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兒不為奴  第六百五十三章 抬旗 拜師 行癡 親征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漢兒不為奴 | 傲骨鐵心   作者:傲骨鐵心  書名:漢兒不為奴  更新時間:2016-08-27
 
四月傳來永歷棄國消息時,北京城著實歡騰了一陣,皇宮里也難得的放起了煙火。年輕的皇帝帶著一幫奴才一直鬧騰到了深夜,要不是太后發話,恐怕皇帝要一直折騰到天亮。然而這高興勁沒持續幾天,湖廣就鬧出了大亂子。胡全才那個廢物竟然一夜之間丟掉了湖廣大半地盤,還險些叫夔東那些順賊圍了武昌城,要不是順治及時用張長庚換了胡全才,恐怕湖廣這會都姓了明了。

武昌是守住了,可西南戰事卻沒有因為朱由榔棄國而結束,天殺的賊秀才沒有領著他手下那幫土匪去云南保駕,反而鉆到了湖廣,一下截斷了多尼大軍的糧道,廣西也叫他們給占了,湖廣也糜爛了,現在的局面倒成了多尼那幾十萬兵馬好像鉆進了云貴這個套中,出不來了!

安親王岳樂已經去了南方,叫外藩蒙古出兵的旨意也出了口外,陜西、河南等地也都派了旨意,不管如何,順治總要再拼湊起一支大軍去解湖廣的危局,要不然太危險。可湊來湊去,北京城的滿州王公們意識到一個大問題,那就是再湊起的大軍以漢人和蒙古人為主,滿州子弟卻沒幾個,領軍的將領也大都是漢人。

這哪成?

大清根本在滿州,哪怕是躲在后面撿漢軍和綠營的功勞,滿州子弟總要跟著上陣,便是不去撿功勞,也要起個監督的作用,哪里能一點也沒有呢。

順治也知道這樣子不行,可他真抽不出兵來了。入關以來,滿州子弟的傷亡也很大,現今連上京師八旗和各地的駐防八旗,滿州子弟充其量也不過數萬。衡陽一役后,清廷再也沒有大規模調遣過滿州子弟征戰,對南明戰事主要以綠營為主,所以這幾年滿州子弟很難得的安生過了幾年好日子。哪曾想,廣東冒出支太平寇先是全殲了哈哈木的兩千多滿州子弟,又全殲了濟度帶去的四千多滿蒙子弟,吳三桂和趙布泰在磨盤山又葬送了三四千滿州子弟。這三仗,可是令得京師八旗上下家家辦喪,至今連尸體都沒能尋回,不可謂不凄慘。

滿八旗子弟,順治是真的沒法再抽了,多尼已經將能帶去的都帶去了,現在北京城只有驍騎、前鋒、護軍、步軍、善撲、火器、健銳等禁營,另外就是上三旗的侍衛親軍,實在是抽不得,真要抽了,北京就是座空城。到時,休說是明軍了,哪個燒香的會匪聚眾一呼,都能讓紫禁城震動。

老臣范文程給順治出了個主意,說只要此策施行,那大清便又多了數十萬忠心的可戰之士。這主意便是抬旗,大規模抬旗,把漢軍和綠營那幫人全部抬入滿軍旗,讓他們祖上三代及以后的子子孫孫全弄成滿州人。如此滿州人丁大盛,又有旗餉旗米許多特權,不怕被抬旗的漢人不自視為滿州,不為滿州打拼。

抬旗這個主意好,順治很是心動,可卻只能是心動不敢實施,為什么?因為他不敢!

大清根基是滿州,這滿州要是一下混了幾十萬漢人進來,還是滿州嗎?

滿州以少族而主漢人江山,面對人數多得多的漢人,滿州上下一致認為絕不可如從前的北魏鮮卑般漢化,而要保持民族本色,如此才能不被龐大的漢人同化掉。所以大規模抬旗雖能滿足清廷現在的利益,但是卻會徹底葬送滿州。順治可不想自己百年以后,子孫全成了漢人。

朕乃大清之君,滿州之主,非中國之君,更非漢人之主,漢人不過奴隸耳,連朕之奴才都不配當!

范文程也知道大規模抬旗遇到的阻力太大,皇上那里一時也難過,便也不再提此事,倒是和云南的洪亨九書信多了起來。

幾天前京師八旗也鬧了起來,為的卻不是朝廷調他們南下的事,而是為的旗餉的事。一直以來,旗餉都是東南過來的錢糧分發,現在東南錢糧全用在了西南,雖然現在停了輸送,可下一批的漕米也運不來。沒有銀子發,沒有祿米領,八旗能不鬧?

