠臣,義不顧妻子也。”

張家玉、陳子壯敗亡后,陳邦彥率殘部在清遠繼續抗清,后不幸失敗,被清軍捉到廣州千刀萬剮而死。

死前在獄中陳邦彥作《獄中五日不食臨命歌》:

歌曰:天造兮多艱,臣之江也滸。書生漫談兵,時哉不我與。我后兮何之?我躬兮獨苦。崖山多忠魂,先后照千古!

張家玉、陳子壯、陳邦彥三人死后,永歷朝廷對他們三人追賜厚賞,廣東各地百姓,尤其是其家鄉香山的百姓更是對他們的事跡大加歌頌,這讓周士相靈機一動,決意用三位英雄的事跡來號召香山百姓支持太平軍。

“嶺南三忠”的牌匾是周士相親自提筆書寫并親自懸掛于香山縣治正東門的門樓上的。

除書寫“嶺南三忠”的牌匾,周士相更讓廖瑞祥組織人手將三公抗清事跡寫成話本,命香山的戲班子在境內各處巡演。與此同時,周士相讓駐兵在三公家鄉的太平軍為三公集體守孝七日,以示哀悼。(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