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移蹕昆明后,永歷帝即感李定國、劉文秀等人之功,下旨晉李定國為晉王、劉文秀為蜀王、白文選為鞏國公、固原侯王尚禮加封保國公、將軍王自奇為夔國公、賀九義為保康侯、水軍都督李本高為崇信伯,另外在昆明的孫可望親信護衛張虎也被加封為淳化伯。№
八№§一№中卐文№網
在晉封大西軍一干將領之外,永歷帝還重用原本就是明臣的黔國公沐天波,除了讓其有緊急事件可以隨時入奏外,還讓他執掌護衛宮廷的禁軍。
與此同時,李定國在昆明的五華山為永歷帝修建皇宮,從安龍一并到昆明的大學士扶綱、雷躍龍、吏部尚書張佐宸、吏部文選司郎中汪蛟等人組建了昆明朝廷的六部九卿。同時內閣也成立,讓人吃驚的是,新入閣的大學士竟然還有從前和孫可望有過勾結的權臣馬吉翔。
馬吉翔是武進士出身,早年隨明磊平定靖江王之亂,歷官至廣東都指揮使。甲申年李自成攻入北京,馬吉翔人在廣東。弘光元年,因事罷官,后來永歷朝廷在肇慶建立,他被啟用為兵部尚書,負責鎮守肇慶。永歷帝西逃廣西時,馬吉翔領著人一路保護,故而深得永歷信任。八¤一中¤卍文網
、`、8、1``、但自從永歷帝到了安龍府被孫可望軟禁起來后,馬吉翔便拋棄舊主和孫可望勾結在一起,同他一起投靠孫可望的還有司禮太監龐天壽。
在去昆明的路上,龐天壽唯恐李定國會找自己算帳,并且一路上永歷對他也是言語冷漠,龐天壽害怕到了昆明后自己會被拖出去砍頭,便咬牙服毒自殺。其侄龐天賜則趁人不備逃脫。
龐天壽死后,李定國讓手下大將靳統武將馬吉翔看管起來,結果馬吉翔實在是精明,竟然乞憐獻媚于靳統武,又不斷在勒的面前說李定國的好話,痛罵孫可望,再加上永歷帝對馬吉翔也念舊情。于是李定國便放過了他。
昆明內閣組建后,永歷帝欽點馬吉翔入閣辦事,李定國對此并未反對,結果馬吉翔的入閣引得那些正直的永歷朝臣罵聲一片。
不過不論如何。移蹕到昆明后,永歷朝廷總算是有了些氣象,除了皇帝不再受制于人,忠于永歷的文臣們也終于可以把朝廷運作起來。
從前永歷朝廷大小事務都是由遠在貴陽的孫可望所設六部九閣辦理,安龍府只是個空架子。卍
八一小說網``81現在朝廷終于能夠不再受制于人,一干文臣們揚眉吐氣,甚至有大臣上書當以晉王、蜀王精兵討伐孫可望這個“不臣”的偽國主。
這份上書沒有得到永歷帝的任何回應,也沒有得到李定國的回應。在如何對待孫可望這個秦王國主,李定國和永歷帝的態度是一樣的,都不想和孫可望兵戎相見。因此永歷帝派白文選和張虎為使者攜帶璽書前往貴陽,希望勸說孫可望消除隔閡,重歸于好。
臨行前,永歷帝召見白文選和張虎,各賜他二人金篦一枚。并叮囑道:“二位卿家此去貴陽,務必將朕之和好之意轉告于秦王,希望秦王能以祖宗社稷起見,能以天下蒼生百姓為念,不使同室操戈。若朕與秦王能言歸于好,朕必不負二位卿家,他日恢復江山,二卿家子孫可世代與大明休戚與共!”
白文選本就敬重永帝歷,當下忙道:“皇上放心,臣到貴陽后肯定勸說秦王來昆明覲見皇上。”
一邊的張虎卻暗哼一聲。道:“臣去貴陽但將陛下所說轉于秦王知曉,秦王是不是能如陛下所愿,則非臣能所左右的。”
聞言,永歷帝微微點頭。抬手示意內監送二人出去。待白、張二人走后,永歷方對屏風后走出的王皇后說道:“白文選忠厚,那張虎卻是個反骨之人,只怕他去貴陽后會壞事。”
王皇后有些不解,疑惑道:“陛下既知張虎不可信,為何還讓他去?難道不能派別的大臣去嗎?”
“不成的。”
永歷搖了搖頭。苦笑一聲,對王皇后解釋道:“張虎是孫可望的親信之人,我封他為淳化伯便是做給孫可望看的,以顯朕對他過去之事并無計較之意,反而更加信重于他的意思。”稍頓,又道:“這次派人去貴陽,晉王認為旁人都不足讓孫可望信服,唯這張虎去,孫可望才會相信朕并無惱他,更無恨他之意。”
王皇后深感晉王李定國救駕大恩,更信他為人,知他忠義,因此一聽張虎是李定國選的人,當下就點頭道:“臣妾以為孫可望若真能以臣節侍皇上,便不會計較去的人是誰,若他仍舊野心勃勃,那派誰去都是一樣的。這張虎既是晉王提的人選,那想必晉王自有打算,皇上也不必多慮...晉王能征善戰,麾下又有虎賁將士數萬,清軍尚不敵也,況孫可望乎?他真敢率兵前來,怕也只能自尋其辱,公理大義畢竟是在皇上這邊的。”
“有晉王在,才有朕的今天啊,朕也相信他定會扶保朕恢復祖宗江山。不過若孫可望真的要與朕興兵,朕也只能與他一戰到底了,屆時一切就看晉王的了。”
永歷感慨一聲,上前握著王皇后的手,想到王皇后這些年跟隨自己受過的苦難,再看她日益消瘦的身子,不禁鼻子一酸,柔聲道:“這些年朕對不住皇后,讓你吃了不少苦,朕...朕愧為天子,也愧為丈夫啊...”言畢,竟是紅了眼睛。
王皇后亦是眼含淚水,輕聲道:“皇上怎的說起這些了,臣妾不覺得苦,只要能與陛下在一起,臣妾就是受天大的苦也覺幸福。”
“以后會好起來的,會好起來的,朕誓再也不讓你隨朕過那朝不保夕的日子了!”
永歷帝深情抱住王皇后,夫妻二人就這么緊緊抱在一起,這瞬間,時間都好像停滯了一般,夫妻二人只覺世上再無他物,只他二人于此間靜靜而立。
殿中伺候的一干內監和宮女哪個敢不識趣,都悄悄秉氣呼吸,大氣也不敢喘一聲,唯恐驚動了帝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