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兒不為奴  第一千七十章 老闖將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漢兒不為奴 | 傲骨鐵心   作者:傲骨鐵心  書名:漢兒不為奴  更新時間:2017-04-11
 
汝寧怎么也是一府之地,加上鄰近的開封、南陽一些州縣,便是再貧瘠,只要咬牙撐撐,總能勉強維持下去。況且湖北那邊袁宗第也在想辦法籌措軍糧,就算遠水解不了近火,實在餓得不成,跟南直隸安徽的太平軍打打秋風也行。這突然間就從汝寧轉移到歸德來,糧食沒能搞多少,反而還要時刻擔心徐州那邊的清軍會不會殺過來,又要擔心開封的清軍會不會突然掐斷歸德和汝寧的通道,所以怎么算,李來亨這決策都是失招的。

然而李來亨這是真沒辦法了,他名義上是定武朝廷冊封的順王,是忠貞營的首領,可實際上除了劉體純和袁宗第聽他的,其余那些將領壓根就不聽他的,都是各打各的,實在是沒糧了,或是叫清軍打得狠了,才會跑來向他這“小老虎”叫苦求救。

有鑒于幾十年來的教訓,李來亨現在特別重視根據之地的建設,攻略河南不僅僅是為了抗清,更重要的是也是李來亨想為忠貞營的將士打下更多的地盤。單是一個湖北,還不足以供養忠貞營。而經營根據之地,顯然不能如從前一般流寇行事,在湖北時,為了快速壯大起來,李來亨沒有阻止諸將裹挾民間青壯的行為,結果導致湖北的糧食生產陷入停頓,甚至比在清軍占領時更差,很多地方因為青壯被忠貞營裹挾走,留下來的老弱病殘根本沒法種地,很快土地就全部拋荒,百姓背井離鄉。等到袁宗第發現不能再這樣下去時,想要重新恢復湖北的生產,已經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事。別的不說,就是讓忠貞營中那些將領將他們強拉走的青壯放還,又有多少人愿意?李來亨自己的營中又有多少“拉夫子”過來的湖北青壯呢?

湖北的教訓只能是教訓了,眼下包括李來亨自己都是沒辦法將人再放回去了,因為這些青壯現在是各營的財產,是將領們說話的底氣。別人營里有幾萬人,你營中卻只幾千人,這大家伙在一塊議事時,是人多的說話聲音大,還是人少的說話聲音大呢?

李來亨能做的就是勒束諸將不能再禍害地方,尤其是新占領的地盤。可是這幫明朝和清朝都在咒罵的“大寇”們卻誰也改變不了從前的習性,哪怕他們知道不好,也不愿意去改變。

流寇行事,可以說是闖營初立那天時就深深的烙在了這些老闖將骨子里,血液里。如果當年大順能夠坐穩天下,或許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幫老闖將們會漸漸改變,只可惜大順沒能坐穩天下,導致這幫老闖將們這十多年來無時無刻不在為生存而掙扎。明朝不要他們,利用他們,清朝要剿他們,為了活下去,他們只能用最現實,也最有效的辦法來擴大自己,顯然,裹挾、搶掠等流寇行徑是最好的手段。實在沒有辦法去搶,他們才會窩在那里,眼看著自己一天天“消瘦”下去。

各營現在的青壯很多,湖北的有,河南的有,將領們一方面在叫苦無糧可食,另一方面卻又拼命的拉人充軍。這種做法看起來很可笑,但李來亨知道,這種方法其實也是保存實力的不二手段。包括他自己在內,忠貞營這幫老闖將都精著呢,那些拉來的青壯實際上就是炮灰,也是保護他們嫡系力量的最好掩護。正如在夔東時,各將都“餓”得不成.人樣,可他們的嫡系骨干卻依舊保存著。“瘦”下去的就是那些炮灰,沒有了那些炮灰,那真正“瘦”下去的就是他們的老底子嘍。沒了老底子,忠貞營也就不存,也意味著闖營的最后力量不存。

李來亨對太平軍治下的事情頗有興趣,他派過人去湖南、江西打探,對“建村設鄉”很感興趣,可是他卻沒辦法學周士相一樣恢復地方,因為他和他部下的所作所為,本身就是對地方的最大禍害。一日不能解決基本糧草供應,他們就一日不能停止流寇行徑,最終,也就是個死循環。占的地方再多,也永遠不可能成為他們的真正根據之地。

汝寧一帶被禍害得可謂成了不毛之地,老闖將們就嚷著要去歸德。開封他們是不敢去的,因為雖說吳三桂的大軍就在西邊的洛陽和鄭州,開封的清軍得盯著吳三桂,根本不可能騰出多少兵力對付忠貞營。可清軍畢竟在開封一帶重兵云集,誰敢保證鰲拜不會不顧一切先轉過身子來收拾忠貞營。再者,忠貞營表明了態度擁立定武帝,而吳三桂是奉立的永歷皇帝,如今雖說永歷帝死了,可吳三桂也沒說要改奉南都的定武帝,所以本質上吳軍和忠貞營是敵對關系。再加上永歷死得不明不白,李來亨又明確拒絕了吳三桂的招攬,忠貞營這幫人哪個敢去吳三桂眼皮底下晃悠,他們一個個都精著呢。