那幫老家伙一個個搬出功績,說是為太祖流過血,為太宗流過汗,皇上可不能不管他們,去太后那邊哭的人也不少,王公大臣們提起此事也是一個眼通紅。

千說萬說,終是從內庫弄了批錢糧發下去,才算穩住了鬧事的八旗。可這事了了,戰死八旗將士撫恤的銀子又沒了著落,那些孤兒寡婦也嗷嗷叫著呢。更要命也更急的是西南那邊幾十萬大軍的錢餉如何開支,又如何輸送。

總之,煩人的事情太多,愛妃董鄂病情又一直不見好轉,順治煩心之下,自然而然想到了西山的慈恩寺。

慈恩寺的大雄寶殿塑著佛祖金像,有求必應堅毅嚴肅身騎百象的普賢菩薩,聰明睿智笑容可掬跨著雄獅的文殊菩薩。大殿兩側是瞠目齜牙,形態各異的四大天王。此時殿內無一閑雜人員往來,正中供桌上青燈長明,煙霧繚繞,只有輕脆的木魚聲在高曠的大殿里回蕩。莊嚴的佛家大殿,耳邊傳來的木魚聲,鼻間嗅到的香火味,讓吳良輔“撲通”一聲拜倒在地,喃喃道:“佛祖在上,受小的一拜!”

順治回頭看了眼這奴才,許是受到感染,再次回頭之時也是雙腿一軟跪在了蒲墊上,拜倒在了至高無上普度眾生的佛祖腳下。敲木魚的老和尚一直保持著出家人的“高僧”模樣,自順治進殿后始終不予參見,這時卻起身帶著笑容合什道:“萬歲駕到,貧僧有失遠迎,罪過,罪過!”

順治揮手道:“朕特來拜望玉林誘大師,煩請大師出來相見。”

老和尚眼睛一轉,恭請道:“大師已恭候多時,請萬歲隨貧僧到后院去。”

一聽玉林禪師在等自己,順治心中一喜,跟著老和尚往里走。吳良輔見主子心情不錯,也很高興,怕被人擾了主子好心情,便要隨行的宮中侍衛統領費揚古帶人立即四下散開,不許任何香客上山。

玉林誘的臨時禪房,窗明幾凈,長幾上擺著幾卷經書和紙硯,禪床上盤腿坐著一個身材瘦小的和尚,看著其貌不揚,此人正是臨濟宗一代高僧玉林誘和尚。順治進屋后,玉林誘睜開了眼睛,面無表情地一指對面的竹椅子:“請坐!”

玉林誘那穩如泰山的打坐姿態,長眉疏髯,清瘦安詳的面龐,細長的眼睛中射出的超凡脫俗的光芒,令一直心神不定的順治頃刻間變得心悅誠服了,他規規矩矩地垂手坐著,身子繃得筆直,像是一個犯了錯誤誠心接受老師訓斥的學童。

坐下后,順治感慨道:“大師,朕想前身的確是僧,如今每到寺院禪房,見僧家窗明幾凈,處處潔凈,總是好生羨慕不忍離去。說來也怪了,朕宮里差役奴婢數百上千人,怎么就不覺得如這般清爽潔凈?”

玉林誘淡淡道:“老衲看來,皇上乃佛心天子,若久修梵行,定能修成正果。”

“朕有一事不明,還請大師解惑。”順治認真地看著玉林琇:“從古治天下,皆是祖祖相傳,日理萬機,不得閑暇。朕祖上信天神,奉喇嘛,而朕卻好學佛法,這卻是為何?朕是從誰而傳?”

聞言,玉林琇眼睛一亮,娓娓說道:“老衲觀皇上乃是金輪王轉世,夙植大善根、大智慧,天然種性,故禮佛信佛不化而自善,不學而自明,故為天下之至尊,南面而有天下,向明而治也。”

“噢?是么!”

能得到玉林如此的夸贊,順治心里好不得意,他道:“朕已有皈依我佛之心,但一時又拋不開凡塵。請問大師,朕是了卻塵務再皈我佛,還是拋卻塵務,即皈我佛呢?”

這話可把玉林誘驚住,皇帝這是想要出家?

