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凈策劃撰寫的專題文章《文藝的生活》告一段落。火然文
她把文章的落點放在了正走紅的趙莉穎身上,對好夢公司這位重點培養的準國際影星做了全面的介紹。
在結尾處她這樣寫道。
“趙莉穎將來的路還很長遠,沒有人知道她能走到哪一步,正如好夢公司的未來,這家由林子軒和他的朋友們創立的影視公司會發展到什么程度,我們注視著,觀察著,期待著。”
半年時間,二十五篇文章,共計三十多萬字。
《文藝的生活》講述了林子軒和好夢公司過往的點點滴滴,通過對各色人物的描述,勾勒出上世紀九十年代文藝圈的風貌。
或許有所偏頗,有所不足,但蘊藏著一種情懷。
剛剛進入新世紀,大家就開始懷舊了。
這和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有關,以前十年是一個懷舊周期,如今五年前的事情都會覺得陌生,好像是另一個年代的故事。
大眾選擇性的遺忘過去,或者說沒有時間懷念。
新一代的人提起九十年代,會覺得落后和不可思議,沒有手機的日子怎么過,人們的價值觀不知不覺的發生著改變。
這個系列的文章能引起讀者的共鳴,除了介紹的是當紅明星外,還有九十年代那種簡樸的生活和人際關系。
《叁聯生活周刊》的讀者群偏向于小資和知識分子。
這部分讀者喜歡孟凈的文章,孟凈在娛記圈揚名,區別于那些一味追求勁爆消息的娛樂記者,她的文章有一定的情懷和深度。
或者說,她有了自身的品牌。
在娛記的圈子里,孟凈和另外一位叫做袁雷的女記者并稱為“南袁北孟”。
她們的報道有自己的視角和特點,吸引特定的讀者群。
最重要的是她們有自己的資源,能夠獲得獨家的采訪機會,和明星聊得來。
孟凈在北方,手上最大的資源是好夢公司,袁雷在南方,對香江娛樂圈更為了解,是她重點報道的方向。
《文藝的生活》完結,讀者反響不錯,雜志社的主編建議孟凈結集出版。
趁著《小雪的大冒險》的熱映,和好夢公司相關的圖書肯定能賣個好價錢,孟凈將因此名利雙收。
這叫做蹭熱度。
《叁聯生活周刊》和負責圖書出版的叁聯書店同屬一家,有出版方面的資源,雜志社同樣能從中賺上一筆。
不過要想這本書成為暢銷書,最好能獲得好夢公司的認可。
一旦獲得官方認可,在宣傳上就能打上好夢公司的旗號,甚至是請好夢公司的當紅明星推薦這本書。
如果在圖書的封面印上“葛尤、馮曉剛等數十明星大腕聯袂推薦”的字樣,這本書想不火都難,賣出幾十萬冊問題不大。
但是,想獲得好夢公司的認可并不容易。
這和名人傳記是一個道理,寫傳記的作者分為兩種,一種是名人授權的作者,一種是未經授權的作者。
拿到授權的作者名正言順,同時在寫作上受到一定的約束。
不能剛拿到授權,回頭就把這位名人給罵上一頓,這不厚道。
未經授權的作者寫作上較為自由,為了吸引讀者曝出一些野史和內幕,有侵犯別人名譽的嫌疑,容易惹上官司。
《文藝的生活》想獲得好夢公司的認可,成為官方版本,修改在所難免。
作為一名娛記,孟凈沒那么清高,認為自己寫的文章不能動,她和好夢公司是合作關系,再說,她還惦記著對林子軒的專訪呢。
如果書里加入一篇林子軒的專訪,就更為完美了。
她把出版圖書和專訪的事情告知了好夢公司的公關部門,得到了積極的回應。
這是好事兒,有利于好夢公司的宣傳,不過需要對圖書內容做進一步的審查。
至于專訪,再次遭到林子軒的婉拒。
孟凈退而求其次,邀請林子軒為圖書寫一篇序言,一本介紹好夢公司發展的圖書請公司的董事長寫序言合情合理。
林子軒婉拒了專訪,不好意思再拒絕,就答應下來。
他抽時間翻看了孟凈的文章,由于是女記者,又從事娛樂工作,他感覺文章過于感性,缺乏理性的分析。
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商業方面顯得不足。
或者說,作者沒有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待好夢公司和文藝圈的發展變遷。
九十年代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作為過來人,林子軒深切的感受到那種思想的沖突和碰撞,政策的反復變化,人們的焦灼和無奈。
好夢公司是大變革的結果,是時代的產物。
他想借這篇序言說一說自己對那個時代的感觸,從一位文藝工作者的角度講述剛剛過去的那個十年。
《我們的十年》,這是他給序言定下的題目。
看著孟凈的文章,一幕幕往事浮現在心頭,從大學畢業進入體制,再從體制離開自行創業,個中滋味,只有自己最為清楚。
酸甜苦辣,人情冷暖。
林子軒沒有一味的懷舊,他把重點放在大時代和小人物身上,如何適應時代的變革,并在變革中抓住機遇。
“過去的十年,好夢從蹣跚學步到茁壯成長,經歷了多次變革,每一次都讓自身變得更強,抵御更大的風險。”林子軒在最后寫道,“變革并不可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我期待著下一個十年。”
在稿紙上寫完了序言,他檢查了一遍。
雖然電腦逐漸成為辦公的標配,但林子軒如今更喜歡手寫,他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退步,只是覺得手寫舒服。
既然舒服,就沒必要改變。
林子軒站起身,走出書房,來到院子里,進入臘月,一天比一天寒冷。
堂屋里,慕姍姍正在對調皮的女兒進行說服教育,鄭秀蓮在幫著孫女說話,小雪馬上就要參加她人生中的第一次期末考試。
標志著正式進入了一個競爭的環境。
慕致遠和李虹今年將陸續退休,離開工作崗位,享受天倫之樂,老人和孩子的輪番交替,這或許就是生活。
林子軒深深吸了幾口冷氣,把懷舊的情緒拋在腦后。
他走入屋內,望著女兒求助的小眼神,露出一個寬慰的笑容。