李來亨思來想去,也同意了去歸德一帶。他也清楚,自己就算不去,黨守素、賀珍、王光興、王有進他們也會自己去。與其讓忠貞營就此變得四分五裂,倒不如大家伙一塊去,再不濟,至少也能抱成團。塔天寶和郝搖旗沒有和李來亨他們一起行動,這會還在南陽一帶打轉。二人之所以不和李來亨會師,主要就是因為二人的實力比較強,再者郝搖旗這家伙一直有野心,手里那個韓王到現在都沒送到南都去,所以李來亨也刻意和他保持距離,免得將來被郝搖旗給坑了。

歸德的清軍原本就沒有多少,精銳些的都被賈老賊抽走了,余下的這些綠營一聽大寇們打來了,降的降,跑的跑,有的則干脆自己在城中大搶一把走人,留個空城給忠貞營干瞪眼。

日子越發不好過,尤其是年底正旦,不但李來亨發愁,諸將都沒好心情。大過年的,不說那些炮灰,可老兄弟們跟了自己這么多年,這大過年的總不能不表示吧。可要表示,就得有錢有糧,有酒有肉,這些去哪弄?開封,不敢去;徐州,聽說也有不少滿州兵駐防,是塊硬骨頭,不好啃。最后,老闖將們將目光放在了南邊的鳳陽、毫州和廬州。

散出去的探子把情報打聽得明白,鳳陽那地方早年就被八大王禍害過,加上原本就是個窮地方。沒聽叫花子唱么,“說鳳陽,唱風陽,鳳陽本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個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地方本來就窮,能有什么好的,可廬州那里不同了,這三十多年來基本就沒受過什么兵災,所以要是能打下來,肯定有的賺。況且聽說太平軍幾次攻打廬州都沒拿下,要是忠貞營能幫他們拿下廬州,太平軍那邊肯定得有所表示。

李來亨也動心了,覺得打廬州是個不錯的選擇,雖說那清廷的江南提督庫恩布是個能打的家伙,可手下兵馬也不過萬余人,己方這么多營頭加一塊大幾萬,收拾掉庫恩布應該不是什么難事。于是,正旦剛過,歸德的忠貞營便全部往永城開來,進而直逼鳳陽,沒怎么費力就打下了毫州。可就在老闖將們摩拳擦掌要一鼓作氣擊敗庫恩布,徹底奪取鳳陽和廬州時,李來亨卻接到了安徽巡撫蔣和的親筆信,進而又收了庫恩布通過蔣和送來的大禮。

光是送來大禮還不足以讓李來亨退兵,因為這點禮不夠分的。但是蔣和的態度卻讓他不得不慎重,蔣和信中透露他正在勸降庫恩布,且事乃是他家大帥親自主持,希望順王不要壞了他家大帥的好事。

蔣和不過是個巡撫,侯爺,李來亨是順王,倒是可以不給面子,但這事卻涉及到了周士相,李來亨就拿不定主意了。于是他召集諸將商議此事,結果諸將卻是都道管他庫恩布是不是要投降齊王,先撈一票,把弟兄們的肚子填飽了再說。只劉體純認為不能這樣,填飽肚子是重要,但要因此和太平軍翻臉卻是大事。李來亨自也是這樣想,但架不過黨守素他們非要打,也只能硬著頭皮打了。他尋思著解決了庫恩布之后,便將廬州還給周士相,如此齊王也不會說什么。

不想,兩軍布陣之時,那庫恩布軍中卻有無數火炮,且擺出拼命的架勢,若是強行硬攻,傷亡肯定很大。李來亨本就不想打,加上蔣和又急派使者前來,許諾由他從安慶撥運一批錢糧解決忠貞營的燃眉之急,李來亨遂決定退兵。他這一退,要打的黨守素他們沒了招,于是也只能退兵。

李來亨退到了永城,雖說蔣和那邊答應會調撥一批錢糧給他,但畢竟不是長久之計。他忠貞營總不能老是靠太平軍的接濟過日子吧。說句難聽的,這糧草一日不能自己解決,就一日是個大隱患。萬一太平軍起了吞并忠貞營的心思,他李來亨拿什么去擋?

李來亨決定就在永城召集諸將開個會,會上定個基調,決定忠貞營未來如何發展。會議地點就在睢水邊的一個破敗了很多年的小村子。村子里的房屋因為多少年沒人住,塌的塌,倒的倒,唯一一座還算完整的建筑就是座道觀。觀里也不知供奉的哪個真君,那泥胎早就露了出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