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生活  第一百六十章 每個人

類別: 職場 | 娛樂明星 | 文藝生活 | 薪越   作者:薪越  書名:文藝生活  更新時間:2016-08-08
 
三月份,乍暖還寒的時節。

林曉玲穿著件自家織的厚毛衣,帶著紅圍巾,拿著一支話筒,走在京城的大街上。

在她的身后是一個扛著攝影機的人,身形微胖,旁邊還跟著一個略瘦的人,這是錄音師。

今天是禮拜天,京城的天氣不太好,風有點大,把曉玲同學額頭的劉海兒吹的有點亂。

她看到有人過來,就跑過去,把話筒遞了上去。

“您覺得京城的風大么?”林曉玲直接問道。

對方看到一個小姑娘,還有后面的攝影機,有點愣神,不知道這是干嘛的。

“是挺大的,你們這干嘛呢?”被采訪的男人好奇道。

“沒事,我們就是隨便問問,你這是去哪啊?”林曉玲自如的應對道。

像是類似的對話曉玲同學重復了很多次,一回生,二回熟,從剛開始的不好意思到現在的熟練應對,她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礙。

林曉玲上周就開始了這項拍攝工作,不過那時候用的是攝像機。

林子軒看了拍攝下來的帶子,總覺得少了點什么,畫面沒有一點紀錄片的感覺,更像是普通的街頭采訪,缺少一種時代感。

他咨詢了攝像師,攝像師建議使用膠片拍攝,而且最好是用過期的膠片。

過期的膠片會偏光,漏光嚴重,不能用來拍攝正常的電影,不過拍攝出來的效果會有一種粗糙感,就像是在看老電影一樣,一看就有時代的印記。

這和古董界把假東西做舊是一個道理。

林子軒覺得很有道理,就到京城電影制片廠找熟人弄了一批過期好幾年的膠片,電影廠自己不用,放著也是浪費,被他用收廢品的價格買了一些。

他還找了一位錄音師現場錄音,這種突發性的采訪講究真實性,沒辦法后期配音。

為了妹妹應付導演系的專業課考試,林子軒也是拼了。

攝像師和錄音師都是藝術中心的員工,林子軒請他們在禮拜天幫幫忙,大家都挺熟,也沒談報酬,就是到飯館吃頓飯的事兒。

如果是拍攝正常的影視劇,攝影機要放在三腳架上固定,這樣拍出的畫面才能平穩。

不過這是街頭采訪,對畫面沒有那么多要求,抖動起來才能顯得真實,由攝像師扛在肩膀上就行了,錄音的要求也不高,就是把周圍的噪音錄下來也沒關系。

這部紀錄片講究的就是生活化和真實性。

林曉玲事先做了不少功課,針對不同的人設計了不同的問題,林子軒覺得到時候隨意發揮會更好些,生活往往能讓人出其不意,而不是事先安排。

三人拍攝小組在京城各處轉悠,林子軒開車跟在一旁。

他會開車送林曉玲三人去人多的地方。

比如醫院、學校、居民樓、廣場、公交車站、飯店等等,這些地方人多,而且雜,能夠見到形形色色的人。

畢竟時間有限,這也不是正規的紀錄片,不可能花費太長的時間,最好是一天拍完。

林子軒有時候也跟在一邊看著,覺得每個人的反應很有意思。

比如碰到干部模樣的人,他不會回答問題,而是略帶警惕的反問“你們是哪個單位的?”

在廣場,當被問起“站在這里你在想什么”的時候,回答往往是“我覺得很自豪”。

在飯店里,當林曉玲問起“我能和你們一起吃飯么”這種問題的時候,面對著鏡頭,大多數人都會發出邀請,當然也有人強硬的拒絕。

在公交車站,等車的人群大多很不耐煩,不愿意回答問題,還會罵罵咧咧。

在醫院,能看到很多哀愁的面孔,面對鏡頭,流露出太多的生死離別。

鏡頭拍攝下來的不僅有各人的反應,也包括這個時代京城的面貌。

林子軒不想去評價什么,只要記錄下來這一天京城的狀態,就足夠了。

一天下來,林曉玲覺得意猶未盡,面對這種突發的采訪,透過鏡頭能更加真切的看到人們的反應,虛偽或者真誠,都在鏡頭里顯露無遺。

她覺得自己親自實踐要比看書收獲更大,能想明白很多問題。

鏡頭就是導演的眼睛,導演通過鏡頭來表達自己的意圖,她今天用鏡頭揭開人們臉上的面具,展現真實的一面,這種感覺很過癮。

“老哥,這拍的夠么?”林曉玲擔心道。

“你拍了一天的時間,只要從里面剪出60分鐘,就算是不剪輯,直接交上去也行,要真拍的太好了,主考官就該懷疑是不是你拍的了。”林子軒回答道。

“還是剪一下吧,情節緊湊點,中間有好多四處亂跑的畫面,還有被人罵的地方,我看起來好傻。”林曉玲不滿道。

“那你找馮哥吧,讓他幫你剪一下。”林子軒安排道。

在華國,藝考一般放在五月底,高考是在七月初,時間上完全來得及。

拍完這部紀錄片,林曉玲在劇組的實習生活就要結束了,接下來的四個月她要進入補習班,全力備戰高考。

不要專業課考試過了,高考成績卻沒考過,那就郁悶了。

馮曉剛現在是林子軒的助手,或者說是中心的藝術總監,平時負責各個劇組的監管工作,下半年會拍攝一部戲,目前正在攢劇本。

經過《京城人在紐約》的拍攝后,他對電視劇提不起太大的興趣,覺得沒挑戰了。

正如他當初在紐約說的那樣,過了這道坎,他有信心多了。

馮曉剛幫林曉玲剪片子,這有點大材小用了。

其實,隨便找個剪輯師都行,不過林子軒信任馮曉剛,他想看看馮氏風格的紀錄片,同時也讓林曉玲跟著學著點。

每個導演都有自己的風格,同樣的拍攝素材,導演通過剪輯能表達出不同的意味來。

馮曉剛剪輯出來的這部《京城的風很大》諷刺意味很濃,他把鏡頭對準了人物,凸顯了這些人回答問題一瞬間的表情,有一種黑色幽默的感覺。

如果是林子軒來剪輯的話,會更為看重人生百態和此時此刻京城的生活,更具有溫情。

林曉玲喜歡表現真實,追尋每個人背后的故事。

這同樣代表著他們各自的性格。(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