心中驚訝,嘴中卻道:“塵務未了,凡心不凈,即便皈依,亦難成正果。以老衲之見,皇上不如了卻塵務之后,再皈佛門,日后一定可成正果。”

順治聽得直點頭,說得也是,他身為大清國皇帝,怎么能放棄江山社稷呢?他一直還有志于與歷史上的明君們一比高下呢,未見分曉,他自然不甘心就這樣循入空門。

他輕輕嘆了口氣:“大師,朕極不幸,五歲時先太宗早已晏駕,皇太后僅生朕一身,又極嬌養無人教訓,因此年幼失學。直到九三謝世朕親理朝政時,才發覺讀不懂漢臣的奏章,那時候已經十三歲了。”

正說著,有小沙彌獻上了熱茶和幾盤水果點心,順治趁熱喝了一口,頓覺唇齒留芳,一股熱流直涌心田,贊道:“好香,好茶!”

玉林誘那過于嚴肅的臉上這時也終是現出了笑意,揚聲朝外喊道:“慈翁,你也進來吧。”

話音一落,一位身披大紅銷金袈裟的和尚一手應聲而入。

玉林誘指著這和尚對順治道:“皇上,這位是老衲的大弟子茆溪森,人稱慈翁和尚。”

“茆溪森?朕好像在哪里讀過你作的偈語,寫得實在是絕妙。人生如夢又如戲,生有何歡死何懼?如夢似幻何所依,夢醒卻又在夢里。”順治有些驚喜的看著茆溪森。

茆溪森見自己的偈語竟被當今皇帝隨口吟出,心中也喜,樂得嘿嘿直笑。他的相貌比其師傅玉林誘要中看多了,但是,人不可以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

玉林誘忽然說道:“人生百年,電光石火;本無一物,何染塵埃?隨心到處,便是樓臺,逐意行時,自成寶相。老衲看來,皇上參禪悟道,決計不難。”

順治心頭一震,定定地看著玉林誘。其實,方才他說皈依佛門完全是一時之念,隨口說說而已,而現在,卻覺得自己與玉林誘師徒二人竟是如此投緣,大有相見恨晚之意,這豈不是天意?豈不是緣?再說,這老和尚口口聲聲自己將來一定能得道,不如就拜他為師吧。于是,順治也是一臉的認真道:“既如此,大師便收朕為弟子吧。”

“這…似乎太早了些。”

玉林誘沒想到皇帝竟會提出這樣的要求,臉上現出了猶豫之色。

玉林誘心中當在猶豫,收皇帝為弟子可不是小事。表面看來佛教已經贏得了大清皇帝,盛極一時的基督教在京畿一帶已處于下風。可是,佛教內部卻并不是鐵板一塊,圍繞著讓大清皇帝接納哪一個門派,反使佛教各派系舊有矛盾更加激化,而這些順治是不會知道的。禪宗自六世祖慧能之后,首先分出南岳懷讓和青原行思兩派,以后南岳系又分為溈仰、臨濟兩支,青原則分出曹洞、云門、法眼三支,合稱五家。到宋代,臨濟再分出黃龍、楊岐兩派,至此,禪宗分裂為“五家七宗”。日后,以臨濟宗和曹洞宗二支獨秀,但學禪者又多信仰臨濟,于是曹洞遂成“孤宗”,因此清初佛界有“臨天下,曹一角”之說。

自從臨濟宗諸憎得寵于順治之后,京師內外添建新寺,大小佛寺香火驟旺,而江浙一帶的禮佛修寺之風更是蔚為壯觀。在紫禁城,連皇太后也幾次派近侍到萬善殿,請和尚們開示參禪要領,宮里太監宮女們參禪拜佛者更多了。如此一來,臨濟宗便由憨璞聰的法師費隱容寫了一部曲解禪宗世親的《五燈嚴統》,自詡臨濟宗為佛門正統,欲借朝廷勢力欺壓佛門別宗。

而玉林琇深知佛門對此已有異議,不認同費隱容他們,所以在順治面前大講佛法借以籠絡少年天子,沒想到少年天子只定一心一意要禮佛,而并無意去管佛門的什么“正宗”與“正統”,這怎能不令玉林誘喜出望外?可喜歸喜,剃度大清皇帝卻是玉林誘萬萬不敢的,他怕將大清皇帝引入佛門會犯下眾怒和天譴,更會被大清朝廷撕成碎片,被那些滿州王公視為大敵,就跟湯若望一樣。

“求老和尚答應!”順治見玉林誘遲遲不應,有些急了。

“師父,收大清皇帝為徒,此乃佛門盛事呀。只是如此一來,慈翁將要與皇上同輩了,嘿嘿。”茆溪森亦很興奮道。

“你我一見如故,若成為同門師兄,豈不更好?”順治一把抓住了茹溪森的大手,也很是歡喜自己能得如此高僧做師兄。

“也罷,老衲依皇上就是,不過卻只收徒,不剃度。”

玉林誘想了一個圓滿的點子,收了大清皇帝做徒弟,卻不給他剃度,如此各方面便能交待過去。順治想了想,也覺這法子好,自己畢竟是大清皇帝,哪能真剃個光頭做和尚。順治沒有意見,玉林誘便起身走到幾案前,提筆思忖著要給順治選擇法號,而茆溪森則忙著研墨。玉林誘筆走龍絞,一氣寫了十多個字進呈順治御覽。順治不加思索,指著“癡”字道:“此名甚好。”

“唔。論輩分,你是禪宗龍池派第五代,行字輩,法號便是行癡了。”

“行癡?”順治黑眉一揚,旋即笑道:“妙,妙!茆溪,朕此番與你可真成了同門師兄了!”

