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些缺點,卻并非不可以改善。
之所以板甲厚重,形同罐頭,說穿了,就是這個時代的鋼鐵韌性和強度不夠,若是不厚實一些,板甲的作用也就蕩然無存了。
可若是使用強度更高的合金鋼材呢?那么完全可以制作得更加輕便一些。
最重要的是,板甲的優勢在于一體成型,若是能想辦法構造簡單的銑床或者沖壓器械,就意味著可以大規模的進行生產。
這是鏈甲、鱗甲的主要劣勢,想想看,一件鱗甲,需要數百上千片鐵片,需要將它們一個個串起,若想大規模的生產,這得需要多少人工?
那些鎧甲,顯然只是貴族老爺們的玩具,葉春秋雖然想要高成本的締造精兵,卻也不至于讓數個匠人,專門去穿珠子似的花費幾天時間去專門做這樣無意義的事。
那么武器呢?用什么武器最好?
除此之外,還有靴子,頭盔,甚至是水壺,諸如此類。
葉春秋沒有先急著設計,而是先從沖壓機床和銑床開始做起,沖壓機床只能用簡易版,這時代任何東西都是粗糙的,將就夠用就好了。
其實說起來,倒也不算太難,不過根本問題就在于動力的問題,這時代沒有電能,唯一能利用的,怕也只有風力和水力了,水力沖壓似乎更加穩定一些,水力鍛機在一百年的歐洲已經出現,可是過于簡陋,不過是原始版罷了,葉春秋倒是對十八世紀的某種改良型鍛機有了興趣。
那個時代,專門用于板甲沖壓的鍛機已經絕跡,根本原因在于火槍的發展,使得這種制作精良的板甲沒有了用武之地,好在當時的法國,卻保持著制造板甲的傳統,當然,主要是給儀仗隊使用,法國人愛面子,喜歡裝十三嘛。
鍛機的結構很簡單,也沒有使用蒸汽機,這就給了葉春秋仿制的空間,他小心翼翼地繪制出圖來,次日清早,便交給孫琦,讓他尋匠人想辦法去制造。
接著就是合金鋼的選擇問題上,這些其實不難,本來這基礎材料,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這就好像是炒菜的師傅放鹽一樣,起初的時候,也未必能掌握,需要日積月累,最后才能找到竅門,歐洲的材料學發展大致也是如此,都是在蹣跚和艱難中前行,如何使鋼鐵更加堅固,韌性更足,需要無數次的實驗,一次次記錄下數據,可能三年、五年,甚至于是十年、二十年,才能找到那種最適合的配比方式。
而這些,在葉春秋這兒,完全成了多余的,他只需要找到這個時代開采最容易,而且成本最低的最優方案就可以,各種配比,一目了然。
這兩日,葉春秋都沒有去鎮國新軍大營,而是住在這座新建的工坊里,招募來的匠人,大多都是技藝精湛的鐵匠,不過對于葉春秋的新玩意,他們卻還是保持著敬畏之心,就如那個鍛機,他們就試制了許多次,最終都功敗垂成,葉春秋若是不督導,只怕沒有幾個月的功夫,也難有什么進展。
而冶煉的匠人,今日升了爐火,看著爐內的火在鼓風囊的作用下熊熊燃燒,一塊塊礦石進入爐內,過不多時,便有金黃的鐵水自然溝槽里流出,這是純鋼,與此同時,在另一個溝槽里,等到鐵水流入了某個專門的模具,有人熟稔的用鐵鉗將模具抽開,換上新的模具,等到模具中的鋼水漸漸地冷卻,可是靠近它,依然還可感受到如火燒般的熱浪襲來,在這冬日里,工坊里的溫度卻是奇高,葉春秋整個人已是被汗水淋濕。
等到鋼水徹底冷卻成型,有匠人才小心翼翼地將這塊鋼板緩緩抽出,一塊‘合金鋼’便落入了葉春秋的眼簾。
相比于此前的煉鋼鐵,這種直接高溫融化,形成鋼水的鋼鐵制造速度幾乎可以用驚人來形容。
打個比方,若是從前的工藝,十個匠人一日如果可以煉鐵三十斤,那么在這里,同樣的人手,借助著高溫熔爐,他們可以練出一噸的鋼鐵來,而且這樣的鋼鐵雜質更少,不需鍛打,直接在模具中成型,里頭沒有氣泡,質量更優。
事實上,鋼鐵產量的暴增,也正是從工業革命之后,高溫熔爐的出現而開始的,此前的時代,鋼鐵幾乎是奢侈品的代名詞,就是因為產出太少,以至于即便是在相比于天下各州而言,較為富庶的大明朝,許多農人耕種,只能借助石器。
而現在……看著一團團沸騰的金黃液體流淌出來,流入模具之中,最后進行冷卻,葉春秋終于知道,只憑著這個高溫熔爐,這個時代就可向前跨出一小步。
這便是葉春秋所需要的合金鋼,第一塊合金鋼在葉春秋的眼前,顯得很不起眼,并沒有后世那種鋼鐵金屬的光澤,呃……葉春秋心里想,這倒是無妨,將就著吧,實用才好,葉春秋命人將鋼板送到了一旁的房里,而后先擺出普通的鋼板,將自己帶來的倭刀拿出來,這倭刀自己曾實用過一段時間,尤為鋒利,質地極好,絕對算是這個世上一流的兵刃之一。
深吸一口氣,葉春秋狠狠揮刀,朝這普通的鋼板狠狠地斬去。
鏗鏘一聲,鋼板竟是一分為二,只是……倭刀卻也出現了幾個缺口。
也就是說,普通的鋼板,在葉春秋全力之下,依舊無法承受倭刀的一斬。
葉春秋多少有點失望,然后將希望放在了拿塊合金鋼板上。
葉春秋朝匠人努努嘴,那匠人將合金鋼板墊上,合金鋼板的厚度,顯然比方才的普通鋼板還要輕薄許多,葉春秋手持著倭刀,歇息了片刻,然后深吸一口氣,雙手將刀舉起,狠狠斬下。
他的力道,何止是百斤而已。
虛空中劃過了一道銀弧,而后……火花四濺。
鏘……
鋼板只是裂出了一道斬痕,而這時,整個倭刀卻已是卷了刃。
葉春秋滿意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