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敬忠有些冷俊不禁,他對葉家父子有很好的印象,聽說過兄弟讀書一起進步的,沒聽說過父子讀書相互請益,還特么一起高中的。
捋著須,鄭敬忠道:“快快請起,春秋這樣年輕?”
葉春秋最善偽裝,說好聽點叫裝傻賣萌,遇事就是寶寶很苦但寶寶不哭的表情;說難聽點就叫外表忠善內心狡詐,葉春秋這清澈見底的目光,頓時便給了鄭敬忠好感,葉春秋道:“門下剛滿十三歲。”
鄭敬忠便不由贊嘆,連連點頭:“好,好得很哪,將來大有可為。”
接著又贊許葉景作的文章很老辣,接著笑道:“你們父子這兩篇文章,老夫閱卷之時,還頗為猶豫,只覺得子義的文章四平八穩,過于穩健;這才列了第三,噢,還有一個杭州的生員,他的文章也是極好的,當時排序時,老夫也為難了一陣。”
讓葉春秋父子坐下,命人奉茶,他呷了口茶:“會試春闈,只怕要到后年,按理,新進舉人當去國子監讀書,不過也不必急著去,明年去也無妨,現在的國子監不同于當年了,風氣很糟糕,你們大可以拖延一些時候。”
中了舉人,即所謂的入監,按太祖皇帝時的規定,是要各自去南北國子監讀書的,而鄭敬忠所說的風氣變壞,這也是人所共知的事,自從成化之后,朝廷允許納捐,說穿了,就是花錢買學位,因而許多中不了舉的子弟便紛紛納捐去國子監讀書,這些人龍蛇混雜,學風便越來越糟糕起來,許多真正的舉人都盡量不去國子監,寧愿自己學習,準備會試,當然,國家有國家的制度,走走過場還是必須的,一般情況,都是大宗師們想辦法挽留一下,比如呈了公文過去,說是某某舉人病了,某某舉人妻子如何如何,反正總有理由。
鄭敬忠幫著葉景父子轉圜,意思是說,今年暫且留在杭州,明年實在熬不過,再去國子監入學,走一個過場。
這雖然是順水人情,幾乎是每一個舉人都有的待遇,可是鄭敬忠當面提出來,意義就不同了。
你特么不想去國子監,當然是你自己提出來,說我爹咋了、娘咋了,大宗師點個頭,這是標準的流程。而現在的流程卻是,直接告訴葉家父子,你們不必去了,那邊我去轉圜。順序雖然有所不同,可是里頭的意味就大大不同了,表現出了大宗師對葉家父子的愛護之心。
葉景和葉春秋忙是表示感謝。
鄭敬忠壓壓手,道:“不必這么多繁文縟節,老夫對你們有很大的期待,這浙江提學才剛剛上任,就錄了父子二舉人,也是佳話。噢,天色不早了,留在這里吃個便飯吧。”
大宗師既有所命,還有什么說的,葉家父子自中了舉,這吃酒席都已經吃出心得來了,已經深諳此道,便忙是應下。
等入了席,葉春秋卻是有點傻眼,我去,酒菜很豐盛啊,不過臘肉居多。
哎……這也是常理,大宗師別的沒有,就是這束脩禮最多,是人是鬼都得提幾斤臘肉來,難怪大宗師要留飯,多半這是臘肉太多,沒有葉家兩個吃貨,特么也消滅不干凈啊。
葉春秋心里便默默在想,將來若是高中,萬萬不可做學官,做什么官都好。他抬頭,天色有些遲了,所以廳里點了蠟燭,燭火下的大宗師還真一張臘肉的臉,葉春秋忙是低頭,也罷,他不嫌什么肉的,吃糠咽菜都過來了,有肉就好。
好在這里的廚子也是精通于臘肉的烹制,想必也是熟能生巧,練處精來了,那一味竹筍炒臘肉出奇的好吃,葉春秋連續吃了幾碗飯,看的鄭敬忠目瞪口呆,葉景只好憋著臉拿筷子敲葉春秋,拼命咳嗽,大抵是說,夠了,夠了,大宗師在呢。
反而是大宗師啞然失笑,感嘆道:“少年人才有這樣的好胃口,老夫垂垂老矣,羨慕啊。春秋,多吃一些,不必拘禮。”
正說著,外頭卻有女婢匆匆而來,道:“不好,不好了,夫人肚子又疼了,原來的藥也不濟事,這一次疼得更厲害……”
鄭敬忠皺眉,既想去看看,又似乎覺得有客人在。
葉景連忙起身:“時候不早,門下告辭。”
鄭敬忠還未答應,葉春秋卻是動了小心思,按理來說,在外為官的人,大多都是不帶妻子的,因為夫人都得在家里掌著家呢,所謂相夫教子是也,可是這鄭敬忠卻是帶著夫人來上任,那么理應是有什么難處,莫不是得了什么頑疾,大宗師放心不下?
這樣一想,葉春秋起心動念,便不由對那婢女道:“不知有什么癥狀。”
“春秋。”葉景在旁有點發急,人家女眷得了病,你湊個什么熱鬧啊,雖然曉得你不知哪里學來了醫術,還和自己舅父在寧波弄那同濟堂風生水起,可是這兒,卻不是你胡鬧的地方。
葉春秋便笑,朝鄭敬忠行禮道:“恩府,門下也是關心師母的安危,門下頗懂一些金石之術,呃,突然聽到有人患病,這才失口一問,實在失禮,萬望恕罪。”
鄭敬忠也是不禁無語,不過葉春秋失語和葉景失語是不同的,葉景一個胡子拉渣的大男人若是問你夫人得了什么病,多半換了是誰都要先揍了一頓這廝再說,可是葉春秋年輕幼小,相對于鄭敬忠來說,都可以做孫子了,自然而然,也就沒有那么多的口忌。
鄭敬忠也就沒把葉春秋的話放在心上了,不過一個小毛孩子,他自然也不會把希望放在葉春秋身上,反而急匆匆道:“張大夫到了嗎?”
很不尊重自己啊。
葉春秋其實也很能理解,自己總不能吹牛說,自己是什么婦科圣手吧?這不科學。他便笑吟吟的插了一句:“學生曾拜在無錫談允賢門下學了一些醫術,可以去看看。”
這一下子,鄭敬忠終于是拿正眼看葉春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