“大師不但佛學精深,書法也是極好,字跡圓勁,筆筆中鋒,不落書家俗套。不知大師楷書曾臨過什么帖子?”

“哈哈!”玉林誘瞇起了眼睛,帶著滿意的神情打量著這位新收的弟子:“老袖初學黃庭不就,繼學遺教經,后來又臨夫子廟堂碑,一向不能專心致志,故無成字在胸,往往落筆就點畫走竄了。對了,老衲想一睹皇上書法魄力,還請皇上賜教呢。”

“不敢不敢,弟子怎敢當場獻丑呢?”

話是這樣說,可順治卻已挽起了衣袖。茆溪森又是一笑:“嘿嘿,師兄我再為師弟你磨一回墨吧。”

“有勞師兄了。”

順治伸出五指撮起毛筆,這一招叫“抓筆”,略一思索,隨即寫了一個大大的“佛”字。這“佛”字寫的實在是不怎么地道,因為順治本就進學很晚,于書法之道毫無長處,這“佛”字充其量也不過是個中等。

不想,玉林誘卻在一旁撫掌笑道:“這個字最佳,乞皇上賜給老和尚吧。”

順治心中得意,嘴上卻連說著“不堪不堪”,而玉林誘已經將這個大“佛”字輕輕拿了起來,連連致謝著:“恭謝天恩。”

“師父謬夸了。朕不過一時興起,信手拈來,胡亂涂鴉而已。寫出來,心里反倒輕松了。”

順治仿佛遇著了知音,在玉林琇面前很是隨意自在,無拘無束。久已郁郁的心情如釋重負一般,他的臉上竟浮起了難得的笑容。不知不覺,已過去了幾個時辰。小沙彌站在禪房外,聲間低低怯怯的:“師父,齋飯已備好了。”

“既如此,就請陛下賞光在此用齋如何?”

“吃齋菜?”順治習慣地揚起了黑眉。“也罷,朕既做了佛門弟子,理應吃素。”

一行人出了禪房,繞過藏經樓,來到了前院一側的齋堂,房里已經坐滿了僧人,圍著一張大長桌子,再一看,吳良輔、侍衛費揚古他們也坐在一張桌子上。

“好香呀,朕這會真覺得饑腸轆轆了。”

“皇上請慢用。這些是素腸、素火腿、素雞、素牛肉,還有素魚和素蝦,不知可合陛下的口味?”

“嗯,朕先嘗嘗。”

順治舉著筷子夾了一根金紅油亮的素腸,輕輕一咬,嘿,鮮嫩無比,味道十分可口。

“不說是素腸嗎?怎么朕吃出了一股子肉香?肥美的肉香,好吃極了,肥而不膩,滿口濃香。”

“佛門齋菜雖說都是素食,但經過皰僧精心的調配和刀功,采用蒸、煮、炯、煎、炒、爆等方法,把原本是普普通通的豆腐、面粉和蔬菜,烹飪成了色香味俱全、品種形狀各異的美味佳肴。陛下,齋菜也以祛疾保健,延年益壽,比仙藥還靈驗啊。”

“唔,弟子相信。索性讓朕將這寺里的廚子帶兩個回宮去,這樣朕不就可以天天吃這仙藥了嗎?還有哇,師父,也請你隨朕一同下山,就住在西苑的萬善殿,這樣朕與師父便可朝夕相處,談經論道了。”

“謹遵圣旨。”

玉林誘雙手合什,作出一副言聽計從的樣子。

“師父可別弄顛倒了,師父在上,請受小徒行癡一拜。”順治笑著也雙手合什,像模像樣地拜著。

這素席吃的順治當真是好不開心,席后,有小和尚端來熱水干凈毛巾請順治洗了。擦完臉后,順治只覺眉清氣爽,看著寺外大好風景,忽的豪情大發,猛的轉身對侍立的費揚古吩咐道:“去,叫他們開議政會議,朕要親征!”(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